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5年的相見:我一定要從臺灣接爺爺的骨灰回來

2021-02-23 新浪圖片

1949年,60萬國民黨士兵撤退臺灣,與親人骨肉分離。「死也要回大陸!」雖然兩岸政策逐步放開,但直至今日,因各種原因仍有不少大陸的親人家屬不知道在臺先輩的下落。來自湖南石門縣47歲的何世安是「幸運」的,在爺爺離家半個多世紀後,他終於可以來臺灣接爺爺的骨灰回家。

1944年春,27歲的何松雲被國軍抓壯丁參加200師,離家時大兒子不滿4歲(何世安的父親),小兒子不滿周歲。1948年,遼瀋戰役後,何松雲經上海坐7天7夜的船到達臺灣,之後便斷了音訊。

1988年,大陸與臺灣恢復通信,何松雲與大陸的家裡取得聯繫,但當時家境貧窮,還欠了外債,沒有能力見面。何世安的父親很激動,執意要把房子賣掉換錢去臺灣見父親,何世安的母親多次哭訴哀求:「房子賣掉了我們住哪裡?」何世安的父親最終才沒有付諸行動,只能先與何松雲書信往來。

這期間,何松雲也幾次準備回湖南老家,但因身體太差沒能成行,直到1992年6月去世,再也沒能返回大陸故土,這成了何家所有人的遺憾。

何世安的父親一直盼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父親的骨灰在老家下葬。然而2015年,何世安的父親病逝,臨終前不斷囑託兒子:「一定要把爺爺帶回來。」

攝影/文:朱嘉磊

 編輯:米杜 董淑雲

新浪圖片出品,轉載合作請留言

臺北忠烈祠主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這裡供奉著為國捐軀的抗日烈士。1987年,臺灣地區開放「老兵返鄉」,但仍有部分老兵因身體和經濟原因,無法回歸故土,長眠異鄉。2018年4月25日,來自大陸26個家庭的80餘名家屬,來到靈前獻花致祭,許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自己抗戰先輩的牌位。

「我這次來是要接爺爺回家的。」在與臺灣親人見面會上,何世安講述了自己爺爺的故事。他的爺爺何松雲是湖南石門縣人,1944年春,27歲的何松雲被抓壯丁進了國民黨200師,1948年遼瀋戰役後,何松雲經上海坐了7天7夜的船到達臺灣,之後便斷了音訊。何世安說,爺爺離家後,太奶奶整天哭,最後哭瞎了雙眼,去世時還一直呼叫著兒子何松雲的名字。

何世安準備乘坐高鐵前往屏東縣接回爺爺的骨灰,「有一點緊張,希望順利。」在火車上,何世安回憶起小時候,除夕夜給爺爺上香時,何世安疑惑地問父親,爺爺去哪裡了?因為當時的環境,爸爸不敢講,只是說爺爺去了很遠的地方。

屏東縣街頭,這裡是何松雲曾經生活的地方。1988年,大陸與臺灣恢復通信,何松雲與大陸家裡取得聯繫。他幾次準備回湖南老家,但因身體太差沒能成行,直到1992年6月去世,再也沒能返回大陸故土。何世安的父親盼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父親的骨灰在老家下葬。但2015年何世安的父親也因病去世,臨終前囑託兒子一定要把爺爺帶回來。


屏東縣的計程車司機吳偉平前來接何世安。2015年,何世安第一次孤身來屏東尋找爺爺的墓地,就是吳偉平帶著他,當時他們在公墓找了三四個小時。墓地中長滿帶刺的植物,吳偉平的小腿多處被劃傷,何世安因此很感謝這位老哥哥。再次相見後,兩人如老友一樣親密。

何世安來到了爺爺戰友的女兒段家蓁家,段家蓁取出何松雲生前的遺物交還給何世安。何松雲生前,都是段家蓁在照顧,並為其養老送終,「在我小的時候,老人把我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經常帶我出去玩耍,所以說養老送終是應該的。」

照片中,何松雲站在一個涼亭內,身著的白色短袖衫扎進灰色長褲內,褲腿短了一些,露出了腳踝。因為對大陸家人的思念,何松雲來到臺灣後四十多年沒有再婚,一直孤身一人。何世安撫摸著自己爺爺的照片,他說這時的爺爺已是晚年,當時重病纏身。

