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婆媳相處是永久的難題,那麼親家相處也是及其微妙的關係。親家把關係處好對各自相關的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親家,是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性則為親家母。
婚姻和愛情往往會有很大的差別,愛情很多時候只是關於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婚姻卻往往離不開兩個家庭的事情。在一個家庭當中,不久會產生婆媳矛盾,其實親家和親家之間的相處,也會產生矛盾。而親家和親家之間的矛盾,其中很大一點都是離不開自己的子女。各自的父母都是會維護自家的孩子,畢竟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這樣不妨總有些不明事理的親家抬高自己貶低對方的做法。就像《鄉村愛情》裡的趙四和劉能,謝廣坤和王老七這兩對親家一樣,隔三差五的就要爭吵一番。
一部分因為小夫妻關係不和睦,導致整天雞飛狗跳的小家庭,雙方父母必然各執一詞,偏幫自己的子女。能夠做到不偏不倚、客觀冷靜的幫助小夫妻某一方,通過具體事件拆解分析,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親家人數太少了,大多數都是唯恐自己的兒女在對方家裡受委屈、恨不得在自己兒女身上裝上「防電牆」、「鐵布衫」,防火、防盜、防親家的現狀屢見不奇啊!小夫妻的夫妻關係是影響到兩個親家關係是否和睦的核心。
關係和睦的親家才是親家,否則只能是冤家,害自己兒女一輩子都不幸福的冤家。持此種觀念的父母不在少數,特別是80年代之後出生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子女是唯一的精神寄託和將來養老的依靠。
如何處理好這層關係呢。首先當雙方產生矛盾時,應該選擇「冷處理」的方式,先讓雙方放下這個富有爭議的問題,別再繼續討論了,因為大家都在氣頭上,這時很難的出一個有效的結論。什麼時候大家都不那麼激動了再去嘗試溝通,就很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回頭望去就會發現剛才在氣頭上說的話略顯愚蠢。
其次,別對親家指責對方的孩子,當面背後都不要指責。如果覺得兒媳或姑爺做的不好,那就單獨直接說,甭指望親家能和你一樣去糾正自己孩子的不足。除非他的孩子觸犯了他,即便如此,親家和另一半的小字輩也不要參合。朋友家就是兒媳和自己的媽吵架,姑爺心疼老婆參合,結果丈母娘反轉和姑爺打起來了。親生兒女臭嘴不臭心,外人參合那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
再者,見面時不要談論能夠引起矛盾的話題。長輩們在一起經常喜歡談論一些婚姻狀況擦、收入狀況和孩子學習之類的問題,這些話題很容易引起矛盾。但這樣的話題聰明的人要學會儘量避免,要是在談論過程中發生了雙方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很可能會產生較大的矛盾,有時候還會要求自己的孩子支持自己,從而分裂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
最後是不要幹涉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婚姻要是變成什麼樣,作為父母明智的選擇就是視而不見,這樣才能讓親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做父母的一定是希望他們夫妻倆能夠少一些矛盾,但你要是發現親家也是這樣的想法,心裡肯定是贊同的。兩個家庭的人都能夠理解彼此的心情。
親家之間能互信互諒,相處融洽,不僅自己開心幸福,兒女的婚姻也會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