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還沒有見過太多的風景,
但是,他卻選擇結束了自己生命,
年輕的生命轉瞬即逝,
卻留親人在悲痛......
12月13日這天凌晨,南寧一位剛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從6樓宿舍走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臨走前他還用心寫下了一封遺書。
不幸身亡的這個孩子姓廖,就讀於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專業,是一個剛走進大學校門不到兩個月的新生。12月13日凌晨,他的家人突然接到學校電話,聽到了一個至今都不願意去相信的消息。
小廖舅舅 張先生:12月13日凌晨1點鐘的時候,從他宿舍6樓那裡說是跳樓下來,我們凌晨2點多的時候接到學校的電話。
由於傷勢過重,孩子沒能救回來。目前經警方認定小廖是自殺。家人在萬分悲痛之餘也很難理解,一個18歲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為什麼會毫無徵兆地選擇了死亡?小廖在自殺前把手機密碼取消了,還留下了一份遺書。
他在遺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自殺只是一時的念頭,不過這次不大一樣,我覺得自己真的太廢物了,現在教的基本都聽不進去,感到很迷茫,未來要幹什麼?」
在這份遺書中小廖一直說自己太脆弱無法接受這個世界還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都分別留了交代也感謝了一些幫助過他的老師、同學和朋友
小廖的家人認為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監測存在著疏忽,而且在小廖手機為數不多的簡訊裡就有他和班主任的對話,由於家境貧寒,小廖想出去做兼職,可能要晚歸或不能回校,似乎因此和老師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小廖舅舅 張先生:現在我們家屬第一個就是要求學校方找出他為什麼無緣無故地跳下去自殺,這個要給家長解釋講一下,調查出原因來是最好的。第二個要求學校給家屬一定在經濟上面的一種賠償。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的覃部長告訴記者,所有新生在入學後,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都曾經對新生進行過心理評估,小廖當時的表現正常。
學校目前對事件的調查結果顯示,暫時沒發現任何老師或者學生對小廖有過激行為。學校理解小廖家屬的心情,不過還是希望家屬能提出合理的要求,學校也願意繼續協商,如果實在協商不下,家屬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申訴,學校會尊重法院的判決。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時有發生,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從當初馬加爵的案例來分析,宿舍成員之間關係惡化,導致心理扭曲是個多麼嚴重的安全問題。藥家鑫事件又是一個令人傷心欲絕的,引人深思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於衝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生活的壓力主要在於學生不善於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目前,我國高校在校生中約有20%是貧困生,而這其中5—7%是特困生。他們中有些人虛榮心太強,經不起貧困帶來的精神壓力,總覺得窮是沒面子的事,不敢面對貧困,與同學相處敏感而自卑,採取逃避、自閉的做法,有的同學甚至發展成自閉症、抑鬱症而不得不退學。
保持健康的情緒,首先應學會合理宣洩,找到充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既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
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大學生要增強心理衛生意識,學習一點心理衛生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就等於把握了心理健康的鑰匙,在必要時就可以用來進行自我調節。這可以說是掌握了心理健康的主動。
其次,對於消極情緒,要學會幾種自我疏導、自我排遣的方式。在憂鬱的時候,找知心朋友或親人傾訴,甚至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調整機體平衡的方式。也可以用轉移的方式:不要對一件令人沮喪的事總去注意,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暫時離開這件不愉快的事,去看看電影、聽聽音樂,使憂悶排遣出來。幽默也是一種很好的調節方式,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
學會自娛。大學生如果能注意培養和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進行多方面的自我娛樂活動,就可以在寂寞孤獨、煩悶憂鬱時,通過自我娛樂緩解內心的壓抑,這對心理健康是極有好處的。
資料來源:遼寧機電安全保衛部、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新媒體出品、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