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寫作者,如何出版一本書?

2020-12-25 騰訊網

在這裡

Get 100 種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出書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去年實現了。出版以後我才發現,很多人對出書這件事情既好奇又陌生。

出書賺錢嗎?怎麼找到出版社?需要自己掏錢嗎?

這些是被問最多的問題。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出書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出版幾乎等同於成為作家,名利雙收。

其實這些年出版行業的衰落,新媒體的崛起,已經降低了大部分人出版圖書的門檻。

一直想分享「出書」有關的乾貨知識,因為很多原因耽擱了,最近又有朋友問起出書的事,就整理了一下我作為一名新人作者,出版一本書的有用經驗。

希望對大家有用~

(文末有贈書活動,感興趣可跳至文末參與~)

一、如何獲得出版機會

如果你是一個沒出過一本書的新人,在出版界也不認識任何熟人,獲得出版機會挺難的,可能需要自己去爭取。

雖然很多出版社會留投稿郵箱,但大部分編輯幾乎不看郵箱裡的投稿。為了節省時間精力,他們更願意去維護一些老作者。

那麼作為一名新人,是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出書了呢?

也不是,你可以主動爭取和被動吸引。下面我從這兩個方便分別給出一些有實操性的建議:

1.主動爭取

書店找:一般每本書的內頁都有出版社的聯繫方式,有的是網址、有的是郵箱、有的是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找到你心儀的出版社後,去書店翻一翻該出版社出版的和你寫的同類型的圖書,找到出版社的聯繫方式,打電話或者在網上諮詢。

如果對方問你有什麼事,如實說你寫了一本和xxx相似的書籍,想找責任編輯/相關負責人聊一聊。

翻書評:在豆瓣上找到心儀出版社出版的某本圖書,瀏覽該本圖書的豆瓣書評區。

有的責任編輯會在書評區親自為作者寫書評,這樣可以直接聯繫上該出版社的編輯。如果一本書沒找到編輯的聯繫方式,就多找幾本書看看。

豆瓣某本書的書評區

找作者:找到心儀出版社某些出版圖書的作者,一般作者為了親自宣傳新書,都會在網上留下痕跡,很好找到。

最快的方式還是去豆瓣,看目標圖書下有沒有作者自述,現在大部分作者都會在豆瓣上自寫書評。

如果豆瓣沒有,就試著打書名、作者名等關鍵詞在微博檢索。

找到作者後把自己的出版想法告訴對方,讓對方幫忙引薦編輯。

但是以上所有主動出擊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出版主題,並完成了部分書稿。

至於你的選題能不能出版,就要看出版社編輯對市場的判斷了。

2.被動吸引

如果你有固定的寫作習慣,並且是有主題的寫作,比如小說連載、系列故事,比較建議你在網上定期更新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的作品足夠吸引人、有話題度,或者你的文字足夠好, 時間久了會有編輯主動找你的。

我在網上收到的一些編輯私信

我的書《只工作不上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被編輯看到,並得到出版機會的。

這裡推薦幾個適合發表文字作品的網站:

豆瓣

很多出版社編輯和圖書營銷公司的負責人都會在豆瓣上挖掘作者。我的書出版前,大概有4-5家出版社的編輯都是通過豆瓣找的我談出版。

你們可以用豆瓣日記更新文章並帶上話題標籤,如果文章符合讀者口味,會被算法推薦,被更多人看到。

豆瓣閱讀比較適合有長期寫作習慣的人,比如中長篇小說和專欄,完成一定程度的專欄更新後,平臺會有編輯找你談籤約,以後可能獲得出版機會,最不濟也能出版電子書。

剛畢業時寫的一些愛情故事,集結髮在了豆瓣閱讀

簡書

簡書也是一個純寫作平臺,有很多編輯會去上面挖掘新人作者。

簡書官方也和一些出版社有聯合出版的合作,我前年的採訪對象aloho就是通過在簡書上更新長篇小說,被官方籤約了第一本書《問黑白》,今年已經出版了。

知乎

知乎官方也有做自己的電子書,他們會在熱門話題區找一些垂直領域的作者,把他們的回答整理成電子書。我去年的兩個回答分別被他們收錄進了2本電子書裡。

另外,知乎回答的流量很大,而且對長回答比較友好。你完全可以在回答區積攢人氣,成為熱門回答後,也可能會吸引到一些編輯,發出出版的橄欖枝。

我關注的好幾個知乎大v,就是因為知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比如河森堡、蘇菲、王諾諾等人。

二、出書要經歷哪些流程?

