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上雲49問 | 最全FAQ乾貨|雲端|雲平臺|虛擬機|eda|雲模式_網易...

2020-12-26 網易

  「我聊的每一個人都表示對雲感興趣,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在於什麼時候上雲,而不在於上不上雲這件事。」

  —Cadence 雲業務開發VP (DAC 2019)

  去年9月在DAC(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大會之後,我們製作了一個 ,然後得出了兩個結論:

  1. 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核心角色:EDA廠商/ Foundry/Fabless無一缺席,都已經開始上雲的步伐;

  2. 全球各大雲廠商不僅積極擁抱半導體產業,甚至自己主導設計開發晶片,在產業鏈中扮演雙重角色。

  如果說去年我們的判斷是全球半導體行業對雲的接受度已經在跨越鴻溝的邊緣,那上周ICCAD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結束後,我們認為國內半導體企業也已經跟上了節奏。

  

  跟2019年相比:

  今年有了幾家雲廠商的身影出現,關於晶片設計EDA上雲趨勢和落地實踐給出了各自的答卷;

  也有像恩智浦這樣的公司分享了仿真上雲經驗,並且在今年全球疫情的現狀下,正在考慮純雲模式來滿足遠程協同需求。

  我們去年根據DAC會議Design on Cloud圓桌討論整理了,有興趣可以去回顧一下:

  1. 上雲的模式是什麼?

  2. 最開始,為什麼選擇上雲?

  3. 上雲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4. 你覺得EDA供應商準備好上雲了嗎?

  5. 上雲的缺點是什麼?

  6. 對於晶片設計,雲廠商已經準備好了嗎?

  7. 在雲上,一切都需要付錢。怎麼控制雲上的成本?

  8. 你覺得在雲上設計安全嗎?

  9. 目前為止,上雲的成果是什麼?

  10. 對後來的上雲實踐者有什麼建議?

  今年我們升個級,來個——

  EDA雲平臺49問

  1.EDA雲平臺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適配EDA工具使用需求。

  大規模算力自動化智能調度。

  海量多雲資源提供彈性算力支持。

  總之,讓研發人員更專心做設計,幫助IT人員更好地管理資源滿足複雜企業場景需求,最終縮短項目周期,提高公司競爭力。

  2.雲上虛擬機的性能可以嗎?

  相當,並可以更好。

  兩方面原因:

  1、雲上的硬體更新快;

  2、雲上虛擬化性能逐步接近裸機。

  3.各個雲之間的虛擬機性能有差異嗎?

  有。我們可以為用戶提供專業建議。

  4.支持哪些雲?

  國內外主流雲廠商我們都支持。

  5.多雲有什麼好處?

  不會被某一家雲廠商鎖定,資源可用性更高。

  多雲可以最大限度利用不同雲廠商的不同優勢,比如資源類型,比如產品價格,比如地域選擇。

  6.GPU資源也有嗎?

  雲廠商上有的資源我們都可以支持。

  7.雲上用的機型是超線程的?還是物理核的?

  大多數雲廠商支持開啟關閉超線程。

  8.你們和超算有什麼區別?雲和超算有什麼區別?

  看這篇

  9.你們和雲廠商有什麼區別?

  我們是從應用出發,為應用定義的雲平臺。

  而雲廠商主要在IaaS層,距離用戶的實際應用還有非常長的距離。

  在雲的基礎架構和應用之間,需要藉助應用優化、多雲環境支持等方式來滿足用戶需求。

  

  10.我直接和雲廠商合作是不是就行了?

  參考答案9。

  我們已經對接了眾多主流雲廠商的API,可以用統一的方式方法完成自動化部署,簡化用戶使用雲資源的方式,降低學習成本,幫助用戶高效地用好雲。

  11.你們跟雲管理平臺有什麼不同?

  我們更貼近應用,在雲管平臺之上。

  具體可查看

  12.支持哪些EDA工具?

  支持主流EDA廠商工具,比如Innovus、Spectre、HSPICE、OPC Proteus、Calibre、VCS、Xcelium、Redhawk、PT 、StarRC 、Tmax2 、Skipper、ALPS等等。

  13.EDA應用優化指的是什麼?

