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2021-01-18 巴西太守的書房

出使

之前說到,晚唐宰相張濬被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滅門時,有兩個兒子躲過一劫,一個是後來在前蜀為宰相的次子張格,一個是先前出使淮南的小兒子張播。

張播一名張休,之前因為父親的緣故得以蔭官為校書郎,官至右拾遺、左金吾大將軍。後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劫持唐昭宗,朱全忠發兵自稱來救駕。天復二年(902年),李茂貞就以昭宗名義下詔各地藩鎮勤王討伐朱全忠。其中派去出使揚州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的江、淮宣諭使,就是張播。

張播此行的任務是手持御衣、御札,從巫峽前往淮南,拜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吳王,授權楊行密承制代行皇權;授楊行密部下猛將朱瑾為青州(今臨淄)平盧節度使、朱延壽為蔡州(今駐馬店)奉國軍節度使;授名義上歸順楊行密的昇州(今南京)刺史馮弘鐸武寧軍節度使,加潭州(今長沙)武安軍節度使馬殷同平章事宰相頭銜,希望這幾位也起兵參與討伐朱全忠。尤其有面子的是,唐昭宗還賜他國姓,改名李儼。

其實李儼是先皇唐僖宗的本名,但唐僖宗登基後已經改名李儇,所以李儼這個名字沒有被禁用也說得通。

至於效果……

馮弘鐸和馬殷表示謝主隆恩,但是和大佬對撕什麼的,真的沒興趣。而且馮弘鐸的地盤很快就被楊行密的下屬宣州(今宣城)寧國軍節度使田頵兼併了。

楊行密倒是樂意親自下場,但很快因為糧食不夠,班師了。

雖然這事不了了之,但李儼就此留在了淮南。楊行密建立制敕院,每次對下屬進行封拜,都跟李儼打招呼,在紫極宮的唐玄宗御像前展示制書(詔書),兩次下拜,就算是徵得了唐朝皇帝的默許,可以用唐朝皇帝名義下詔了。

當時唐朝已有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唐昭宗卻又任朱瑾為平盧節度使,是因為王師範是朱全忠的小弟,這就給了唐昭宗否認他地位的理由。事實上,王師範上任本身也是違背唐昭宗意願的,當時他還把唐昭宗任命的節度使崔安潛打了回去。

沒想到一貫儒雅只求自保的王師範在得知昭宗詔書的內容後,竟然被喚起了身為大唐藩鎮的使命感,起兵反抗大哥朱全忠。雖然最終失敗,但也使得朱全忠分身乏術,於是在天復三年(903年)被朱全忠打敗被迫交出唐昭宗的李茂貞得以苟延殘喘。

朱全忠發現王師範起兵背後有張濬指使,就滅了張濬滿門,這下李儼就更不敢回去了。

然而,揚州就是安全的嗎?

工具

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

左牙指揮使張顥建議,既然李儼是唐朝的代表,不妨把都統印還給李儼,由李儼代行節度事。

李儼手裡沒有一兵一卒,怎麼領導淮南軍?張顥顯然是想拿他當提線木偶。

因為騎軍都尉李濤反對,張顥沒有得逞。淮南將佐一起請求李儼以皇帝名義授楊行密長子楊渥為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

寄人籬下的李儼當然是順水推舟。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楊渥對此不予承認,繼續使用唐朝天祐年號。但是,由於張顥和右牙指揮使徐溫奪權,楊渥已經形同傀儡。

天祐四年(908年),張顥和徐溫殺死楊渥,立其胞弟楊隆演繼任。這時候哪能少了唐朝的官方認證呢,不久,徐溫殺了張顥,一家獨大,就請李儼再代理一下皇權,授楊隆演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王。

