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悲劇命運的根源

2021-03-01 力哥理財

本文為上周末《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的續篇。

上文最後,我留了個開放式問題:老百姓有沒有站邊負能量,選擇自甘墮落的自由?

看懂提問指向的小夥伴一定能get,這問題超敏感,一不留神就翻車,所以我準備借一部小說來詮釋我的思考。

今天照例周末扯淡,沒半點「乾貨」,而且文章巨長,燒腦無比,看不懂或沒興趣關掉就行,別嘰歪力哥不務正業。教你怎麼選基金的理財博主成百上千,能寫出這種文章的大概也就力哥,要惜緣哇~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現在90後一般認為,這句燃到炸裂的熱血金句,出自日本史上最暢銷漫畫《One Piece》(海賊王)。

(PS:大家常看到力哥文章封面用OP圖,全拜小錢所賜,他是OP死忠粉,我每次讓他自由發揮就給我找OP…

但這句話真正的出處,是田中芳樹著名的歌劇式架空歷史小說——《銀河英雄傳說》。

這部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和《高達》屬同齡人,後被改編成動畫作品,90年代引入中國發行,全書200多萬字,氣質獨特,氣場強大,主旨恢弘,思想深刻。

因為年代久遠,現在年輕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力哥看來,這部作品對政治、軍事、人類命運和人性的深度刻畫,某種角度看,甚至能比肩《三體》和《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這類史詩作品時間跨度太長,出場人物太多,要快速抓住精義,就要用力哥在《不想做韭菜的,這篇必讀》一文裡說的方法:抓住時間軸

以當下(2020年)為時間軸起點,這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如此展開——

距今幾十年後,地球分成兩大勢力——北方國家聯盟(蘇聯擴張版)和三大洲合眾國(美國擴張版)。

(註:銀英傳創作於80年代冷戰時期,中美蜜月ing,中國居然站邊三大洲合眾國,所以田中芳樹對近未來歷史演進的預測有很大時代局限性)

兩大勢力最終爆發核戰,全球主要城市被毀,全球人口銳減到10億,持續混亂近百年。

距今100多年後,為根絕戰爭,人類放棄主權國家概念,地球統一政府成立,首都設在澳洲布裡斯班。

但因核戰爭對地表資源破壞嚴重,人類不得不加速開發太空。

距今150年後,人類在木衛一設立第一個太空前進基地。

距今200多年後,人類首次跨越太陽系,向半人馬座α星發出星際探查團。

距今300多年後,利用曲率引擎的「跳躍航法」研製成功,人類首次掌握超光速航行技術。

距今近400年後,超光速航行實現民用化,人類在太陽系外發現可居住的類地行星,啟動外星系移民計劃。

此後200多年,人類持續向外星系移民,人口總量快速上升,為有效控制路途遙遠的外星殖民地,地球政府只給予外星殖民地有限自治權,外星殖民地希望擴大自治的政治訴求一概無法在議會通過。

同時,地球資源日漸枯竭,地球逐漸放棄第一、第二產業,成為功能單一的政治和金融中心,通過「偏富地球」政策,不斷吸血殖民地,地球人和外星殖民地人民的貧富差距日漸拉大。

為彈壓殖民地反抗情緒,通過剝削殖民地財富,地球政府組建了規模越來越龐大的地球軍,但人類在浩瀚銀河中並無外敵,久而久之,軍紀敗壞,貪腐嚴重。

距今600多年後,地球和外星殖民地矛盾終於全面爆發—— 地球軍對反地球聯盟中心的天狼星主星警備隊進行閃電突擊,肆意掠奪財富,並對經濟中心拉古朗市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