圖書出版的流程比較長,動輒1-2年,具體時間根據不同出版社的情況而不同,有的甚至可以拖2年以上。

在聯繫上編輯並達成合作意向以後,一般還要經歷這些流程:

作者提交圖書申請表(包含樣章、主題、大綱、預估字數等)-編輯申報選題-雙方籤約-三審三較-封面設計-試紙試打樣-下印廠-樣書確定-裝訂-上市。

其中簽約後的大部分工作是出版社做的,作者只需要按時完成自己的書稿就好,3審3校階段會遇到一些改稿的情況,圖書的排版設計作者也可以適當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就是靜待出版安排了。

我的書出版過程中被否決掉的封面之一

總的來說,一本圖書的成功出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包含很多人的心血,絕不只是作者寫完書稿這麼簡單的事,這也是紙質書難能可貴的地方。

三、新人的第一本書,如何防止被坑?

由於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應該都是沒找到出書渠道的新人,這部分我就簡單講講好了。

如果有人對出版後的更多細節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以後邀請出版業的編輯和作者專門開一次直播分享,講一些更細節的東西。

這裡簡單說3點:

1.認真篩選出版社和編輯

出版社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你的第一本書能做成什麼樣,能賣多少;合作編輯的業務能力和文字鑑賞力、圖書營銷能力甚至圈內人脈,也直接決定了你的書的品控、傳播度。

一個好的編輯不僅幫你省不少事,還能成為你的知音。

2.認真閱讀合同

合同這塊細節比較多,說起來比較複雜。我重點提醒一下籤合同時,要額外注意的幾個點:

1)版稅

即按照書的印量獲取收入,一般作者拿8%-10%,版稅可以談階梯版稅(銷量不同版稅不同),也可以談固定版稅,具體看雙方意向。

不建議按照字數一次性拿稿費,一是這種稿費一般千字幾百,價格很低;二是出版社對銷量沒信心的書才會這麼做。

2)首印量、圖書價格

這個一般由出版社決定,但作者可以適度談判。出版社對你的書期望高就會多一些首印,相對你的收入也會高一些。為了消化首印量,出版社也會投入更多精力去推你的書。

一般新人作者的首印量都在幾千——1萬冊左右。

價格則主要根據圖書用的紙張和印量決定的。用的紙張越便宜,首印量越大,每本書的成本也會相應降低,書的價格才有壓縮空間。

3)稿費結算方式與周期

一般來說稿費有兩種結算方式:一種按照印量結算,一種按照實銷結算。

前者是不管有沒有賣出印的冊數,出版社都按照印的冊數跟你結算版稅;後者是按照實際銷售來結算。作為作者,應該儘量爭取按照首印量結算。

結算時間上,一般來說,首印的稿費結算都是圖書入庫3-6個月左右。這個結算時間節點跟民營書商有討價餘地,跟出版社沒有餘地。加印的稿費支付,一般是一年兩次,6月與12月,這些都是格式條款。

3.寧缺毋濫

最後想強調一點,雖然很多人有出書夢想,但是一定不要「來者不拒」。市面上的圖書公司魚龍混雜,出版社也不是每一家都有好口碑。

作為一個新人,第一本書尤其重要,如果你還想出第二本、第三本的話,第一本搞砸了,後面很難再吸引到優質出版社的合作。

所以,出書這件事情,建議大家寧缺毋濫。

四、出書賺錢嗎?

做後講講大家最關心的部分:出書賺錢嘛?

