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卓越的城市必有卓越的文化,卓越的文化必然促進產業升級,帶來全新的經濟脈動和活力。
12月14日,第三屆「上海文化企業十強十佳十人十大特色活動頒獎活動暨文化企業座談會」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經過自主申報、入圍初選和專家評審三大環節,共有20家企業、20位人物和10項活動摘得獎項。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本次推選於今年6月正式啟動,面向上海文化企事業單位展開,至8月中旬截止申報,共收取200多份申報表,涉及出版、影視、演藝、藝術品、文化投資、文創園區、文化旅遊、動漫遊戲電競及網際網路文化科技等多個文化產業領域。
申報企業數量和收入同比增長今年獲獎的「十強」文化企業包括: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朵雲軒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風語築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盛趣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獲獎名單按照企業首字母排序)
今年獎項的申報數量較上一屆增長30%,涉及文化產業領域更為全面。申報十強的企業2019年度共計營業收入840億元,淨資產1168億元,超過上屆數據的兩倍。十佳企業的申報中,首次申報該獎項的企業數量佔總數的60%,所有申報企業連續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值近200%;申報十大創新人物的人選,平均年齡低於40歲;申報的文化特色活動,主辦方和發起單位覆蓋上海各個區縣行政地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風骨和靈魂,是承載一座城市內涵特質的基因標識,和體現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資源。」獲獎企業代表之一,閱文集團CEO程武表示。他介紹,從萌芽到壯大,從興起到繁榮,網絡文學行業如今擁有超過4億閱讀用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閱文平臺也培育了1340萬部作品、890萬名作家,成功輸出了大量優秀網絡文學IP改編作品。作為騰訊集團的重要業務之一,新文創生態紮根上海,已經實現了從文學到動漫、影視、遊戲在內的IP產業全鏈開發。「從上海的港口出發,我們將繼續推動網文出海,讓上海文化的原創力量揚帆遠航,讓更多中國文化符號走向世界。」程武表示。
另一獲獎企業代表,讀客文化董事長華楠表示,11年來,讀客為市場貢獻了大量的超級暢銷小說,其中不少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受到許多讀者和觀眾歡迎,如《微微一笑很傾城》《翻譯官》《杉杉來吃》《暗黑者》《古董局中局》等。
未來,讀者將繼續推出以挖掘傳統文化為核心的超級IP作品。「讀客的超級IP的本質,是把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化、視覺化、品牌化,向全球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呈現獨特的中國視覺形象,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品牌。」據統計,讀客累計向海外進行版權輸出共60餘次。覆蓋國家包括:歐美、韓國、泰國、越南等,以靈活的方式帶動國外讀者主動了解中華文化,打造中國的文化品牌。
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錦和商業董事長鬱敏珺介紹,錦和商業專注於文創園區運營管理,一直致力於對城市既有物業的更新改造,「越界」作為園區運營管理的品牌,在2014年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19年錦和商業總營業額超過8億人民幣,上繳稅收近1億。錦和商業的成功上市也體現了上海文創園區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在錦和商業的打造和孵化下,各園區已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創產業集聚,例如越界世博園是雙遺存的文創園區,項目保留了老南市電廠的工業遺存歷史文脈,和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文化遺存。曾作為上海時裝周MODE展場地,又引進無界美術館(teamLab),是日本著名數字多媒體燈光秀在國內的長期近7000平米展覽館。將時尚、藝術、科技完美融合,現已經是上海的藝術人文網紅打卡地。獲得上海市工業旅遊景點授牌。
文化產業是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綜合文化實力的重要標誌。近年來,上海發布「『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和「上海文創50條」等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在「文創50條」中指出,未來5年,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5%左右;到2030年,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中心。
「碼頭」越大,「源頭」越活,百川匯流,終將成汪洋大海。由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上海文化企業十強」「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上海文化企業十大年度人物」」上海文化企業十大創新人物」和「上海文化十大特色活動」評選,旨在引導一批骨幹龍頭企業、發掘一批潛力創新企業、鼓勵一批領軍文化人物,加大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在上海營造文化產業健康發展良好氛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