時光網特稿 當《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遭遇系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低迷,《X特遣隊》從萬眾期待到跌落神壇,《諜影重重5》票房和口碑紛紛啞火時,萊卡工作室的第四部動畫長片《久保與二弦琴》以業界的高口碑成為北美暑期檔近一個月以來慘澹局面中的一股清流。
對很多影迷來說,萊卡工作室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提到《鬼媽媽》《通靈男孩諾曼》和《盒子怪》的話,應該不少影迷會有恍然大悟之感。萊卡工作室雖然產出不多,但每部作品都能稱得上叫好又賣座。工作室旗下的前三部電影,都是全球票房億元俱樂部的成員,也都是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中的佼佼者。正在北美熱映的《久保與二弦琴》與迪士尼的高分動畫《瘋狂動物城》在口碑上不分伯仲,前者早已在來年奧斯卡預定了一個提名席位。
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動畫工作室是如何創建的?為何在CG技術大行其道的市場浪潮中選擇製作更加傳統、更加費時費力的定格動畫?萊卡的藝術家們對這一誕生於20世紀初期的動畫形式進行了怎樣的革新?下面我們將回溯《鬼媽媽》《盒子怪》等作品的幕後故事,揭開萊卡工作室的前世今生。
萊卡工作室創造的經典動畫形象
前世|萊卡工作室「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誕生
黏土動畫之父威爾·文頓和他的工作室
萊卡工作室的前身,是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生水起的威爾·文頓工作室,後者由大名鼎鼎的定格動畫大師威爾·文頓一手創建。
威爾·文頓
現年69歲的威爾·文頓成名於上世紀70年代,他與搭檔Bob Gardiner拍攝的黏土定格動畫短片《星期一閉館》曾獲得1975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如今看來,影片製作略顯粗糙,但這支僅有7分鐘的視頻卻花費威爾·文頓和Gardiner兩人數年時間,在自家地下室打磨出來的,而它的創意即便是放在現在也足夠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獲得小金人讓原本默默無名的文頓打開知名度,隨後他與Bob Gardiner分道揚鑣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文頓有著活躍的藝術細胞和創作熱情,為了確保能繼續創作黏土動畫,他在工作室分設了動畫和廣告兩個獨立部門。廣告部專門接手商業廣告,掙點錢補貼動畫部的文藝創作。在70年代末期,文頓先後拍攝了《補鞋匠馬丁》《李伯大夢》和《小王子》動畫短片三部曲。在創作過程中,威爾·文頓在一部聚焦定格動畫製作幕後的紀錄片中定義了黏土動畫,並將這個名詞(Claymation)註冊為商標,成為工作室的專利,他也因此被人稱為黏土動畫之父。1985年,文頓拍攝出動畫電影歷史上第一部完全由黏土製作的動畫長片《馬克吐溫歷險記》。
威爾·文頓奧斯卡獲獎短片《星期一閉館》
威爾·文頓在廣告界的地位也不容小覷,他憑藉奇思妙想創作出很多經典的廣告案例。80年代他為加州葡萄乾製作的黏土動畫廣告播出後迅速走紅,還產生出一系列極具經濟效應的影響力,一系列衍生廣告、商品相繼問世,甚至還有電視臺以此推出了《加州葡萄乾電視秀》。到了90年代,文頓為M&M豆巧克力創造出擁有眼睛和嘴巴的巨大黃豆和紅豆,這兩個經典形象直到現在還出現在M&M豆的廣告和商品包裝上。
