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戲平臺實測:騰訊網易VS虎牙鬥魚VS菜雞格來雲

2021-01-11 鈦媒體APP

文 | 競核

「低價低配,即點即玩」,這是雲遊戲廠商們常用的Slogan。

從2019年雲遊戲「元年」至今,中國雲遊戲市場已風風火火走過兩年。與起初市場野蠻生長有所不同,當下雲遊戲各方勢力依據自身傳統優勢領域,逐漸探尋出不同的發展方向。

其中包括,中國移動咪咕雲遊戲、騰訊先遊、網易雲遊戲等內容平臺;虎牙YOWA雲遊戲、鬥魚雲遊戲等探索「直播+雲遊戲」模式的創新平臺;達龍雲、菜雞遊戲等主打「低價高配」特色的雲遊戲產品。

隨著國內5G加速建設,雲遊戲或將成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

不過,就目前雲遊戲表現來看,其仍未擠進遊戲圈C位。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三個維度:體驗、內容、商業模式。

體驗側:雲遊戲遊玩體驗不穩定;內容側:雲遊戲產品受內容版權掣肘,缺少精品雲遊戲內容;商業模式測:成本居高不下,仍未找到自循環的商業模式。

究竟當下國內雲遊戲到底表現如何?為此競核測試市面上近16款雲遊戲產品,並記錄了部分產品體驗數據。

熱衷手遊雲化,超清畫質是最低標準

考慮到各雲遊戲平臺存在特殊差異,因此競核從雲遊戲玩家基本需求切入——遊戲體驗。

首先評測基本配置。抽樣產品包括運營商旗下雲遊戲平臺:中國移動咪咕快遊、中國電信天翼雲遊戲、中國聯通沃暢遊;遊戲廠商旗下雲遊戲平臺:騰訊先遊/騰訊START/即玩雲遊戲、網易雲遊戲;直播平臺雲遊戲產品:虎牙YOWA雲遊戲、鬥魚雲遊戲。

以及點雲科技旗下菜雞雲遊戲、動視雲科技旗下格來雲遊戲等雲遊戲平臺。

註:硬體、網絡以及廠商階段性調整等因素會影響到雲遊戲產品表現,以下為12月24日測試數據。

從終端覆蓋範圍來看,各廠商均已推出手機端雲遊版本。此外,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騰訊、網易5家廠商還推出了TV端雲遊戲版本。

鑑於雲遊戲跨端屬性,設備保有量足夠大,家庭場景擁有率先爆發的潛力。眼下,移動端、TV端多路並進似乎已成為廠商們探索雲遊戲的共識。

遊戲類型上,手遊成為大多數雲遊戲廠商首選的雲化對象。不過,市面上亦有專注於做PC/主機遊戲雲化內容的雲遊戲平臺,例如格來雲遊戲、菜雞雲遊戲。

為儘可能了解各家各雲遊戲平臺間的差異,競核將屬性類似的廠商劃分到一起,選擇相同的雲遊戲測試終端。例如,在測試遊戲廠商(不含騰訊START)、三大運營商雲遊戲產品時,測試終端為手機;測試虎牙YOWA、鬥魚雲遊戲,測試終端為PC網頁端。

遊戲打開時間(不包含啟動雲遊戲組件時間)在10s以下的雲遊戲產品有:騰訊先遊/即玩、中國聯通沃暢遊。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測試遊戲為《原神》(手遊版)《王者榮耀》等熱門手遊,後者測試遊戲為《拳皇14》等PC/主機遊戲。

整體來看,圖中各廠商旗下雲遊戲產品的遊戲打開時間均在25s內,體驗上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大多數玩家更關注的還是遊戲畫質、延時和操控方式。