地球軍的暴行最終激發了殖民地人民團結起來武裝反抗暴政的決心。

地球軍雖然人多勢眾,艦隊龐大,但軍紀渙散,貪生怕死,在反地球軍的進攻下節節敗退,僅用了十多年,地球統一政府滅亡,地球從此退居人類文明角落。

但戰後因政見不合,更為爭權奪利,戰爭過程中自然形成的4位核心政治領袖全數死亡,群龍無首,初生的人類宇宙新秩序再次陷入混亂。

距今700多年後,生活在銀河系內各星系的人類終於再度統一,銀河聯邦政府成立,定都金牛座α系第二行星德奧裡亞,同年放棄公元紀年,改元宇宙曆元年。

距今1000年後,退役將領魯道夫·馮·高登巴姆篡奪了銀河聯邦最高權力,建立銀河帝國,自稱「神聖不可侵」的銀河皇帝,永久解除議會,高登巴姆王朝開始。

距今1100多年後,因對帝制不滿而被流放到牛郎星上的共和主義者密謀開展名為「長徵一萬光年」的逃亡計劃,並在遠離銀河帝國勢力範圍的巴拉特星系成立「自由行星同盟」,定都海尼森。

距今1400多年後,在遼闊銀河中,帝國軍首次與同盟軍相遇,此後兩大勢力持續徵戰,互有勝負。

距今1500多年後,故事的兩位主角——同盟的軍事將領楊·威利和帝國的軍事將領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登場。

兩位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通過不斷積累軍功,最後分別成為兩大陣營的最高指揮官——前者成為同盟軍元帥,後者搞了出禪讓把戲,最終推翻高登巴姆王朝,黃袍加身,建立羅嚴克拉姆王朝。

以上是《銀河英雄傳說》的故事背景。

熟讀歷史的人會發現,以上橋段在人類歷史上反覆出現過,正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

故事的精彩演繹和最終結局,此處不再劇透,有興趣的自己找來看。

力哥只把發生在故事中段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橋段拿出來分享。

在一場決定命運的大戰中,楊威利依靠更高一籌的戰略戰術安排,成功突破了同樣非常高明的萊因哈特的布陣,就在萊因哈特的母艦失去防禦,已是楊威利龐大的同盟軍艦隊囊中之物時,楊威利收到了來自同盟議會的命令:停止攻擊!

原來在帝國軍後方,萊因哈特的妻子預感到前線戰事吃緊,局勢不妙,為力挽狂瀾,玩了一招險棋:沒派艦隊前去戰場增援(算了下時間來不及),而是直接開往路程更短的同盟首度海尼森,此刻同盟軍傾巢出動,後方空虛,可逼迫同盟政府籤訂城下之盟,命令前線停戰。

面對敵方大軍壓境,「不投降,就去死」的威脅,掌握同盟最高權力的議長毫無共和信仰和職業操守,居然貪生怕死,直接下令同盟投降!

此時前線戰局是:眼看馬上就能幹掉萊因哈特(此時萊因哈特類似曹操,大權獨攬,新登基的小皇帝已成傀儡),只要他一死,帝國就會失去實質上的「皇帝」、軍隊統帥和精神領袖,一時群龍無首,很可能會陷入內亂,甚至在同盟進一步打擊下,分崩離析,最終銀河系重歸共和制。

為了共和理想,同盟軍付出了巨大犧牲,怎能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

因此接到命令後,幾乎前線所有官兵都義憤填膺,建議楊威利元帥抗命!

但楊威利的選擇卻是:聽從政府命令,停戰。

有沒有聯想到當年嶽飛一天內接到十二道金牌,逼他撤軍,嶽飛泣不成聲,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嶽飛此時一點法子沒有,再繼續抗旨進軍,回頭全軍將領都得跟著他一起掉腦袋。

但楊威利面對的局面,卻是後方政府已宣布投降,即使抗命,回去也不會軍法處置。

楊威利依然選擇遵命,又是為何?