何松雲臨終前很長時間就住在這個小村裡,這裡大都是從大陸撤來的老兵。段家蓁說,1949年約3萬人從大陸來到屏東,住在專門安頓國民黨士兵及其眷屬的眷村裡。屏東眷村主要住的是空軍,像何松雲所屬的陸軍僅約3處。何松雲被安排在一獨棟二層半小樓,如今這幢房子已被收回出售。「當時眷村內空軍海軍薪俸高,何松雲與我父親所在的陸軍便侷促許多。」

晚年何松雲得了病,當地風水先生說那幢房子不宜住男人,所以何松雲搬離到不遠處的義民路154號。這是一所低矮的平房,何松雲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後的日子。何世安來到爺爺逝世前獨住的房屋,停留觀望,這所房子因常年無人居住已破敗不堪,遠處池塘前有一塊地,是爺爺曾經耕種的地方,現在已雜草叢生。

何世安比劃著房屋門框高度,與他下巴齊平,進門要低頭彎腰,「爺爺他老人家好委屈。」如今,這裡居住的只剩下少數幾戶,也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很多都是獨居老人。村頭成片的墓地排列,有的墓碑上刻著「湖南」,有的刻著「山東」,他們都是與大陸失聯的老兵。

離村子不遠處的枋寮魚港,是何松雲常來捕魚的地方。枋寮魚港早年屬於軍事管理區,後來漁業發展陸續擴建,成為二等港。「這裡更像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小村落。」何世安憑欄望著大海,「也許當年爺爺常常從這裡望向家鄉吧。」

從漁港前往高雄,何世安來到了左營眷村裡長劉德文的辦公室,爺爺的骨灰就存放在這裡。劉德文裡長的轄區有七百多名從大陸來臺、無親人子嗣的老兵。這些年,他不僅幫忙打理幾十名獨居老兵的生活,還自費將多名老兵的骨灰跨海送回大陸。劉德文揭開紅布,何世安跪上前雙手接捧。「爺爺我來接你回家了,」何世安接捧過骨灰罐,「他老人家很重。」

交付骨灰後,何世安和堂弟突然給劉德安跪下,「我們代表何家人謝謝你!」何世安說,當年他找到爺爺的墓地後,「天真」地以為當天就可以遷走骨灰,卻因為資料不全沒辦成。此次能夠順利遷走爺爺的骨灰,全都是靠劉德文在跑前跑後,開具各種證明。

「一是感謝劉裡長,二是爺爺終於可以回家了。」何世安兩兄弟面對劉德文泣不成聲。而劉德文為大陸老兵做了這麼多,源於他搬到這裡定居之初,當地居民非常照顧他們一家,甚至連妻子坐月子都是鄰居幫的忙,「對我來說,眷村的長輩就像我家人。」

在高雄車站,劉德文囑咐何世安,「臺北賓館裡沒有香堂不要緊,記得給爺爺敬一杯茶。」一路上,何世安將爺爺骨灰罐放在雙肩包裡,一直背在胸前,時不時用一隻手拖住防護,怕稍有不慎就會磕碰。

4月30日8點,湖南石門縣邵福寺村,何松雲在離開故鄉75年後,骨灰終於入土安葬在他母親的墓地旁。隨著爺爺下葬,何世安才得以寬慰,「經過了幾代人,我終於等到了!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可以告慰因思念而哭瞎了雙眼的太婆與父親生前的夙願。」

