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馮小剛只還原了歷史的一部分

2020-08-28 愛吃瓜的晨兒

在繼上次看完《唐山大地震》,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頗有興趣,最近又溫習了一部馮導戰爭題材的電影《1942》,這是我看過馮小剛電影以來最優秀的一部,甚至超過《集結號》,但這部電影卻沒有獲太多的獎項,或許是因為電影過於寫實,又或許因為電影鏡頭一些片段不過審做了剪輯,而這恰恰是影片的精彩之處,這只是一種猜測,不乏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1942》主要講述了在1942的那個年代,抗日戰爭處於白熱化階段,各地開始徵收糧食和報名參軍,而正當全國上下抵禦外敵入侵如火如荼之時,很少有人知道在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發生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影片從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為主線,在逃荒路上,兒子、兒媳、女兒等人紛紛死去,以小見大。河南三百萬人口生靈塗炭、遍地屍體,甚至出現狗吃人現象,苦難程度可見一般。

避災

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地主,有著濃厚的封建地主自私的價值觀,同時思想濃厚,又有著善意的一面,最後也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苟活,再到最後只能是自己而活。故事在一開始,老東家是西溝村望族,有錢有勢,更不要說家中的糧食,且不說富可敵國,至少能養活一個村的難民,在難民前來投奔他的時候,表面上收留了難民,卻私下安排人去請官員,可見其自私奸詐。請官員不得卻遭來了難民的猜忌,引發了一場村內鬥爭,故此兒子被人殺死,自家糧食被洗劫一空,自己和家人也不得已走上了逃荒的道路。

逃荒

「逃,往北上逃」他們想要去陝西避難,這一走逃荒之路,註定必死無疑。路途中共經歷了長達兩個月之久,在開始逃荒的時候,和鄰居瞎鹿(馮遠徵飾)相遇,因此結伴同行,這也為後面的故事發展路線做好了鋪墊。老東家的馬車糧食眾多被人垂涎,家裡的長工拴住(張默飾)是一個光棍隻身一人,年紀輕輕沒有媳婦,在老東家存活。惦記著老東家的女兒星星(王子文飾)。

第一幕是在一個月的逃荒後,難民遭受了來自日軍的轟炸,死傷慘重,缺胳膊斷腿數不勝數,還有窮人餓死的也有。瞎鹿的母親在一個晚上高燒不退,實在無糧可吃的瞎鹿偷偷將女兒賣給別人,最後被妻子花枝(徐帆飾)搶下,這番苦情戲也作罷。卻也被老東家看個正著,故此老東家給了瞎鹿一家一碗小米。此處一個鏡頭不得不佩服老藝術家的演技,張國立的老東家在準備給瞎鹿一家的時候,望一望周邊一個個飢凍交錯的難民,將碗中的小米又扒拉了一半倒進自家袋中,最後還不忘叮囑瞎鹿到時候歸還。

第二幕是在逃荒一個多月時候,老東家都自身難保,家中兒媳還懷有身孕,自家女兒的貓小黑還要吃糧。此時影片中的另一個重要任務美國記者白修德深入河南記實報導,甚至拍攝到了最可怕的狗吃人、現象,卻被當時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所謂的大事「宋慶齡訪美」等重要事件所滯後,最後迫於媒體的壓力,蔣介石不得已給冀北冀南撥糧。此時的老東家已經走到了陝西邊境卻被斥責繼續走回去。陝西已經接濟不了,在聽到此消息時,老東家已經經歷了兒媳去世孫子出生、老婆在路途中斷氣,女兒星星為了換五斤米而賣身。只留下了他和孫子,這裡的絕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為什麼以老東家為引線,地主家在逃難過程中都是這樣,更不要說其他難民情況了,狗吃人的現象真的在河南存在過。這段歷史也是河南人心中的痛。

後來國民政府放棄了河南淪陷日軍佔領,一部分百姓成為了「漢奸」為了口糧,甘願為日軍服務甚至為他們打仗。他們後面沒有天,他們更不想死,只能苟活。花枝從一開始的不服從老東家兒子的霸凌到後來為了孩子能活下來和拴住做了「一日夫妻」。拴住也為了花枝的承諾尋找走失的花枝的孩子而慘死在日軍的槍口下,老東家的女兒星星為了家人能活下去,殺了自己心愛的貓撕毀了珍貴的書籍,不得已最後更是賣身求糧。只留下老東家和孫子,在逃荒回河南的路上,剛出生的嬰兒被悶死在路上。這一切一切在當時只有更誇張。

