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寫作的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說,其實就是輸入—思考—輸出,也就是素材的再加工。
但是,我身邊常有人說,自己看了很多書,卻總是記不住、說不出,需要用的時候,更是用不上。
這是為什麼?
其實,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就像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總喜歡讓我們總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為了讓你通讀這篇文章後,再次思考,然後可以順暢地輸出。
「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
看書不只是看熱鬧,追求速度。現在有很多人比拼一個月看了多少本書,但又有多少人在看完這些書後能夠得到真正的收益?
在我看來,讀書就是要精讀,掌握方法,用心研讀,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書中的「黃金屋」變成我們知識的「儲備庫」。
很喜歡一本書,來自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奧野宣之是對讀書法有大量研究的日本作家,號稱「筆記本作家」。在這本書中,他將自己多年的筆記讀書法總結出來,讓我們知道,筆記本是讀書的助手,它可以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為你思想的一部分。
作者介紹了4種做筆記的方法:1、隨想筆記2、購書清單3、各種報紙的剪報4、讀書筆記
第1種和第4種是我常用的筆記方法,寫作這麼多年,我都會隨身攜帶錄音筆,有任何想法隨時記錄。任何人都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很多時候前一秒想到的精彩句子後一秒就會忘記,就算立刻開始記也會有手速跟不上腦速的尷尬,轉瞬即逝的好思路,就這樣忘記了真的太可惜。
所以隨想筆記非常重要,就像奧野宣之說的:「思考讓人如同置身於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好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雲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於把迷霧裝進塑膠袋緊緊紮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後,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
而讀書筆記也是我一直在做的,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下自己讀書時的心得,摘抄出你認為有意義的句子和段落,逐漸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是很多寫作者都會用到的方法。
至於作者說的購書清單和各種報導的剪報我之前沒有嘗試過,是我讀過這本書後學到的新方法。我相信,你看完這本書,也會和我一樣,收穫滿滿。
好的閱讀體驗,要從學會購書開始
作者奧野宣之把讀書的過程分成了5個部分: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筆記讀書法的第一步,就是選購真正想讀、應該讀的書。」
他在這本書的開頭,就寫到了該如何選書、購書,而這往往也是大家會忽略掉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很多人看來,買書是一個很隨意的過程,通過封皮和書名就可以決定要買什麼書。所以,我們在逛書店或是看圖書購物網站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通過熱銷榜單或者是打折書庫來買書。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買的時候很興奮,可買回來的很多書卻連前十頁都沒看完,就躺在了角落裡。
奧野宣之一針見血地總結:「我們就是因為沒有目的性地選書、購書,才會導致這種被動的局面。」
現在市面上新書太多,每年都有二十多萬種,其中,十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說就有一萬多種。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再去思考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所以就必須在選擇的時候格外用心。
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擁有評判好書的能力?
高曉松曾經說過:「我覺得大家可以把那句古語倒過來,不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而是先行萬裡路,讓自己擁有足夠的閱歷去評判好書,然後再挑點書來看。」
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但卻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奧野宣之的「購書清單」就非常實用。
購書清單有三個重要作用:
通過在清單上書寫這一動作,可以確認自己此次讀書的目的。它能幫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在不斷列表的同時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所謂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焦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帶著目的去選書,你才不會盲目,才可以擁有熱情和閱讀速度,也才會有更多收穫。
「只有從自己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放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至於如何組織自己的購書清單,這裡就需要用到作者前面提到的「隨想筆記」。
通過你看到的廣告、書籍、電視、書評、薦書等等,記錄下你想要看的書,形成自己的心願單。
這樣的心願單上一定會有很多書,你可以先通過網上試讀、實體店閱讀等途徑了解大概內容,然後確定哪些真的需要購買,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購買順序。
這就好比我們去超市之前,列出購物清單,就可以有效防止衝動購物、盲目購物,節省出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野宣之給自己的購書清單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購書的矯正裝置」,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特別需要一個這樣的裝置,不如就從今天開始,整理出屬於自己的購書清單,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書。
最適合你的讀書方法,你學會了嗎?
