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
Get 100 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出書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去年實現了。出版以後我才發現,很多人對出書這件事情既好奇又陌生。
出書賺錢嗎?怎麼找到出版社?需要自己掏錢嗎?
這些是被問最多的問題。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出書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出版幾乎等同於成為作家,名利雙收。
其實這些年出版行業的衰落,新媒體的崛起,已經降低了大部分人出版圖書的門檻。
一直想分享「出書」有關的乾貨知識,因為很多原因耽擱了,最近又有朋友問起出書的事,就整理了一下我作為一名新人作者,出版一本書的有用經驗。
希望對大家有用~
(文末有贈書活動,感興趣可跳至文末參與~)
一、如何獲得出版機會
如果你是一個沒出過一本書的新人,在出版界也不認識任何熟人,獲得出版機會挺難的,可能需要自己去爭取。
雖然很多出版社會留投稿郵箱,但大部分編輯幾乎不看郵箱裡的投稿。為了節省時間精力,他們更願意去維護一些老作者。
那麼作為一名新人,是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出書了呢?
也不是,你可以主動爭取和被動吸引。下面我從這兩個方便分別給出一些有實操性的建議:
1.主動爭取
書店找:一般每本書的內頁都有出版社的聯繫方式,有的是網址、有的是郵箱、有的是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找到你心儀的出版社後,去書店翻一翻該出版社出版的和你寫的同類型的圖書,找到出版社的聯繫方式,打電話或者在網上諮詢。
如果對方問你有什麼事,如實說你寫了一本和xxx相似的書籍,想找責任編輯/相關負責人聊一聊。
翻書評:在豆瓣上找到心儀出版社出版的某本圖書,瀏覽該本圖書的豆瓣書評區。
有的責任編輯會在書評區親自為作者寫書評,這樣可以直接聯繫上該出版社的編輯。如果一本書沒找到編輯的聯繫方式,就多找幾本書看看。
豆瓣某本書的書評區
找作者:找到心儀出版社某些出版圖書的作者,一般作者為了親自宣傳新書,都會在網上留下痕跡,很好找到。
最快的方式還是去豆瓣,看目標圖書下有沒有作者自述,現在大部分作者都會在豆瓣上自寫書評。
如果豆瓣沒有,就試著打書名、作者名等關鍵詞在微博檢索。
找到作者後把自己的出版想法告訴對方,讓對方幫忙引薦編輯。
但是以上所有主動出擊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出版主題,並完成了部分書稿。
至於你的選題能不能出版,就要看出版社編輯對市場的判斷了。
2.被動吸引
如果你有固定的寫作習慣,並且是有主題的寫作,比如小說連載、系列故事,比較建議你在網上定期更新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的作品足夠吸引人、有話題度,或者你的文字足夠好, 時間久了會有編輯主動找你的。
我在網上收到的一些編輯私信
我的書《只工作不上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被編輯看到,並得到出版機會的。
這裡推薦幾個適合發表文字作品的網站:
豆瓣
很多出版社編輯和圖書營銷公司的負責人都會在豆瓣上挖掘作者。我的書出版前,大概有4-5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是通過豆瓣找的我談出版。
你們可以用豆瓣日記更新文章並帶上話題標籤,如果文章符合讀者口味,會被算法推薦,被更多人看到。
豆瓣閱讀比較適合有長期寫作習慣的人,比如中長篇小說和專欄,完成一定程度的專欄更新後,平臺會有編輯找你談籤約,以後可能獲得出版機會,最不濟也能出版電子書。
剛畢業時寫的一些愛情故事,集結髮在了豆瓣閱讀
簡書
簡書也是一個純寫作平臺,有很多編輯會去上面挖掘新人作者。
簡書官方也和一些出版社有聯合出版的合作,我前年的採訪對象aloho就是通過在簡書上更新長篇小說,被官方籤約了第一本書《問黑白》,今年已經出版了。
知乎
知乎官方也有做自己的電子書,他們會在熱門話題區找一些垂直領域的作者,把他們的回答整理成電子書。我去年的兩個回答分別被他們收錄進了2本電子書裡。
另外,知乎回答的流量很大,而且對長回答比較友好。你完全可以在回答區積攢人氣,成為熱門回答後,也可能會吸引到一些編輯,發出出版的橄欖枝。
我關注的好幾個知乎大v,就是因為知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比如河森堡、蘇菲、王諾諾等人。
二、出書要經歷哪些流程?
圖書出版的流程比較長,動輒1-2年,具體時間根據不同出版社的情況而不同,有的甚至可以拖2年以上。
在聯繫上編輯並達成合作意向以後,一般還要經歷這些流程:
作者提交圖書申請表(包含樣章、主題、大綱、預估字數等)-編輯申報選題-雙方籤約-三審三較-封面設計-試紙試打樣-下印廠-樣書確定-裝訂-上市。
其中簽約後的大部分工作是出版社做的,作者只需要按時完成自己的書稿就好,3審3校階段會遇到一些改稿的情況,圖書的排版設計作者也可以適當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就是靜待出版安排了。
我的書出版過程中被否決掉的封面之一
總的來說,一本圖書的成功出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很多人的心血,絕不只是作者寫完書稿這麼簡單的事,這也是紙質書難能可貴的地方。
三、新人的第一本書,如何防止被坑?