據抽樣測試的雲遊戲產品設置描述來看,最高畫質最低標準為【超清】,此外咪咕雲遊戲設有5G專享【原畫】模式,網易雲遊戲和菜雞雲遊戲設有【藍光】模式。

從競核實測體驗來看,超清模式下,雲遊戲與原作之間的畫質差別較小,可保障玩家的視覺需求。但在延時和操控層面,各廠商旗下雲遊戲產品之間還存在一些差異。

畫質體驗達標後,玩家們更在乎的莫過於延時以及操控方式。

延時表現不一,操控方式待優化

眼下市面上雲遊戲平臺中大多為移植遊戲。

玩家要想在移動端玩PC遊戲,可通過硬體外設或觸控按鈕操作,但體驗卻參差不齊。

在競核抽樣測試的雲遊戲產品中,騰訊先遊/即玩專注於手遊雲化,平臺上的雲手遊可用原遊戲自有操控方式;騰訊START專注於PC/主機遊戲雲化,目前Windows版可通過Wegame啟動《NBA2KOL 2》《堡壘之夜》等遊戲雲化版,操控方式為鍵鼠。據悉START針對移動端也推出了定製版。

此外,越來越多的雲遊戲廠商試圖在手機端還原PC遊戲體驗。它們會為熱門遊戲提供定製操控組件,比如按鍵宏、按鍵組、視角轉移鍵等。

簡單點來說,這與拳頭遊戲《英雄聯盟手遊》的一鍵操作異曲同工。當然,玩家們也能通過手機玩《英雄聯盟》端遊雲化版。區別在於,前者是手遊,後者是端遊。

也有部分廠商正試圖通過手機端獨有的輸入能力,如麥克風聲控操作、面部識別操控等,打破手機端雲遊戲產品操作壁壘。

例如虎牙YOWA雲遊戲推出的【面部操控】功能。玩家可將張嘴、左轉頭、右轉頭、閉左眼、閉右眼等面部動作,設定為觸發鍵盤、滑鼠中任一按鍵操作。

有一說一,在不藉助外設的場景下,手機這類行動裝置想要還原PC/主機遊戲操作體驗,仍存在較高壁壘。想要在移動端完美還原端遊體驗,仍需各方協力探索優化。

操控之外,玩家最關心的還包括延時問題。那麼究竟雲遊戲產品在延時方面表現如何呢?

據競核統計的數據來看,抽樣測試雲遊戲產品的延時(僅限圖中測試遊戲環境下)基本可劃分為五個梯隊:10ms內(T1梯隊)、15-45ms(T2梯隊)、45-75ms(T3梯隊)、75-100ms(T4梯隊)、100ms以上(T5梯隊)。

若以此劃分,圖中11款雲遊戲產品處在T1梯隊的1款,T2梯隊2款,T3梯隊6款,T4梯隊2款。從體驗上來講,延時處在T3梯隊內,基本可保證遊戲高畫質和玩家操作的流暢度。

其中騰訊START雲遊戲的遊戲延時在10ms內(有線網絡)。不過目前該雲遊戲平臺仍在技術測試階段,玩家需要通過Wegame啟動的《NBA2KOL2》雲遊戲版。

值得提出的是,在測試過程中競核發現,越來越多的廠商將直播與雲遊戲相結合,推出創新互動模式。

例如咪咕快遊、騰訊先遊、騰訊即玩、網易雲遊戲、菜雞雲遊戲等,在雲遊戲內嵌入直播模式,且觀眾可接力遊戲控制權。此外,虎牙直播嵌入YOWA雲遊戲,推出「一起玩」直播+雲遊戲功能。

原本基於雲遊戲「即點即玩」的特性,遊戲分發方式將不再僅僅局限在手機渠道,而雲遊戲+直播模式,或將進一步降低手機渠道分發的重要性。

1元/小時的雲遊戲

不難看出,雲遊戲對行業產生的衝擊波威力足夠強。眼下掣肘雲遊戲產業的關鍵在於成本以及商業模式。

通常而言,國內雲遊戲平臺的收費模式為訂閱制,或時長收費。

從上圖可知,雲遊戲內容廠商採取的收費模式主要分為:免費服務(含時限免費)、會員制,以及基礎充值模式。

目前雲遊戲內容廠商推行的收費模式,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遊戲時長費用,還設有秒進、專屬機器等特權服務收費項目。例如菜雞雲遊戲平臺近期上架了熱門3A大作《賽博朋克2077》,如果玩家想要「白嫖」雲遊戲,領取試玩時間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忍受長時間排隊和低畫質等。

玩家可通過領取新註冊用戶1小時免費時長去遊玩(或通過充值購買時長,100菜幣/小時,基礎充值比例1:100),但非會員玩家的遊戲畫質限制在【藍光】模式以下,此外玩家可能還要排隊1小時以上。