威爾·文頓帶領熱愛動畫的員工們一起取得了成功:工作室在成立初期每年收入只有5000美元,而到了90年代,年收入暴增至2800萬美元。論其原因,在於文頓對藝術的執著和對新技術的敏銳嗅覺:無論商業廣告還是藝術作品,文頓始終傾入著高水準的創意和製作;在90年初CGI技術逐漸成熟時,文頓又富有遠見地設立了CGI動畫部門,聘請20位電腦動畫師,並將傳統的定格動畫和新興的CGI技術有機結合起來。
《PJ公寓》是文頓首次涉足動畫電視劇的成果,也幫助他拿到了兩座艾美獎
隨著工作室名氣越來越大,更多的影視從業者向威爾·文頓伸出了橄欖枝,這其中就包括好萊塢喜劇明星艾迪·墨菲。墨菲邀請文頓製作一部動畫連續劇,那就是在1999年問世的《PJ公寓》(The PJs)。劇集採用了黏土+CGI技術的形式,講述的是底特律市區內一棟公共住宅裡居民的生活故事。隸屬於派拉蒙集團的UPN電視臺也在同年向文頓預訂了一部定格動畫劇集——《蓋瑞和麥克》。威爾·文頓工作室接到兩部電視劇大單,眼看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就要來了,然而也因為這兩部電視劇,工作室的命運經歷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Nike創始人的「吞併」之路
入主電視劇領域後,威爾·文頓工作室第一次嘗試企業化運作,公司聘用了首位職業CEO,曾經在維京娛樂集團任職的Tom Turpin得到了這個職位。由於同時製作兩部電視劇的壓力過大,工作室的員工從100人擴展到400人。為了繼續維持公司運轉,Turpin打算對外尋求投資者,集資目標是500萬美元。
Nike創始人跨界投資威爾文頓工作室,為後者解決了資金的難題
威爾·文頓工作室的法律顧問Brian Booth得知其資金需求後,將工作室介紹給了他的另外一位客戶——Nike集團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菲爾·奈特。這位已經坐擁上億資產的富豪第一次來到工作室時,說道:「這裡的一切都讓我回憶起Nike剛剛成立的樣子。」於是他在1998年先為工作室注資300萬美元,後來在另一位投資者突然退出的情況下,奈特又將投資追加到500萬美元,並獲得了工作室15%的股權。
雖然成功集資,威爾·文頓工作室依舊在後來的一系列打擊下遭遇重創。工作室用了三年時間製作出43集《PJ公寓》,平均每集的製作時間長達3個月。雖然《PJ公寓》得到了三座艾美獎和一座安妮獎,可是在收視不及預期的現實下,劇集在2001年播出到第三季時就臨時被砍,最後兩集直到2003年才重見天日。另一部電視劇《蓋瑞和麥克》更慘,在2001年播完第一季就短命夭折,UPN電視臺也沒有和工作室續訂合同。然而禍不單行,2001年911事件讓美國廣告業走入低迷局面,本指著廣告掙錢的威爾·文頓工作室再次進入瓶頸。
威爾·文頓和他創作的動畫形象蓋瑞和麥克的合影,電視劇《蓋瑞和麥克》雖然口碑不俗,但是低迷的收視無法拯救工作室
此時工作室前CEO Tom Turpin已經離職,迪士尼前主管Jeff Farnath成為工作室第二任CEO。Farnath上任後,先遣散了3/4的員工,工作室人數從400又降到了100人。深陷舉步維艱的境地,威爾·文頓工作室不得不再次依靠對外集資來渡過難關,而他們這次抓住的救命稻草依舊是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面對工作室的第二次求助,奈特提高了價碼,表示要得到更多股份,這樣以來工作室的實際控制權就掌握在他手裡了。