很多對出版不了解的朋友經常以為出本書就是人生贏家了,從此可以在家躺著賺錢。

這種夢只有那些圖書不斷加印、再版的暢銷作家能做。

2019暢銷作家排行榜

對於新人來說,出書只是賺一個零花錢,就當一年到頭給自己頒了個年終獎,或者買理財產品獲得了一些收益。

前面說過,大部分作者以版稅的方式獲取收入,新人作者的第一本書印刷數量一般在1萬冊以內,圖書單價乘以版稅和印數,出書賺的錢很容易就能算出來,一般來說就幾萬塊錢。

除非你的書成為了暢銷書,獲得了再版機會,否則出書只是一件「消耗巨大精力又不賺錢的事」。

不過大部分人出書也不是衝著錢去的,而是衝著個人背書和人生理想,精神層面的作用會更大一些。

我還是很慶幸自己在20多歲的時候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並且是由自己喜歡的出版社出版的,目前書的口碑和評價都還不錯,也在一年內獲得了一次再版機會。

這些經歷帶給我的價值遠遠大於出版的收入。踏出了第一步後,希望未來有機會出版更多凝結著我的人生閱歷的書。

最後囉嗦一句:和正規出版社籤約出書作者自己不用掏錢,如果有機構/出版社找你要錢才給出書,要謹慎了,十有八九是騙子。

最後做一個福利抽獎活動:

分享本文留言(截圖發到後臺),評論區點讚最高的3個小夥伴

一人一本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的人生感悟哲學書——《一切隨緣》

樹木希林,是枝裕和的多部代表電影《小偷家族》《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裡的女主角,兩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2018年9月15日去世,享年75歲。