唐朝已經不在了,皇帝也不在了,代理人卻仍然在發揮餘熱。

楊隆演還派軍將萬全感去向同為反梁復唐盟友的李茂貞報喪。天祐七年(910年),萬全感回來了,說李茂貞承制加楊隆演為兼中書令,嗣吳王。

李茂貞不僅曾經挾持皇帝,還曾經逼死宰相、火燒皇宮、強迫下嫁嫡公主。但唐昭宗已經無力制約他,不但只能不予追究,還賜他行墨敕的權力,所以李茂貞也可以代行皇權,可以給楊隆演加官進爵。

五代十國時期由楊行密奠基的淮南政權為什麼叫吳國,不就是因為楊行密受封為吳王嗎?如今李茂貞代唐朝封楊隆演為嗣吳王,楊隆演當然欣然接受,並大赦吳國。

可兩年後,徐溫卻去找李儼,說:當初的任命不夠正式,請您代表唐朝,再給我們老大封一次官吧?

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前不久徐溫剛以楊隆演的名義鎮壓了不服自己的老將宣歙觀察使李遇。

宣歙觀察使就是之前的寧國軍節度使。原本如前所述,之前的寧國軍節度使是田頵,但後來田頵和朱延壽等人起兵反對楊行密,被鎮壓了,於是宣歙觀察使換成了王茂章,然而王茂章又被楊渥逼走了,這才輪到李遇。

徐溫原本沒有大功,卻成了吳國的攝政,不止李遇不服,洪州鎮南節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將也不服。但是李遇被鎮壓了,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劉威、陶雅等人害怕了,親自回揚州覲見。

徐溫恭恭敬敬地對待兩位老前輩,還給他們加官進爵,告訴他們,逆我者亡,順我者昌。就這樣收攏了他們的人心。

所以那次去找李儼辦事的,不是徐溫一個人,而是徐溫、劉威、陶雅率領的淮南上下將吏。

李儼還能怎麼辦呢,承制加楊隆演為太師、吳王,比當初李茂貞給的又高了一個檔次,而且徐溫也在淮南行軍司馬原職的基礎上,又加了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

徐溫做了節度使,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揚州出鎮地方了,但這對傀儡楊隆演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權臣在地方遙控朝廷的先例已經屢見不鮮,徐溫也把自己的親大兒子徐知訓留在揚州,代替自己攝政。

當初李儼的宣詔對象裡,楊行密、朱延壽、馮弘鐸都已經作古,馬殷則是後梁所封的楚王不歸吳國管,所以李儼能見到的只剩下了朱瑾。也許有這層關係的加成,李儼和朱瑾交好,反而沒有資料顯示他和那位在前蜀當了宰相的哥哥張格有什麼往來。

也正是這樣的關係,讓李儼枉送了性命。

枉死

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為朱瑾名義上的權位在自己之上,就新設立了一個藩鎮,把朱瑾外放出去當節度使。朱瑾大怒,設計殺了徐知訓,隨即被徐溫黨羽逼死。

老徐家的頭號接班人就這麼死了,徐溫悲憤交加,一定要殺光朱瑾的黨羽為兒子報仇。

一追查朱瑾黨羽,就追查到了李儼的頭上。這時候,這位空架子唐朝代理人已成明日黃花,在海陵寓居,連錢都不夠花了。

朱瑾黨羽被清洗一遍,徐溫覺得自己的地位更穩了。徐溫選擇在這時候捎帶手消滅李儼,可能還有一層原因。

楊隆演加官進爵都是在唐朝的體系內,才需要李儼這個吉祥物顯得名正言順。可是,如果楊隆演需要擺脫君臣關係的羈絆自立為一國之君,李儼就沒有這個做主的權限了。那時,楊隆演不再是唐朝的臣子,給下屬加官進爵也就不再需要向李儼這位唐朝代表打招呼。

那麼吳國還要養著李儼做什麼用?

在亂世,無足輕重的下場有兩種:

一種是,反正你已經沒用了,我不妨饒你一命,顯得我仁慈寬大。

而另一種是,既然你已經沒用了,我就算殺了你,又有什麼壞處呢?唐朝都沒了,又有誰會來追究我的責任?