流亡

無家可歸的老東家從此走上了流亡的道路,走下去也是死,還不如死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他重新走回去河南,在途中遇上了一位小女孩,兩個人身邊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了自己,因此兩人相依為命,成為爺孫。馮導也算是在影片最後給了整部電影一絲希望。絕望中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總會有曙光,後來的革命成功。但不經歷過怎會知道這種痛有多疼,好好生活吧。

說大點,這部影片中每個人代表的民族主義和人道主義五分對錯,只不過環境不同,每個人的信仰不同。國之危難面前政府必有舍,民族大義面前苟活才能安全。只有前人披荊斬棘踏路,後人才能乘風破浪前行。

相關焦點

  • 馮小剛的《1942》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都說馮小剛是一個特別精明的商業片導演,他所拍的片子多數很空洞,沒有什麼內容,但卻會很好的造勢,善於包裝炒作,後面電影上映以後就有很好的票房。但是,我個人認為馮小剛的《1942》拍的還不錯,是近代電影當中一個比較經典的電影。
  • 馮小剛的《1942》本是一部神作,卻因一個失誤,票房折戟沉沙
    馮小剛導演最出名的是「馮式喜劇」。對於我們,他最好的電影仍是《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甲方乙方》..以至於人們都忘了還有《一聲嘆息》《集結號》《1942》等嚴肅深刻電影的存在,而這些作品都是嚴肅反思,具有現實意義的「正片」,但是在市場表現上真的是不盡如人意。
  • 馮小剛斥巨資打造《1942》,反應最醜陋人性,為何卻票房平平?
    這部電影來自於90年代初劉震雲寫的《溫故1942》同名小說,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陣痛,只有將歷史重新翻看才能將過去的經歷銘記,以史為鑑。2004年,李雪健治癒,馮小剛再次把劇本送到了李雪健的面前,當時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剛拍完,他便迫不及待地再次送審《1942》的劇本。可是兩次審查都以「人性太醜陋」的理由駁回了劇本。但是,馮小剛依舊沒有放棄,他和劉震雲繼續打磨修改劇本。《1942》對於馮小剛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堅定的信念。
  • 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開街
    日前,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已建設完成,91棟經典民國建築呈現濃鬱民國風範,正式開街迎賓。包括演藝明星、商界精英、社會名流在內的1000餘名嘉賓助陣電影公社開街盛典。
  • 《1942》冷知識:投資2.1億,重建街道,馮小剛最虧的電影
    馮小剛說,《1942》實現了他的電影夢想,哪怕之後再也不拍電影了也不會有遺憾了。從1994年開始籌拍到2011年開機,《1942》的實現經歷了17年之久。雖然出於拍攝需要炸毀了一些房屋,不過殺青後還是重修了,將房屋還原再利用。
  • 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6月7日將開街
    觀瀾湖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資料圖)(資料圖)  南海網海口5月2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李曉梅)南海網記者5月29日從海口觀瀾湖方面獲悉,馮小剛電影公社中的「1942民國街」將於6月7日正式開街迎賓,屆時1000多名各界明星名流將匯聚海口觀瀾湖助陣開街盛典。
  • 《1942》冷知識:投資2.1億,張國立想退片酬,馮小剛最虧的電影
    馮小剛說,《1942》實現了他的電影夢想,哪怕之後再也不拍電影了也不會有遺憾了。他拍了大半輩子的喜劇,在《集結號》與《唐山大地震》兩部現實主義題材都取得成功後,就想將作為導演的人文關懷投注到《1942》裡。
  • 馮小剛拍《1942》嘔心瀝血,但因太殘酷太過真實,票房慘敗
    導演馮小剛看了後深有感觸:「二戰時,希特勒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國河南旱災餓死300萬人,卻很少人知道,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也不知道。劉震云為此寫了一本書,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 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引遊人
    原標題: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引遊人   4月6日,一名裝扮成人力車夫的工作人員載著遊客在景區內遊覽。當日是清明小長假的最後一天,許多遊客來到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體驗民國時期的老街風情。
  • 馮小剛電影公社下月開街 「民國街」還原當年風貌
    馮小剛電影公社下月開街 「民國街」還原當年風貌 2014-05-16 22:26: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5月16日電 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民國街」已建設完成,91棟經典民國建築呈現濃鬱民國風範,將於6月7日正式開街迎賓,華誼兄弟傳媒20周年慶典活動也於當日舉行,包括演藝明星、商界精英、社會名流在內的1000餘名嘉賓將匯聚海口觀瀾湖助陣電影公社開街盛典。
