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的維京戰斧

2021-02-13 玩主會

關注玩主會公眾號,

並轉發分享文章,

即有機會參與定期抽獎。

793年6月8日,烏爾班被窗外的噪聲驚醒時,眼前還掛著記憶的殘片。讓這位修士疑惑的是,做完禱告後,林迪斯芬修道院本應非常安靜,但刺耳的慘叫立刻讓他想起了飽經蹂躪的故鄉,在一部編年史中,他承認自己逃跑時「歇斯底裡地像一個女人」,當返回時,他幾乎跌倒,因為修道院已遭到洗劫並被付之一炬。


  在多霧的清晨,倖存者將所有屍體埋葬,在墳墓邊,他們用聖歌向遇難者默哀:「由於最深的需要,我為你哀傷。」但在海岸線上,林迪斯芬的襲擊者們卻在唱另一首歌:「看啊,我目睹我的父親和母親,看啊,我目睹祖先的行列,他們都在向我召喚,召喚我去那英雄埋骨之地。」

  巨大的風帆張開了,這是維京人的頌歌,從這一刻,一代代的維京人漂泊在驚濤駭浪之上,去向世界展示無畏的生命。


一個民族的崛起

  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丹麥的綠色平原之間,漂浮著無數浮冰與小島,沿岸的峭壁上,只有北極狐不時凝視著腳下的村莊。據說維京人的名字(Wiking)就來自這些峽灣(Wik),作為農民和漁夫,他們平靜地生活,直到氣候突變讓這種日子一去不返。

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丹麥的綠色平原之間,漂浮著無數浮冰與小島,沿岸的峭壁上,只有北極狐不時凝視著腳下的村莊。據說維京人的名字(Wiking)就來自這些峽灣(Wik),作為農民和漁夫,他們平靜地生活,直到氣候突變讓這種日子一去不返。

從北歐的峽灣走出了維京人的祖先


公元8世紀開始,北歐的平均氣溫在50年內下降了5度,進而摧毀了農業。人們播種一束燕麥只能收穫兩束,這就是維京人當年的生存困境。「人們掙扎在雨、雪、饑荒和死亡的夾縫中。」歷史學家克裡斯蒂安·胡夫如是說:「讓維京人只能將希望寄託於遠航。」但另一位作者用略帶文學色彩的口吻寫道:「北海卻用無情的風暴試圖阻止他們,當西風驟起時,船隻脆弱得如同一張紙板,這也意味著,稍有不慎,這些鋌而走險的人們便有可能遭遇生命危險。」

今天提到維京人,我們的印象多半是他們的頭盔上有著誇張的牛角,但和公眾的印象不同,真正的維京人從沒有這樣的裝備,這種多此一舉的裝飾,事實上只是19世紀德國人臆想的產物。



自然的磨礪,讓這個民族不再抱有天真的幻想,也喪失了盲目樂觀的能力;但它學會了堅持,學會了抱定冷酷無情的信念和毫不動搖的決心。當年的作者總稱維京戰士「像冰塊一樣嚴肅」,因為殘酷的生活剝奪了他們閒談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航海只能是少數人願意且能夠掌握的技術——因為優秀的海員只會從飽經風霜的男人之中誕生。


就像海霧一樣,維京人的入侵開始了。793年6月8日,他們攻擊了林迪斯芬修道院,如同本文開始的一幕,而這又只是一個開始,7年中,英格蘭和愛爾蘭至少有50座村莊和城市被付之一炬。在這些襲擊中,維京海盜幾乎稱得上神出鬼沒,這要得益於他們駕駛的長船,由於精良的設計和堅固的結構,它堪稱那個年代最完美的戰爭機器。

  從考古復原的結果看,維京長船通常用一整根橡樹打造,至少15米長,在理想海況下,其航速能達到20千米/小時,如果船員齊心協力,甚至能做到在風暴中行駛。對乘員的分工,歷史學家後來寫道:「每個船員既是槳手,也是領航員和戰士,無論貴族、平民,還是女人和孩子,所有人都組成了一個團結緊密的戰鬥群體。」

