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妃#
《天龍八部》中,大理鎮南王段正淳是個「情聖」。對於女人,見一個愛一個,有那麼點濫情的意味;但在心中,每一個的分量都是一樣的,認真對待,又那麼的痴情。他是「多核」CPU,面對不同性格的情人,可以切換不同的感情模式,處理起來,得心應手而不「卡」。
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卻是「單核」型的。表面上,看起來是妻妾成群,只不過真正動情的,恐怕只有富察皇后。也即是說,在乾隆不是像段情聖,這些女人的分量,不是排名不分先後,而是有輕重主次之分的。
相傳雍正造訪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府上,看見桌上抄寫的經文,筆力剛勁。詢問之下,原來出自李榮保女兒,富察氏之手,由此,雍正一眼相中了富察氏。1727年,在雍正的主持下,乾隆與富察氏成婚。時年,乾隆16歲,富察氏15歲。
《易經》的鹹卦、恆卦,合起來講,先有少男少女之間的感應,才會出現穩定的夫婦關係。乾隆、富察氏這對少男少女,彼此是初戀。初戀呢,是單純的,純潔的。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謂是琴瑟和鳴、舉案齊眉。
只不過這段姻緣只持續了20餘年,遭受了接連喪子之痛的c,在隨駕東巡途中,不幸病逝。「單核」型的乾隆,傷心欲絕,以至於吹毛求疵,認為在富察氏喪禮上,皇長子永璜以及皇三子永璋,表現得不夠悲傷,加以痛斥,並剝奪了他們的皇位繼承權,導致紛紛鬱鬱而終。
哪怕是時過境遷,乾隆還是無法自拔,心裡還是裝著富察氏,無法展開新的篇章,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富察氏。但後宮之事又不可無人主事,在太后的主張下,乾隆先是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暫時掌管後宮;此後,乾隆才勉強將其立為皇后,正式掌管後宮。
這個烏拉那拉氏原先被封為嫻妃,在乾隆后妃之中,烏拉那拉氏排名第三,前面是富察皇后、貴妃高佳氏(先於富察皇后病逝),哪怕是其後的純妃以及嘉嬪,也都為乾隆誕下皇子,但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此外,乾隆在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的典禮上,故意降格處理。可見在早期,烏拉那拉氏並不受乾隆的寵愛,這個皇貴妃,或者說皇后,有點論資排輩得來的。
這個倒不是烏拉那拉氏,有什麼不對,只是乾隆的「心」不夠大,不像段情聖,可以同時容納幾個情人,只能容納一個富察氏,即是說有排他性。乾隆只是不想烏拉那拉氏成為皇后,入主坤寧宮,破壞了其與富察氏,曾經的情景。只是礙於太后以及後宮,需要有這麼一個角色,乾隆才不得不,勉強同意了立烏拉那拉氏為皇后。
一年多的「空窗期」過去,乾隆對於富察氏的思念,稍微有點緩解,反省到這段時間,一直採取「冷暴力」, 對烏拉那拉氏,是不公平的,同時,也需要為全國臣民,做出一個夫妻恩愛的表率。乾隆才逐漸主動與烏拉那拉氏,增進情感。此後,烏拉那拉氏為乾隆,接連誕下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早夭)。
這段時間只是持續了五、六年,乾隆又再次「移情」。表面上的原因,是烏拉那拉氏年老色衰,實則是,乾隆將烏拉那拉氏,當作了富察氏的替代品,常常加以比較。而烏拉那拉氏並不想成為替代品,她想的是乾隆心中裝著的是自己。正是這一對矛盾之下,乾隆感到,烏拉那拉氏溫厚安和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些許怨氣,破壞唯美的畫面。
取代烏拉那拉氏的是魏佳氏(嘉慶皇帝的生母),其原為富察氏宮中宮女,身材、音容多少與富察氏有相似之處,乾隆可以在其身上,找到富察氏的影子。由此,烏拉那拉氏也對乾隆的積怨越來越深,以至於常常向太后傾訴,這還不夠,夜夜在坤寧宮獨自無言垂淚。
公元1765年,南巡途中,矛盾突然爆發。烏拉那拉氏採取過激的做法,抽出早已準備好的剪刀,剪下自己的青絲。此舉在滿洲的習俗中是大忌,只有在至親離世,女子才剪髮;而平時女子剪髮,是非常不吉利的。至於受到什麼刺激,是個歷史之謎,聯繫此前,很可能是乾隆的某些決定,刺激到了烏拉那拉氏,以至於忍無可忍。
事後,乾隆命令額附福隆安,將烏拉那拉氏提前遣送回京。待南巡迴到京城,乾隆一度想廢掉烏拉那拉氏,經過大臣的死諫,才作罷,但其並沒打消這一念頭。1766年,乾隆將烏拉那拉氏受封的冊寶全部收回,也即是說,乾隆沒有下詔廢黜皇后,但實際上,卻剝奪了烏拉那拉氏的全部封號。
這位繼後,結局是悲慘的。偌大的冷宮,只配備了兩位宮女服侍,烏拉那拉氏彌留之際,乾隆也不派出御醫診治,自己還奉太后之命,前往熱河避暑;等到咽了氣,乾隆沒有一絲哀容,僅僅是派了永璂回京奔喪。至於喪禮的規格,也是降格處理的,按照清制,皇后的喪禮應由禮部負責;而乾隆只是讓內務府,按照皇貴妃的規格處理。
而烏拉那拉氏的兒子永璂,並沒有得到父親的寬慰,反而因為父母關係的交惡,長期生活在陰影之中,惴惴不安,只活了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