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20年馬上就要畫上句號了,今年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比較難熬。遙想去年年末時,我們對於2020年還有著諸多期許,但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把所有人的生活都攪進了漩渦裡,對疫情蔓延的恐慌,對前途不明朗的焦慮,對經濟不景氣的擔憂。
前不久日本公布了民眾投票選出的年度漢字——「密」,用以反映2020年的世態民情,這個「密」字代表著新冠疫情防控中最常出現的「3密」:密閉、密集、密切接觸。
不知道大家會選擇哪一個漢字來自己的總結2020年呢?
一川會選擇「韌」作為自己的年度漢字。
2020年,在外界的驟然變化之下,一川也遭遇了挑戰和壓力,不得不重新審視很多問題,調整當下的狀態和未來的方向。未來可能還會遇到很多不如意,但我相信有了2020年的磨礪,自己能成為一個更有「韌勁」的人,不急於一時一地的得與失。
回顧一年以前立下的flag,很多都沒有實現,比起探索更大的世界,2020年是內收與自省的一年。好在無論外界再怎麼變換,內心再怎樣波動,我都沒有停止閱讀,沒有停止好奇和發問。
2019年我只讀了22本書,因此就給自己制定了2020年閱讀30本書的目標。一年過去,我讀完了36本書,寫完了一本讀書筆記的內芯,算是超額完成了目標。
今天就與大家簡單分享我今年的閱讀總結。
這兩本書都是熱門的外國文學作品,我基本上是一口氣讀完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你會不自覺地跟隨作者的筆觸而心緒起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了一個來自貧困山區、宗教保守家庭、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的女孩,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克服了內心的自我懷疑之後,一步步走向知識的最高殿堂,從楊百翰大學文學學士,到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再到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歷史學博士。我閱讀完本書的三分之一後,才慢慢進入到情境中去,慢慢看著她從服從、怯懦、懷疑、逃避,到轉變、蛻變、堅定與平靜。
雖說本書最後將成功改變命運的功勞歸結於「教育」(也是本書的英文名Educated),但我覺得她本人一刻不停地自我剖析、反思和勤勉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是這些寶貴的品質,才沒有讓原生家庭和周遭環境禁錮住她,才讓她得以像聖經裡描繪得那樣「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相較而言,《正常人》的故事更有現代氣息一些。兩個游離於主流之外的人,聰明、敏感、但又有著不同程度的自毀傾向,彼此吸引又否認這種吸引,性與愛互相交織,是戀人也是摯友,在交往中曾給對方帶來過難言的傷害,也成為關鍵時刻救贖的力量,造就了一段不同尋常的關係。
這本書也被翻拍成了英劇,拍得很有氛圍,特別是劇中的音樂品味頗為不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劇。
關於《小行星掉在下午》一川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書評《薦書|給外星人的當代寓言》,這是一本古靈精怪的短篇小說集,講述了很多荒誕不羈的故事,不婚不孕人士淪為了社會的「次級人」,一直為動畫片配音的男人最終變成了他配音的動物,性格懶散的新人入職公司後像魔怔了一樣拼命工作,傳染病暴發後有防護的「盒子小姐」和裸奔貧民的愛情故事……
整個閱讀感受非常獵奇,但又能從中感受到某種隱喻和現實世界的映照。一川就不再劇透了,推薦大家去看書!
