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王家衛曾說,電影的意義在於將生活的鏡子打碎,然後將碎片重新拼貼成另一面鏡子。
演戲的真諦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場實驗,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間探究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歡離合,夢想始於劇本,而終結於電影!
在電影院「停擺」半年後,一部耗資5.5億元,籌備10年之久,聚集7位影帝 + 3位影后豪華陣容的《八佰》,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成為街頭巷尾大眾關注的焦點。
與《八佰》的火爆相比,電影產業則是「危機重重」。
《八佰》的火爆,是否吹響了票房「集結號」?
一、火爆的《八佰》
《八佰》於2017年9月開機,2018年4月殺青,原定於 2019年暑期檔,無果而終,2020年疫情暴發,結果直到 8月14日才迎來首日點映,可謂命途多舛。
影片主要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而淞滬會戰直接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
這一仗,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70萬兵力折損近一半,為了掩護國軍大部撤離,88師524團400餘戰士奉命駐守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與租界一河之隔,為壯聲勢,524團對外宣稱800人,在日軍包圍進攻下,誓死抵抗了四天四夜
早在1975年,電影《八百壯士》就對524團堅守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跡進行了歌頌,林青霞正是憑此片在第22屆亞太電影節「封后」。
為了真實重現,搭設了68棟實景、700塊霓虹燈牌,深挖200米長蘇州河,眾多影帝影后齊聚一堂,《八佰》可謂未映先火,引眾人期盼,這次,終於如願以償,重磅來襲!
一周以後,就是七夕檔,市場預期其票房將高達20億。但有人肯定要說,20億也不算多啊,要知道,這是在今年疫情之下取得的。
除了《八佰》,備受關注的,還有其發行方---華誼兄弟的一則公告。
二、《八佰》,華誼兄弟的「救命稻草」
電影業有三大參與方:電影製作、電影發行和電影院線。
聽名字我們也知道是做什麼的,只是隨著行業發展,行業滲透加劇,像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兼具電影製作和發行,……
一直以來,票房分配遵循分帳式放映。
分帳式放映是行業大幅「潛規則」,其分配原則是:電影院分享 50%,院線分享 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 43%。
《八佰》此次的發行策略除了傳統的分帳式放映外,開始有了新「花樣」--買斷式:2019年票房在2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影院,實行20萬買斷方式放映,2019年票房在200萬以下的,不能放映。
什麼意思呢?
說白了就是:小地方、票房低的影院需要向片方支付20萬元來獲得放映權,超出的票房部分歸影院所有,這就直接卡掉了很多中小影院。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發行方怕影院扛不住,剛給你膠片沒多久,你倒閉跑了,片子也不給我了(膠片昂貴),所以先交20萬的預付金買放映權,這就充分說明問題了:不管是上遊還是下遊,都非常缺錢。
《八佰》的火爆,給發行方----華誼兄弟,迎來了轉機。
一場疫情,2020年的賀歲檔直接泡湯了,從1月下旬停業到7月20號復映,間隔時間半年之久,這給華誼兄弟帶來了「滅頂之災」,因為華誼已經兩年虧損了,再虧損就直接從創業板除名了。
於是,一場保殼之戰開啟了。
2018年以來,華誼從巔峰時期的800億一度縮減至不足100億,跌幅超八成,王中軍和王中磊兩兄弟去年一度遊走在爆倉邊緣。
華誼兄弟4月29日非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22.9億,招商銀行7月31日向華誼提供不超過15億綜合授信額度,覆蓋直到2023年華誼預計推出的30部影片。
終於,影院開放了,《八佰》可謂是華誼兄弟的「救命稻草」,遙遠的救世主終於來了!
三、火爆的《八佰》,吹響了票房集結號
不難發現,華誼兄弟作為行業領袖,已身陷如此困境,其他就不用說了,中小影院已經倒了一大片了!
隨著人們對影視劇越來越「挑剔」,以及網劇和動漫的崛起,還有範冰冰逃稅風波鬧得沸沸揚揚,電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前幾年,明星片酬佔到一部劇總體投資50%以上的相當常見,甚至還有比例高達70%,剩下的錢包括劇本導演、服裝、化妝、道具、場景,只能怎麼湊合怎麼來了,因此導致很多劇越來越粗製濫造。
去年大年三十,今日頭條以6.3億的價格買下了《囧媽》線上獨播,免費向公眾開放,引起的行業地震。
以優酷、愛奇藝、騰訊引領的網劇崛起,也是分流資源的主要原因。
雖然也有爆款出現,如拍了《哪吒》的光線傳媒,拍了《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但畢竟只是「曇花一現」。
2020年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不僅對於華誼,對於整個電影行業意味著揮別至暗時刻。
毫無疑問,火爆的《八佰》,吹響了票房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