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上次看完《唐山大地震》,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頗有興趣,最近又溫習了一部馮導戰爭題材的電影《1942》,這是我看過馮小剛電影以來最優秀的一部,甚至超過《集結號》,但這部電影卻沒有獲太多的獎項,或許是因為電影過於寫實,又或許因為電影鏡頭一些片段不過審做了剪輯,而這恰恰是影片的精彩之處,這只是一種猜測,不乏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1942》主要講述了在1942的那個年代,抗日戰爭處於白熱化階段,各地開始徵收糧食和報名參軍,而正當全國上下抵禦外敵入侵如火如荼之時,很少有人知道在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發生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影片從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為主線,在逃荒路上,兒子、兒媳、女兒等人紛紛死去,以小見大。河南三百萬人口生靈塗炭、遍地屍體,甚至出現狗吃人現象,苦難程度可見一般。
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地主,有著濃厚的封建地主自私的價值觀,同時思想濃厚,又有著善意的一面,最後也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苟活,再到最後只能是自己而活。故事在一開始,老東家是西溝村望族,有錢有勢,更不要說家中的糧食,且不說富可敵國,至少能養活一個村的難民,在難民前來投奔他的時候,表面上收留了難民,卻私下安排人去請官員,可見其自私奸詐。請官員不得卻遭來了難民的猜忌,引發了一場村內鬥爭,故此兒子被人殺死,自家糧食被洗劫一空,自己和家人也不得已走上了逃荒的道路。
「逃,往北上逃」他們想要去陝西避難,這一走逃荒之路,註定必死無疑。路途中共經歷了長達兩個月之久,在開始逃荒的時候,和鄰居瞎鹿(馮遠徵飾)相遇,因此結伴同行,這也為後面的故事發展路線做好了鋪墊。老東家的馬車糧食眾多被人垂涎,家裡的長工拴住(張默飾)是一個光棍隻身一人,年紀輕輕沒有媳婦,在老東家存活。惦記著老東家的女兒星星(王子文飾)。
第一幕是在一個月的逃荒後,難民遭受了來自日軍的轟炸,死傷慘重,缺胳膊斷腿數不勝數,還有窮人餓死的也有。瞎鹿的母親在一個晚上高燒不退,實在無糧可吃的瞎鹿偷偷將女兒賣給別人,最後被妻子花枝(徐帆飾)搶下,這番苦情戲也作罷。卻也被老東家看個正著,故此老東家給了瞎鹿一家一碗小米。此處一個鏡頭不得不佩服老藝術家的演技,張國立的老東家在準備給瞎鹿一家的時候,望一望周邊一個個飢凍交錯的難民,將碗中的小米又扒拉了一半倒進自家袋中,最後還不忘叮囑瞎鹿到時候歸還。
第二幕是在逃荒一個多月時候,老東家都自身難保,家中兒媳還懷有身孕,自家女兒的貓小黑還要吃糧。此時影片中的另一個重要任務美國記者白修德深入河南記實報導,甚至拍攝到了最可怕的狗吃人、現象,卻被當時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所謂的大事「宋慶齡訪美」等重要事件所滯後,最後迫於媒體的壓力,蔣介石不得已給冀北冀南撥糧。此時的老東家已經走到了陝西邊境卻被斥責繼續走回去。陝西已經接濟不了,在聽到此消息時,老東家已經經歷了兒媳去世孫子出生、老婆在路途中斷氣,女兒星星為了換五斤米而賣身。只留下了他和孫子,這裡的絕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為什麼以老東家為引線,地主家在逃難過程中都是這樣,更不要說其他難民情況了,狗吃人的現象真的在河南存在過。這段歷史也是河南人心中的痛。
後來國民政府放棄了河南淪陷日軍佔領,一部分百姓成為了「漢奸」為了口糧,甘願為日軍服務甚至為他們打仗。他們後面沒有天,他們更不想死,只能苟活。花枝從一開始的不服從老東家兒子的霸凌到後來為了孩子能活下來和拴住做了「一日夫妻」。拴住也為了花枝的承諾尋找走失的花枝的孩子而慘死在日軍的槍口下,老東家的女兒星星為了家人能活下去,殺了自己心愛的貓撕毀了珍貴的書籍,不得已最後更是賣身求糧。只留下老東家和孫子,在逃荒回河南的路上,剛出生的嬰兒被悶死在路上。這一切一切在當時只有更誇張。
無家可歸的老東家從此走上了流亡的道路,走下去也是死,還不如死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他重新走回去河南,在途中遇上了一位小女孩,兩個人身邊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了自己,因此兩人相依為命,成為爺孫。馮導也算是在影片最後給了整部電影一絲希望。絕望中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總會有曙光,後來的革命成功。但不經歷過怎會知道這種痛有多疼,好好生活吧。
說大點,這部影片中每個人代表的民族主義和人道主義五分對錯,只不過環境不同,每個人的信仰不同。國之危難面前政府必有舍,民族大義面前苟活才能安全。只有前人披荊斬棘踏路,後人才能乘風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