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021-02-19 豆瓣電影

評論影片 |

《長江圖》



影評作者:木衛二

2006年加入豆瓣,觀影量4129部。本篇評論截止發稿時排在條目熱評第4位,原文標題《順流 逆流》。

不止一個朋友問我,《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裡,每一個地方都有跡可尋,每一位人物都有行為動機,每一段故事都似曾相識。但是,連起來就看不懂了。

我用一句話來回答這個疑問。

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寫實。或者說,它追求的第一要義,不是寫實。

所謂的寫實,拋開形式與風格之說,換個通俗易懂的——比如放置在當下中國的電影院,你可以把它看做一部電影或一個導演,試圖講一個清晰完整有脈絡的故事。譬如《百鳥朝鳳》在寫實,《我是潘金蓮》也是追求寫實。它們要講的東西,每個走出電影院的普通觀眾,完全可以用簡單一句話來概括。

但放在《長江圖》身上,你要給出唯一確鑿的電影故事版本,很難。

這不是一道選擇題。

我下面的解釋,也是基於我個人的理解,不是導演的話,不存在官方說法。

「她就是長江」。

天問


這是最常見的閱讀理解。大約只是女主角安陸喊出「這是我的長江」的另一種說法。而在影像上,可以把她理解為一具橫躺的身體,平放於水面的身體就是流動的長江。但這個飄蕩的人物,她卻大多只在陸上出現,連泅水場景都表現得更像是幻象。還有最新的一款海報,船行駛在一個女人的掌紋中。這或許是另一套解讀密碼。

安陸的一生,像長江一樣,從北源楚瑪爾河開始,經金沙江漂流而下,少女時代經過了宜賓、豐都、雲陽、巫山,到三峽宜昌附近被攔腰截斷,變成一個散發著致命誘惑的年輕女子,又經鄂州、彭澤、銅陵、南京、江陰,最後上海。她已然是一個漂泊在漁船孤舟之上,以賣身為職業的肉身菩薩。

很多人會被沿途不斷出現的參佛悟道修行所迷惑,以為楊超是又一個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仁波切。固然佛教在解釋前世今生未來方面有天然優勢(如同《路邊野餐》必須以金剛經為引以及今年關於藏傳佛教的《皮繩上的魂》),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為了讓女主角的一生,最終得以安放。

她的身世,與佛有關。

天地氤氳,萬物化淳。高淳在《長江圖》所遇到的安陸,正是平行時空中不同年齡段、身份未知、去向不明的意象女子。

高淳和廣德號逆流而上,安陸的生命、青春與肉體,沿江而下。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沒有出現的高淳父親,沒有點破的安陸父親,他們也成為形式上的對位呼應。

觀眾看到的影片正序時間,始於高淳黑魚供父。他在上海發動了船,偶得一本詩集。他從江陰接了貨,開始了行程。但不知從何處開始,電影的現在時空開始慢慢坍塌,虛幻了起來。他跟年輕船工起衝突,老船工又不知所蹤。

