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後的許多年中,烏爾班總是會想起多年前在林迪斯芬修道院的日子。那是英格蘭北岸的一個修道院,空氣中充滿了靜謐和安寧。然而這一切終結於793年的6月8日,寧靜被喧囂與騷動打亂,透過窗戶,烏爾班看到往日寧靜的修道院變成了混亂的地獄,在多年後的回憶中,他說自己「像一個歇斯底裡的女人」。在逃跑了數日之後,烏爾班回到修道院,眼前的景象使他幾乎崩潰——修道院已經被洗劫並且付之一炬。
這是維京人對英格蘭侵略史的第一頁,倖存的英格蘭人將遇難者進行埋葬,並用基督教的方式對他們進行默哀。而在數百裡外的海洋上,另一群人乘著不同於其他船隻的長船,正在唱著英靈殿的讚歌。從此刻開始,一代一代的維京人都將如此,通過船隻去徵服整個歐洲大陸。
生於嚴寒維京,音譯自英文Viking,在古英語中,vikinger指海灣中的人,後來也泛指海盜。維京人發源自寒冷的冰島,冰島地區的嚴寒迫使他們只能通過對他國的侵略和徵服維持生存。從8世紀開始,維京人便開始了對西歐沿岸的掠奪。而到了9世紀,這種零星的、混亂的侵襲已然進化成了大規模、有組織的戰爭。範圍也從西歐沿岸擴展到了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北非。
而在這些區域中,英格蘭由於位置最近,土地最為肥沃,便成為了維京人侵襲最為嚴重的地區,也寫下了對維京抵抗的整部歷史中最慘烈的一章。而《刺客信條:英靈殿》中的背景,正是這段時期。
從現代對當時資料的考古資料的還原來看,維京人乘坐一種被稱為長船的獨特載具。維京長船大多由一整根橡樹打造而成,其長度最少也達到了15米。在風平浪靜的海洋中,他們的速度可以達到20千米每小時,即使在暴風雨的天氣中,也依然可以順利行駛。同時由於船身的狹窄,因此在河流中也可以暢通無阻。河流密布的英格蘭因此也成為了最適合入侵的土地,維京人便這樣乘著長船,通過河流縱橫在英格蘭的土地上,成為了令英格蘭最為恐懼的戰爭機器。維京領袖的父親相傳被英格蘭國王俘虜扔進毒蛇坑內處死,這更加大了維京人對盎格魯-薩克遜人徵服的強烈願望。而當時的英格蘭還處於多個王國並存的時期,因此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抗。
首當其衝的便是位於英格蘭東南角的肯特王國,而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英格蘭地區的地圖位置也正是肯特王國所在的地區。在抵達英格蘭大陸之前,維京人已經得知肯特王國是眾多王國中弱小的,肯特王國同時也毗鄰英吉利海峽,因此控制了肯特王國,也就控制了整個英吉利海峽,同時也意味著能擁有肯特憑藉貿易所獲得的所有財富。肯特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維京入侵的第一個目標。
不同於遊戲中的強大,歷史上真實的英國軍隊在面對維京人時其實並無法抗衡,甚至還有幾分懦弱。面對來勢洶洶的維京軍隊,肯特王國無法組織起能夠與之抗衡的軍隊,因此只能屈辱地選擇賠償金錢來換取和平。雙方在肯特籤署了和平條約,但好景不長,維京人在短暫地佯裝撤退後便撕毀條約,洗劫了整個王國東部。肯特也成為了維京人之後侵略活動的跳板。就這樣,維京人憑藉兵力的優勢迅速佔領了英格蘭大片土地。經歷十餘年的徵服戰爭後,維京人建立起了國土廣袤的不列顛維京帝國。維京帝國北至約克,南至泰晤士河,西鄰威爾斯,東抵北海。維京對英格蘭的徵服至此落下了帷幕。
興於戰爭格外值得注意的是,維京人並非打了就走的散兵遊勇,而是一支有著明確計劃和戰略目標,同時具有嚴明軍紀的職業軍隊。因此維京人的侵略目標也並非是單純地掠奪財富,而是進行土地的開發和人口的遷徙。維京人想要身份並不是侵略者,而是英格蘭土地的徵服者和統治者。維京人大量從北歐的苦寒之地遷徙至英格蘭,並且建立了自己的村莊和城鎮,這些城鎮信仰和基督教不同的北歐文化,保留了大量的維京傳統和生活習慣。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家園系統進行居住地的建設,這也正是當時的維京人在英格蘭地區的真實生活寫照。
在建立了廣袤的帝國之後,維京人開始了漫長的定居,在數百年的歲月中,他們的戾氣逐漸被時光消磨殆盡。新興的貴族不再願意回到生存環境惡劣的故鄉,他們更樂意留在溫和的英格蘭,繼續做這片土地的主人和經營者。在英格蘭的維京人逐漸開始信仰基督教,維京傳統的生活風格也被歐洲繁瑣的宮廷文化所替代,維京人逐漸拋棄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宗教和文化,將自己視為文明世界的子民,而非海盜和戰士的後代。
亡於文明到了十一世紀,維京人徵服的大片地區都已經完全基督化,這裡的維京統治者也逐漸變成了國王——正如他們自己之前擊敗的對手一樣。一段神話史詩般的徵服歷史就這樣慢慢消失,它出生於嚴寒之中,被風雪所裹挾,在冰島冷峻的冰山和漫長的極夜中誕生,隨著海浪漂向整個西方世界,最後卻又暗淡無聲,逐漸消逝在歷史的更迭中。
另外一批維京人沒有留在殖民地,而是選擇繼續沿著亞歐大陸向東,他們沿著廣闊的河流到達東歐平原,建立起強大的基輔羅斯,這正是之後俄羅斯帝國的雛形。而另一支探險隊,則朝著海浪向西前進,到達了格陵蘭島。
據說,他們中有人一直到達了美洲,成為了最早的新大陸發現者,並和當地的文明產生了交集。不過,這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刺客信條英靈殿的遊戲便是紮根於這段歷史。多年的作戰,讓很多戰士感到厭倦。於是大軍解散,期望安穩生活的戰士們返回老家或者就地墾殖展開新的生活。但還是有野心勃勃且不甘於歲月靜好的武士,期待著下一位傑出的統帥能夠帶領他們再次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