如果是菜雞BVIP(99元/月),不僅可以享受無限遊戲時長、秒進遊戲、藍光畫面等,還擁有專屬機器、專屬高幀率等特權服務。哪怕是菜雞VIP(9.9元/月)、VVIP(29.9月/月)進入遊戲和遊戲時長等仍有一定限制。此外,也有像騰訊先遊/即玩/START等免費雲遊戲產品。

筆者認為,隨著移動終端硬體迭代升級,中低端手機足以運行大部分手遊,雲化手遊或不是雲遊戲玩家剛需。目前,騰訊先遊/即玩更似手遊試玩、內測渠道,玩家遊玩平臺上的雲化手遊有時長限制,平臺設有遊戲下載功能。

而騰訊START主攻PC或單機遊戲,以降低用戶體驗門檻,讓優秀PC/主機遊戲觸達更多用戶為主。

當然,這並不能否認端遊雲化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在客廳場景。

前不久,騰訊START雲遊戲攜手TCL、海信、長虹、康佳、蘇寧小Biu等電視廠商,推出START雲遊戲TV版。騰訊表示,未來START將繼續深耕於TV雲遊戲市場,推動「遊戲行業+TV產業」的合作生態建設。

此外,市面上還有部分廠商嘗試雲電腦、雲手機,如達龍雲電腦、順網雲電腦、百度雲手機、愛兔雲手機等。

一言蔽之,雲遊戲平臺推行怎樣的付費模式,一方面取決於平臺目標用戶的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取決於平臺產業背景。

可以看到,當下雲遊戲各方勢力依據自身傳統優勢領域,逐漸探尋出不同的發展方向,但仍繞不開遊戲版權問題。

無論是具有流量優勢的三大運營商,亦或是場景支持的虎牙、鬥魚等直播平臺,還是菜雞遊戲這類創業型雲遊戲廠商。它們旗下雲遊戲平臺都需要遊戲內容。

至於坐擁龐大遊戲庫的騰訊、網易,也在不斷升級雲遊戲服務體驗。參戰雲遊戲這一全新賽道,各家資源稟賦不同,招數自然不一。相同點在於,它們都在努力提升產品體驗。

至於未來誰能脫穎而出,筆者沒有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雲遊戲賽道越火,玩家越有可能走進全新的虛擬世界。