  根據特定用戶需求自定義EDA Flow,規範化EDA作業流程,加速EDA多任務的調度。

  用戶在雲端可選擇的機型有幾百種,配置、價格差異極大,我們能根據用戶的EDA應用需求推薦最適配的資源。

  14.EDA應用在雲上能正常跑嗎?

  能。

  15.License在雲上能正常用嗎?

  能。

  16.雲上的EDA應用怎麼部署?是不是每個軟體CAD都要去配置?

  我們協助用戶完成雲上EDA應用自動化配置,一次配置,以後自動啟用。

  17.腳本每日都有變動,雲上要增加工作量?工作腳本如何更新?

  可以延續之前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用我們提供的方式自動化完成腳本更新。

  18.雲上EDA無縫銜接怎麼做到的?

  雲上用戶體驗無差異。

  19.你們的自動化部署有什麼好處?

  關於我們在雲端部署自動化模式VS傳統手動模式間的巨大差異可查看:

  

  20.支持哪些調度器?

  我們支持Slurm/LSF/SGE/PBS。

  裡,我們基於這四家主流調度器:LSF/SGE/Slurm/PBS以及它們的9個演化版本進行了梳理和盤點。

  21.開源的調度器你們怎麼提供商業支持?

  我們是開源Slurm調度器的代碼貢獻者,特別是跟雲相關的功能點。

  我們提供Slurm配置/優化/調試/應用對接的最佳實踐。

  22.你們就是個調度器嗎?

  調度器是我們平臺的一個重要組件。

  

  23.你們說的智能調度是什麼?

  我們是基於用戶策略的雙層智能調度。

  上層調度程序支持靈活的用戶策略:

  -基於位置

  -基於性能

  -基於成本

  -基於團隊/組織目標……

  下層調度程序滿足應用要求:

  -基於Slurm/LSF/SGE/PBS的工作任務

  -基於容器的K8S工作任務…

  

  24.為什麼要Auto-Scale自動伸縮?

  我們的Auto-Scale功能自動監控用戶提交的任務數量和資源的需求,動態按需地開啟和關閉所需算力資源,在不夠的時候,還能根據不同的用戶策略,自動化調度本區域及其他區域的目標類型或相似類型實例資源。

  所有操作都是自動化完成,無需用戶幹預。

  劃個重點,這裡的關機對於成本的節約極其有幫助。

  

  25.數據怎麼做到雲上、線下同步?

  我們有專門的數據傳輸工具,提高傳輸效率。支持全自動化數據上傳,可充分利用帶寬,幫助用戶快速上傳、下載海量數據。 同時,利用fastone自主研發的分段上傳、高並發、斷點續傳等數據傳輸技術,優化海量數據的傳輸效率。

  也支持VPN/專線接入。

  26.很多PDK,就有幾十T,怎麼到雲上,而且需要持續更新?

  離線傳輸方式可以初始化傳輸大量數據。

  很多PDK廠商也提供了在雲上的訪問方式。

  27.改變我們現在研發人員的使用習慣和體驗嗎?

  基本沒有改變。

  我們支持桌面接入和SSH接入。

  28.任務和集群的區別是什麼?

  任務更適用於流程固定並且經常有運行需求的任務,全程圖形化界面。

  集群相對於任務,屬於更高級的用法,用戶可以直接SSH到雲上的集群使用,可以直接進行應用的開發和調試。使用方式和本地無差別。

  29.我能直接創建雲上HPC集群嗎?

  可以。

  我們支持普通用戶模式和高級用戶模式。

  高級用戶,比如本身對應用工作流的理解和編程能力超強,可以不用走普通用戶通過應用嚮導式提交的路徑,可以直接根據自己寫的腳本,通過Web瀏覽器選擇新建集群,然後按需動態地在雲端創建HPC集群,包括權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等。

  

  30.怎麼監控、管理任務與集群的運行情況?

  提交任務後,可以在監控界面中查看任務和集群運行情況。

  

  31.支持混合雲模式嗎?

  支持。

  我們支持本地資源不足的時候,自動溢出到雲上。

  下圖是一個混合雲模式架構圖。

  

  32.增加一套雲環境,對於IT管理會不會帶來額外的負擔?