《維京徵服》中的維京人及戰船,其長度可以達到35米,特點是狹長的船身、堅固的龍骨和寬大的橫梁,船身外包裹著一層船板,用鉚釘固定,空隙由植物纖維和獸毛填塞。

也正是這群人讓世界見識到了,全副武裝的維京人是多麼可怕,他們用獨特的戰術獲取財富:駕駛平底船衝上海灘,衝進莊園和修道院,打死反抗者,並在最後將目標付之一炬。當戰利品和奴隸在幾百公裡外的市場出售時,許多人的命運被改寫了,其副產品則是繁榮了大半個歐洲的商業和貿易。

維京人的遠航路線和佔領地區,注意照片左上方的格陵蘭島和美洲定居點,關於它們的故事,我們將在最後講解。


「上帝保佑不要讓我們遇上維京人!」這句禱詞反映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慌。隨著814年查理曼大帝去世,法國北部出現了軍事力量的空白:更多海盜利用這一機會從北歐抵達了,漢堡、魯昂、沙特爾和圖爾……這些裝滿金銀的城市遭到了猛烈的攻擊。在法國北部被洗劫一空之後,維京人更越過大西洋直達葡萄牙,並在10世紀遠徵北非。885年,3萬名維京海盜沿塞納河而上,直至巴黎。「其人數如此之眾,以致完全看不到河水,只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桅杆。」一位修士寫道,這次行動標誌著其觸手伸向了內陸地區。


戰爭的頌歌

  血與火照亮了大英雄與小人物,也照亮了他們的光榮和夢想、恥辱和悲哀。在公元10世紀,一位愛爾蘭修士將維京人的好戰歸功於他們的宗教,因為事實上,北歐人的三位主神——奧丁(Odin)、託爾(Thor)和弗雷(Frey),幾乎全部與戰爭有關。由於這種獨特的信仰,當生活無法滿足不甘平庸的男人時,戰爭便展現出無限的誘惑。是冒險、掠奪和徵服,讓這些人在擁抱不凡的同時,獲得了與神靈並列的可能性——這種歸宿就是瓦爾哈拉。按照傳說,每個英靈都將被女武神引向那裡,直到眾神的黃昏——在維京人的信仰中,血灑沙場是獲得這種榮譽的途徑。

雷神託爾,雷神之錘正是他的象徵,

在「諸神的黃昏」中與巨蛇耶夢加得同歸於盡後,


如果傳說是真的,9-11世紀,一定有很多北歐戰士魂歸此處:女武神目送心儀的英雄走向沙場,又給他們臨終一吻,召喚他們去那英雄埋骨之地。戰爭一場接著一場,遠徵和內戰此起彼伏,無數名字如走馬燈般閃過:「無骨人」伊瓦爾(這一綽號源自先天罹患的成骨不全症),「血斧」埃裡克,「金髮王哈拉爾」(Harald Harfagre),「藍牙」哈拉爾(Harald Blatan,他的名字後來被用於命名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此外就是聲名顯赫的克努特大帝——在21年的統治中,他將英格蘭、挪威、丹麥和瑞典置於一頂王冠之下,他們是英勇的國王也是偉大的盜賊。

在維京國王中,「藍牙」哈拉爾在位時統一了挪威和丹麥,其綽號是由於喜歡吃藍莓導致牙齒被染成藍色,而藍牙技術之所以名為藍牙,就在於研究人員希望其能統一移動傳輸領域。圖為《文明5》中的哈拉爾,右上是藍牙技術的標誌。


徵服與被徵服

  「如果你不能擊敗敵人,就試著擁抱他!」一句古老的中世紀諺語如是說。面對北歐海盜的咄咄逼人,大膽查理、胖子查理、傻子查理,這些查理曼大帝的繼任者們只能選擇進貢來保全自己的領土。911年,傻子查理將維京首領羅爾夫(Rolf)冊封到法國北部,在這片後來被稱為諾曼第(Normandy)的原野上,維京人的歷史開啟了新篇章:漫長的定居中,他們的戾氣被打磨掉,新貴們不願意回到氣候惡劣的故鄉,而是駐紮下來,開始經營和統治這片土地。他們成為基督徒,學會了宮廷的精緻生活;他們拋棄了傳統,不再將自己視為海盜的子孫。到11世紀,諾曼第已完全法國化,成為西歐一個重要的貿易樞紐和商業中轉站,從這裡走出了徵服者威廉——1066年的聖誕節,經過馬不停蹄的戰鬥,他在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踏上了英格蘭的王位