停戰後,楊威利受萊因哈特邀請,登上其母艦私聊,他倆這場對話,揭示了全書主旨。

萊因哈特請楊威利會談,就是因為戰爭結束,帝國獲勝,他像曹操一樣惜才如命,想請楊威利成為自己帳下元帥,共創未來。

楊威利婉拒了,理由不是不喜歡萊因哈特,或認為他不是稱職君主,不值得自己效力,而是因為「我和帝國的人喝著不同的水長大,突然改喝不一樣的水,可能會傷身」。

楊威利習慣喝的「水」,就是共和民主制度,這是他的價值觀,他無法接受帝制。

萊因哈特反駁,你不覺得你現在喝的水也很傷身嗎?和你的軍功才能比起來,你得到的回報太少了,而在你實現自己才能和理想的道路上,阻礙又太多了,你不得不聽命於那些蠢蛋爛人,不難受嗎?

這話指的是共和制的低效和無能,政治工具化,會玩弄權術的爛人當道,無法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萊因哈特進一步指出,看歷史,實行共和民主制的銀河聯邦最終還是讓位於實行帝制的高登巴姆王朝,看現實,把你熱愛的祖國出賣給我的,正是被你們多數國民用自己的選票選上臺的那位國家元首。你忠於的民主共和制,難道就是讓人民肆意揮霍自由意志,最終對自己的制度和精神加以殘害的政體嗎?

楊威利反駁,聽你這話,就像說火可能會引起火災,造成傷害,就要否定火的一切價值。因為共和民主政體還有缺點,就否認它存在的一切價值嗎?

萊因哈特說,照你的辯證邏輯,共和民主制度有優點也有缺點,可能選出能人賢士,也可能選出賣國求榮的爛人,那專制制度不也一樣嗎?

有可能出現暴君昏君,也有可能在明君帶領下,運用自己強大領導力和敏銳洞察力,把國家帶往正確的航道,促使國強民富,欣欣向榮。

高潮到了…

楊威利反駁說:不對。

「只有人民才擁有侵害人民的權利」。

力哥再引用一遍——

「只有人民才擁有侵害人民的權利」。

讓那些爛人掌權甚至最終推翻共和制度的(比如希特勒),的確是人民沒錯,但正因如此,人民才沒有資格去責怪他人,自己種的苦果,含淚也要咽下,該~

但在專制制度下,人民沒有選擇的權利,就會時刻處於一種「受害者」心態,把政治上的失敗,經濟上的蕭條,文化上的衰弱,乃至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不如意,全怪罪於他人(獨裁者或專制政府)。

這種罪惡,就算出了100個賢明君主行善政,也無法抵消。

更何況,像您(萊因哈特)這樣的明君出現概率本就很低,因為一旦外界沒有能約束個人權力的機制,靠個體內心的力量自我約束非常困難。

再回頭看楊威利命令停戰的舉措,就不難理解了。

既然這個腐敗到骨髓的共和政府是自由行星同盟的人民自己選出來的,人民自願把權力度讓給它,就要承擔它行惡政的代價,自己背鍋。

這才是共和民主政體最大的價值。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維護國家主權,保障人民安全,或僅僅為了一己之私——楊威利選擇公然抗命,不聽民選政府命令,這就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重新回到歷朝歷代功高蓋主的將領黃袍加身,跨過盧比孔河的老套情節中,共和民主制度所推崇的價值觀根基就被摧毀了。

哪怕實際上,楊威利是一個毫無政治野心的人,並不會像魯道夫那樣顛覆共和,但他只要這麼做,就等於背棄了一生堅守並為之奮戰的信仰。

你高風亮節,想做華盛頓,不做拿破崙,誰知道你的繼任者會怎麼做呢?

顯然,楊威利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認為程序正義優先於實質正義,明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拯救祖國(實質正義),也絕不抗命,因為違反程序正義。

萊因哈特則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認為所有程序正義都應服從實質正義,死人不會說話,勝者即正義,有效解決現實問題才是王道,而不應執迷于堅守所謂的價值觀或信仰。

所謂左派,就是認為實質正義>程序正義,眼下都火燒眉毛了,別和我扯一大堆沒用的法理,先解決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好不好?