對徐溫來說,李儼更值得後一種命運。雖然殺完他,國人會覺得他冤枉,但對我真的沒什麼實質性的損失。

第二年,他就勸說楊隆演稱帝。楊隆演折中了一下,稱吳國王,自建年號,但這也足夠宣告棄用了唐朝年號的吳國已經不再是唐朝的藩臣了。

這樣的場合,要是還有一位唐朝派駐的代表親眼見證,得多尷尬?

實權在徐溫之手,楊隆演就是升官到皇帝又能從中獲得什麼權力?表面上這幾次加官進爵的對象是他,可到底便宜了誰,又符合了誰的利益,不言而喻。

對這片土地來說,唐朝已經沒有了,唐朝的代理人也已經死了,但是,連最大的贏家徐溫自己都不知道,也想不到,另一個自稱延續唐朝的政權,已經在他眼皮底下萌芽了……

相關焦點

  • 神策軍為振興皇權而走向強大,最後卻反噬皇權,毀滅了唐朝
    安史之亂前,唐朝建立了以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為核心的北衙禁軍體系(唐朝禁軍分南衙和北衙,南衙禁軍負責保衛皇城的安全,北衙禁軍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以下所有禁軍皆指北衙禁軍,除非特別說明),哥舒翰在潼關戰敗後,在百年和平中已經徹底腐化的禁軍由於毫無戰鬥力,因此潰散瓦解,最終,跟隨唐肅宗抵達靈武的禁軍也才一千人而已。
  • 《萬箭穿心》:不懂提供「情緒價值」的人,最終難逃人生悲劇
    先是馬學武提出離婚,後來李寶莉又發現丈夫出軌,為了報復丈夫,李寶莉偷偷報了警,事發後廠裡撤了馬學武的職,但命運的捉弄並沒有止步於此,後來馬學武不僅成了廠裡第一批下崗員工,還得知自己的事是由妻子揭發,不堪重負的馬學武最終走向自殺之路。而李寶莉的兒子小寶因為父親的事一直對母親耿耿於懷,在他考上大學之後,最終冷血地把母親趕出家門。
  • 《唐磚》的雲燁,《慶餘年》的葉輕眉,相同的結局,不同的命運
    一部輕喜劇《唐磚》講述了毛頭小子云不器意外穿越唐朝變成雲燁,碰到和女友長得一模一樣的李安瀾,和她歷盡艱辛最終走到一起,用現代知識改變唐朝的故事。而《慶餘年》當中主要考回憶來講述葉輕眉那傳奇的一生。她設立監察院,監察天下;建立內庫,擴充國庫,增強國力。
  • 蘭陵王音容貌美,一生戰功赫赫,最終卻難逃悲劇般的命運
    他生於皇家,戰功赫赫,最終卻因為一句話而喪命。蘭陵王是當時北齊皇帝高歡的長子高澄的四子,因為他母親身份低微,連個封號也沒有,使得他雖出生皇家,卻從小過著悽慘的生活,面對著皇宮中的爾虞我詐。北周突厥聯軍大敗而歸,經此一戰,高長恭高超的武藝和兇猛的作戰風格在軍中流傳開來,大將軍段韶把他的事跡告訴了皇帝,他的叔叔知曉後也很看中高長恭身上的軍事才華,便封他為并州刺史,統領并州軍隊。
  • 《別讓我走》:複製人的悲劇命運裡,藏著對生命價值的多重定義
    在凱茜看來,黑爾舍姆是生她養她的家,更是賦予她有別於外界眾多擁有同樣複製人共同命運的教育和生活體驗。她努力展示自己的畫作、雕塑以及富有內涵的文字,甚至主動報名參加照料捐獻器官後的病人「監護人」一職,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看護人,依靠自己獲得了延期捐獻的資格。而對於自身走向「終結」的無情悲劇命運,凱茜則始終將其視為是自身成長到盡頭所要完成的使命,是她作為複製人的基本要素。
  • 可恨可悲的魏嬿婉的一生:男權皇權雙重碾壓下深宮女性的悲劇縮影
    她不喜歡進忠,甚至厭惡他,但又不得不依附於他,被迫和他對食,她在和他達成同盟的同時,也被這個太監牢牢地操縱了命運,她知道要想在後宮生存下去,必需要借力往上爬,只有位居高位,才不會被人踐踏,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 《妄想代理人》」心魔」代理人