為了保住公司,威爾·文頓接受了菲爾·奈特的條件。2002年,菲爾·奈特第二次投資威爾·文頓工作室,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獲得實權的奈特召集Nike的老將來任職工作室的管理層。失去決策權的威爾·文頓處處受人牽制,最終他在菲爾·奈特施加的巨大壓力下,在2004年退出了董事會,離開了這個他一手創建的動畫工作室。
2005年,「不差錢」的菲爾·奈特又為工作室砸下1800萬美元的投資,並將其更名為萊卡(Laika)工作室。
萊卡工作室於2005年成立,取代威爾·文頓工作室,並享有威爾·文頓所創造的「黏土動畫」的專利。萊卡這段成立的過往,在一些人眼中頗具爭議。
今生|萊卡工作室「一波三折」的崛起
內部動蕩後的「重生」
萊卡工作室在成立初期,基本延續了威爾·文頓工作室的結構,公司總體在業務方面分為動畫電影和商業廣告兩個部分,動畫電影又分為定格動畫和電腦特效兩個部門。菲爾·奈特不打算繼續製作小成本的動畫短片,而要拍攝大投資的主流動畫作品。2005年,剛剛成立的萊卡工作室宣布了第一波電影計劃,他們將在未來幾年推出一部定格動畫《鬼媽媽》和一部CGI動畫《傑克和本的動畫冒險》(Jack & Ben’s Animated Adventure),前者的製作投資高達6000萬美元。
在不少動畫師的眼中,亨利·塞利克是為大師級的人物,他創作的《聖誕夜驚魂》也是晚輩們膜拜的對象
菲爾·奈特邀請《聖誕夜驚魂》的導演亨利·塞利克擔任工作室的內容總監。有趣的是,萊卡工作室曾參與製作過蒂姆·波頓的動畫作品《殭屍新娘》,而波頓恰好是塞利克執導的經典動畫《聖誕夜驚魂》的製片人。
雖然掌握著資金保障,但萊卡工作室在最開始幾年也經歷了多次動蕩。2008年工作室辭退了動畫部門的大部分員工,取消製作CGI動畫電影《傑克和本的動畫冒險》。2009年萊卡在首部長片《鬼媽媽》取得成功後,繼續遣散了電腦動畫部門的65名員工,並宣布公司未來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定格動畫方面。《鬼媽媽》的導演亨利·塞利克因為合同問題,在同一年離開工作室。
工作室的改組雖然造成內部動蕩、人員流失,但也有著積極的一面:通過資源的整合,領導層已經逐漸摸清了萊卡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將定格動畫進行到底。這一點在萊卡工作室於2014年的一次調整中得到進一步體現,當年5月由Lourri Hammack帶領的廣告部門宣布成立獨立公司,萊卡自此成為專職製作電影的動畫工作室。
扛起工作室大旗的「拼爹上位」富二代
特拉維斯·奈特從動畫實習生一躍成為萊卡工作室的靈魂人物之一,其背後的而原因不光是他有個能幹的爸爸,還有他自己的汗水與才能
談到萊卡工作室的十年發展,特拉維斯·奈特是個繞不開的名字。特拉維斯曾是威爾·文頓工作室的一名動畫實習生,現在是萊卡工作室的CEO,而他另一個身份是菲爾·奈特的兒子。
出生於1973年的特拉維斯·奈特曾是說唱歌手,1993年發過一張說唱專輯《Get Off Mine》。特拉維斯做歌手時得到父親在資金和人脈上的多重支持,但他這次的音樂試水最終還是以慘敗收場。1998年,剛從波特蘭州立大學畢業、正待業在家的特拉維斯被菲爾·奈特安排到威爾·文頓工作室做動畫實習生。特拉維斯沒有動畫經驗,在最開始只能做一些打雜的工作。他被分配到CGI部門,負責打理《PJ公寓》中主角Thurgood Stubbs的頭髮和鬍鬚。
2003年,僅有4年工作經驗的特拉維斯在菲爾·奈特的安排下進入董事會。萊卡工作室成立後,他逐漸從動畫組組長升職到動畫部副主管,最終成為CEO。從2005年萊卡自主打造的首部短片作品《月亮女孩》開始,他一直活躍在動畫創作的前線,並以動畫師的身份參與到《鬼媽媽》《通靈男孩諾曼》和《盒子怪》等影片中,《久保與二弦琴》則是他第一部導演處女作。