相關焦點

  • 虎牙正式上線雲遊戲平臺
    最重要的是,雲遊戲玩家,能否獲得比原生客戶端遊戲更好的體驗呢?  日前,已與鬥魚達成合併協議的遊戲直播巨頭虎牙公司,宣布旗下YOWA雲遊戲平臺結束為期4個月的用戶內測並正式上線,人們現在可以通過YOWA用手機暢玩電腦遊戲,用低配電腦也可以玩市面上最新最熱的3A大作。
  • 鬥魚電競,虎牙秀場:遊戲直播平臺的中場戰事
    在提交到各大應用商店的應用截圖上,鬥魚的第一條文案是「每個人的直播」,而虎牙是「星光閃耀,大咖雲集」,並且特地標上了主播的大名。在應用描述部分,鬥魚的文案是賽事介紹,而虎牙則在開篇就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彈幕式互動直播平臺。這是幾個微小的差異,但是暗含著兩個平臺運營策略的變化——電競直播 vs 秀場直播。
  • 雲遊戲競爭趨於激烈:鬥魚上線雲遊戲平臺 後續將和直播場景做聯動
    依託鬥魚已有的聯運帳號體系,玩家在web端一次性登陸,也不用下載安裝遊戲,5秒內就能開始「對戰」。鬥魚雲遊戲業務負責人Golden表示,「目前我們已經搭建了運營服務平臺和帳號、數據監控流程,能夠跟蹤用戶體驗、遊戲運行、流量資源等情況,快速做出運營調整。後續也會和直播場景做聯動,實現主播互動,進一步豐富直播場景,同時提供用戶更好的遊戲娛樂體驗。」
  • 鬥魚、虎牙都歸騰訊,遊戲直播沒有下半場了
    昨天中午,鬥魚宣布拿到了獲得新一輪 6.3 億美金融資,騰訊獨家投資。鬥魚選擇在這個時候公布融資消息,毫無疑問是對老對手虎牙前一天 IPO 消息的回應,遊戲直播的競爭開啟了新的回合。沒想到的是,騰訊還有「後招」,昨天晚些時候,鬥魚的老對手虎牙也宣布剛剛完成 4.6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同樣是騰訊獨家戰略投資。
  • 騰訊系虎牙鬥魚終於合併,但快手抖音B站已殺來
    這次由騰訊推動促成的虎牙、鬥魚的合併交易,意味著兩家行業領先的直播企業正式被納入騰訊麾下。這在很大程度上將降低內部消耗,集中優勢「火力」於遊戲直播市場進一步的擴張。而兩家公司的合併,將誕生一家覆蓋數億用戶的大型遊戲直播平臺,並在多方面產生協同效應。
  • 虎牙、鬥魚合併落定,百億美元遊戲直播平臺來了!騰訊將成最大贏家,一統遊戲直播江湖?
    傳言已久的虎牙、鬥魚合併終於落定,遊戲直播「巨無霸」來了。12日晚間,虎牙與鬥魚聯合宣布合併,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合併完成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這兩家企業均為遊戲直播行業的領先企業,均擁有1.6億以上月均活躍用戶,合計佔據80%的市場份額。此次合併之後,遊戲直播行業將產生市值突破100億美元的「巨無霸」。
  • 組建超級遊戲直播平臺?虎牙鬥魚合不合併 騰訊「話事」
    消息公布後,市場開始進一步流傳,同時作為虎牙、鬥魚最大股東的騰訊,將主動撮合兩大頭部遊戲直播公司合併,再加上自身的企鵝電競業務,合組一個超級遊戲直播平臺。■新快報記者 鄭志輝合不合併,騰訊 " 話事 "值得留意的是,在增持完成後,騰訊還向虎牙董事會派駐了 3 名董事。其中,騰訊副總裁、LOL 中國區總負責人黃凌東被派駐擔任虎牙的董事兼董事長。
  • 騰訊牽頭洽商虎牙與鬥魚合併,三方股價上漲
    01 國內資訊 Domestic information 騰訊牽頭洽商虎牙與鬥魚合併,三方股價上漲 8月5日,據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騰訊正在推動遊戲流媒體平臺鬥魚與虎牙的合併
  • 虎牙鬥魚「訂婚」後首秀成績,騰訊能省心了嗎?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一位接近虎牙內部的人士稱,目前企鵝電競基本都離職了,只剩餘一個組的人在維護日常運營,虎牙和鬥魚都還沒有發生人事變動。虎牙、鬥魚、企鵝三方已經一起開會討論合併的細節,預計明年Q1開始打通內容,三個平臺將分攤主播籤約成本。雖然合併還沒完成,「虎魚」兩方似乎已經開始在騰訊的推動下產生了一些分工。
  • 炒了幾年的雲遊戲現在如何?騰訊搶先布局,網易玩家已經玩上了!
    提到雲遊戲,可以說是一個炒了好幾年的概念。如今雲遊戲早已於全球落地,國內外科技巨頭如索尼、微軟、任天堂、騰訊、網易、咪咕紛紛布局這個領域準備大幹一場,而說到國內最早的布局者,應該就是市場嗅覺極其靈敏的騰訊了。
  • 虎牙同意收購鬥魚,新公司由騰訊控制,打造一家超百億市值的直播平臺!