政府不應該幹預市場?扯淡!趕快幹預,把房價降下來,讓我買得起房才是正經事!

右派則認為程序正義>實質正義,只圖眼前一時爽,不顧長遠制度建設,最終一定會摔大跟頭!

政府總是出於「好心」幹預市場,不讓市場自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久而久之,資源和財富就會向權力機關不斷傾斜,劣幣驅逐良幣,經濟更缺乏活力。

不可否認,相信程序正義,的確是更有遠見的一種認知水平。

眼下美國就是如此。

白左拼命支持黑命貴,就是因為現在美國制度下的程序正義無法根本解決老大難的種族歧視問題,「理客中」不管用了,憋了那麼久,被壓迫的人民是該大爆發了,必須馬上、立刻、迅速、高效地解決種族歧視問題!徹底摘除美國的毒瘤!

白右則說,你們為了表達自己的訴求拼命打砸燒,把華盛頓林肯雕像都給砸了算哪門子正義?法律都不用遵守了?你們黑人又懶又蠢沒錢賺沒飯吃能怪誰?你們主張的自由嚴重侵害了我們的自由好不好,你們是要毀了美國的程序正義,毀了美國的立國根基啊……

再如《三體》中的程心,被很多讀者罵做「聖母婊」,因為她的聖母心毀滅了人類文明。

但你要知道,在程心的心中,程序正義>實質正義。

所有文明都終將毀滅,文明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延祚多久,而在於它彰顯出的精神。

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文明和個體生命一樣,並不是壽命越長,越有價值。

正所謂「給歲月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歲月」。

但更多人無法理解這層認知,出於生物本能,他們堅信宇宙社會學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素。

如果你堅信「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實質正義,人類團滅其他什麼都是瞎扯淡」,罵程心聖母婊,就是一件理直氣壯,無可厚非的事。

換到楊威利的語境,他認為相比「擊敗敵人、保全同盟」這個傻子都能看懂的最實在的收益,守住自己對共和政體的信仰,更重要。

但你有沒有想過,把人類文明推向毀滅的,到底是程心的個人意志,還是民粹主義泛濫的庸眾集體意志?

真正讀懂《三體》的人,一定能get這句話的含義~

無論是當年銀河聯邦的滅亡,還是如今自由行星聯盟的投降,和劉慈欣一樣,田中芳樹毫不諱言,就是因為老百姓舒坦日子過久了,變懶了,對政治日漸失去興趣,覺得選誰上臺都一樣。

反正我們政體有著無比強大的自愈能力,就算不慎選了個爛人,也會很快踢下去,久而久之,疏於履行自己的政治義務,就給那些演技精湛、善於玩弄權術的野心家提供可乘之機。

想想現在的川普,為何那麼多美國人愛死他,認為他是上帝派來拯救美國的救世主?又有那麼多美國人恨死他,認為他就是21世紀希特勒的化身?

一部分美國人眼裡,川普是守護美國憲政精神的偉大鬥士;

另一部分美國人眼裡,川普是有史以來最危險,最有可能顛覆美國憲政的惡魔。

160年前,在要不要解放黑奴的問題上,美國社會撕裂成了南北兩半,大打出手。

今天,在要不要給黑人平權地位(超國民待遇)的問題上,美國社會又撕裂成了左右兩半……

順便做個無責任預測,我賭川普成功連任,繼續把美國國內撕裂到無以復加,內亂加劇。

如果非常不幸,美國內亂越發嚴重,目前的憲政體制給了地方政府極大的自治權,極大約束了總統平亂止暴的權力,最後誰又敢保證,川普(或任一野心家)不會在多數人民的擁護下,大幅擴張總統權力,最終黃袍加身,成為凱撒?

