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
「迷霧劇場」出品。
改編自紫金陳「推理之王」系列三部曲最後一部《長夜難明》。
這個系列的前兩部,就是此前成功影視化的《無證之罪》和《隱秘的角落》。
而這部《沉默的真相》涉及到的劇情,又是其中最不好翻拍最不好過審的,一個不慎很容易撲街。
所幸的是,口碑很穩。
開播喜提豆瓣9.2,跟《隱秘的角落》不相上下。
僅僅是片頭的設計就透著高級感。
時空交融,蛛絲馬跡若隱若現,細思極恐的同時,氣氛渲染地相當到位。
果不其然,劇集的開篇就是一起地鐵拋屍案。
人流湧動的地鐵站,一神色慌張的男子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強衝地鐵安檢崗。
在襲擊兩名安保人員後,聲稱箱內有爆炸物。
市公安局立馬抽調大量警力封鎖現場,在成功將該男子制服後,排爆手上前確認行李箱。
打開一看,裡面竟然是一具男屍。
經調查,拋屍男子是江譚市知名律師張超(寧理飾),而被殺之人檢察官江陽(白宇飾)是他的得意門生。
他聲稱,因和死者產生債務糾紛,一時衝動失手殺了人。
一切看似有理有據,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事有蹊蹺。
最直觀的一點,張超曾經是政法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更是名震江譚政法界的刑辯律師。
這樣一個人,會在殺了人之後坐地鐵拋屍,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嘛?
被鎖定後,還在人流密集的地鐵站刻意製造恐慌,就好像生怕這事鬧不大似的。
儘管如此,基於證據鏈完備+犯罪嫌疑人供認不諱,這起引發全市關注的地鐵拋屍案了還是進入了開庭審理的階段。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報告人張超當庭翻供。
「我從來沒有殺過人」,這話一出,滿庭譁然。
破案高手嚴良(廖凡飾)臨危受命,加入專案組,與張超正面展開對決。
審訊期間,嚴良一句話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人肯定不是你殺的,你非得跑到地鐵裡面鬧出這麼一出兒來,你說你圖什麼呢?
而張超就好像期待著嚴良來一樣,意味深長地表示:
你們有二十四天徹查這個案件,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第二十四天所有真相都會看到的。
這就是《沉默的真相》的開端,也是張超的真實企圖所在。
大鬧地鐵、先假裝認罪再當庭翻供,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將案件的社會影響力擴散到最大。
唯有如此,警方才會迫於輿論壓力成立專案組,而他真正要引出的其實是江陽的故事以及一樁沉積10年的冤案......
不得不說,以一起地鐵拋屍案引發的案中案,這樣嵌套的開局設計實在是驚豔。
更驚豔之處,是該劇回憶+敘述的手法。
一開始是雙時間線。
一邊是倒敘,嚴良等人調查江陽兇殺案,在神秘人寄來「九宮格」照片的引導下,一步步接近真相。
另一邊是正敘,大學同學李靜(譚卓飾)突然求助江陽,希望他幫忙徹查前男友侯貴平的案子。
再到後來的侯貴平、江陽、嚴良三時空三線並行查案翻案的拍攝手法,簡直絕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的鏡頭切換。
比方說,嚴良開車時聽到車載廣播報導張超地鐵拋屍案,隨著廣播傳出的報導,畫面下一秒切回張超在審訊室的畫面。
張超自述犯案經過時,上一秒還是張超勒著江陽的畫面,緊接著一個轉場,張超帶著警察來到案發現場。
警察在案發現場找到了犯案工具電線,在電線出現的一刻,鏡頭又緊接著切換到對犯案工具的鑑定結果。
每一次轉場都不覺得突兀,乾淨利落的同時,又讓整體節奏在撲朔迷離中顯得更加緊湊。
一環扣一環,看得非常過癮。
坦白說,廠長一開始是衝著廖凡來的,但是寧理老師飾演的張超,真的是太細緻太出彩了。
一個抬眼。
一絲不經意浮現的笑容。
即便是很多很細小的表情,都做足了內心戲,看似波瀾不驚的情緒遞進得也很有層次。
將裝有屍體的行李箱抱上計程車後備箱,一開始沒抱上去,動作很吃力。
裡面裝著個一百多斤的人,誰能輕輕鬆鬆抱上去,這個細節拿捏得很真實。
還有他被江陽勒住脖子,眉頭緊皺,咬緊牙關,雙手想用力又用不上力,整張臉都在不遺餘力詮釋那種竭力掙扎的感覺。
表演實在太有代入感。
相信眼尖的朋友早就發現,《無證之罪》襖哥李豐田,《隱秘的角落》嚴良父親的好友張景林,也都是他演得啊。
當然,廖凡、譚卓也都充分拿出了實力派的水準。
即便是稍微年輕些的白宇,在全劇中也完美沒有撐不住的意思,甚至發揮得很有水平。
難怪有彈幕說,「把所有演員牛逼打在公屏上」!
廠長覺得,不止所有演員,應該再把導演編劇甚至整個劇組牛逼打在公屏上。
因為《沉默的真相》的意義並不止是一部犯罪懸疑劇,案件背後藏著的殘酷真相才是最令人震驚的— —
當正義與黑暗勢力交鋒時,陽光有依然照射不到的灰色地帶。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當有人面對黑暗選擇明哲保身時,有人卻為了撕破這黑暗付出了青春、事業、名聲、前途、家庭甚至生命的代價。
只為了讓沉默的真相,從此不再沉默。
能在當下的環境呈現給觀眾這樣一部具有很強社會敏感度的作品,足以看出誠意和勇氣所在。
單衝這個,追這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