    其中,虎牙2020年第二季度營收達26.97億元,鬥魚同期實現營收25.08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將誕生一家巨型遊戲直播平臺,並在多方面產生協同效應。業內分析認為,這次由騰訊推動促成的虎牙收購鬥魚的交易,意味著兩家行業領先的直播企業正式被納入騰訊麾下。這在很大程度上將降低內部消耗,集中優勢「火力」於遊戲直播市場進一步的擴張。
  • 騰訊又拍了拍你的錢包:鬥魚虎牙合併,以後看遊戲直播要充錢了?
    騰訊統一遊戲直播江湖的傳聞已久,而今塵埃終於落定。 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12日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根據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從納斯達克退市。 這意味著,國內頭部的兩大遊戲直播平臺結束競爭與相互消耗,冤家聚首,走到一起。
  • TikTok蟬聯非遊戲應用收入冠軍;騰訊牽頭虎牙鬥魚合併談判;谷歌...
    榜單前五名另外四款應用為YouTube、Tinder、騰訊視頻和愛奇藝。(來源:SensorTower) 彭博:騰訊將牽頭鬥魚和虎牙合併談判 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正在推動討論合併中國最大的遊戲流媒體平臺互娛公司和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這項交易將使其能夠主導這個價值34億美元的領域。
  • 鬥魚虎牙合併,遊戲直播洗牌,企鵝觸手未來怎麼走?
    騰訊加強控制,鬥魚虎牙歡迎鬥魚虎牙合併早有傳聞,在2019年3月份,騰訊內部成立了一個直播事業部,主要任務是協調鬥魚、虎牙、企鵝電競三家平臺的資源,此後的觸手獲得騰訊版權後,該事業部則將認證計劃和資源劃分給四家平臺。
  • 鬥魚虎牙還有一戰,遊戲直播行業開啟新故事
    騰訊將把「企鵝電競」的遊戲直播業務以總價五億美元轉讓給鬥魚,以將企鵝電競與合併後的虎牙和鬥魚整合。作為國內最大的遊戲廠商,騰訊對遊戲直播賽道惦記已久。據媒體報導,15年騰訊曾試圖推動鬥魚與龍珠直播合併,後因版權比例不對等作罷。
  • 遊戲直播混戰結束:騰訊企鵝電競意圖合併鬥魚、虎牙
    今天早些時候,有新聞報導騰訊牽頭鬥魚、虎牙進行合併談判,這也是自今年6月時傳出三家遊戲直播平臺將要合併的最新消息。如若此事成真,也將會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一個重要事件。正所謂,分久必合,企鵝電競、鬥魚、虎牙三家遊戲直播平臺爭鬥雖然利好直播觀眾,但對於其背後的資本則並一定是好處,競爭很膠著的態勢下,各家都很難實現普遍的收費更別說盈利。遊戲直播平臺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 遊戲直播平臺競品分析——鬥魚TV、虎牙直播
    ,但是更多長尾遊戲內容的加入,使得更多小眾遊戲用戶加入;爆發期(2016年-):主機遊戲隨著設備終端的解禁進入遊戲用戶群體,會帶來一定規模的遊戲直播用戶,接著遊戲直播平臺向移動端的遷移,並且伴隨著移動端視頻錄製技術的提高,手機遊戲直播將會帶來更大規模的用戶
  • 鬥魚重啟直播電商背後,遊戲直播平臺的混戰江湖
    此後,鬥魚又與當時的網易考拉、京東618等電商平臺合作帶貨,不過效果並不好。李鵾說,「當時鬥魚嘗試的電商更偏傳統的電商模式,只是將流量引入電商平臺,並沒有解決用戶想買什麼的問題,依舊是『人找貨』的狀態,所以最終效果不太好。去年我們在重啟直播電商第一次灰度測試的時候,通過圍繞主播調研,按照粉絲屬性、需求選品,一個專場同時推出20個產品,產品轉化率比過去提高了10倍。」
  • 鬥魚管理層或主導鬥魚虎牙合併,「操盤手」騰訊劍指抖音B站快手?
    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抖音入局遊戲製作,快手、B站強勢加碼遊戲直播,對虎牙、鬥魚等老牌直播平臺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如今在騰訊的主導下,虎牙和鬥魚合併之後,將會打造出一個擁有超過3億用戶、市值百億美元的直播巨頭。「騰訊此舉除了減少內耗,更多的是為了對抗抖音、快手以及B站。」該人士表示。
  • 鬥魚虎牙確認合併,騰訊成為遊戲直播業究極BOSS
    昨天晚上,鬥魚發公告稱,董事會收到騰訊發來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建議鬥魚與虎牙以換股的方式進行合併。隨後,虎牙也宣布收到的騰訊的合併提案。儘管鬥魚表示,還在評估這筆潛在交易,但從騰訊的動作來看,基本是板上釘釘了。此前,騰訊便持有虎牙37%的股份,和鬥魚38%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