站在一兩百年周期看人類歷史,根本看不清是非對錯。

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兔young兔simple,這個國家承受過的最大苦難,也就是南北戰爭,加上國土遼闊,資源出眾,備受上帝垂青,所以才有把滿腦子理想主義付諸實施(肆意揮霍)的資本。

但這點苦難和老大陸上的諸文明古國——尤其是像中國這種文明從未中斷的古國所承受過的苦難相比,簡直九牛一毛。

有人說美國現在是在搞文革,雖然慘烈程度上還差了十萬八千裡,但的確有內味了。

站在1500年後的後人視角看今日美國,誰又敢說,這就是人類政治文明不斷演進的終極答案呢?

既然人類是如此不完美的存在,大部分人不具備真正的獨立思考能力,遇到失敗習慣甩鍋罵娘,為何還要執迷於程序正義,給愚蠢、懶惰、貪婪、自大、不思進取、缺乏危機感、享受娛樂至死的所謂「人民」,那麼多自由選擇把人類文明帶進溝的權力呢?

在掌握權力的精英階層內部實行有限民主,帶領人類走向更光明的未來,不更好嗎?

研究法律的羅翔老師說,雖然人類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司法制度只能尋求有限正義,但這種有限正義之所以被人尊重,就是因為它是正當程序所達至的正義。

如果無視程序規則,直接追求實質正義,也許某個個案會實現正義(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懲惡揚善,大快人心),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每一個無辜公民都可能成為刑罰懲罰的對象,「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悲劇就會不斷上演(青天大老爺改天看你不順眼,要搞死你也一點沒法反抗)。

馬丁·路德·金說,手段代表著正在形成中的正義和正在實現中的理想,人無法通過不正義的手段,去實現正義的目標。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楊威利的選擇,就是堅決不使用不正義的手段,去實現正義的目標。

看到這裡,你應該徹底迷糊了:力哥,你到底想說程序正義更重要還是實質正義更重要?

我想說的是,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都是正義,都有存在價值。

真正對人性有深刻洞察的文學大師,比如託爾金、劉慈欣、田中芳樹,不會輕易在作品中明目張胆偏向於任何一種「正義」。

在《銀河英雄傳說》中,田中芳樹既描述了共和制帶來的輝煌成就,也描述了共和制下大量政客肆意玩弄民意,損公肥私,腐朽墮落,簡直一無是處。

對帝制也一樣,既不惜筆墨描述了帝制的荒誕和黑暗,也毫不吝嗇描繪了明君治下的人民,對明君由衷的熱愛和感激。

和平年代,人們都愛說世界上有這樣那樣東西(真理)比生命更有價值,更彌足珍貴,值得自己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付出生命去守護( 程序正義),並以此為藉口,發動戰爭,殘殺同類;

可一旦戰爭死傷慘重,人們卻說世界上沒什麼東西比生命更有價值,和平比什麼都彌足珍貴(實質正義),以此為藉口結束戰亂。

在薩達姆獨裁暴政壓迫下的伊拉克人民,認為程序正義比什麼都重要,熱烈歡迎美國大兵,但戰後恐襲不斷,群龍無首,民不聊生,伊拉克人民就認為實質正義比什麼都重要,對美國的恨意也越發強烈,進而給極端伊斯蘭激進思想提供了滋生土壤。

千百年來,人類如此循環往復,從不長進。

這話就是寫給那些不讀歷史,不懂人心,看到個鼓動民粹情緒的戰狼體新聞就言必稱「中X必有一戰」的傻X看的~

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越深刻,我越發現,人類歷史上的戰爭並沒有所謂「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有的只是主觀的善和另一種主觀的善之間的殊死搏鬥,兩種正義的信念相剋罷了。

日本想組建大東亞共榮圈,打破白人高人一等的殖民統治,這是他們眼中的正義;