《小偷家族》劇照

這本書是樹木希林關於生活、病痛、愛情、家庭、死亡的感悟。蘊含了她獨特的人生智慧。

如果想聽更詳細的出書攻略,也可以留言告訴我。

關心人數多的話,我找嘉賓來一場線上分享會。

ps:微信現在的規則是根據「點讚」和「在看」的互動次數來判斷讀者是否喜歡這個公眾號,互動少的號會減少出現在你的關注流裡。

如果你想繼續看到我的內容分享,一定要記得星標「土土土槽」或者常點「在看」呀~

好課推薦

我是林安,一名靠內容創作為生的自由職業者。主職自由撰稿/自媒體運營,兼職b站up主/播客主播/人像攝影師。

目前正在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

在這裡分享自由職業的成長探索,不定期挖掘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類。

相關焦點

  • 一本書是如何寫出來的?
    01一本書最少需要多少萬字才能出版?市面上大部分出版書的字數要在15萬字以上,20萬字是很正常的一個字數。這樣的書,再配上詳細的目錄,是出版喜歡出版的書。一篇文章大概需要1500字來講清一件事情,按照一本書20萬字,也就是需要寫134篇文章。這樣計算下來,是不是覺得自己離出書遙遙無期?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到現在,始終保持每年出一本書的節奏,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出了40多部作品。
  • 我為什麼要自費在臺灣出版一本書?
    正因如此,反倒激起我出版自己作品的動力:不必有多少人看,不過是證明我的作品至少達到或超過平均水平。——這是對自己的紀念,也是留存世間以供後人參考的資料。一提到出版,其實又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中國大陸出版,卻需要買書號。出一本書至少三萬元,得100本樣書左右;二是在港臺出版,書號並不需要錢買,但銷售量有限。對前者來說,出版是審批制,內容限制不少,所以算不上自由寫作。
  • 普通人想出版一本書有多難?
    普通人想出版一本書有多難?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出書並不難,難的是不懂怎麼出書!不知道如何選擇出版社,不知道出書前需要做什麼,甚至不知道出書的流程是什麼!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出書才會難!其實出書很容易!流程如何呢?今天就讓劉編輯給大家講講首先要準備的就是齊定清的稿子,然後直接聯繫出版社或者找個代理出版公司也可以。找出版社費用可能比代理更貴,而且不知道出書流程,中間也是很繁瑣的。找出版社就不用說了,按照出版社要求,提供稿子,打款,等書號就可以了。中間需要配合修改,審校等問題,而且自己不懂,出版社編輯可能會多收費用。
  • 寫作者的聖經:《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
    「一切從簡」是Zinsser一貫的主張,所以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非常簡明,一切忠告和要點都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這樣寫,別那樣寫。距離這本寫作指南首次出版的時間1976年已經過去了四十來年,人們寫作的方式隨著電子化而變得更加便利,這讓「好作家寫得更好,差作家寫得更差」。
  • 《如何讀好一本書》推薦導讀
    我的新書《如何讀好一本書》即將出版,今天我想和你談談心裡話。
  • 阿乙:我只是個寫作者
    2010年獲得人民文學中篇小說獎;2011年,入選人民文學雜誌社和盛大文學主辦的「未來大家TOP20」;201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最具潛力新人獎阿乙總是不自覺地用作家來稱呼自己,然後立刻收回,「不,我不能說自己是作家,我只是個寫作者。」2012年初春,他和羅永浩在北大有過一次對談。來者眾多,一百多人的教室被擠成一個膨脹的罐頭,整個房間大汗淋漓。
  • 塗塗:只讀了一章,我就決定必須出版《秋園》
    寫作沒有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秋園》的作者,花甲之年的楊本芬奶奶,在四平米的廚房寫完了八斤稿紙;編輯沒有最合適的選題與內容,出版人塗塗憑著直覺式的熱愛出版陌生作者的處女作。投注了熱情的作品就是它最恰如其分的樣子。如何發現《秋園》這個選題?為何決定為一位無人知曉的陌生作者出版一本書?如何看待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關係?
  • 編輯朱嶽:做出版,不能利用人性的弱點去發財
    仍在悉心經營文學出版的人,要如何更新一個時代的文學觀念?女性主義呼聲在近年的東亞社會不斷高漲,但理論該如何面對沒有答案的現實?遭受過校園霸凌的少女,又如何透過自己熱愛的表演事業積聚能量,自我實現?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不同的人生給予我們不同的答案;而我們也將向著各自差異但又共通的方向前行。
  • 這本書能出版真是太難了......
    那個時候他剛開始翻譯《夢遊人》,但這是個大工程,沒有幾年出不來,於是我們合作先推出了一本布洛赫的傳記——《赫爾曼·布洛赫傳:不情願的詩人》,作者是布洛赫研究專家、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德語文學教授埃內斯汀·施蘭特(Ernestine Schlant)。《赫爾曼·布洛赫傳》,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就是這本傳記,從策劃到出版也用了5年的時間。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真的會讀書嗎?
    現在有很多人比拼一個月看了多少本書,但又有多少人在看完這些書後能夠得到真正的收益?在我看來,讀書就是要精讀,掌握方法,用心研讀,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書中的「黃金屋」變成我們知識的「儲備庫」。很喜歡一本書,來自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奧野宣之是對讀書法有大量研究的日本作家,號稱「筆記本作家」。
  • 出版第一本書就進入噹噹新書推薦位,她做對了哪些關鍵事情?
