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朋友小王和我說她一年讀了100本書,可是回頭想想,卻幾乎一本內容都沒有記住,100本書,也就記住了書名,還記不全。2019年她為了提升自己立志讀書,書的閱讀量是上去了,可為什麼她卻沒覺得學到了什麼,自己改變的也收效甚微呢?
這種狀態是很多愛讀書人的狀態,拼命想去多讀書,卻收穫寥寥可數,為了追求讀書數量和速度而讀書,相當於無效讀書,讀的越多,浪費的時間越多!
圖書閱讀量 ≠ 圖書閱讀的質量
圖書閱讀的質量 ≠ 閱讀得到的效果
盲目攀比閱讀數量,只能說明你不會讀書。
很多人讀了許多的書卻沒有記住幾本,這就是無效閱讀,那我們來看看無效閱讀通常有哪些表現。
1、無效閱讀是很多人都存在的讀書問題,往往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讀完一本書,合上書,只記住了書名作者,再回憶,就不知道裡邊的內容了。
當寫東西時,想寫的句子感覺在哪本書裡有,卻連書名記不住了,無法查找你在哪讀過。
讀了許多的書,自己一點改變也沒有,為了追求讀書數量而讀,而不是為了運用書中知識改變自己而讀。
你是不是在讀書中也做了很多這樣的的無效閱讀,反正我以前是有過,當寫文章時,記得哪個名人說過哪句話特別適合引用到我的文章裡,可是苦苦冥想,就是不記得是誰的名言,名言具體內容是什麼了。那為什麼很多讀書人都會犯這種讀書的毛病呢?
2、 出現無效閱讀的原因
01、把讀書的目的界定錯了,不是為了提升自己而讀書。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時候的人學習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認知和人格得到提升,而現在大多數人學習是為了別人,沒有自己的追求,只是為了別人,譬如老師,父母讓我們學我們便按照他們的意願去學。
現在大多數的人讀書都帶著功利性,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書讀的快,讀的多,能追求短時間內能博覽群書,便只追求數量,殊不知只是囫圇吞棗,狗熊掰棒子,讀了百本書,記住最近讀的,前期讀的都忘記了!
02.讀書的方法錯了,不是在讀書而是在看書
拿著書或是電紙書或是手機,只是在看書,覺得自己好像看了,就會有所進步,沒有做筆記,也沒有在手機或是電紙書上劃線,匆匆讀了一遍,片葉不沾身,一點沒記住。
03.讀書不專心,無法集中注意力
一會翻翻微信,一會打電話,一會看新聞,人的思維是有界限的,當你沉浸在一種事情時,幹另一種事情的效率就明顯降低,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
《禮記·大學》有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04.讀書沒有思考,沒有轉化成自己的認知。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那是多指古文,讀現在的書都是白話文,很多的書不用讀到百遍讓其義自見。
書是作者的思想,你讀別人的書,既要認知作者的觀點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書讀的再多沒有思考,就把書讀成了單獨的文字,書是作者和你心靈的對話,是穿越時間,空間與你對話的橋梁。而你沒有讀懂,那說明你沒有和作者實現有效溝通。
人人都渴望成長,其實喜歡讀書是一個很值得讚賞的好習慣,可是如果不得其法,相當於在浪費生命,比停止讀書更可怕,那針對無效閱讀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
3、結合我自己多年讀書的習慣,我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
做好讀書筆記,是一種又笨又有效的方法
做讀書筆記看似很笨拙,其實每做一次筆記就在自己的記憶大腦皮層,畫了道深深的記憶痕,加深了記憶。在調動起來時也容易,再就是做筆記再查找起來方便。
我們都知道,錢鍾書先生讀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這與他早年留學英國時,養成的讀書習慣分不開。
其夫人楊絳先生在為《錢鍾書手稿集》寫序時,說明了他記憶力超群的原因:「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所以他的筆記本格外厚重,密密麻麻全是字,中英文都有,普通人很難讀懂。每讀一本書,他做一次讀書筆記,做筆記所用的時間是讀書的一倍,再讀書、做筆記,如此四次,這樣讀過的書再多,也不易被遺忘。
錢鍾書先生很多的外文書籍都是靠做筆記整理出版的。
我比較喜歡的做筆記方法是摘錄法和批註法。
摘錄法是最笨又最簡潔的方法,尤其是名人警句,記錄後以後便於查閱拿來就能用。譬如我在讀書時記下了曾國藩的一句話:讀書的訣竅在看、讀、寫、作,四字緊密結合,每日不可缺一。
批註法則可以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問,往往好的批註可以整理出來為以後出書做好素材準備,很多研究四大名著的學者都是在閱讀四大名著的過程中對原著不斷地批註才做出的註解。
思維導圖法:整理出一本書的邏輯脈絡,並發現所讀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它書或文章的聯繫。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整理一下原書作者的思維框架,畫個思維導圖,便於從全局把握一本書。
制定讀書計劃,帶著問題去讀書。
自己想獲得哪方面的知識,就要制定讀書計劃,比如你正好是文職人員,那就要去制定讀書計劃,多讀公文寫作類的書籍。無論讀什麼類型的書譬如財經類、心理學、國學書,知道自己想讀什麼樣的書,缺什麼讀什麼,不能泛泛而讀,心情不好時也偶爾讀讀雞湯文也是可以起到療愈的效果!
朋友老王和老李曾經一同炒股,2006年股市大漲時,都掙了一筆錢,而到了2008年股市低迷時老王賠了進去,老李照樣掙錢,原來老李在炒股時不是跟風買進和賣出,而是研究了好多套炒股書籍,而老王沒有讀書,沒有學習和研究怎麼炒股,只是別了買了就跟進,啥時候賣碰運氣!股市大跌時他被套住了。
寫讀書感想,和書評。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有寫感想的習慣,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再重溫一下讀過的內容,對整本書再讀回憶和邊寫邊翻閱,又加深了我們的記憶,尤其是書評,不僅讓我們可以寫出東西有可能投稿還會有稿費賺,又增加了我們讀書,寫書的動力!
講書是更高層次的讀書
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會裡把自己看過的書能夠講出了,可謂是融匯
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會裡給大家講解書籍,就是把書的內容融匯貫通成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調動出來講給大家聽,又加深了自己的記憶。當然樊登老師的講書水平是他歷時4年,深度解讀150多本書磨鍊出來的,我們沒必要向按樊登老師的水平來要求自己,我們只要講給自己身邊的人,或是講給自己聽就會有很大的收穫。我曾經練習講解《小王子》給我的女兒聽,真的是不一樣的讀書收穫。
4、寫在最後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幫你撕開閱讀假面:讀書不止於閱讀,真正的高效都在閱讀之外。學習並掌握精英們的高效閱讀法,書一本一本的讀,認知一點點提升改變,行動一步步跟上來,你的人生也會是高效人生。
如何讀書最重要的是理解並轉化成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讀書的速度。知行合一才是讀書真正的價值。
做好讀書筆記、用好思維導圖、制定讀書計劃、寫書評和讀後感、學會講書,通過這5點,慢慢實現高效閱讀的習慣,你會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改變。
今年的讀書月,您學會讀書了嗎?祝福各位愛好讀書的朋友,都能從書籍的海洋裡汲取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去涵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