    誰說社會上的悲劇跟每個個體無關,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是悲劇的推手。故事中也一樣,據說出現了襲擊知名設計師的「棒球少年「,流言放大了每一個吃瓜群眾的心魔,於是就真的出現了帶著牙箍的二次元中學生踩著金色旱冰鞋到處拍人了,也就是警察說的「模擬作案「。你看流言多可怕,小學生一的照片被塗的有牙有角,越來越實體,越來越妖魔化。「模擬作案」可能是真實發生,也可能是沒真實發生的。
  • 《妻妾成群》:淺析三太太梅珊的命運悲劇
    前言: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講述了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學生頌蓮,因父親生意失敗自殺後,她選擇了嫁到高牆深院、秩序森嚴的封建家族陳府,成為長自己30多歲的男人陳佐千的第四房太太。最終在幾個女人的明爭暗鬥中,,變成了大家庭中的犧牲品,成了別人口中的「瘋子」的故事。
  • 《民初奇人傳》熱播,鍾瑤最終成反派,歐豪、譚松韻終究難逃悲劇
    在最新的劇情中,鍾瑤表白華民初被拒絕後,幕後boss華渝之找上了她,雖然不知道兩人聊了什麼內容,但可以從片尾的劇情中得知,鍾瑤最終背叛了外八行,在與華民初的婚禮上兩人反目,針鋒相對。雖然在片尾中可以看到很淑女裝扮的希水與華民初幸福相吻的畫面,但兩人最終還是迎來了悲劇,希水的葬禮選擇的是易陽一行的水葬,滿竹筏的玫瑰花瓣就像是兩人的婚禮。
  •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淺談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林若甫身為朝廷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在慶帝的幹預下,親子被殺最終也只得不了了之。中國傳統政治制度中的相權與皇權相比就如此不值得一提嗎?秦二世胡亥即位後,李斯和宦官趙高篡奪國政,秦二世最終被二人鳩殺,秦朝後期相權大於皇權。趙高的「指鹿為馬」,正是這一歷史時期相權大於皇權最好的驗證。漢承秦制,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實行分封制,相權逐漸薄弱,但皇權也因大肆分封諸王導致動蕩,吳楚七國之亂就事出於此。漢朝末期,外戚專權,皇帝成為傀儡,霍光、竇憲、梁冀、何進所代表的相權先後踐踏在劉氏皇族的皇權上。
  • 悲劇背後的美與價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一、人性的多面性莎士比亞手下的人物具有多面性,四大悲劇中的主人公亦是如此,從某個方面來說,他們的悲劇也與他們的某個性格缺陷息息相關。 哈姆雷特的性格懦弱、猶豫不決、思想大於行動,麥克白被野心侵蝕了良知、貪婪殘暴,李爾王的剛愎自用,奧賽羅的輕信多疑都是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原因。劇作開篇,女巫三姐妹齊呼:「美即是醜,醜即是美」。
  • 黃巢起聲勢浩大,最終卻難逃失敗,是不是因為唐朝依舊強大
    唐朝此時一則無良將可用,二則天子無德,老將無意為其效命。譬如老將宋威,他眼見平龐勳之亂有功的康承訓被貶黜,最終病死,心灰意冷之下,不欲出兵平叛,坐視王仙芝坐大,欲養寇自重。唐懿宗聽聞此事,革其職,命曾元裕為招討使平叛。曾元裕不負所托,於湖北黃梅陣斬王仙芝。
  • 巡迴檢察組|米振東的命運悲劇與胡雪娥一家的小人物悲劇是曲悲歌
    秉公執法的馮森,其妻子在人為設計下被五輛車碾壓而亡;玩世不恭的張一葦因是東川省政法委書記的兒子數次被黑惡勢力下套,最終坐牢;胡雪娥認為兒子胡廣軍被冤枉四處鳴冤,還打算賣掉唯一的財產——價值60萬的房產為兒子打官司;沈廣軍哥哥沈廣順女兒失蹤、老婆離婚、親媽胡雪娥患腦瘤;米振東為養母李美娟報仇,殺馮森妻子,對付黃雨虹、黃四海父子,為自己的施工隊存活盜竊而入獄……這一曲曲的悲歌讓人窒息