最神秘的,則是在路(陸)上與他一響貪歡或遙遙相望的女子。這部分劇情,有時候好像是真實的現在,有時候仿佛主觀幻想,有時候儼然就是對詩句的魔幻演繹。

有人認為,高淳看到的,不過是父親的故事。也有人說,高淳和安陸,不過是移形換影的同一存在。總之,每當讀完一首詩,廣德號就遠上五百裡。

如果還有人把《長江圖》解讀為護送不知名珍稀魚類生物,進而認為它是一個大愛無疆的環保題材,我也不會太意外。

追光


正如你也可以發揮想像,認為行駛在長江上的廣德號是一艘逾越了光速的宇宙飛船(哪怕是存在於詩人的意念中)。它在一道藍光的指引下,追溯著一名女性的身世。時光流轉。

不過,我還是更傾向於,《長江圖》是由兩個不同的時空交織組成。畢竟,影片的時空與詩集的時間標註,本身就有神來的契合,是完美的呼應。

你很容易注意到,貫穿整個長江流域的景象,全部是以蕭索、冷清和迷茫的冬景示人。白晝陰沉,寒夜青燈,鬼魅暗生。主人公情緒頹靡,失落,鬱鬱寡歡。那些現代詩篇,則全部是寫於1989年的冬天,是為:一切景語皆情語。迷失於水中的主人公,其實也是迷失於時間。這不是一件太難解釋的事情。正如兩千年前,孔夫子就發出了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無論特意選擇冬天的江景,還是採用膠片拍攝(對光線明暗的高寬容度呈現),這些在觀眾看來不容易察覺的製作手法,都不同程度指引著楊超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在江水的闊遠中,在霧蘊的迷遠中,在山巒的幽遠中,整部《長江圖》,其實正是一幅流動、尋源和多維的長江畫。

婁燁等導演表現過南京、武漢和重慶等大城市,這些城市與長江的影像,地理特徵過於明顯,識別度高。《長江圖》有意或無意避開了這些景象,包括採用完全不同的鏡頭調度,倚靠船舶的移動視角,製造出了遠看山水的空靈與留白。而一旦沒有了現代建築,長江看起來,就可以回到無限遠的過去,回到遷人騷客出沒的和悅洲、小孤山和觀音閣。

一同能引領觀眾回到過去的,還有楊超作為第六代導演的堅持和苦思。波瀾不驚的大師級攝影,精心細緻的聲音設計,乃至以八十年代現代詩集為引的故事,都有著上世紀中國藝術電影的特質。它們不斷重複類似的主題:個體被社會所牽制,逃不脫歷史的擺弄。高淳和安陸是人,同時也是人質。《長江圖》是電影,更是無言的輓歌。

現在,沒有中國導演樂意這樣拍電影了。

或正因如此,充滿勇氣、等待、賭注和遺憾的《長江圖》入圍了201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並拿到銀熊獎。這一年,中國電影再一次在坎城威尼斯被剃光頭。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木衛二的影評,感謝作者為豆瓣貢獻優質原創內容