號外:我建了個讀者群供大家分享經驗和想法,裡面都是攝影和圖片故事愛好者!關注新浪圖片公眾號,在對話框或留言區留下你的微信號,拉你進來嘮嗑啊~


相關焦點

  • 75年後,接臺灣的爺爺「回家」
    這期間,何松雲也幾次準備回湖南老家,但因身體太差沒能成行,直到1992年6月去世,再也沒能返回大陸故土,這成了何家所有人的遺憾。何世安的父親一直盼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父親的骨灰在老家下葬。然而2005年,何世安的父親病逝,臨終前不斷囑託兒子:「一定要把爺爺帶回來。」
  • 落葉歸根|老兵在臺灣孤身離世23年,湖南親人要接他回家
    「無論叔公是否健在,我都想把他接回來,完成我爺爺和叔公畢生的心願。」來自湖南的彭榮楚在6月26日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求助,希望可以找到1940年代赴臺叔公彭宗勳的下落。如果叔公還健在,他想接叔公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如已離世,他希望可以讓叔公落葉歸根,魂歸故裡。
  • 【頭條】福州男子被抓到臺灣當兵 62年後七旬兒子帶其骨灰回家
    上世紀50年代,福州漁民劉成鈿被抓到臺灣當兵,直到病故都未能回到故土;62年後,兒子劉順錢終於跨越海峽,實現母親遺願,把父親的骨灰罈帶回福州
  • 背骨灰的人
    我的膽已割掉,目前每天只能吃稀飯,什麼東西皆不想吃。現在我又患肺結核症,每夜皆不能睡,只有一口氣接一口氣地喘著不停。我也活不了多久。哎。我死了請弟妹們也不要難過,人生百歲也是要死的。所以,我現在提早寫信告訴弟妹們,這封信可以講是我給你們的遺書。親愛的寶寶,我離家近四十年了,我最想念你。我的出境證已辦好,但是香港方面的入境證到現在還未下來,恐沒有辦法批准了。
  • 【兩岸尋親手記】爺爺終於可以回家了
    大學畢業後,楊明前往廣東江門工作,並很快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但是在他前往臺灣接爺爺回家時,發現爺爺已經痴呆,在爺爺的居室裡,貼滿了他的照片。因為周官明已無法表述自己的意願,臺灣方面未能允許楊明將爺爺接回大陸定居。2014年3月,楊明找到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尋求幫助,正在基金會幫他辦理赴臺手續時,5月中旬,周官明在臺灣去世。
  • 臺灣裡長16年背回200多位老兵骨灰 | 凡人時代
    和對方交談兩句之後,他突然跪下來,從背包裡小心地將放著老兵遺骨的骨灰罈取出來放地上,嘴裡喃喃道:「叔伯,我把你送到家了。」讓骨灰落地,告訴長者「回家」了 ■劉德文是臺灣省高雄市祥和裡的裡長,從2003年至今,經常為了怎麼將赴臺老兵的遺骨背回家而奔波,可謂他們魂歸故裡的引路人。
  • 40年後,她抱著他的骨灰,舉行了一場冥婚
    1949年國軍戰敗前夕,桑順良跟隨大軍輾轉遷到臺灣,從那時候起,他就跟留在大陸的未婚妻肖娟娟永遠失去了聯繫,他為她信守承諾、終身未娶,但眼下,他已經到了癌症晚期: 「親愛的肖娟娟:三十年分離,三十年相思,淚水都流幹了,你還記得我吧!
  • 臺灣,回家!
    從1991年開始,高秉涵陸續將老鄉的骨灰送回故鄉20多年來,高秉涵把近200位臺灣老兵的骨灰送回了他們在大陸的老家,最遠的,他一路到了新疆……他要親手送他們魂歸故裡,她說:「老先生,我太感動了,這些老兵一定會感謝你的。」
  • 他,再不能回家為爺爺「送燈兒」了……
    75歲的村民袁太葉說。  5日,是李道洲烈士犧牲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在河南省光山縣望城崗烈士陵園,救火英雄長眠於此。  2018年3月3日下午,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東湖花園小區內一居民家中突發大火,駐漢空降部隊戰士李道洲先後兩次衝進火場救出一對老夫妻。當他第三次衝進火海試圖救出老夫妻患有腦癱的女兒時,不幸被滾滾濃煙吞噬,直到犧牲還保持著背人的姿勢。
  • 他背著老兵骨灰歸葬大陸,堅持了12年
    今天,我們只想感謝一位臺灣同胞。從2006年開始,這位臺灣人就幫助逝世的老兵葉落歸根:背著他們的骨灰,讓老兵們歸葬大陸。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就是這位50歲的大哥,多年來義務在兩岸奔波,讓逝世的老兵們魂歸故裡。