徵服者威廉,作為歐洲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君主之一,他給英格蘭帶來的不只是一次政權更迭,而是政治體制、語言、等級制度、土地制度等眾多方面的改變。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威廉的敵人同樣是具有北歐血統的國王們,這看上去儼然一場內部廝殺,然而,在歷史上,1066年卻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被講法語的貴族擊敗後,維京人統治英格蘭的時代正一去不返。這一幕又成為當時風雲變幻的寫照,在11-12世紀,維京人或被基督教同化,或被不堪壓榨的當地人殺死。作為眾多戰鬥中最慘烈的一場,1014年,愛爾蘭國王布萊恩·博茹(Brian Boru)在都柏林郊外全殲了維京大軍,7000名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和英格蘭的戰士被斬殺,一部編年史寫道:「愛爾蘭人奪走了維京人的大部分財產,將他們美麗的港口城市付之一炬。」


  與此同時,另一批維京人則向東出發,沿著寬闊的河流南下,進入了東歐平原。860年、907年和941年,他們三次進攻君士坦丁堡,又被三次擊敗。但戰場上的表現為他們贏取了非常優惠的貿易特權。作為交換,拜佔庭帝國的皇帝則大量招募維京戰士擴充自己的禁衛軍——也許正是這樣一位僱傭軍,在悶悶不樂時將名字刻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大理石欄杆上,雖然千年已過,然而人們還是能辨認出上面的字樣——「哈夫丹」。


活躍於東歐的維京人,他們可以被看作俄羅斯人的祖先之一,當時也被稱為「瓦良格」,這一名字後來被蘇聯/俄羅斯用於命名一艘被出售給中國的航空母艦。


到公元9世紀,維京人已經控制了從黑海到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其中就包括第聶伯河畔的基輔,從這裡誕生了強大而有秩序的國家——基輔羅斯。但此時,作為統治者的瑞典人卻被其臣民的生活方式折服,他們在文化上變得更富有斯拉夫特色,並迅速拋棄了北歐傳統。公元998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宣布皈依東正教,讓這個王國同化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就這樣,在新的土地上,維京人與自己的祖先失去了聯繫,與當地居民合二為一。而在遙遠的冰島和格陵蘭,維京人雖然努力保持著傳統,但卻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考驗。

這座出土於瑞典境內的佛像證明了當時維京人的貿易範圍是多麼廣泛,這尊佛像是由印度人在公元5世紀製作的,最終輾轉10000公裡,來到北歐成了維京人的紀念品。


酷寒仙境

  當維京人在西歐和東歐開疆拓土的時候,一部分人選擇了向西進發,以搜尋傳說中的新大陸。這些探索者中,有三位最終青史留名,其中第一位是戈爾夫·阿納爾森。然而這位航海者發現,傳說中「流淌著黃油」的冰島實際處於蠻荒之中。也正是因此,早年定居者的詩歌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景象:「憂傷的男男女女站在小山山頂,望著暮春時節仍然封凍的冰面。」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荒島,對渴望土地的維京人卻有著無限的誘惑,探險家們從北歐成群結隊抵達,數十年的光景,當地的人口便翻了數倍。人多地少,讓新移民的憧憬破滅,冰島也開始面臨大陸出現的挑戰。970年的歉收引發了饑荒,一位編年史作者寫道:「人們吃烏鴉、狐狸和其它許多噁心的東西,人們任由老人和病患被殺死,屍體被越過礁石扔進海裡。」要想生存,必須開拓新的疆土,而他們只有一條道路——越過北海繼續向前。

格陵蘭97%的面積都被冰雪包裹,但就在這位於極北之地的世界第一大島上,維京人建立了一連串定居點。


第二位名垂史冊的航海者——「紅鬍子埃裡克」——出現了。在海的盡頭,他發現了由一座巖石和冰塊組成的島嶼,這就是格陵蘭。埃裡克繞著島最南端的岬角航行了一周,最後在西岸的山谷定居,通過開墾牧場、獵殺海象和一點點樂觀主義,他在回國後開始大肆宣揚在「綠色土地」(即「格陵蘭」,Greenland)上的奇遇。