    當自己的第一本書出版時,我也會感覺到自己在文字表達方面不自信的東西,以及在積累部分還有欠缺的部分。在宣傳的時候,這些不自信一定會被放大,所以我在出版前和正式出版時又再次從頭到尾聽了一遍課程。那個時候我聽課的角度,就變成了我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而不是對這本書賣得好不好感到焦慮,甚至還會想我的下一本書可以怎樣寫好。我的第二本書目前正在醞釀當中,可能是關於裝修家居美學的一本書。
  • 我們為Alec Soth做了一本書
    在上海攝影中心(SCoP)那場結束之後,Karen Smith對我說,明年SCoP會做一場Soth的個展,如果有興趣,我們希望和假雜誌合作出版展覽圖錄。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受疫情影響,四月份的展覽推遲到了八月開幕。開幕日,SCoP出現了空前的排隊看展盛況。而我們為此次展覽編輯設計的畫冊也隨之出版。
  • 新讀|《非虛構的藝術》:給寫作者一本實用的創作指南
    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關心寫作、關心如何寫作和提高寫作的人。這本書的基本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學會如何寫得更好。談及非虛構寫作和新聞報導的界線,《非虛構的藝術》強調,非虛構寫作必須堅持事實。「非虛構遠不止於事實確鑿,可是它的出發點,就是不要憑空捏造。如果事件發生在星期二,那麼星期二就是它發生的時間,哪怕星期四會構成一個更有條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動時間。
  • 尼採這本書出版時,整個學術界都被激怒了.
    《悲劇的誕生》是尼採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發表於1872年1月。然而,這本書的出版一下子打破了人們的期望。尼採自己恐怕也沒有預料到,他圍繞這部處女作精心準備了三年,投入了巨大熱情,結果卻幾乎是自絕於學術界。其實,尼採是應該預料到的。按照不成文的傳統學術規範,一個古典語文學者的職責是對古希臘羅馬文獻進行學術性的考訂和詮釋。
  • 王勁松等人編著的《律師密碼——精英律師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出版...
    近日,廣東聯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勁松等人編著的《律師密碼——精英律師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真實披露了王勁松等九位律師專業成長的歷程——當年的律界新人究竟是如何成長為業內精英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中山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瑤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近代法研究所所長李啟成為本書作序並傾情推薦。肖勝方會長在「推薦語」中指出:「如何成為一名優秀律師呢?一定有某種規律或路徑在那裡,找到的人將不再迷茫、疲憊。
  • 疫期讀書丨王煒:心靈結構的轉變與寫作者的責任
    一個成熟詩人,在此刻應該如何選擇?在那句被曲解的「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所激發的情境誤讀背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語言的功能?在這次採訪中,王煒給出了自己的回應。王煒,詩人,作品有《滅點時代的詩》和《詩劇三種》等,也撰寫與詩學、思想史和歷史哲學三者相關問題的文章。每一場災難,都是人類文明遭受的災難新京報:這期間在讀哪些書,或者在看什麼電影?
  • 每周只讀一本書 · 有沒有一首歌讓你熱淚盈眶?
    這是對文學新人的一次重推。隨著徵稿函的發布,各行各業的音樂愛好者紛紛化身文學達人,將青春中的疼、鹽、糖以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繼暢銷書《聽什麼歌都像在唱自己》後,網易雲音樂文學力量的又一次重磅輸出。這是對文創產品推陳出新的一次大膽嘗試。54篇文章,54位作者,54款金句書籤,組合成一套撲克書籤。
  • 寫作新手如何突破障礙,寫出創意爆棚的文章?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我從開始不知道如何寫,寫什麼,到現在可以寫出幾千字一篇的文章,而且有的文章還被某些專題收錄轉載。第二,尋找合適的榜樣,激勵自己前行你可能覺得自己學歷低,年齡大,所以學不會寫作。書中列舉了姜淑梅奶奶的例子,姜奶奶原本是一個文盲,60歲學識字,75歲開始寫作,80歲學畫畫,6年出版5本書,多次應邀做客中央電視臺,被稱為是"傳奇奶奶"。
  • 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
    原標題: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今年6月26日在網際網路上上映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至今為止在所有平臺的點擊量超過了3000萬,外語字幕被翻譯成了12種語言。這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國內首部上映的記錄疫情過後武漢實景的紀錄片受到了國內網友廣泛的好評。
  • 書單| 總編提前揭秘,2021年將要出版的12本書,不容錯過!
    今天揭秘的2021將要出版的12本書也包含在此次活動中,現在提前充值,書籍上市再購買,相當於領取4折福利拿下新書!不需要每年蹲點雙11,每天都是雙11。掃描圖中二維碼,4折起讀未來之書新商業篇1.本書再現了積極心理學的創建、應用及發展背後的故事,直擊塞利格曼如何推動整個心理學領域轉向。正是因為塞利格曼,心理學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通過本書,我們可以全方位地認識塞利格曼這位傳奇的心理學家,了解他如何始終與焦慮為伴,如何聰明卻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如何帶領心理學衝出黑暗,奔向光明,引導心理學面向未來。如果你是心理學愛好者,這本書會讓你有很多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