  • 人類悲劇命運的根源
    這部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和《高達》屬同齡人,後被改編成動畫作品,90年代引入中國發行,全書200多萬字,氣質獨特,氣場強大,主旨恢弘,思想深刻。因為年代久遠,現在年輕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力哥看來,這部作品對政治、軍事、人類命運和人性的深度刻畫,某種角度看,甚至能比肩《三體》和《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 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命運.
    9年前,大一的我,才突然看明白這部電,無論愛恨情仇,在世間難逃命運。世界是個巨大的枷鎖,你不得不重複自己或是別人的生活。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戲中的至尊寶呢?其實500年前,至尊寶的一生就被規劃好了:遇到一個給他三顆痣的人,變身孫悟空,帶上緊箍咒,打敗牛魔王,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 茅臺暴漲下的眾生相:唐朝被踢圈,不配做價值投資
    雖然過年,但是資本市場並不停歇,發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是:唐朝被開除價投群了。這位小牛(抱歉我三個牛不知道怎麼發音)同學的觀點是:好資產就應該買,不需要看估值,看估值的都是價值投機,買了以後也不能賣,賣了就是叛徒,就沒有資格做價值投資者。
  • 宦官制衡皇權統治?在一定程度上,宦官有防止割據事態蔓延的作用
    本文針對唐朝宦官而言,並且是在唐朝中後期的宦官,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於唐朝的前中期由於皇權勢力不斷上升,並且國家處於不斷發展之中,四海之內一片和氣,因此某種突出勢力出來禍亂朝政的現象還是不那麼明顯的。 而到了唐朝中期,玄宗天寶年間,出於種種原因,宦官勢力逐漸顯露頭角幹預朝政。
  • 李隆基:明明有著開元盛世,卻最終抵不過安史之亂的悽涼結尾
    太平公主竟然直接開始遊說朝堂重臣來廢除太子李隆基的提議,但我們說唐朝剛經歷過武則天的專政,好不容易皇權回到李家男人的手中,這個時候於情於理也不會同意太平公主的建議,畢竟李隆基這個太子做的還挺好,誰沒事瞎折騰。但還是有一部分太平公主的擁躉執著的搞事情,希望打敗李隆基這方的擁躉。而這一次李旦也擔心李氏政權再起波折,直接讓李隆基當皇上,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 進擊的巨人:尤彌爾難逃被吞噬的命運,失去女王她心如死灰
    在這個記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尤彌爾的表情,此時的尤彌爾的表情與其說是恐懼,倒不如說是心如死灰,尤彌爾在信件中曾經說過自己對於自己選擇萊納那一邊並不後悔,對於希斯特利亞這邊只是有些遺憾,因為沒有能夠和她結婚,然而尤彌爾的這個狀態無疑已經出賣了她,尤彌爾的表情告訴了我們失去了希斯特利亞她有多麼難受!
  •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蕭峰悲劇命運漫談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蕭峰悲劇命運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