由於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應該都是沒找到出書渠道的新人,這部分我就簡單講講好了。
如果有人對出版後的更多細節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以後邀請出版業的編輯和作者專門開一次直播分享,講一些更細節的東西。
這裡簡單說3點:
1.認真篩選出版社和編輯
出版社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你的第一本書能做成什麼樣,能賣多少;合作編輯的業務能力和文字鑑賞力、圖書營銷能力甚至圈內人脈,也直接決定了你的書的品控、傳播度。
一個好的編輯不僅幫你省不少事,還能成為你的知音。
2.認真閱讀合同
合同這塊細節比較多,說起來比較複雜。我重點提醒一下籤合同時,要額外注意的幾個點:
1)版稅
即按照書的印量獲取收入,一般作者拿8%-10%,版稅可以談階梯版稅(銷量不同版稅不同),也可以談固定版稅,具體看雙方意向。
不建議按照字數一次性拿稿費,一是這種稿費一般千字幾百,價格很低;二是出版社對銷量沒信心的書才會這麼做。
2)首印量、圖書價格
這個一般由出版社決定,但作者可以適度談判。出版社對你的書期望高就會多一些首印,相對你的收入也會高一些。為了消化首印量,出版社也會投入更多精力去推你的書。
一般新人作者的首印量都在幾千——1萬冊左右。
價格則主要根據圖書用的紙張和印量決定的。用的紙張越便宜,首印量越大,每本書的成本也會相應降低,書的價格才有壓縮空間。
3)稿費結算方式與周期
一般來說稿費有兩種結算方式:一種按照印量結算,一種按照實銷結算。
前者是不管有沒有賣出印的冊數,出版社都按照印的冊數跟你結算版稅;後者是按照實際銷售來結算。作為作者,應該儘量爭取按照首印量結算。
結算時間上,一般來說,首印的稿費結算都是圖書入庫3-6個月左右。這個結算時間節點跟民營書商有討價餘地,跟出版社沒有餘地。加印的稿費支付,一般是一年兩次,6月與12月,這些都是格式條款。
3.寧缺毋濫
最後想強調一點,雖然很多人有出書夢想,但是一定不要「來者不拒」。市面上的圖書公司魚龍混雜,出版社也不是每一家都有好口碑。
作為一個新人,第一本書尤其重要,如果你還想出第二本、第三本的話,第一本搞砸了,後面很難再吸引到優質出版社的合作。
所以,出書這件事情,建議大家寧缺毋濫。
四、出書賺錢嗎?
做後講講大家最關心的部分:出書賺錢嘛?
很多對出版不了解的朋友經常以為出本書就是人生贏家了,從此可以在家躺著賺錢。
這種夢只有那些圖書不斷加印、再版的暢銷作家能做。
2019暢銷作家排行榜
對於新人來說,出書只是賺一個零花錢,就當一年到頭給自己頒了個年終獎,或者買理財產品獲得了一些收益。
前面說過,大部分作者以版稅的方式獲取收入,新人作者的第一本書印刷數量一般在1萬冊以內,圖書單價乘以版稅和印數,出書賺的錢很容易就能算出來,一般來說就幾萬塊錢。
除非你的書成為了暢銷書,獲得了再版機會,否則出書只是一件「消耗巨大精力又不賺錢的事」。
不過大部分人出書也不是衝著錢去的,而是衝著個人背書和人生理想,精神層面的作用會更大一些。
我還是很慶幸自己在20多歲的時候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並且是由自己喜歡的出版社出版的,目前書的口碑和評價都還不錯,也在一年內獲得了一次再版機會。
這些經歷帶給我的價值遠遠大於出版的收入。踏出了第一步後,希望未來有機會出版更多凝結著我的人生閱歷的書。
最後囉嗦一句:和正規出版社籤約出書作者自己不用掏錢,如果有機構/出版社找你要錢才給出書,要謹慎了,十有八九是騙子。
最後做一個福利抽獎活動:
分享本文並留言(截圖發到後臺),評論區點讚最高的3個小夥伴,
一人一本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的人生感悟哲學書——《一切隨緣》。
樹木希林,是枝裕和的多部代表電影《小偷家族》《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裡的女主角,兩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2018年9月15日去世,享年75歲。
《小偷家族》劇照
這本書是樹木希林關於生活、病痛、愛情、家庭、死亡的感悟。蘊含了她獨特的人生智慧。
如果想聽更詳細的出書攻略,也可以留言告訴我。
關心人數多的話,我找嘉賓來一場線上分享會。
ps:微信現在的規則是根據「點讚」和「在看」的互動次數來判斷讀者是否喜歡這個公眾號,互動少的號會減少出現在你的關注流裡。
如果你想繼續看到我的內容分享,一定要記得星標「土土土槽」或者常點「在看」呀~
好課推薦
我是林安,一名靠內容創作為生的自由職業者。主職自由撰稿/自媒體運營,兼職b站up主/播客主播/人像攝影師。
目前正在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
在這裡分享自由職業的成長探索,不定期挖掘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