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鋒文學作品《剛剛》一經出版,就引發軒然大波。這本號稱是「華語文學從未出現過的獨特文本」,同時獲得了餘華、蘇童、麥家等多位文學大家的公開稱讚。與此同時,很多網友卻表示看不懂,在豆瓣怒打一星甚至破口大罵。記者採訪了《剛剛》的作者劉按,劉按回應,爭議在預料之中,《剛剛》是一次文學實驗,挑戰了讀者的閱讀慣性,被罵,該!
餘華、蘇童、麥家等多位名家同時盛讚《剛剛》
與大眾認知的小說不同,《剛剛》沒有任何情節,也沒有任何人物,翻開本書,會看到無數個「剛剛」作為開頭的句子。同樣模式句子的羅列,佔滿了本書三分之二的內容。這是《剛剛》給人的第一印象。這樣一個「反小說」的獨特文本,卻得到了文學界的一致肯定,罕見地同時獲得了餘華、麥家、蘇童等多位文學大家的盛讚。
餘華憑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小說被讀者所熟知,事實上,餘華卻是先鋒文學的首批領路人,他早期以先鋒文學起家,也許是相似的寫作經驗,使他對《剛剛》頗有同感,並給出了高度評價。餘華說:「劉按的《剛剛》是意象的集散地,又是意象的變奏曲。有的剛剛來到,有的剛剛離去,有的離去了又回來,回來時煥然一新,我們的世界因此徐徐展開。」
而蘇童,作為以先鋒寫作成名的小說家,在前期寫作中也採用過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敘述技巧和語言技法。有著先鋒寫作經驗的他,對《剛剛》的評價也趨於高度贊同:這是一部獨特之作,萬花筒般,微觀,細碎,豐富,悅納萬物,詩意無處不在,如大霧般瀰漫。
近日以8年磨一劍的文學巨著《人生海海》打動萬千讀者心靈的麥家甚至用博爾赫斯與卡夫卡與劉按的寫作類比,他在推薦語中寫道:「它的父親是卡夫卡,母親是羅蘭巴特,讀者是博爾赫斯。它是小說的末路,又在尋找小說的出路。我喜歡它,是因為小說亟需出路,也因為人人心底都有叛逆的種子和脫俗超凡的夢想。」
豆瓣網友怒打一星:這是什麼垃圾?!
面對多位名家的交口稱讚,網友卻一點兒也不買帳,有人直言,「抱歉我是俗人,欣賞不來這種實驗作品」。有人質疑「這是在愚弄讀者!文字都這麼輕賤了麼?」更有人破口大罵,「這種垃圾我也能寫!」
隨後,一個「用『剛剛』寫詩」的話題意外爆紅,截至發稿,該話題引發25萬人圍觀瀏覽,近千名網友參與,躍居豆瓣熱門話題Top 10。話題底下,網友化身段子手,腦洞大開,戲謔模仿。比如有人留言,「語文老師:請同學們用剛剛造句,學霸:我能用剛剛造本書。」還有人藉此機會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東北話——「我剛剛剛了一個人,因為他剛剛剛我了。他剛我。我剛他。剛得剛剛的。」還有鬼才讀者開始揮筆創作,「剛剛,我寫了一首詩,它只有二十四個字,不信,你可以數一下。」
這場充滿了戲謔的文學狂歡,也讓《剛剛》迅速走紅,一度攀升至噹噹小說新書熱賣榜第2名,僅次於莫言新書《晚熟的人》,並迅速迎來加印。網友小劉直言:「對於這樣一部評價兩極分化的作品,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看之前沒有資格評價,我決定去買一本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寶藏!」
作者回應:豆瓣評分還不夠低,不應該有這麼多人看懂
面對一邊是名家交口稱讚,一邊是讀者質疑吐槽的局面,《剛剛》作者劉按在採訪中淡定回應,他說,作為一部先鋒文學作品,被讀者罵是正常的,如果讀者都說好那才恐怖。
劉按告訴記者:「所謂的先鋒文學,就是和讀者已經形成的所有閱讀上的審美和感受都背道而馳,如果讀者讀完,覺得好,就證明這次文學實驗失敗了,所謂的好,就表明作品依然在讀者閱讀預期的方向上,並沒有帶來顛覆,而我希望《剛剛》是一部顛覆讀者閱讀預期的作品,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不被理解和被罵,但是我相信總會有極少數的人喜歡的,畢竟世界這麼大,怪人這麼多。」
對於豆瓣6.7分這個評分,劉按表示:「說實話,我覺得豆瓣這個評分太高了,我覺得這個評分還不夠低,我覺得不應該有這麼多人看懂,我認為這很危險,這也許表明,我的作品並沒有我所想像的那麼先鋒。我個人對豆瓣評分的預期是2.5分。我希望隨著讀者的增加,分數能夠朝著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當被問到「什麼樣的讀者更適合閱讀《剛剛》」這個問題時,他表示:「對未知保持敞開的人。對終極真理感到好奇的人。感到孤獨的人。」
來源:揚子晚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