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項世界幻想文學大滿貫,砸得人滿眼冒星。但說實話最初關注它,我並不完全因為它所獲的殊榮,但讀完一想,它的確值此榮耀,絕對稱得上一本閱讀遐想力up到極致的小說!
2017年4月,同名美劇第一季上演。尺度大,重口味,很黑暗,很神秘。同時,《美國眾神》出了這本封面霸氣的十周年作者修訂版,據說老版已絕。不管是不是託了美劇的福,對喜愛它的讀者來說,是件挺高興的事兒。
如果說暢銷時間是文學質量的體現之一,《美國眾神》的成績應該是A+。
P.S.它的美劇第二季也正在醞釀中。
我喜歡的
這是一個好故事
無論是書、電影、音頻,要想深受大眾歡迎,故事好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否則再極致的畫面,再非凡的表現方式,都不過空有其表。
《美國眾神》就是這樣一個很有想法的故事。那是詭譎的想像力構築起來的絢麗,又不乏深層內涵。
用最簡單的話說,書裡講述了主人公影子遇到眾神並穿越美國的冒險之旅。
美國有全世界的移民,當初不同國家的人們把古老信仰的神靈也一同帶到了這片土地,這是舊神。
而如今,新一代的眾神在人們的依賴和信仰中崛起而愈發強大,這是新神。
新與舊的決戰即將爆發,而最後一刻,你才突然明白真正的真相。
▲ 作者創造出的新神著實有趣。包括: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網際網路之神、高科技小子…
電視之神:我就是這個白痴盒子,我就是電視。我是可以看到一切的眼睛,是陰極射線的世界。我就是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崇拜供奉的小小神殿。人們向我獻祭自己的時間。
可以說,探討信仰選擇這樣一個奇特的角度,令人讚嘆。不得不說,老美的科幻書真是可以,腦洞大開,哪怕你對眾神很陌生,眾神對你很遙遠,也不妨礙上癮。
我希望這本書擁有雙重意義:我想寫一本內容龐雜、稀奇古怪、情節曲折的書;我想寫一本包含了美國這個國家所有令我著迷和驚喜的部分的書,而且是電影和電視劇裡從未涉及過的內容。
他,作者,英國人尼爾·蓋曼,做到了。
正是因為內容龐雜、人物眾多以及稀奇古怪的情節,所以對於讀者來說相當燒腦。前後呼應的地方比較多,尤其是一些小細節,當時可能一眼滑過,待看完重新翻閱時就會明白為何時彼刻彼人會說彼話,會做彼事。就像影子的預言紙條,直至全書終結才恍然大悟。
每一次結束都是新的開始
你的幸運號碼是無
你的幸運顏色是死亡
箴言:
有其父必有其子
所以,二刷甚至多刷是必然的,一個好故事絕對值得如此。
動人的片段
影子死後,在地下世界分岔口,選擇了充滿艱難真相的那條路。他像事外旁觀者一樣瀏覽自己的一生,重視那些對於他來說某些重要的時刻。
他停下來,停在媽媽瀕臨死亡的那刻,影子看到了當時十六歲的自己,就坐在媽媽床邊,因為不願面對現實而埋頭自顧自地看書。
影子真想搖晃他自己,那個一度是他自己的笨蛋男孩,叫他過去握住她的手,和她說說話,在她悄然逝去前做些什麼。他知道她就快死了,可惜他無法觸到自己,他還在繼續看書。就這樣,在他坐在旁邊椅子上看一本厚書的時候,媽媽靜悄悄地死去了。
深受觸動。
想起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結尾處,成年派說:「最讓人心痛的是,我沒能好好道別。我再也沒有機會感謝父親,感謝他教我的一切,告訴他沒有他的教誨,我恐怕活不了。」
希望我們能夠避免更多的錯過。希望我們珍惜當下。希望我們學會好好道別。
中國的影子
在《美國眾神》的閱讀中,我企圖尋找到中國神的影子。畢竟中國移民在美國,是繼墨西哥人和印度人之後的第三大移民團體。2017版《中國人在美國》移民報告中的數據指出,在2016年,中國移民總數量達到230萬,佔整體4400萬移民人口的大約5%。
直到最後,書中出現幾個有意思的片段。
「第一個敵人的腦袋是我的。」一個身材很高的中國人說,他的脖子上用繩子穿著一串小骷髏頭。他意志堅決地朝山上慢慢走去,肩上扛著一把寶杖,杖頂有一彎弧形刀刃,像一輪銀色的彎月。
有那麼一刻,我甚至在想,這個人物是沙悟淨嗎?