  700名冰島人相信了他的話出發了,但移民們很快發現自己落入了一個謊言陷阱:當地的冰層有3400米厚,而更大的威脅是,當地早有愛斯基摩人居住——他們剽悍、茹毛飲血,拒絕對不速之客的到來表示歡迎。

從格陵蘭出發的維京船隊


格陵蘭出土的一具骨骸展示了在當地生活需要怎樣的堅韌,這具骨骸屬於一個肩膀脫臼的中年男子,但他不得不在缺乏治療的情況下一如既往地工作,直到在肩胛上磨出了一個新的骨槽為止。另一份考古報告來自島上的西定居點,教堂周圍的墓地出土了155具骸骨,其中只有15人的壽命超過了50歲,然而就是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維京人竟設法生存了下來,時間跨度不是幾周或幾個月,而是整整500年。

  從他們中走出了第三位偉大的航海者——萊夫·埃裡克森。公元1000年,他帶領35名水手橫越狂暴的大西洋,隨後沿著白色冰川一路向南,沒有人記錄下他們的所思所想,不過顯然,尋找木材和毛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機。接下來的一切引發了爭論,他們是否已在哥倫布之前發現了美洲,並在紐芬蘭島,把幾枚鐵釘遺忘在了土裡?

新大陸

  過去1000年,維京人遠徵美洲的壯舉幾乎被遺忘,然而正如很多人猜測的那樣,這個海上民族與新大陸的接觸是一種必然。這些維京人雖然遠在極北之地,無法像同胞那樣通過劫掠獲得榮耀,但他們保持著航海的傳統,不僅如此,他們還用薩迦史詩(Saga)記錄了這些事跡。在《格陵蘭人薩迦》和《埃裡克薩迦》中,描繪和讚美了這些遠航,據說埃裡克森在一處島嶼北岸的峽灣登岸,那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蔥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岸。也正是因此,埃裡克森將這片土地命名為文蘭(Vinland),意為青草茂盛之地,根據史詩中的記述,他們在此度過了一整個冬天。

油畫《萊夫·埃裡克森發現美洲》


後人復原的、位於紐芬蘭北部的維京人房屋遺址,考古證據顯示,當地並非永久定居點,而是一個臨時的過冬地。


對格陵蘭的維京人,文蘭顯然是一個天堂,然而,它太美了,幾乎到了臆造的程度,它究竟是神話和想像,還是確實可信的存在?幾個世紀中人們一直眾說紛紜。由於薩迦暗示了維京人航行的時間和方向,它們就像是航標,讓人們將目光投向了紐芬蘭最北端,考古學家們最終在那裡發現了八處維京時代的建築遺址,每組建築都由一個中廳和一個側室組成,形狀和大小都和格陵蘭的房屋相似。其中,最大的一間長20米,顯然是首領的家。或許1000年前,就是在這裡——紅光滿面的埃裡克森就坐在明亮的爐火前,喝著葡萄酒,興高採烈地接受下屬的贈予。

從紐芬蘭北部出土的鐵釘,它充當了維京人到達美洲的關鍵證據。


不僅如此,居住於此的還包括一位技術精湛的鐵匠,他的作坊就在大屋不遠處,每天上午,他都要從泥沼裡撈取礦石,以便製造鐵釘修補航行後受損的長船。然而,也許是光線太昏暗,某天收工時,眼神不好的他隨手一揮,讓其中幾枚掉進了土裡。直到1960年代,這些鐵釘才被發掘出來——鑑於當地原住民從未掌握金屬鍛造的工藝,這些發現足以充當維京人發現美洲的證據。然而,冒險者們在當時來去匆匆,1020年之後,不再有前往美洲的遠航使命。

為什麼一切突然終止了?看上去,一方面,他們可能遭遇了原住民的襲擊,據稱埃裡克森的一個兄弟就因此身亡;另一方面,格陵蘭根本不出產任何木材,不足以建造一支遠航船隊。與此同時,維京人的居住環境江河日下,隨著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小冰河時代」降臨了,其結果是一場災難,大量浮冰堆積在格陵蘭島周圍,讓格陵蘭變得極端荒涼和孤立。