作為《久保與二弦琴》的導演,影片的好口碑也證明了特拉維斯的能力
特拉維斯·奈特從一名實習生晉升到萊卡的核心人物,難免有著拼爹上位的嫌疑,但工作室之所以能夠在十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成為好萊塢動畫領域的業界良心,這也依賴於特拉維斯對於定格動畫藝術的偏執追求。私下裡,特拉維斯對萊卡工作室有著極大的熱情,這個半路出家的動畫師可以和別人就藝術、創意和敘事等等方面展開一場專業性的討論,為了拍攝《久保》他同所有主創們學習了佛學和日本的傳統哲學。從影片現在的口碑來看,特拉維斯·奈特用一份理想的答卷向質疑他的人證明了實力。
萊卡工作室作品回顧&展望
《鬼媽媽》海報
2009年,萊卡工作室用4年時間,打造出第一部獨立製作的動畫長片——《鬼媽媽》。影片改編自尼爾·蓋曼的同名短片小說,故事中剛搬到新家的小女孩卡洛琳在家裡的第13個門後發現了一條秘密通道。爬過通道後,她發現了另一個和現實完全相同又有所不同的世界。門背後的世界彌補了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但當這個世界裡的媽媽讓她留下來,並打算為她換上紐扣眼睛時,卡洛琳發現自己已經大禍臨頭了。
《鬼媽媽》由亨利·塞利克拍攝執導,影片不僅延承了塞利克一貫的哥特味道,還奠定了萊卡工作室的風格基礎和製作標準。《鬼媽媽》不是一部僅以兒童為目標受眾的流水線式動畫,其充滿想像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以及角色、背景中精緻的細節,都讓人嘆為觀止。小女孩在真實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梭讓人想到了捷克定格動畫大師楊·史雲梅耶的《愛麗絲》。影片裡鬼媽媽的紐扣眼睛也成為無數成人觀眾的噩夢。
有人評論稱《鬼媽媽》是定格動畫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其中一些橋段的確讓人想起那個奇幻故事
《鬼媽媽》製作預算是6000萬美元,焦點影業負責影片在美國本土的發行,環球影業負責其在海外地區的發行,最終影片的全球票房收入達到1.24億美元。這個成績對於一部文藝氛圍濃鬱、個人風格明顯的動畫電影來說實屬不易,何況這還是工作室的第一部長片作品。《鬼媽媽》最大的收益是在口碑方面,影片一經上映就得到了影評人和媒體的極大青睞,第二年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憑藉《鬼媽媽》的廣受好評,萊卡工作室的招牌也算一戰打響。
時隔三年多,萊卡工作室第二部長片《通靈男孩諾曼》於2012年上映。影片中的主角諾曼是個超級殭屍迷,他擁有能夠與死去生靈交談的通靈能力。天賦異稟的諾曼成為小鎮居民眼中的怪胎,而當被女巫詛咒的殭屍即將復活之時,他又成了唯一能夠拯救家園的人。
《通靈男孩諾曼》延續萊卡工作室對動畫的獨特趣味,影片也是工作室失去亨利·塞利克後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中喪屍、女巫、通靈等情節以及對《月光光心慌慌》等經典恐怖電影的驚喜致敬,延續了萊卡工作室對哥特、Cult元素重口味的熱愛。如果說,《鬼媽媽》中帶有的《聖誕夜驚魂》《殭屍新娘》等作品的影子要歸功於導演亨利·塞利克的話,那麼萊卡工作室在離開塞利克後推出的這部《通靈男孩諾曼》,則將這種華麗哥特和暗黑古怪的風格繼續鞏固下來,輸送到萊卡動畫的血液之中。