今年一川其實讀了不少實用型的書,包括閱讀方法、寫作、效率管理、個人成長等多個方面,差不多有16、7本,在這當中我覺得最具實用性的是《了不起的我》和《五種時間》這兩本書。關於《了不起的我》,一川也寫過一篇書評《薦書|自我發展的心理學》,在此不贅述了,總之這是一本開闊思維、啟發靈感又收穫感動的書,五星推薦。
《五種時間》是趁早創始人王瀟的新書,一川最近剛剛看完,覺得很有意思。作為趁早的創始人,王瀟很早就開始關注效率管理和個人成長,之前也學習過很多時間管理之「術」,比如四象限管理法、番茄時間管理法、甘特圖項目管理法等等,但這些都浮於表面、治標不治本,關鍵在於重新理解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從而在智能時代創造新的人生秩序。
書中提到的方法是王瀟和她的團隊在這幾年中,通過線下的巡講、線上的訓練營所研究總結出來的,非常新穎的思考角度,一川考慮寫一篇專門的書評分享給大家(maybe)。
這三本書的文字都特別動人,閱讀過程就是純粹美的享受。
《竹不如肉》的作者選取了西方藝術史上的一些名作,並透過解讀作品背後的思想和文化,帶領讀者從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希臘、義大利、俄羅斯一路遊歷至中國,展開了一段大開眼界的藝術之旅。為大家來摘錄本書中一段有意思的內容:
「人類的赫爾馬佛羅狄託斯情結註定會成為一塊對抗性別界限卻又被放置在邊界線上的磁鐵,而那些被從各自的安全領域中吸引出來的人則證明了,一種透過外表服飾和生理特徵體現的融合,其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心理的多層維度以及智力的極度活躍,這種性別烏託邦中的感情,就像勞倫斯本人所說的:『用一個身份來愛你是不夠的。』」
《博爾蓋塞的赫爾馬佛羅狄託斯》,發掘於羅馬,現藏於法國羅浮宮
《趙橋村》則是一本小巧雋永的書,沒想到在上海郊區,還有這麼田園牧歌的生活,如果說《冬泳》是典型的東北文學,那麼這本書就是江南風情,溫溫吞吞、絮絮叨叨,但又軟糯得很,只有純粹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雖然遠離上海市區20公裡的趙橋村也不可避免地被廢土、現代化所包圍,但熱愛生活的人,總是身在無間,心在桃源,永遠可以發現平凡之中的愛與美。
老實說《閱讀的故事》是一本有審美門檻的書,這是一本寫給閱讀的情書,一本優美至極的散文集,需要你耐心地沉浸其中,才能夠體會那份靈氣和底蘊。一川深感自己的筆力有限,就為大家摘錄一段我很喜歡的文字。
「是啊,不真的是要『一個』答案徹頭徹尾換一種人生,沒有誰做得到這樣或真的打算這樣,而只是我此時此刻這個人生要如何繼續而已;困難不在於有沒有解答,儘管我們往往錯覺如此,困難在於我們得如何先講清楚自己的處境,人生命中有太多麻煩很難概念式地提煉出來,化成單純乾淨的問題形式來發問,它只能在連續性的、完整的具體經歷中明滅恍惚地呈現並且被領受。」
再多的介紹也不足以形容原文的優美,推薦大家自己去閱讀。
探索閱讀是一川給自己預留的彈性空間,時不時總會有新的內容和形式,調動起你的好奇心,讓你希望通過閱讀來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失落的衛星》是我繼《午夜降臨前抵達》、《沿著季風的方向》後,看的第三本劉子超老師作品,是一本相當精彩的中亞旅行文學,作為中國的鄰國,我們對於中亞,除了絲綢之路以外,基本是全然陌生的。在大國的夾縫中、在全球化的邊緣,中亞就像一顆失落的衛星,迷失了方向。過去愈輝煌燦爛,愈顯得現在彷徨失措。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掙扎與無奈,就像書中叫「幸運」的男孩說的,「我被困在這裡了。」(P.S 聽播客知道現在幸運通過學中文、上孔子學院已經來到中國留學了,可見努力總是有回報的。)
一川可以說是劉子超老師的粉絲了,真的非常欽佩他,他去往的目的地都特別不同尋常,他對於當地社會歷史文化的了解也頗為深厚,真正讓旅行變成了發現與理解世界的過程,而不只停留在表面的觀賞,這對於讀者而言真是一件幸事。
會讀《刑法學講義》是因為在網上看過一些羅翔老師講刑法學的課程,覺得太有意思了,就找來他的書看一看。這算是一本刑法學入門書,羅翔老師從刑法學的基礎知識、刑罰和六大類型的刑法犯罪來進行普法。除了法律知識之外,書中附有實際案例,以及啟發式思考,對於毫無法律知識的普通人非常友好。
《一間自己的房間》是一本非常意識流的書,有一定的閱讀門檻,讀著讀著注意力很容易跟著飄散了。在閱讀正文之前,最好看一看前言導讀,對於理解本書內容會很有幫助。這本書裡,有一句流傳至今的金句:「女人想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還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以此為引子,伍爾夫探討了女性作者在那個時代所面臨的歧視、被剝奪和掙扎,鼓勵每一位年輕女性都勇敢地去做自己。(P.S 這本書的插圖特別好看,特意為你們拍了動圖。)