相關焦點

  • 《長江圖》:一個製片人與導演耗費十年的賭博丨故事
    在這部電影背後,是導演楊超和製片人王彧互相對抗、彼此成就的故事。一製片人王彧第一次讀到《長江圖》的劇本時,覺得它是個「怪東西」,「空間線索和故事邏輯不常規,有點琢磨不透」,他隱約覺得這會是個不一樣的電影。王彧和楊超很早就認識,他們同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王彧讀錄音系,楊超則在導演系,兩人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朋友關係。
  • 揭秘《長江圖》幕後故事
    新華社柏林2月15日專電(記者郭洋 馮玉婧)作為本屆柏林電影節參與「爭熊」的唯一華語片,《長江圖》15日在柏林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該片以現實和虛幻不斷切換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長江上的愛情故事。電影節期間,《長江圖》劇組成員同記者分享了他們鮮為人知的幕後心酸和個人感受。
  • 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用綜藝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因此,節目邀請主持人彭宇和眾多嘉賓組成探訪小組,走出演播室,深入長江沿岸的鄉村小鎮進行實地探訪,深扎鄉村找到當地的好景、好物,用生動的故事講述家鄉的發展變化,解鎖「長江藏寶圖」。》可以說是當下公益類節目中的一個「新品類」。
  • 《長江圖》:片中對於整個長江的圖景展現非常震撼
    聽說《長江圖》是因為它在柏林摘了個銀熊,因為攝影好。攝影是李屏賓,拍《花樣年華》、《聶隱娘》的。宣傳說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直到它快要上映了,又才關注到這部電影。我從不去刻意關注某個電影,只圖觀影時的一時享受。我看的電影很少,像文藝逼口中一個又一個電影大師的作品我一個都沒看過。有時候,想起來了,就去搜一搜,看一看,打個分,就完了。
  • 流水的長江,鐵打的女人《長江圖》想告訴觀眾什麼?
    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上,華語世界泰鬥級攝影師李屏賓憑藉《長江圖》拿下一座銀熊,當年還是個小導演的楊超請他出山,李屏賓一口答應,一方面是被劇本內容打動,另一方面是想好好拍一拍長江。電影講述了長江沿岸,兩個時空交錯的人相遇相愛的故事,其中主角高淳和安陸作為兩種不同意象的集合體,命運也發生了相遇和交錯,作為藝術電影的類型,《長江圖》的探索很有價值,建構了獨立、探索的電影先鋒型和哲學精神,基於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下,講述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
  • 《長江圖》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還是野心勃勃的藝術傑作?
    無論你是否喜歡《長江圖》,是否看懂了《長江圖》,都可以參與到這個輿論場中來,這肯定是一部值得討論的電影。今年也是1986年長江漂流的三十周年紀念,以這樣一種方式來重新關注長江,更加有意義。 先解決不好懂的問題。《長江圖》肯定不太好懂,很多藝術電影都不好懂,因為徵服審美的門檻,克服陌生化帶來的困難,才是欣賞電影最有趣的地方。
  • 《長江圖》導演楊超:詩歌只是時空定律的關鍵點
    詩歌之爭 它不是詩歌電影而是故事片 影片中的大段詩歌讓觀眾們聯想到了《路邊野餐》,被問及兩部電影詩歌運用的不同,楊超表示:「《長江圖》的詩歌都是高淳80年代末寫的,詩歌並非是外在於故事,並非是一種抒情或者表達,而是故事的一部分。《長江圖》不是詩歌電影而是故事片。」
  • 各方解讀中國最後的膠片電影《長江圖》
    與此前人們關注文藝片票房不同,這一次《長江圖》最大的話題是「它講了個什麼故事」?  《長江圖》中,秦昊飾演的高淳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父親的貨船。他從上海出發逆長江而上送一批貨,在不同的碼頭停靠時都會遇到同一個女人安陸(辛芷蕾飾),她時而瘋狂時而溫柔,兩人間有時發生親密的激情,有時卻只能遠遠遙望,但船過了三峽大壩後,安陸卻消失了,高淳瘋狂地尋找她,並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後來安陸又開始出現,可似乎她已經改變了……在每一個碼頭上發生的故事片段都很好理解,但當把所有的情節串聯成一部電影時,觀眾卻迷惑了。
  • 柏林銀熊獎電影《長江圖》上影節展映
    日前,柏林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電影《長江圖》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見面會上公布,將於今年9月8日在全國院線正式上映。    歷時5年完成拍攝的《長江圖》,有一個超現實的、魔幻的故事內核:由秦昊飾演的高淳和辛芷蕾飾演的安陸處於不同的時空中相向而行,他們不斷的相遇,又不斷的別離。這是一種瘋狂的講故事的方式,我們跟隨高淳,逆著時間流,跳躍性地、不連貫地追尋著安陸的生活。正因如此,對於演員的演技和情感把握的要求會更高。
  • 《長江圖》受熱捧 文化精英捍衛文藝片