納粹想淨化人類,把劣等民族淘汰掉,掃清障礙,新世代的人類才會更加奮發向上,前途無量,這是他們眼中的正義。

哪怕在單純的侵略戰爭中,保家衛國的一方認為自己正義無可厚非,但侵略方也因上述信仰,同樣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只不過他們追求的是自己堅信的實質正義(成大事不拘小節,哪怕大屠殺也是可接受的代價)。

人人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所有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都值得詛咒。

某種角度看,這就是人類社會矛盾重重的根本原因。

人是一種有理性的高等生物,但人的理性並不完整,在理性不足以覆蓋的地方,我們就會用信仰填充。

最可怕的信仰,叫「正義」——沒有人能接受自己的認知和選擇是邪惡的,沒有哪個公認的邪教頭目認為自己是在搞傷天害理的「邪教」,我明明是想把人類引向正義好不好?

當一個人越堅信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正義」的,不容玷汙的,就越緊張,越排他,越聽不進理性規勸,越一條胡同走到黑,對待意見相左者,也越是殘酷無情。

想想文革就懂了。

so,我認為人類無法擺脫悲劇命運的根源在於:

人人都把自己所堅信的正義,所認定的真相,所遵循的信仰,當成世間不二真理,並想讓其他所有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小到婆婆要求媳婦按自己的生活習慣過日子,大到美國要求全球按自己的價值理念建立政體,最終,都會導向人間悲劇。

反之,承認自身認知的渺小,人類智慧的有限,不以自己堅信的真理為全宇宙唯一真理,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就是通往自由、財富、智慧和幸福生活的挪亞方舟。

唯有謙卑,通向真理;

謙卑本身,就是真理。

我不認為有限有死有慾念的人類能創造出一種完美的政治經濟制度。

所有輝煌一時的文明,最終都將走向黯淡,成為下一個「大巴比倫」。

無論帝制(舊約歷史書)還是共和制(新約啟示錄),聖經都已預言,因為人的罪性,最終都會走向自我毀滅。

就像縱貫線《亡命之徒》的最後一句歌詞,「有一種預感,路的終點,是迷宮」。

十多年前,當我頓悟到這點,決定皈信基督。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老百姓有沒有站邊負能量,選擇自甘墮落的自由?