對於作者來說,深入了解美國眾多外來移民的宗教信仰並能巧妙無痕地運用於文字之中,不是易事,更是個大工程,面面俱到也沒有太大必要。
對我來說,這些已經讓我感到莫名的親切。
而譯者,在本土化上,也做出了努力。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段對話,女方說話有口音,翻譯得很樂呵。
「什麼事?」她問,但說的聲音有點像「舍麼四」。
…
「布蘭丁先生知道你來了。」她用責備的口吻說。(「布拉丁先身字道你來了。」)
…
「今天他很忙,還有很多約會。」她說(「基天他很綿,還有很多邀會。」)
好的比喻句
話語從他口中滔滔不絕地湧出來,就如同夏日壞掉的消防栓裡滔滔不絕地往外噴水一樣。
他又蹦又跳,就好像一座人形火山,正準備因為自己的絕頂聰明而洋洋得意地噴發。
這裡開個小差,建議下父母們,平時可以有意地鍛鍊下孩子使用比喻的能力。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很多小詩人,詩寫得令大人們驚掉下巴,有的時候就是比喻運用得很妙。
摘錄兩首之前微信很火的孩子的詩。
▲電筒光和拐杖
晚上
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拐杖
我拄著一束光
▲冰掛和鼻涕
一場大雪過後
冬天感冒了
路過森林的時候
鼻涕落在樹枝上
一根一根
晶瑩發亮
比喻需要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也許看上去毫不相干,其實有內在的連接,這需要想像力和觀察力。多問問孩子像什麼啊,引導他們使用比喻表達,讓孩子們熟悉這種思維模式,對以後的寫作、思考都大有裨益。
我不喜歡的
小失誤
主人公影子和星期三分開後,星期三派烏鴉告訴影子,在卡羅去找一個叫傑奎爾的人。影子問路時,得到這樣的答覆:「在埃及的那個才叫開羅。在小埃及(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他們管那個地方叫卡羅。」
於是,我確切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是卡羅。
但下一秒,有人問影子要去哪裡,影子回答道,「開羅。」之後書中再也沒出現過卡羅這個詞,全部都是開羅市。
說實話,我有點恍惚。也許是因為傑奎爾是埃及古老的神,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卡羅」變「開羅」。還是我想多了,這不過是一處小細節上的小失誤呢?
當然,這一點沒耽誤情節推進,只是給像我這樣認真的讀者造成困擾罷了。甚至我開始懷疑我自己,到底是書錯了還是我沒領悟,願明白人告知……
有的內容仍摸不著頭腦
有讀者評論,「情節不太流暢。」我猜想是不是因為那些偶爾插敘進來中斷了主線講述的故事。有點「劇中劇」的意思。當時本書的編輯也是擔心情節上過於鬆散曲折,給作者的建議就是精簡。
這些「劇中劇」單拿出來,都是非常精彩有意思的小故事。放在書中,有的意圖明顯,有的確實有點摸不到頭腦。所以會有讀者抱怨道,「好多事件對主線沒有一點作用。」我不這樣認為,儘管也不明白其中的隱含。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個好心的提示:「如果覺得書中有難以理解或覺得翻譯不準的,可以參考豆瓣讀書的電子書,裡面有發燒友做的批註。」
MARK下,給你們,也給準備二刷的我。
最後,以一段書中提到的有趣實踐結束。
二十世紀初期,有人製作了一個巨大的美國疆域模型,只包括位於美國本土的四十八個州。這個模型是用紙板做的,為了找出中心點,他們將模型放在一個圖釘上保持平衡,用這個方法中終於找到可以真正平衡整個美國的中心位置。
嗯,你們一定和我想得一樣。
是的。
如果用這麼好玩的方法測試,我們中國的中心位置又在哪呢?
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一站式購齊今年上半年的閱讀書單。
在每周日的讀書專欄下留言,或在「常青藤爸爸」小程序下的「讀書會」欄目當期留言,分享讀書心得,或推薦類似主題的書(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抄襲網上的讀書筆記,另外同時在留言和小程序裡寫下讀書筆記,會增加你的中獎概率!),常爸會在點讚數較多、排名前100的粉絲中擇優抽取獲獎者,獎品為Kindle,或大額京東圖書優惠券!
另外,考慮到有些朋友已經有基礎版或者想要更高版本的Kindle,常爸還推出獎品升級通道:
一年內,攢夠2次領取基礎版Kindle機會但沒領取,可以直接兌換Kindle Paperwhite(價值958元);
攢夠4次領取基礎版Kindle機會但沒有領取,可以直接兌換Kindle Oasis(價值2399元)。
常爸會直接在亞馬遜上下單,寄到你府上(獲獎者請主動聯繫客服提供地址 - 在公號輸入「客服」兩字獲得當前客服微信號)。
■ 獎品一:Kindle一臺
■ 獎品二:京東大額購書優惠券
P.S.這真是個得罪人的活兒啊!請上述獲獎者馬上聯繫我們的客服ivydadcs7領獎吧!
讀書筆記下周再見啦!
讀50本書計劃14:《月亮和六便士》
讀50本書計劃13:《這才是心理學》
讀50本書計劃12:《虛無的十字架》
讀50本書計劃11:《無聲告白》
讀50本書計劃10:《深度工作》
讀50本書計劃9:《毒木聖經》
讀50本書計劃8:《基因傳》
讀50本書計劃7:《解憂雜貨店》
讀50本書計劃6:《三體》
讀50本書計劃5:《殺死一隻知更鳥》
讀50本書計劃4:《孩子你慢慢來》
讀50本書計劃3:《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讀50本書計劃2:《曉松奇談(世界卷)》
讀50本書計劃1:《人類簡史》
《這是我的新年計劃,你要一起參加嗎?監督我的同時,你也有好禮!(每周送臺Kindle)》
微信公眾號:ivydad_ivydad
轉載請加白名單
長按識別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
關注公眾號後,在公眾號輸入相關關鍵詞,看優質原創文章:
熱門文章
「初心」,看《為什麼我辭掉百萬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兒智商最有效的辦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
英語啟蒙相關文章
「雙語」,看《雙語的孩子數學好?!-兒童學外語的8大好處》
「英語啟蒙」,看《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繪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繪本書單(幼兒啟蒙第一輯) & 耶魯奶爸精心研發的英文親子閱讀助手APP和繪本音樂》
金卡會員招募
「會員」,看《讓孩子聽很low的兒歌?還是用高品質的音頻開啟英語、國學啟蒙之門?「常青藤爸爸」會員俱樂部會員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