「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奧野宣之卻用了一種只要讀三遍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結果的讀書方法。
奧野宣之說:「讀書筆記可以簡單,也可以膚淺,哪怕只有一句話也可以。只要你開始了,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且,堅持是最重要的,開始以後就不要停下來。因為『在做一件事的中途如果出現了一天的空白,或者做事的頻率放慢了,就會讓人感到失去樂趣』。」
其實讀書筆記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就可以立刻開始。
如果你現在感覺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永遠記不住、說不出、用不上,那我建議你試試用這種摘抄+感想的方式,來重新細讀。
奧野宣之建議可以將讀書和記錄這兩個步驟分開來做,在通讀和重讀的過程中,標記你所需要的內容,然後再進行記錄。
首先,通讀全書,將你覺得重要的地方折角。通讀過後,再重讀這些你已經折角的地方,把依然認為重要的部分再次折角標記。最後把兩次都折角認為重要的地方再次閱讀,如果依然覺得很重要,就用筆在書上做好標記。
這個方法對於我這種有潔癖的人來說有點不可行,因為我忍受不了將任何書折頁,就算要標記,我也只能用鉛筆而不是各種顏色的筆。
如果有和我一樣的小夥伴,可以試試奧野宣之介紹的另一種有點複雜的方法,就是「通讀、重讀、標記」書籤法。
製作三枚書籤,通讀停下來的時候夾通讀書籤,然後再重讀,重讀的過程中認為還是重要的就夾上重讀書籤,最後一次閱讀有兩枚書籤的地方,如果依然覺得重要,就夾上標記書籤。當三枚書籤都夾上以後,就意味著你要做筆記了。
這樣的方法雖然繁瑣,但卻適合我,希望你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讀書的過程結束後,我們就要開始記錄了。在筆記部分,奧野宣之發明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和「剪報式讀書筆記」兩種方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在做筆記的時候,摘抄選出來的重要句子、段落,在下面寫上自己的感想,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
摘抄的重點在於一定要選擇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和「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同時為了方便區分,摘抄的部分用「○」表示,評論的部分用「☆」表示。
「剪報式讀書筆記」就是在筆記本上粘貼上收集的所有「與書相關的東西」,如:書腰、信息卡片、書籤、廣告、宣傳單等。如果想收穫更好的效果可以把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頁複印下來貼在筆記本上。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
這樣的讀書方法,看似繁瑣,也的確需要更長的時間,可你要知道,所有的成長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我們需要積累。三年樹一品,十年磨一劍,不管是讀書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穩而思進、慢而有為,才是成功的真諦。
把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內化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有許多人一定和我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錯過了讀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重讀筆記。
奧野宣之分別在選書、購書、讀書三步中體現了筆記的重要性,最後在活用這方面,更是讓我們明白,如果讀完一本書後想真正將書中內容為己所用,那麼只是記錄沒有用,一定要再次閱讀。
按照自己的需求,我們可以隨意安排重讀原書或筆記。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想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重讀筆記會比讀書更容易有新的發現,因為目標更小更集中,精煉的內容更容易輕鬆簡單的實現再次閱讀。通過這個方法,你會發現「書讀百遍」不再是一句空話。
奧野宣之建議我們給參考過的地方貼上便利貼或者標籤紙,做好標記。同時,給讀書筆記做好目錄,這樣我們以後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找的那本書的筆記。
這種建立自己筆記庫的檢索方式,一開始可能工作量比較大,但時間長了,積累多了,就會成為你創作思路的寶貴源泉。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吸收書的內容,磨鍊更好的原創思考。」
我們在讀書之後,一定要試著去寫作。可能你會說,我只是愛好讀書,並不為了寫作。但你要知道,只有在對書中的內容有了自己的思考後,嘗試二次創作,進行頭腦風暴,才會將這些都轉化為專屬自己的精神財富。
在這裡,奧野宣之也介紹了書評的重要性,他說:「你在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圍繞讀書的五個步驟深入簡出地為我們剖析了這種讀書方法。而關於讀書和作筆記,一定是要持續看和堅持寫才有用。希望大家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可以從尋找一本自己真正想讀的書開始,慢慢去閱讀,用心去感受。
「適合自己的讀書和寫筆記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因為有趣才會持續輸入與輸出。」
在這本書的最後,奧野宣之很貼心地為大家送上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小技巧以及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喜歡讀書的你,可以來看一看,讓自己和每一本書的交流變得更有趣,也讓做讀書筆記的過程變得輕鬆。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讀書從來都不是無用的,它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培養你的眼界和格局,形成你獨有的氣質。也許你現在沒有在意,但未來某一刻,它就會展現出來。
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讀書拓寬生命的寬度,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熱愛閱讀,勤於思考,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溫柔安定的內心。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