這取決於你的價值觀。

當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不幸發生衝突,兩者不可兼得時,你更願意站哪邊?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
  • 《萬箭穿心》:淺析女主人公李寶莉悲劇人生的根源
    這是電影《萬箭穿心》中的劇情,看完電影,我心裡一直難以釋懷,為什么女主人公會有如此悲慘的命運?一個人命運的悲劇往往有其發生的根源,不是單方面因素,而是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分析整個劇情,女主人公李寶莉的人生悲劇主要源於以下四個方面:與丈夫三觀不合,價值觀相去甚遠,原本兩類人,卻被放進同一個婚姻中。
  • 19萬人給出高分的《魂斷藍橋》:悲劇的性格才是悲劇命運的根源
    苔絲的悲劇與瑪拉類似但又不同,苔絲很努力地想要拋開過去重生,而克萊爾卻不給她機會,他沒辦法拋開一切只在乎苔絲美麗的靈魂,苔絲的悲劇與性格有關但更是命運的過。而瑪拉與羅伊的悲劇,卻分明是因為瑪拉的自我輕賤。 基蒂說,瑪拉太善良也太忠厚了,是的,善良忠厚到了自私的地步。她不願羅伊娶一個這樣的自己,也不願辜負了羅伊母親的一番溫柔友好。
  • 趙林:論希臘悲劇中的命運意象
    【摘要】在希臘悲劇中,命運構成了一個永不衰竭的主題,希臘悲劇的內容說到底就是命運的實現過程,由於命運的決定論是通過主人公本人的行為而實現的,所以希臘悲劇與近代悲劇相比,表現了一個更為深刻的思想,即人的自為存在(自由意志)與自在存在(決定論)之間的永恆衝突。
  • 芳華影評《芳華》:林丁丁是一切悲劇的根源嗎?
    可以隨時提出與生活命運和政治前途有關的重要事件。許多觀眾同情地注視著劉峰, 由黃軒(黃軒的形象和氣質)扮演。遠遠超過小說這也導致過度的同理心。基因與觀眾。您認為林鼎鼎是所有悲劇的根源嗎?服務-如果她不轉過臉並否認別人,劉楓和何小平的命運將有根本的不同。然而,林鼎鼎負擔不起沉重的責任。她只是歷史情節中的一個釘子帶有毛刺的螺絲。芳華影評
  • 《紅樓夢》以判詞「心比天高」為切入點,分析晴雯悲劇的內在根源
    導讀:《紅樓夢》中的晴雯可謂是眾多讀者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個丫環,晴雯的最終悲劇——被王夫人強行攆出怡紅院,最終在破屋中溘然長逝,應稱得上是前八十回中的一大悲劇。但縱觀目前諸多論者對晴雯悲劇根源的解讀,卻普遍呈現出膚淺化、簡單化的傾向,認為晴雯之死是因為以王善保家的為首的婆子們的誹謗,加上王夫人心中對美麗聰明女孩子的偏見,認為晴雯是個「狐狸精」,留在寶玉身邊會帶壞寶玉,故借「女兒癆」為由頭,將晴雯攆出大觀園,進而導致了晴雯的悲劇命運。
  • 《悲劇人偶》:娃娃是無辜的,執念在人性中是悲劇的根源
    《悲劇人偶》是十字大廈裡的一個悲劇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和他們關於人性、利益、愛和恨的衝突。故事的起因是他的姑姑賴子突然自殺,接著他的叔叔宗彥、女秘書李惠子和住在家裡的好朋友的兒子青江相繼死亡,水穗傷心又震驚,漸漸揭開了真相的事情,找到了真正的兇手。
  • 《萬箭穿心》:悲劇的根源並不全在李寶莉,馬學武也難辭其咎
    導言:《萬箭穿心》:悲劇的根源並不全在李寶莉,馬學武也難辭其咎。《萬箭穿心》這部電影樸實中而又讓人感到了壓抑,這部電影以小見大,明面上寫的是李寶莉與馬學武的悲劇,卻在無意中,將中國大多數家庭的樣子在電影中展現了出來。為何這樣一部體現家庭婚姻生活的電影能夠如此之火,就是因為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同時,能夠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身影。
  • 重溫電影《包法利夫人》,淺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
    而她的人生悲劇也就從她踏入婚姻生活之後,開始了。那麼,造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都有哪些呢?1. 成為包法利夫人的愛瑪,現實的婚姻打碎了她美好的愛情夢想。丈夫無條件又不善於表達的愛和當時的社會現實,也是愛瑪人生悲劇的一個根源。查爾斯無疑對愛瑪是深愛的,但他在婚姻愛情裡的表現是木訥的,他不會用熾烈的行為愛撫愛瑪,也不善言談,不懂得與愛瑪溝通談心,他不懂得去迎合取悅愛瑪。
  • 《妻妾成群》:淺析三太太梅珊的命運悲劇
    那我今天來分析分析梅珊命運悲劇的形象,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缺失需要來解讀梅珊命運悲劇走向,和促使她一步步走向滅亡道路的原因。而梅珊的身上體現宿命輪與鏡像的特點,是她個人悲劇命運的構建,也是封建社會裡女性的悲劇命運。
