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10點左右
平靜的昆河水面
突然泛起巨大的水花
而此時
47歲的劉洪濤
正推著自行車走在昆河的綠道上
他定睛張望
被眼前的情景嚇壞了
翻騰起來的水花中有一個人
他在水中拼命地掙扎
只露出了半個腦袋……
△事發地附近
扔掉自行車
飛快地翻越河岸護欄
劉洪濤衝到了落水者的旁邊
剛剛抓到落水者
他卻被落水者帶入河中
左臉狠狠地撞到河岸的側石上……
落水孩子獲救
劉洪濤滿臉是血地離開
△目擊者用手機錄的視頻
「危急時刻,誰都不會袖手旁觀」
臉上的傷疤已經結痂,縫過的傷口卻還是留有明顯的印記,7月22日上午,在包鋼廠區,看到記者前來採訪,劉洪濤變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說:「那樣危急的時刻,誰都不會袖手旁觀。」
據了解,當時,劉洪濤推著自行車在昆河的綠道上步行,當他由南向北走到距離昆河中橋300米左右的地方時,突然看到距離他10米左右的河岸邊翻騰起了很大的水花。「看到水花的同時,我看到了一雙扑打水面的手。當時我以為有人在遊泳,可看到這個人穿著衣服,隨著身體的掙扎,他的頭也沉了下去,這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落水,這個人不會遊泳。」
△劉洪濤事後講述救人經過
扔掉自行車,劉洪濤飛奔而去,翻越兩道護欄後,他伸手去抓距離河岸大約兩米遠的那雙手,可是抓了幾下劉洪濤都抓不到。
抓到了,就在劉洪濤的右手抓住落水者的瞬間,落水者掙扎時的重量一下子就將他帶入了水中。由於當時劉洪濤的身體已經傾斜,在落水的一剎那,左臉狠狠地撞到河岸的側石上。
「沒有疼痛,只有蒙和恐懼。落水者抓住我右手的同時,他的另一隻手一下子就勾住了我的脖子,兩個人的重量相加後,我們的身體迅速向下沉。這時,我提醒自己一定要鎮靜。」劉洪濤說,隨著重量向下觸到河底的一瞬間,他猛然蹬地,帶著落水者衝出了水面。露出水面的瞬間,劉洪濤緊急換氣,他發現他們距離岸邊還有一米多的距離,他的手觸不到岸邊。於是,當兩個人再次向下沉的時候,劉洪濤調整了方向,拖著纏住自己的落水者觸底後向岸邊遊去。
「再次出水,我的手扶住了岸石,借著浮力我猛然向上抓住了護欄,我們兩個人的頭都露出了水面。此次,我才看到落水者是個少年,他的一隻胳膊緊緊地勒住我的脖子讓我呼吸困難。我用騰出來的手託住少年的屁股讓他放心,這時少年才肯放開手,也伸手抓住了護欄。」劉洪濤說。
在水中的掙扎耗盡了兩個人的體力,劉洪濤拼盡力氣開始大喊,他的聲音驚動幾十米外的一名垂釣者。在他的幫助下,兩個人才從水中爬了上來。
「你的臉上全是血。」幫忙的人大聲說,這時劉洪濤才發現臉上黏糊糊的。劉洪濤顧不了這些,看著站到岸邊全身直打哆嗦的孩子,立即上去安慰。
周圍人看到劉洪濤臉上流血不止,拿出紙巾幫他擦血,但根本控制不住。此時,周圍群眾撥打了少年家長的電話,少年的媽媽趕來後,著急得直哭,要求帶著劉洪濤去醫院。
△劉洪濤講述30年前救人一事
這是他第二次救起落水者
看到少年的家長來了,少年也安然無恙,劉洪濤準備離開。可是周圍的群眾一定要他留下姓名、工作單位和電話號碼,此時劉洪濤才發現自己的手機已經因為泡水停機了。
回家的路上,劉洪濤在一家藥店進行了包紮,店主聽說渾身溼透的劉洪濤是為了救人而受傷堅決不收費。回到家裡,他眉骨處依然流血不止,妻子陪著他趕到附近門診,醫生看了傷口立即進行了縫針處理。
後來和家人聊起救人的經歷,劉洪濤還是有些後怕,他說:「當時太著急,沒想那麼多,如果冷靜思考一下,一定有更好的救人方法。」
其實,在30年前,劉洪濤就在一個露天遊泳館救過一個人。「兩次救人,真的都是本能的反應,與我有著很好的水性和身體素質有關。」劉洪濤的領導王文瑞說:「這些都是客觀因素,以我對他的了解,在危險面前他一定是第一個衝上去的人。」
少年得救後,帶著傷的李洪濤第二天正常出現在了包頭市鐵衛安防有限責任公司包鋼廠區的崗位上,同事們以為他的傷是摔的,還拿他開玩笑,劉洪濤笑笑也沒解釋。16日上午10點,被救少年和父母來到了包頭市鐵衛安防有限責任公司,由於著急,他們沒記住劉洪濤的全名,只記得一個濤字,王文瑞一下子就確定是劉洪濤,拿出照片時,被救少年一眼就認出了恩人。
經常和劉洪濤打交道的王寶元說:「我們的工作是安防保護,濤哥用他的實際行動對我們的工作作出了更深刻的詮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