  • 因《芳華》,住進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1942街,瞬間回到近百年前
    而後發現這部電影拍攝於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於是,迫切想到拍攝現場去看看,去感悟那個時代。這次自駕來海口,第一個想去的就是<<芳華>>拍攝現場。在某網站預定酒店時,發現在馮小剛電影公社裡面有幾家不錯的酒店,都在1942街,離芳華拍攝現場幾十米。
  • 8年了,再看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明白了什麼是人性的醜陋
    ,正是年輕的馮小剛走上華語電影歷史舞臺的年代。1993年,王朔介紹馮小剛看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馮小剛當即就產生了想要拍成電影的念頭。但種種原因制約,這部片子在1994年、2000年和2002年三度籌備,都沒能順利開機,直到2011年10月,為什麼如此曲折,只因為揭露了人性醜陋。
  • 馮小剛:《1942》天災人禍,人吃 「人」
    《一九四二》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講述的是中國人民的苦難。是由馮小剛導演的 ,馮小剛導演經王朔推薦看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後,就萌發了將其拍成電影的願望。該劇講述了一個個河南農民因躲避大旱蝗災逃離河南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 絕唱1942:馮小剛唯一虧本的電影,敢說實話講良心的中國電影
    提起馮小剛,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但是馮導卻有一個電影在上映時票房撲街,不僅僅沒有收回成本,還讓馮導打消了拍這種題材電影的想法,這部電影就是大牌雲集的《1942》,一部描寫災荒的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有人性的描寫我覺得《1942》這部電影票房不高的原因,就是這部電影裡的情節過於真實,跟紀錄片一樣,沒有什麼完美,也沒有什麼人性的光輝,整個電影裡凸顯的是人性,一個在惡劣環境中人性面對饑荒和戰火是如何表現的。
  • 電影《1942》票房失利不賴馮小剛,原著寫的太慘,觀眾不能接受!
    前幾年,導演馮小剛拍夠了喜劇,想要轉型拍點人文類的作品,於是就把御用編劇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搬上了大熒幕。馮小剛有感於其中的悲天憫人,所以將其搬上了熒幕,結果票房失利,票房都沒到4個億,也就勉強收回了成本。由於跟華誼籤了對賭的協議,馮小剛第二年又拍了個《私人訂製》,狠狠滴賺了一大筆票房。其實不能怪我們的觀眾不接受《1942》這樣的故事,從根源上來說,還是編劇劉震雲的原著小說寫得實在是太慘了!
  • 電影《1942》劇情簡介及幕後製作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範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2013年,該片獲得了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 來,走進馮小剛電影公社!
    電影公社中建築的一磚一瓦、陳設招牌甚至植栽,皆是逐一考究文獻典籍與歷史古蹟而成。2017年全網播放量第一的《爸爸去哪兒5》春節期間播出新春特輯,萌娃們的再度聚首引發關注,節目取景地之一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也被不少網友認出,成為熱門景區。
  • 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
    1993年,經王朔推薦,看到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萌發了要將這段慘痛的歷史搬上大熒幕。電影取材於發生1942年的真實故事,1942年河南發生旱災,張國立飾演的地主老範,拉著家人和糧食加入逃亡陝西的逃荒隊伍,三個月後,張國立成功的逃到了潼關。但除了他,什麼所有人都沒了,要嘛死了,要嘛賣了換取糧食。張國立逃荒的目的是為了讓家人能夠活下去,結果逃到最後,除了自己,都沒了。
  • 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
    最近《八佰》的熱映,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多年前上映的一部電影。一部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電影一共146分鐘,兩個多小時,講述了一段發生在70多年前的歷史。實際上,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一九四二》是馮小剛於2012年上映的一部電影,講述了抗戰時期發生到河南的一件真實歷史。這部電影風格與馮小剛以往的電影風格截然不同。馮小剛大家都知道,拍喜劇片的大導演,是中國當代有名的導演,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齊名。
  • 《一九四二》背後故事馮小剛,有些電影註定要用時間去洗禮(上)
    1993年王朔將小說《溫故1942》推薦給了馮小剛,看完後百感交集,覺得這部小說體現的苦難展露的民族特性十分有價值,於是便種下了將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的念頭,但是當時的馮小剛還不會拍電影,馮導曾說到:「如果一開始就有條件拍,那可能1995年就拍了,但是電影我還一次沒拍過,我都不知道怎麼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