  通過我們可以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對接多雲,減少IT管理壓力。

  我們易用的自動化管理平臺對IT人員來說很容易上手,對提升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都有很大幫助。

  33.如何雲上保護我們的IP資產?

  可以延續公司原有的安全流程、工具, 結合雲上完整的審計、監控和權限管理功能。

  我們有豐富的安全實踐。

  34.雲上雲下的安全?

  安全是一個立體的概念,包括系統安全、應用安全、流程安全、數據安全等很多方面。

  雲的基礎架構和傳統IT架構在安全方面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依然是利用計算節點和存儲資源。很多人覺得這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我們認為這取決於個人的認知。

  35.支持純雲模式嗎?

  支持,文末可以直接註冊免費試用。

  36.關於選擇哪種上雲模式你們有什麼建議?

  從我們接觸的企業看來,既有老牌企業從純本地逐漸過渡到本地+雲的混合雲模式的,也有初創公司直接從雲端起步,逐漸添加本地機器,最後形成混合雲模式的。

  對於國內企業來說,混合雲應該是各種企業類型最終能接受的完成形態,既保留有本地的私密性,也時刻享有雲端的靈活性。

  37.用雲是不是很貴/便宜?

  企業上雲是否便宜取決於具體應用場景,雲的成本結構高度依賴於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運營能力,效率的提升帶來TCO的降低才是計算雲成本的正確思路。

  

  38.你們有優化成本的方案嗎?

  三個層面:

  從應用適配層面,我們會在多雲裡選擇最適合用戶應用場景的最具性價比資源;

  從IT部署方面,通過自動化按需部署和資源實時監控管理進行成本優化;

  從任務運行層面,我們根據用戶不同策略進行智能調度。當以成本優先策略為第一優先策略時,資源選擇以SPOT實例為主,並在滿足用戶成本要求的前提下使用OD按需實例來優化時間效率,相比時間優先策略,成本降幅最多可達67%-90%。

  39.跨國團隊研發協同你們有解決方案嗎?

  跨國協同面臨的IT挑戰,一個是數據傳輸,一個是網絡質量。

  我們有支持多本地的IT一體化落地案例。

  再來幾個具體點兒的:

  40. HSPICE任務能否在雲端運行?

  41. 雲端資源是否能適配HSPICE任務需求?

  42. fastone平臺能否有效解決目前業務問題?

  43. 相比傳統手動模式,雲端計算集群的自動化部署,有哪些好處?

  44. OPC任務能否在雲端有效運行?

  45. fastone平臺能否滿足業務彈性資源需求,有效減少OPC運行時間?

  46. License Server配置在本地和雲端對計算性能/一致性/穩定性是否有影響?

  47. fastone能否支持不同調度器SGE/Slurm?

  48. 使用不同調度器對計算性能/一致性/穩定性是否有影響?

  49. fastone平臺的雲端輸出計算結果是否與本地完全一致?

  -END-

  我們有個【在線體驗版】

  平臺集成多種應用,大量任務多節點並行

  應對短時間爆發性需求,連網即用

  跑任務快,原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現在只需幾小時

  5分鐘快速上手,拖拉點選可視化界面,無需代碼

  支持高級用戶直接在雲端創建集群

  掃碼免費試用,送300元體驗金,入股不虧~

  你也許想了解具體的落地場景:

  關於雲端高性能計算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信創如何上雲 龍芯雲技術白皮書重磅發布
    月22日,龍芯中科聯合國內知名雲廠商共同舉辦「信創如何上雲——龍芯雲技術白皮書發布暨解決方案推薦會」。現在要建立自主創新的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已成為業界共識,龍芯中科與20多家雲廠商達成合作,包括浪潮雲、騰訊雲、金山雲等,都完成了雲平臺在龍芯CPU上的遷移。龍芯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通過自主研發,實現在CPU處理器核中對虛擬機的支持,完成作業系統內核對虛擬機的支持以及上層管理工具支持的企業。從處理器核開始到作業系統到上層工具軟體實現自主化,能夠更好的在使用過程中滿足客戶需求,實現技術軟體雲迭代。
  • 業務遷移上雲秘籍:從本地環境遷移到雲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簡化維護工作:很多系統的維護成本甚至超過它們的開發成本,採用雲模式服務後基礎平臺的維護在雲服務提供商。 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系統在開發過程的任何階段都有失敗的可能,但在開發的初期就要進行硬體投資,一旦失敗前期的投資無法收回,採用雲服務試錯成本低。 敏捷與效率:自由的進行實驗,更快速的開發。 靈活性:雲的彈性可擴展,支持在線擴容。根據負載大小,彈性可伸縮。
  • 2020年11.11阿里雲雙十一最新優惠低價上雲活動
    上海聚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阿里雲生態合作夥伴,非常期待能和大家分享阿里雲雙十一優惠,讓大家可以更便宜的享受冰點低價購買到阿里雲伺服器/OSS/CDN/雲資料庫等等產品,也可以直接聯繫我們(QQ/微信:582059487)給您們提供更多的雙十一優惠和上雲的技術服務,上海聚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擁有專業的阿里雲運維及上雲架構師
  • 新核心上雲,很穩也可以很摩登
    過去十年,網際網路成為了世界的主角,這些誕生於雲上的「雲原生」公司,通過更靈活、效率更高的商業模式,獲得快速的業務增長,掀起了一陣雲計算的熱潮,也一度將「上雲」這個邏輯捧上了神壇。在雲計算模式的洗禮和衝擊之下,傳統行業也紛紛步入上雲的進程。
  • 雲貫九州 智領未來 2019全國百萬企業上雲年會暨雲生態峰會成功召開
    ,指出培育促進產業創新的新文化、完善產業創新雲數字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產業創新創業平臺、完善產業創新平臺治理機制等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的路徑。中國軟體評測中心雲計算測試實驗室主任李安倫企業上雲,用戶最關心的是SaaS應用。
  • 聊聊網易雲音樂:「心動模式」
    網易雲的心動模式,是根據當前播放的歌曲為你隨機播放相似風格同時也是你收藏歌單裡的曲目,同時還可以智能推薦新歌,拒絕歌荒。一、背景分析通過網易雲的版本更新記錄,可以得知:在 18 年 12 月 12 日,「心動模式」上線,對心動模式的介紹是:智能播放升級為心動模式,根據播放中的紅心歌曲,精準推薦更多你的未來摯愛音樂。
  • 企業級雲平臺如何應用Chef,實現雲端自動化配置管理
    在雲環境中,自動化部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當前對於虛機的配置以及軟體和應用的自動化部署,很多企業級雲平臺都採用了Chef。Chef 是 IT 自動化平臺,也被稱為部署自動化工具和 DevOps 使能者,可讓用戶創建、部署、變更和管理基礎設施運行時的環境和應用。
  • 把蘭州清湯牛肉麵搬上雲端,甘肅省和騰訊雲準備這麼做
    今日獲悉,甘肅省文旅廳與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共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要把蘭州清湯牛肉麵、皮影戲、造紙術、秦腔、甘肅民間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搬上雲端,建立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目錄,形成統一的上傳、存儲、管理、展示平臺。同時,這也是西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上雲」。
  • 天翼雲獲評政務雲「領導者」,何以成為政府上雲第一選擇?
    天翼雲領跑政務雲駛入快車道近年來,我國雲計算市場開啟高速發展模式,實現從0到千億規模的跨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今年在「新基建」政策扶持下,我國政務雲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在《網際網路周刊》發布的2019年政務雲解決方案提供商排行榜中,中國電信天翼雲位列TOP 1。據了解,目前中國電信已經與31個省、超過236個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關係,構建省級政務雲平臺11個,地市級政務雲平臺100餘個。其中,與天翼雲合作的上海、嘉興、寧夏三個政務雲平臺,在 「2019可信雲大會」上獲評十佳政務雲,達到了政務雲綜合水平評估的先進級。
  • 騰訊雲、鑫安雲、金蝶軟體等共同構建河南省企業上雲供給資源池!
