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動漫作品中,為了升華故事,讓主角有所感悟,作者都會安排一些重要角色的死來推動劇情發展。這些人的死在很多時候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讓觀眾覺得遺憾。
這些角色在前期刻畫得過於具體生動,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和支持,他們的死最終都是為了推動劇情而不是為了實現自我,所以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
說到這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看動漫的過程中有過這樣的感受,特別喜歡角色居然真的死了,只要一提到都是滿滿的心酸。下面筆者就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角色,聊聊那些年為了推動劇情寫死的角色。
01《進擊的巨人》埃爾文·史密斯
埃爾文團長這個形象貫穿了《進巨》的前三季,出色的作戰頭腦和作戰指揮能力,作者前期將其成功的塑造成了一個鐵血將領,為了保護全人類實現作戰目標,他可以冷靜地面對戰友的犧牲,一路帶著同伴不斷向前,看過團長表現的人,無不會為之感到震撼。
但他的身上矛盾點也很多,同伴的犧牲包括保護人類都是他實現兒時夢想的偽裝,驗證父親關於巨人和歷史的想法才是他最終的目標。他一路背負著這個夢想和無數人的心臟,接近夢想的地下室的時候他卻猶豫了,在自私的實現夢想和最後一次做好本職工作之間,利威爾的話無疑給了他一個選擇,一個可以解脫的選擇。
他義無反顧的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的時候,這個矛盾的角色又一次被升華,他又一次放棄了夢想為了人類而戰。在利威爾決定要用巨人針劑救埃爾文或者阿爾敏的時候,從大局上來說很多人都是偏向團長的,利威爾卻選擇放棄了團長讓他安穩地死去。
其實埃爾文團長的死,很多人覺得遺憾是因為他還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見到那個地下室,另一方面是這個人物確實刻畫的太好了,還是更希望他能繼續在熒幕上「活下去」。
但從劇情的角度來說,埃爾文團長如果活著的話就是去地下室了解歷史和人類的真相,知道所有真相的他說不定會精神崩潰,因為一直維繫自己前進的東西已經找到了。背負著那麼多死亡的埃爾文團長,在死前也說過這個目標結束就沒有信念了,和艾倫不同,他的目標更多的是真相和死去的戰友。
「惡魔式」想法的埃爾文和「美好未來」的阿爾敏其實也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兵長在這兩個人之間抉擇之前了解過兩個人對未來的打算,之所以「放過」埃爾文,兵長可能也是覺得阿爾敏理想中更加光明的未來適合這個世界吧。
02《火影忍者》寧次
寧次是為了保護鳴人而死,保護那個讓他相信「努力可以超越一切」的信念,但是對他死亡的刻畫實在太過輕易,對於一個前期刻畫的如此出彩的人物,後期的死可以說是輕描淡寫。
關於他的死大概三大遺憾點:
1、坐實了宿命論,火影的兒子當了火影,替人送死的兒子,繼續替人送死;
2、岸本說過寧次之死是「為了拉近鳴雛之間的關係」,做了丘比特之箭;
3、火影中自始至終都沒有「籠中鳥解開獲得自由」的刻畫。
03《火影忍者》艾斯
艾斯的死除了戰力之外,最明顯的確實是推動劇情,能夠讓路飛刻骨銘心地認識到自己的弱小,截止到頂上戰爭之前,路飛一路都是順風順水的過來的,如果繼續下去還能升級打大boss的話,光是戰力提升沒有精神上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
關於艾斯的死,粉絲覺得遺憾的點一個是這麼好的人就這麼死了,好人不長命啊,黑鬍子都還沒死。另一方面就是他還是成為了主角成長道路的奠基石,雖然符合劇情發展,但還是難受。
這幾個人物的死,是讓筆者特別觸動的。其實很多動漫中都有對於死亡的刻畫,一方面是為了推動劇情,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升華人物本身。
在你看過的動漫作品中,還有哪些讓你覺得非常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