《帝國時代2》維京戰役最後一關「文蘭薩迦」中,講述的就是埃裡克森發現美洲,玩家必須造船從右側的主基地(冰島)出發,在中央的大島(格陵蘭)建立據點,直到擊敗左側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土著。


最後的生還者

  春夏季只剩4個月,格陵蘭島上的支柱產業——畜牧業幾乎陷入癱瘓,漫長的冬天,維京人不得不把牲畜關在棚舍中,第二年春年它們變得非常虛弱,只能被人抬到附近的牧場上去。因為浮冰,定期靠港的貨船消失了,當地漸漸被歐洲人淡忘,不僅如此,這段時間發生了許多難以解釋的事件,而這又是一連串謎團的開始。

  1350年前後,格陵蘭西部的1000多名居民集體失蹤。「當地已杳無人煙,只有一些野牛和野羊在活動」,一份報告寫道。考古發現則證明,在最後的時間,定居者們沉浸在絕望中,他們開始屠宰一切能充飢的動物,雖然我們已無法得知殘存的記憶,但可以肯定,在一個寒冷的清晨,走投無路的維京人帶著僅存的食物衝出了家門,從此杳無蹤影。

  東部移民區的居民又堅持了70年。1406年,一群冰島水手被風暴吹到了那裡,留下了維京人社區的最後記錄——一個婚禮和許多葬禮。1540年,另一批造訪的人們發現這個殖民地已經荒廢,只有許多房子矗立在海風中,一位身穿兜帽大衣的男子仰面朝天,屍體已經乾癟和僵硬——直到最後一刻,他也從未被同化、遷徙,或者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土著妥協,然而正是這種固執的堅持,讓他付出了死亡的代價,也讓這部關於航海、冒險、掠奪和徵服的偉大史詩寫到了最後一頁。

格陵蘭島上荒廢的維京人教堂,公元14-16世紀,當地的維京定居者全部失蹤,原因至今不明。


這一幕充當了一個時代的墓碑——最後一個真正的維京人就在格陵蘭死去,其他人要麼隨著環境的變化消亡,要麼被基督教同化,或者與其它民族混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英國人、法國人、俄羅斯人……前面提到的徵服者威廉也在其中,許多年後,每一位登基的英格蘭國王都是他的後裔。

  一段介乎神話和史詩之間的歲月也一去不返了,它寒冷而憂傷,被包裹在漫長的極夜中,在世界的盡頭遺世獨立。這個時代被神明和鬼怪庇護著、威脅著,是奧丁、託爾和弗雷的聖殿,新芽從它的白骨中長出,半死不活的中世紀歐洲腐爛了,新國王們在這個舞臺上元氣充沛地表演。