  • 2019年自考真題:分析苔絲形象及其悲劇的根源
    掃碼入群>>獲取自考公共課全套真題及答案解析 分析苔絲形象及其悲劇的根源
  • 《悲劇意識》:脆弱的人類,像西西弗斯一樣推石球,投降或戰鬥?
    程亞林在《悲劇意識》的作者序中,開篇就點題說了一句十分複雜,但一語道破悲劇本質的話:「生命悲壯性是由人類既有生存發展的強烈願望又沒有達到目的的可靠能力,只能憑藉追求生存發展的意志和有局限性的能力冒險在世這一生存處境決定的。」
  • 《悲劇人偶》:人偶是無辜的,人性中的執念才是悲劇的根源
    《悲劇人偶》 是十字大宅裡的一個悲劇故事,故事講述的是竹宮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以及他們關於人性、利益、愛恨的衝突矛盾。故事的起因是姨媽賴子的突然自殺,以及接踵而來的姨父宗彥、女秘書理惠子和寄宿在家裡的好朋友之子青江的陸續死亡,水穗在傷心又震驚之餘,逐步揭開事情的真相,尋找到了真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理性與基本原理簡論
    一、引言當下人類正面臨一個生死之局,即日益加重的自然環境瓶頸所帶來的生存危機和不斷博弈下的核毀滅風險。若人類世界尚未認識到形成此局之根源與破局之緊迫,那災難之劫必將來臨,人將不存,那利爭、區別之爭與逐利無止境之果又焉能獨存?
  • 《寄生蟲》:「首爾摺疊」背後的悲劇根源和人生哲思
    城市摺疊的眾生相中沒有反派,但悲劇卻總是猝不及防地發生。對於貧富差異和階層固化的嚴肅思考從未停止。不久前剛落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影片《寄生蟲》,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重量級獎項,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贏家。
  • 強光中∣「不相愛」--人類陷入亂世的根源
    一心成為救世良醫的墨子苦苦思索著社會為什麼如此混亂的文化根源:「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墨子·兼愛上》。
  • 《別讓我走》:複製人的悲劇命運裡,藏著對生命價值的多重定義
    這種奇怪的現象引起了凱西、湯米和露絲的注意,他們開始對學校的一切和自身的身份進行了一番探索,直到有一次,一位名為露西的教師難以掩藏對這些複製人悲劇命運的同情,為他們講述了關於他們的一切。原來他們是人類專門用來捐獻器官而培育的「複製人」。所有學生一生都在等待著身體的主要器官進行捐獻移植,沒有反抗,沒有逃離,圍繞著延長人們壽命的「使命」的同時探索自己存世的價值。
  • 過於美好的理想與悲劇
    但也正因為他們的理想過於美好,或者性格過於偏執,才讓他們的悲劇顯得更加慘烈、更令人惋惜。本文將講述這兩條通往更大悲劇的道路。順便繼續聊聊月姬系列的劇情。烏仁吉:咳喘病的根源在於患者有氣管,斬斷氣管就能治好病。劉洪斌:心臟病的根源在於患者有心臟,清除心臟就能治好病。張文榮:腦血栓的根源在於患者有大腦,溶解大腦就能治好病。聖杯:人類社會出現不幸是因為有人類,消滅人類就沒有不幸了。切嗣終於崩潰了,原來世界上根本沒有消除一切不幸的方法,聖杯也只是個吞噬生命的妖魔。
  •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
    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說到宇宙的極限速度,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光速,它被公認為最快的速度,任何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即便速度再快的物體,也只能無限制的接近。它的存在像是一個亙古難題,比宇宙還要複雜,人類本身都難以接近光速,想要突破這一障礙,得先解決目前的絆腳石。人類無法超越光速,被什麼東西限制了?科學家說出根源!除光速之外的極限速度是什麼?據科學家的分析,除了光速速度快之外,膠子和引力子都能達到光速,只是這兩種粒子沒有所謂的質量。
  • 中國女子追撞搶匪案,這才是悲劇的根源!
    唐姓女子追撞搶匪的案件隨著法院的宣判而落下帷幕,但圍繞著這場悲劇的輿論喧囂依然沒有停止。引發爭議的根源自事件發生後,唐姓女子的命運就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儘管她最終只需服刑3個月,大眾還是為其感到不公。因為,唐姓女子的事件讓人聯想到了無數被搶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