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中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首批18家企業鳴鐘上市,其中就包括被譽為「18羅漢」之一的「手機殼第一股」傑美特,股票代碼為SZ300868。在這一刻,傑美特總裁黃新的故事更具有了傳奇性。
生產線上的一名普工最終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裁,黃新的人生經歷儼然就是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最經典的特區創業故事。但是當我們隨著他的回憶追溯他的創業歷程時發現:所謂的奇蹟,背後並沒有什麼戲劇化的情節,有的只是不服輸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初闖深圳:啃饅頭、睡橋洞
1999年,因為不甘心一輩子像父輩一樣過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子,從未出過遠門的黃新離開老家來到了廣州,在廣州待了幾個月後,2000年初來到深圳找工作。
「當時身上只有200塊錢,幾乎是一無所有」,據黃新回憶,當時他每天只吃饅頭或者油條,渴了就喝自來水,晚上睡在山坡、橋洞或者龍華公園的椅子上,在200塊錢快要花完的時候,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黃新說,即便在那樣的困境下,他也沒想過離開深圳回老家,一是因為他已經沒錢買回去的車票了,二是他覺得既然那麼多人能在深圳堅持下去,他也能挺過去。之後的很多時候,也是這種信念讓他堅持著一路前行。
當時找到的第一份工就是生產線上的普工,周邊的同事大多安於現狀,但黃新卻不甘心做個普工,他注意到質檢員在當時還算是有技術含量的工種,依然是憑著不服輸的那股勁頭,黃新開始向著質檢員的目標前進。買不起新書,他就到龍華公園附近去買舊書、二手書。啃完這些書,他也具備了質檢員的基本技能,幾個月後廠裡招聘質檢員,黃新順利上崗。
意外的決定:從企業高管到白手創業
脫離生產線、成為質檢員之後,黃新的職業生涯一路走高,他從質檢員做到品質經理,2003年又到比亞迪做了質量工程師,2004年之後,又轉戰一家香港公司,從採購經理做到副總經理,當時的公司董事長非常器重黃新,計劃將他升為公司總經理。
但就在職業前景一片大好的時候,黃新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辭職、創業!「對當時的我,這的確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畢竟我找工5年,好不容易有了點成就,也算是收入豐厚、工作穩定,公司董事長也很器重我,很快就要晉升了。」
據黃新介紹,思量再三之後,2006年,他還是決定與讀EMBA的同學諶建平共同創建傑美特,主攻智能終端零配件產業。而促使他做出決定的原因,一是他骨子始終是不肯安分的,希望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在幾年的職業生涯裡是深深感受到,自從加入WTO之後,中國正進入一個大的發展時期,深圳在這方面更是優勢明顯,他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
至於為什麼選擇在智能終端零配件行業,黃新說,主要還是因為深圳的產業基礎,深圳有完善的智能終端零配件產業鏈,無論是上遊的產業還是下遊的客戶都集中在深圳以及臨深片區,溝通以及運輸成本都比較有優勢。而且,深圳有大量的行業所需人才。
艱難創業路:機會總在危機之後
從2006年成立到2020年上市,傑美特在10多年間從一個小小的公司成長為一家大型智能終端零配件企業,在行業內處於領先位置。期間幾經波折,但黃新都咬著牙挺過來了。
據黃新自己總結,他創業路上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一個就是剛來深圳吃饅頭、睡橋洞的時期,而另外兩個就都是在創立傑美特之後了。
2006年,他與諶建平共同創建了傑美特,兩個人幾乎將所有積蓄都投入了籌辦工廠,公司經營沒什麼錢,經常陷入兩難的境地:訂單少了怕倒閉,訂單多了又不敢接,因為沒錢買材料。公司的人沒日沒夜工作,可經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他們試過到處找人借錢,但都沒有借到,「因為大家不相信我們,怕借出去了沒有能力還。」黃新說,他記得當時跟老家的一個朋友借錢,承諾對方出資40萬元,他就轉給對方20%的股份,但當時對方還是認為用40萬元買兩臺挖土機來錢更快。
最終,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黃新他們就用誠信與上下遊爭取時間。就這樣,憑著十足的誠意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傑美特熬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經過兩年多的苦戰,公司從20多人變成了400多人,業務基本上來自海外,培養了多個穩定的國外客戶。「那時候我們的訂單多得做不完,公司規模也迅速擴大。」
但是,當黃新和他的同事們以為前景一片大好的時候,另一場危機已經悄悄來臨,黃新又將面對創業路上第三次考驗。
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短短幾個月內,傑美特的客戶倒的倒、跑的跑,訂單迅速萎縮。而在另一方面,傑美特又欠了供應商一屁股債。外部是前後夾擊,內部是房租要付、員工的工資要發。這次能不能挺過去,黃新自己心裡也沒底。「當時只有一個信念支撐著我們:一定要堅持,危、機總是並存的,熬過去了我們就有機會。」
據黃新介紹,當時他們到處借錢,同時積極與供應商以及客戶聯繫,商討共度難關的辦法。當時,已經大幅擴張的傑美特又迅速萎縮,到當年10月份上千名員工走的只剩下不到100人。就這樣艱難維持到2009年4月,有些客戶開始付之前的貨款,公司也開始有了訂單,那時候黃新知道他們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很快,到2009年6月,傑美特就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與復甦的經濟同步開始迅速發展。
之後的傑美特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不斷發展擴大。由於在危難關頭與供應商、客戶攜手渡難關,也為公司建立了非常值得信賴、穩定的上下遊。但是,黃新始終記得危機帶來的教訓,所以傑美特在發展壯大中也在不斷調整公司布局和策略:規避單一客戶風險,不再單純靠國外客戶,而是通過與華為等國內品牌的合作,實現了國內、國際市場各佔一半份額;規避單一渠道風險,既為手機巨頭們供貨,也做自有品牌。「近年來,我們自有品牌在美國等海外市場表現非常好,銷售額每年有30%左右的增長。」黃新自豪地說,更讓他欣慰的是,今天的傑美特已經形成多元化的業務板塊,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我們未來依然會遇到很多危機,但我相信我們已經更有能力化危為機。」
回顧黃新在深圳20年的創業路,最難得的就是他始終擁有不甘於現狀的心態以及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在工友們都安於現狀時,他不甘心,想做一個技術管理人員;做到高管,很多人羨慕他的職業穩定、收入豐厚,他依然不甘心,轉身開始創業;創業初期,其他公司滿足於去工廠拿貨再賣到國外,傑美特卻建起了自己的生產線,做起了自己的品牌;傑美特發展順利、逐漸做大,依然沒有滿足,而是不斷調整布局、策略……每一次的不甘心與轉變都是一次進步,但同時也意味著背後無數的挑戰、壓力與努力。幸運的是,黃新都挺過來了,正如他自己常說的一句話:「成功和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冶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