    中國電影資料館著名電影研究者奇愛博士稱:「《長江圖》實在是一部太過於複雜的電影,博大精深,充滿了歷史的憂思,它的調子灰藍、憂鬱而綿長……一如魔幻的滔滔 長江,蘊含著無盡的幽暗的內生力量。我把楊超的《長江圖》概括為當代中國的「新感覺派」電影——當你通過幽思和冥想於影像和詩歌的節奏中,體會到什麼,就是什麼。」《南方周末》文化版的編輯李宏宇也認為:「好看的,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片。
  • 除了國產電影《長江圖》,柏林電影節還有哪些電影值得期待?
    沒關係,橘子君就給你說說這些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到底都是些什麼來頭。《長江圖》導演:楊超 主演:秦昊、辛芷蕾、譚凱《長江圖》是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華語電影的獨苗,它將和其他國家十多部電影共同角逐柏林金熊獎。看這個獎盃,萌萌噠,就是感覺熊有點瘦。
  • 《長江圖》一部標準的文藝片
    太安靜了,仿佛只是一場狂風驟雨中的落葉聲,並沒有什麼可用來大力宣傳和吸睛的噱頭。但是,《聶隱娘》的攝影指導,主角秦昊和辛芷蕾的擔綱,讓這部走單薄的文藝路線的片子逐漸立體了起來。坦白說這些都不算什麼噱頭,卻也是這部片子的精彩所在。電影全篇說的是一個叫高淳的男人回去繼承了父輩的貨船,與兩個助手一起押著一批貨物從長江入海口的上海逆流而上,途徑南京,三峽,西陵,豐都,重慶等地。
  • 關於《長江圖》的疑惑和拍攝問題,導演都在這做了解答
    《長江圖》不是一個詩意電影,它所有實現氣質、文藝的因素,都在故事情節中發揮作用,不管是詩歌、旁白、詩意的內容、有氣質的水墨影像,還是舒廣的長鏡頭,所有這一切都是和故事相關的。這個作品和觀眾之間的距離,需要一個時間去跨越。《長江圖》不是一個快銷品,我一直強調觀眾要做好準備,這個準備不是說《長江圖》有多偉大,而是需要更安靜、更放空的去看,觀眾沒有辦法按照正常的邏輯去尋找故事。
  • 《唐人街探案》網劇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唐人街探案》網劇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一部網劇但是不管是製作還是陣容都達到了電影的一流水準,網劇開播前幾天豆瓣評分高達8分,這對一部中國網劇來說可以算得上高分了。
  • 《富春山居圖》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富春山居圖》,號稱中國影史最爛電影,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很多人第一遍看這部電影是看不懂的,它的時長有兩個小時,而且影片節奏不好,動不動插入很出戲的小橋段,導致很多人第一遍根本看不懂電影在講什麼。
  • 《長江圖》:水墨影像中的魔幻愛情
    「電影是一個具體時空生發出來的故事,要拍一部只能發生在長江的電影,而不是換到黃河拍也成立的電影。」「當時拍了關於長江的第一個短片,我把這些素材投了坎城的創投單元,結果被選中了,這算是《長江圖》的起步。」楊超說,當時的素材幾乎沒有結構,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梗概,講的也不是現在這個故事。最初的故事是一個男孩開船逆流而上,為一個女孩送信。因為這個故事設定,楊超把後來多次採風積累下的素材命名為《信使六章》。
  • 頗具爭議的《長江圖》丨影向標
    《長江圖》得分:5.8分,有9分,有3分,爭議還是很大的。 1. 劉宇清:9分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給《路邊野餐》10分,給《長江圖》9分,並不是說後者比前者差。其實,他們都是當今中國電影喧囂的商潮中難得的藝術珍品。
  • 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者進社區講「大橋故事」
    揚子晚報網12月5日訊(通訊員 楊凝 記者 梅建明)「萬裡長江千年夢,橋是凝固的歷史,它記錄了民族的精神。為了打破長江的阻隔,在南京長江段架設一座跨江大橋,便成了我們日夜思念的夢,直到1956年鐵道部開始著手南京長江大橋橋址的選擇……」圖為志願者為居民講述大橋故事圖為志願者服務社區12月4日下午,在南京江北新區大華社區紅色驛站內,中鐵大橋局四公司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服務隊員正在講述大橋建設的故事
  • 《盜墓筆記》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
    《盜墓筆記》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一)首先,拍電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難到我都不想回憶發生的過程。
  • 【搶票繼續】《移動迷宮》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溫馨提示:1.活動截止時間為2015年11月30號2.提前一天公布中獎名單(如11月9號公布11月10號的中獎名單,11月10號公布11月11號的中獎名單,以此類推)小夥伴們記得留意每天的推送內容啦《移動迷宮2》正在火熱上映中,像這種續集電影,一般人面臨的最嚴重問題就是:記不清上一部講得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