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4月6日電(記者牛少傑)「這家人三代當兵,輩輩都出好人。」75歲的村民袁太葉說。
5日,是李道洲烈士犧牲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在河南省光山縣望城崗烈士陵園,救火英雄長眠於此。
2018年3月3日下午,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東湖花園小區內一居民家中突發大火,駐漢空降部隊戰士李道洲先後兩次衝進火場救出一對老夫妻。當他第三次衝進火海試圖救出老夫妻患有腦癱的女兒時,不幸被滾滾濃煙吞噬,直到犧牲還保持著背人的姿勢。
李道洲是光山縣槐店鄉大慄樹村人,父母健在,兒女雙全,正當而立之年的他,本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幸福時光,然而所有的美好憧憬都因這場大火戛然而止。
對於李道洲的犧牲,鄉親們都不忍過多提及,只是打心底希望「正月十五才剛回來給他爺爺『送燈兒』的道洲,再休假時就又回來了。」
「送燈兒」是當地百姓元宵節前祭拜過世親人的重要儀式,每到這一天,光山子弟不管多遠都會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為過世的親人點上兩支蠟燭。李道洲犧牲的前一天,還趁休假從武漢趕回,挑著供品上山為爺爺「送燈兒」。
李道洲的爺爺李家信曾在部隊服役8年,復員後在鄉裡公路道班上班。
「大概是1975年前後,他爺爺在路上碰到有人行兇,便趕緊跳下車上前勸阻,左腿被連刺九刀,因為傷得太重,只能截肢。」大慄村村民回憶。李道洲雖然在部隊服役,但幾乎每年都會趕回來給他爺爺「送燈兒」。
如果沒有意外,李道洲的父親李春旺本可以和老伴兒一起享受兒孫繞膝的時光,不曾想年過半百卻遭遇喪子之痛。兒子李道洲犧牲時,老伴兒骨折在床,兒媳悲痛欲絕,孫子5歲,孫女尚在襁褓。
作為一名1985年退伍的老兵,李春旺只能強忍悲痛,一邊安撫家人,一邊為兒子料理後事。
3月7日,李道洲烈士骨灰被安放至光山縣望城崗烈士陵園,從高速路口到烈士陵園7公裡,家鄉萬餘群眾冒雨相送,「救火英雄李道洲,我們接你回家」。
李道洲家的老宅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在門框右上角,早已發白的舊春聯下露出一塊銀白色門牌的一角,除去紙屑,十顆五角星依舊光彩不減。這是光山縣政府評定的十星級文明家庭。槐店鄉黨委書記告訴記者:「這是1989年評選的,是文明戶的最高級別,能獲得十星非常不容易。」
清明到來,李家老宅前,油菜花開正豔,只是那個每年都會回來為爺爺「送燈兒」的年輕軍人走了。
「等到孫子長大,我也會鼓勵他參軍,繼承父親遺志。」李春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