  • 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陸,出門時總給逝者買一張票
    2018年,來自湖南的楊惠通過劉德文留在今日頭條上的聯繫方式,找到他。她說,父親臨終前,讓她一定要把在臺灣的祖父找回來。她只知道祖父叫楊祥貴,退伍後曾在臺灣中部地區生活。這次探親之後,王書銓回到臺灣,開始辦理回大陸定居的手續。文守義則在荊州為他辦好戶口等證件。1994年,當王書銓準備永遠回到大陸時,突然患了腦溢血,離開人世。「我媽臨終前囑咐我們,一定要把舅舅找回。」
  • 【中國故事】骨灰罈詠嘆調
    我是抱著骨灰要把他送回家的,那些孤魂野鬼一定很讚賞我這樣的好人,所以我沒有一點怕的感覺。」多年之後,回憶起那個山中雨夜,高秉涵的語調裡依然流露著自得和自信。後半夜的涼意,撲到溼漉漉的衣服上,高秉涵牙齒瑟瑟,一會兒一個激靈,剛想闔闔眼,又被霹靂閃電驚擾醒來。
  • 音樂巨匠馬思聰,因逃出中國被辱罵18年,死後骨灰被接回中國
    「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馬思聰 引言 1967年,中國著名音樂巨匠馬思聰離開中國,遠赴美國定居,從此再也踏入中國。在此之後,他背負著「叛國」罪名被無數國人指責辱罵18年,一直到1985年才被平反。
  • 鄧育昆之子回應媒體質疑 曝父親骨灰將歸根臺灣
    劉雪華雖遭逢喪夫之痛仍心系工作  搜狐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7月7日報導,劉雪華的編劇老公鄧育昆4日在上海墜樓身亡,她仍在喪夫傷痛中,鄧育昆兒子鄧天星說:「有強迫她吃稀飯,也斷斷續續睡一下,但我確定她沒有喝酒,只喝可樂。」
  • 75雙草鞋 見證跨越三個世紀的紅色愛情
    水打石子翻轉身,唔(不)知我郎幾時歸……」75年前,一位愛唱山歌的江西瑞金姑娘,用自己親手編織的草鞋送丈夫參加紅軍,75年來,她編成75雙草鞋盼著丈夫歸來。她,就是被人們譽為「共和國第一軍嫂」的陳發姑。這段跨越三個世紀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最悲傷的紅色愛情經典」。
  • 東北爺爺在臺灣,可愛又催淚
    爺爺因為健忘,總是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比如,奶奶在出門前會先告訴爺爺要去哪裡,但是才剛踏出家門,每隔五分鐘,爺爺就會一直問她去哪裡。老夏因為脆鵝要去打麻將就生氣嘴硬:「你去就不要回來了!」結果脆鵝不但不受威脅,還說:「好!最好!」然後甩門而出。結果傲嬌的老夏一下蒙圈了,氣勢減半,立馬改口說:「回來……叫她回來……Hello……回來……」哈哈哈哈哈口是心非反差萌!    老夏雖然霸道總裁,但是日常就是找老婆!
  • 送200多臺灣老兵遺骨回家的高秉涵:我的根在大陸,在菏澤
    在臺灣,還有許多老兵孤寂一生,一輩子都沒盼到兩岸開放探親的那一天,未能再看到故鄉一眼。不過,「活著做了遊子,死了不能做遊魂,活著要回家,死了也要回家」,在臺灣老兵中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高秉涵因為年齡最小,也因此受到了不少老兵的囑託:「你現在不能死,一定要等我們死了,把我們『送回家』後才能死。」而老兵們的囑託卻被高秉涵當成了使命。
  • 爺爺去世了,第二天還能結婚嗎?
    我哭著點頭,答應了爺爺所有的要求,可是我心裡卻知道我做不到,我不能不送爺爺。林家的婚事已經準備好了,事改不了。最後林晨拗不過我,只能瞞著家裡答應我那天先送爺爺走,然後我穿上嫁衣回林家。喪事是幾個老鄰居幫忙辦的,早上林晨六點鐘就帶著幾個接親的人來了。幾個接親的人不知道我要送葬,一到門口就傻了眼,都忌諱的不肯進門。
  • 一位異鄉人說:我想媽媽,就算被槍斃,也要回家!
    ,我要回家!>都要背上兩個以上老兵的骨灰帶他們回家26年來高秉涵把近200位臺灣老兵的骨灰送回了他們在大陸的老家最遠的,他一路到了新疆他要親手送他們魂歸故裡「娘等著你回來,一定要活下去」才撐了下來(中國臺灣網,郭曉康 攝)有一次,他問上小學的孫女全國最長的河是哪一條小孫女回答竟是臺灣的濁水溪可更讓他震驚的是小孫女說:「爺爺你是中國人,我是臺灣人!」
  • 臺灣228事件「主角」陳儀墓碑骨灰不翼而飛(圖)
    臺灣228事件「主角」陳儀墓碑骨灰不翼而飛(圖)     五股區成州裡長陳林益昨天表示記者吳文良/攝影    228事件「主角」陳儀1950年遭槍決後,據說被悄悄葬於五股區這座外型像「饅頭」的墓,在當地被稱做「外省仔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