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 為配合美國「2021年度國防授權法案」1日完成立法程序生效,特別啟動「太平洋威懾倡議」,臺當局「國防部」正向美國增購近300枚愛國者三型飛彈,預計2027年可完成部署,並在去年、今年持續進行自製「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等試射,盼在既有基礎下強化性能、射高與作戰範圍,鞏固空防。
對於臺灣向美國增購近300枚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並尋求強化天弓三型防空飛彈性能、提升射高的可能。臺灣「中科院」退役上校、前雄三飛彈專案總工程師張誠受訪指出,假若弓三飛彈得以提升射高,將可提高攔截處於俯衝階段彈道飛彈的機會,並與現有弓三飛彈、愛三飛彈組建更綿密的三層反飛彈攔截防護體系。
張誠指出,所謂弓三飛彈「增程」是指提升「射高」,相較於屬「點防禦」的愛三飛彈射高約24公裡,臺灣在研發天弓系列飛彈時,即將射高定為40公裡以上;且弓三具備「區域防禦」特性,如此搭配有利於不同空層攔截敵方飛彈,降低其打擊我方目標的機率。
軍事專家、「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指出,弓三飛彈與增程彈種的攔截高度較愛三飛彈更高,因此可先於愛三飛彈攔截掉部分彈道飛彈,使臺軍整體反飛彈戰力更趨完整。外傳弓三增程型飛彈射高達六、七十公裡,有助於提升臺灣面對解放軍高超音速、彈道複雜的「東風十七」飛彈,在重返大氣層時予以攔截的可能。
臺軍軍計劃在2027年以前,向美國增購近三百枚愛三飛彈,屆時臺灣將擁有約650枚同型飛彈,至於弓三飛彈確切數量則不得而知,但面對共軍逾千枚短、中程彈道飛彈,臺灣能否有效因應?張誠表示,臺軍針對解放軍欲打擊臺灣目標,需動用幾枚飛彈、精準度為何,以及臺灣須擁有幾枚防空飛彈、如何部署,及最差狀況戰場評估等,皆做過縝密規劃,建軍規劃有所憑據。
施孝瑋指出,單就成本論,防守方須付出數倍於攻擊方的代價,才能有效攔截彈道飛彈,縱使臺軍2027年愛國者三飛彈總數達六百枚以上,仍難全數攔截解放軍逾千枚的彈道飛彈。因此,臺灣軍方應運用美方售臺的「海馬斯」多管火箭、陸射魚叉飛彈、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等具源頭打擊能力的軍備,尋求擊毀敵彈道飛彈發射車的可能,進而降低臺灣愛國者三、弓三飛彈的攔截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