    在官方公布的企業上雲供給資源池裡,鑫安利集團作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行業的上雲服務提供商代表,將在數據安全、服務能力方面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工礦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和企業實際,積極為上雲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加快「企業上雲」步伐,提升企業發展動能。
  • TFBOYS+網易雲音樂,兩大養成系巨頭的會晤
    或許正是因為此,2014年,TFBOYS官方粉絲團入駐網易雲音樂,2015年,網易雲音樂也成為TFBOYS的新歌首播平臺。在當年的網易雲音樂專訪中,三位人氣正當紅的成員還談起了與粉絲的十年之約,並希望歌迷能繼續期待他們能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 騰「雲」駕「數」,突破機器與智慧的邊界 —《2020中國雲製造產業...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不少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考驗,雲服務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上雲已經成為工業企業的共識。與此同時,雲製造已邁向「智能+」時代,能實現對製造全系統、全生命周期活動中環境、信息進行自主智能地感知互聯、控制與執行。雲模式在疫情中得以全新發展,未來將向雲端數位化應用場景與業態邁進。
  • 阿里雲「雲網絡3.0」:構建應用、雲、邊一體網絡
    按需是根據需求開通,例如用戶可以今天需要6萬個虛擬機,明天變成10萬個,甚至是按量付費。彈性是指帶寬的彈性、網元功能的彈性、網元規格的彈性,能夠滿足用戶的突發需求。  「雲的需求讓網絡出現改變、雲化。此前雲發展的更快,近兩年網絡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讓業界看到了雲與網走向融合的大趨勢。」祝順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網易雲音樂啟示錄:如何拿下網易增長接力棒
    回過頭看,網易雲音樂和B站能與同類型產品打出差異化,靠的就是基於產品生態的一種獨特社區化氛圍。最淺顯的特徵來自於B站的彈幕區、鬼畜區,網易雲音樂的熱評、歌單與個性化智能推薦。熱評、歌單引發的情緒共鳴,個性化推薦所帶來的「這個軟體很懂我」,是網易雲音樂在早期版權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能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
  • 雲演藝,我們在為什麼付費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上雲」成為了2020年的高頻詞彙。這一原本是對抗的疫情的應激動作,在不經意間為不少產業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雲辦公、雲學習、雲買菜甚至讓一直以「面對面」「氛圍感」為核心賣點的演藝市場有人在「雲端」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 萬華化學全球數據中心依託雲管平臺實現服務管理模式創新
    隨著需求的變更、主機的遷移、業務的調整、人員的變動等情況,出現部分虛擬機資源歸屬無從考證的情況;■ 現有的資源交付模式主要是依靠數據中心管理員手工交付,交付的規範化以及標準化難以統一,並且費時費力、人工操作難免有錯誤發生,給業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可靠性難以把控。
  • 微軟Azure攜手雲決科技助力國內企業上雲出海
    微軟Azure-為企業插上雲的翅膀 其後,微軟全渠道事業部雲解決方案架構師梁志宇先生針對微軟Azure發布了演講。梁志宇先生介紹,微軟Azure助力數位化變革,藉助中國的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的新機遇,驅動中國企業的長興發展,微軟賦能數位化轉型,提供新一代的工作平臺、業務應用、數據分析等等的業務。
  • 百度雲成為國內首家通過ISO/IEC27017標準認證的雲服務商
    行業上雲蔚然成風 安全用雲成關鍵據Gartner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2018-2020年年複合增速將達到16.5%。在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將在2016-2019年間年複合增長達到30%,超過國際水平。
  • 網易雲音樂的「自救」
    可以看到,網易雲音樂的許多策略其實意在繞過版權業務的海量支出。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其扶持華語原創音樂人的平臺戰略。按照去年底的數據,平臺原創作品播放達到2730億次,包括《我曾》、《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晚安》等全年播放量超過10億次的爆款。這些內容,成為網易雲音樂內容開源的一部分。網易雲音樂也在著力打造原創音樂人的歸屬感。
  • 雲遊戲平臺實測:騰訊網易VS虎牙鬥魚VS菜雞格來雲
    其中包括,中國移動咪咕雲遊戲、騰訊先遊、網易雲遊戲等內容平臺;虎牙YOWA雲遊戲、鬥魚雲遊戲等探索「直播+雲遊戲」模式的創新平臺;達龍雲、菜雞遊戲等主打「低價高配」特色的雲遊戲產品。隨著國內5G加速建設,雲遊戲或將成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不過,就目前雲遊戲表現來看,其仍未擠進遊戲圈C位。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三個維度:體驗、內容、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