《通靈男孩諾曼》和《鬼媽媽》一樣,製作成本維持在6000萬美元上下,2014年上映的《盒子怪》和最新的《久保與二弦琴》也延續著同樣的費用水平。《盒子怪》根據艾倫·斯諾奇幻探險小說《這兒有怪獸》改編,雖然其內核是個童話故事,但是片中扭動的蛆蟲和角色臉上紅腫化膿的大包等等引起心理不適的畫面,讓人又一次看到了萊卡工作室的惡趣味。
《久保與二弦琴》雖然票房成績不佳,但在高質量的製作和壓倒性好評下,影片成為動畫市場又一部良心作品
最近上映的《久保與二弦琴》以日本文化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海邊的小男孩久保無意中召喚了邪惡的怨靈,為了拯救家人他必須踏上一場奧德賽式徵程的故事。萊卡在影片中首次嘗試東方元素,也第一次展現史詩性的場景。就在人們認為《久保》也許會步入好萊塢老套冒險動畫片的窠臼時,電影的成片最終為影迷打了一劑定心針:放心,這部影片依舊很哥特很陰鬱——依舊很萊卡。
《盒子怪》和《通靈男孩諾曼》兩部電影的全球票房成績都在1.1億美元上下。如果按照票房需超過製作費用三倍才能回本的算法來看,萊卡的前三部作品顯然還沒有達到標準。《久保》的票房成績甚至不及前三部作品,成為首映周末票房最低的萊卡電影,影片6000萬美元的預算幾乎無望回本。
萊卡動畫電影就像盒子怪一樣,覆蓋著恐怖的外殼,卻擁有童真善良的內核
但對萊卡工作室來說,商業成績可能總是排在第二位的。在這群動畫藝術家心中佔據首位的,應該是電影的質量和藝術性。從《鬼媽媽》到《盒子怪》,這些電影的高口碑早已讓工作室被冠以「萊卡出品,必屬精品」的美譽。《久保》延續了萊卡的不俗口碑,影片在爛番茄上好評率高達96%,Metacritic評分是84,甚至高於《瘋狂動物城》的78分,IMDb上的普通影迷也給出8.4的平均分。《滾石》雜誌的首席影評人David Fear評價影片時說道:「觀眾忍受了一夏天的超級英雄、超級反派、令人反胃的續集和重啟,終於可以在《久保與二弦琴》中體會到真正的電影魅力了。」
行走在主流邊緣的萊卡動畫,在怪誕與黑暗的外表下卻往往有著童真與美好的本質。它用一種嚴肅、陰鬱甚至恐怖的方式彰顯出故事中強大而深刻的主旨,讓觀眾體驗到與迪士尼、皮克斯等其他好萊塢動畫作品截然不同的風格與魅力,這種劇烈的反差也是萊卡成功的所在。
未來幾年,萊卡工作室將繼續開發新的奇幻作品,特拉維斯·奈特分別在2011和2012年買入奇幻小說《原始森林》(Wildwood)和《小精靈》(Goblins)的版權。兩部電影目前還沒有公布檔期,按照萊卡工作室的節奏,它們最快也要在明後年才能問世。
《原始森林》的插畫,特拉維斯·奈特表示萊卡未來的作品不會光以孩子作為主角,成年人也會成為電影的主導角色,而《原始森林》就會是這麼一部電影
《原始叢林》原著出自美國樂隊十二月黨(The Decemberists)主唱Colin Meloy之手,故事的男主人公在弟弟被烏鴉掠走後,和兩個朋友走進一片被視為有去無回的野生森林中,尋找失蹤的親人。《原始叢林》擁有如同《魔戒》一樣宏大的奇幻世界,特拉維斯·奈特曾表示影片會有更多史詩性的場景和精緻的角色,工作室也許會為其傾入更多的投資。
另一部《小精靈》根據2012年問世的同名小說改編,萊卡工作室將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動畫導演馬克·古斯塔遜合作,以3D和定格動畫的形式將其搬上大銀幕。《小精靈》的主角是一群壞脾氣的嗜血精靈,故事中還會涉及到巨人、沼澤怪物、樹精等等生物。
小精靈們暴躁嗜血,卻自帶著喜劇效果和萌點
萊卡動畫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盒子怪》的片場照,萊卡工作室電影中所有布景都是由製作部門搭建的