《美滿》是淡豹老師新作,雖然書名叫美滿,但書中描繪了各式各樣的壓抑和孤獨,真的很讓人懷疑,作者是不是親身經歷過這些,才能刻畫地如此真實可感。第一篇《女兒》比較晦澀難懂(作者故意放在第一篇來「威懾」讀者),我硬著頭皮看下去,後面就好多了。我最喜歡的是《你還記得在上州給我變魔術嗎?》,很有意思的對話體短篇,除此之外,《父母》、《亂世佳人》也都很喜歡。
我感覺淡豹老師真的很善於挖掘人內心的軟弱、渴望與恐懼,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能觸動我的,最讓我致鬱的。每個人的軟肋不一樣,最喜歡的篇目就會有區別。配合閱讀,推薦收聽《隨機波動》採訪淡豹老師的那期播客節目,最後的10多分鐘太動人了,希望每個人都有被文學救贖的時刻。
非常慚愧,我是看了《十三邀》的節目,才知道項飆老師,這本書也是項飆老師今年的新作。看之前我還擔心過於學術看不明白,但這其實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對話錄。項飆老師在這本書裡令人驚訝地坦誠,批判性地回顧了自己過往的經歷,並從中提煉經驗,將個人經驗問題化。有些問題暫時沒有答案,這本書也不旨在提供答案,重要的是保持對話與求索的精神。這將是一本常看常新的書。
一川專門為《如何閱讀一本書》寫過兩篇書評《要做一個對自我有要求的讀者》、《你真的懂閱讀嗎?詳解閱讀的正確方法》,在此就不展開詳細介紹了。簡單來說,這是每一位熱愛閱讀之人,都應當好好研讀一番的經典之作。這本出版於1940年的書,直到今天依然對當代閱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作者諄諄教誨我們,不要沉溺於消遣型閱讀和資訊型閱讀,要更多地為追求理解力的提升而閱讀。有志於閱讀進階的朋友們,應當去看一看。
《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算是我第一本正兒八經看完的哲學書,之前買過《蘇菲的世界》和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但都沒能看完。這本書可讀性非常強,對於理論化、複雜化的哲學概念和術語深入淺出,可以幫助讀者快速建立起對於西方哲學的總體認知框架,在入門的基礎上,再根據個人興趣去細讀某一位哲學家或者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專著。
如何走進哲學?最重要的是要先打開,打開我們的視野,打開我們既定的思維模式,打開各種思考的可能性,重新用一種充滿懷疑的、審視的、好奇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打開之後,我們才能看清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相似事物之間的差異性。最後走向理解,理解本身就是最大的饋贈,理性與理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進入這個豐富多樣的世界。對於哲學,我們需要一些祛魅,就像書中所說的,哲學並不是一門特殊的理論學科,而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值得用一輩子去實踐。
《反脆弱》是一川在疫情期間閱讀的,也是被「反脆弱」這個名字所吸引。這是一本有點難啃的書,本書作者塔勒布早在2011年就出版了暢銷書《黑天鵝》。年紀越長,越了解世界的複雜和人生的無常,怎麼樣才能提升人生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呢?書中提到了「槓鈴策略」,即在某些方面採取保守策略(極端的風險厭惡),而在其他領域承擔很多小的風險,主動進行無傷大雅的「試錯」,在底線可控的基礎上,最大的損失是已知的,主動嘗試還能增加我們的應變能力和收益能力,即通過保守偏執+積極主動,來提升人生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本想在最後選出一本2020年的年度書籍,但是發現實在選不出來,每種類型都有非常不錯的書籍,讓人難以抉擇。2021年,一川的閱讀目標是42本書,並且希望自己可以更加針對性地閱讀某一個細分領域,或者某一位作家的書。
在閱讀筆記方面,我今年從純紙質筆記調整為了紙質筆記與電子筆記相結合的方式,未來希望進一步完善電子筆記的使用,之後會給大家拍一期分享讀書筆記的視頻,多多期待哦~
以上,就是一川2020年的年度閱讀報告,感謝你閱讀到這裡。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多讀書,讀好書,求甚解。
Wish your 2021 full of adventures & books.
✍點這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