《久保與二弦琴》的製作負責人Dan Pascall曾經說過:「我們原本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來做電影。」言外之意,萊卡工作室的藝術家們放棄了更簡單的拍片之道,而選擇了一條更複雜、更費時的途徑。在追求快速、高產和利益最大化的動畫業界,定格動畫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創作方式。動畫師在製作定格動畫時,要手工移動道具、改變角色的表情,並且在每秒24幀中分別拍攝下場景內各個事物細微的運動和改變。類似《久保與二弦琴》這樣擁有70多個場景的複雜故事,往往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萊卡工作室每部作品的布景都搭建在工作室內部,這些如同真實世界等比縮小的微觀場景由泡沫、木頭、樹脂等等材料組成。製作部門負責布景、角色和道具的製作,其中最耗時的往往是那些不容易被人關注的細節。比如《久保與二弦琴》中有一艘沾滿樹葉的木船,船上成千上萬的樹葉都是由設計部門一片一片製作出來的。
《久保》片場中那艘布滿樹葉的小船
定格動畫需要實景拍攝,布景和道具要在拍攝之前全部完成,因此製作部門在拍攝前的12—18個月內就開始製作動畫師所需要的模型。每一個角色設計、製作的過程大概會持續4—9個月的時間,而每個角色還要製作出多個副本以及不同的面部表情。
《通靈男孩諾曼》中殭屍的手部模型
人偶的手指由於太過纖細,也成為最脆弱最易被損壞的部位。為了防止人偶在拍攝中手指斷裂,製作人員會提前預備更多的手部模型。萊卡人物模型部門的負責人Georgina Hayns舉過一個例子:「如果我們做出140個人偶,那麼還需要製作500雙手部模型。」隨著技術發展,3D列印技術也被運用到道具的製作中,這樣以來影片的製作速度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道具和布景準備就緒後,電影進入實拍階段。動畫師通過繩索來控制角色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每微調一次,都要用攝像機捕捉下來。萊卡工作室的每一個動畫師手頭上只會負責一個場景。有時角色和場景會被分開拍攝,然後再通過數位技術將兩組畫面合成到一起。比如在一個場景裡,主角正身處森林之中,而動畫師每次只移動一片樹葉和一根樹枝,最後在電腦上組成整片運動的森林。製作《久保》時,27個動畫師分工拍攝不同的場景,每個動畫師每周的任務量是4.3秒的動畫內容,而實際上他們每人每周只能完成3秒。
每個動畫師僅僅負責一個場面,分工明確,圖為《鬼媽媽》的幕後照
以特拉維斯·奈特為首的動畫師和決策者們雖然秉持著藝術至上的原則,卻也會主動採用電腦技術。早在90年代初,威爾·文頓就已經開創出CGI技術結合定格動畫的全新形式,這個傳統一直在萊卡工作室中延續著,2009年的首部長片動畫《鬼媽媽》就有電腦特效的輔助。電腦技術令萊卡動畫中令人驚豔的畫面成為可能,觀眾甚至完全看不出這些是定格動畫,因為影片中每一個細節都非常清晰,角色每一個動作也極其自然順暢。
《久保》中的水紋都需要CGI技術的幫助
《久保與二弦琴》是萊卡迄今為止最依賴於CGI技術的一部電影。電腦技術幫助影片完善水紋特效,並實現群戲場景。電影中有一幕久保向圍觀群眾講故事的場景,畫面中大部分聽眾都是數字合成的產物。即使如此,製作部門也需要先做出角色模型,再由特效部將其掃描至電腦進行進一步合成操作。
定格動畫的製作要經歷複雜而漫長的過程,用特拉維斯·奈特的話來說,就是「每一部定格動畫都充滿著各種不完美和失敗,每個創作者都要面臨源源不斷的問題」。而萊卡之所以堅持踐行定格動畫的原因,也正像這位年輕的CEO所說的:「所有的不完美恰好讓定格動畫變得更加美好,讓這些電影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