  然後,新統治者們也活著和老去,時間之風把他們全都吹走,只有蒼涼的歌聲還伴著濤聲迴蕩。只是,如今,許多事情已面目全非,它並非迴蕩在1000年前永無止境的悲哀中,而是埋藏在傳說深處,沉浸在後人的懷念和神往裡面。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十大戰斧:中國古代有兩把戰斧榜上有名,你認識多少把?
    4、印度彎刃戰斧:印度彎刃戰斧,它的長度有50多公分,重量不算很重在一千克出頭,這把戰斧是來自於十七世紀的一位將軍手上。印度彎刃戰斧是步兵、還有騎兵所標配的,雖然它的斧頭跟其他幾把戰斧不一樣。但是它使用起來還是非常順手的,據說印度彎刃戰斧可以輕輕鬆鬆的將敵軍的盔甲給劈爆,給敵人致命的打擊。看上去簡約而不簡單的戰斧殺傷力實在是非常強大很多人看到都會避讓它。
  • 維京狂戰士:野蠻而強大的入侵者,劍斧戰歌威懾八方的嗜血掠奪者
    戰斧 說到維京時代的武器,就要說到赫赫有名的維京戰斧了。很多文學藝術裡所描述,維京人的戰斧巨大無比,如同巨人使用的神器。 專門為殺人而設計的戰斧則與伐木手斧有所不同。斧頭的設計有很多種,早期戰斧的刃約在7-15釐米之間,而後期維京人的斧刃越來越寬,新月形的寬斧斧刃長22-45釐米。
  • 揭密戰斧牛排,憑什麼這麼豪橫
    它作為牛排界的網紅 仿佛只有五星級大廚才能駕馭 一提起戰斧,就想起了茹毛飲血的豪爽,想起了桀驁狂放的維京人
  • 兇悍霸氣的維京人,他們使用的兵器都有哪些?
    儘管我們在各種文藝作品中看到的維京人更常用的武器是戰斧,但是維京人最為尊崇的兵器依然是劍。在首輪對敵中,維京人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是矛(方陣對敵之時的遠程武器,當然也有弓箭)和戰斧(近身接敵)。劍在最初階段通常充當次要角色,因為如果用劍連續敲擊另一把劍,那麼劍刃會產生較大裂口,最終破壞其精細利刃的堅固性和有效性。正因如此,維京人在使用完矛槍和戰斧以後才會抽出劍,朝敵人身體暴露出的薄弱部位攻擊使其徹底喪失抵抗力。考古學家對古代戰場上戰死的骸骨進行挖掘,結果顯示出,矛槍造成的傷害比劍要多。
  • 維京戰魂《刺客信條:維京紀元》4月30晚公布將在2020年底推出
    《刺客信條:維京紀元》以九世紀的英格蘭為背景,玩家將扮演強悍的維京劫掠者「埃沃爾(Eivor)」,帶領部族從嚴酷的挪威海岸來到九世紀英格蘭茂密的農田中的新家。在這個美麗而神秘的開放世界中,玩家將面對殘酷的敵人,突襲堡壘,建立部族的新世界居住地,組成聯盟,贏得榮耀,在英靈殿爭得一席之地!
  • 《刺客信條:英靈殿》上市預告片公布 維京狂戰士來襲
    遊戲提供了迷人維京人體驗,將玩家帶入了處於英格蘭黑暗時代殘酷背景下、美麗而又神秘的開放世界。玩家將體驗到遊戲的全新特色,包括劫掠、雙持武器以及定居點建造。打造屬於您的維京傳奇化身無情的戰士——維京劫掠者艾沃爾,帶領您的氏族從與世隔絕的冰冷挪威出發
  • 《維京:王者之戰》戰鬥民族修煉手冊
    哎嘿,沒錯這就是由戰鬥民族歷時七年完成的《維京:王者之戰》。NO,在《維京》裡的打戲是這樣,這樣的,還有這樣的在現在打戲流行來個特效搓個光球的年代,臉貼臉的肉搏,輸出不夠來聲吼,爆頭飆血不含糊的《維京:王者之戰》可以算是一股清流了。
  • 維京金屬(Viking Metal)
    維京船製作精良,可謂是一件藝術品,是維京造船師精湛技藝的完美體現。維京龍頭船有三大優勢:牢固、吃水淺和速度快。首先,牢固的維京船可以遠洋航行,在惡劣的天氣下不易被風浪打翻扯碎;其次,維京船吃水淺,不需要停靠專門的深水港,可以從任何地點登陸;最後,維京船採用船帆和人力划槳的混合動力,再加上吃水淺,在水中阻力小,因此在水面上來去如飛,且轉向靈活。
  • 俄羅斯電影史上的現象級電影《維京:王者之戰》觀影指南
    這就是在俄羅斯上映伊始,短短9天便獲得了15.6億盧布的票房成就,俄羅斯現象級歷史題材大片《維京:王者之戰》!▲電影中斯維亞託斯拉夫·伊戈列維奇的遺物,一柄精美的戰斧▲出土的基輔羅斯時代的武器,尤其是在戰斧和劍,都有著非常鮮明的維京特色,並且這種特色一直持續到了基輔羅斯的滅亡。即使到了今日,實際上很多俄式的斧頭,仍然能夠看到源自古老北歐時代的種種印記。
  • 《維京:王者之戰》 升級版「權利的遊戲」上映!
    目前,《維京:王者之戰》已定檔將於12月1日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弗拉基米爾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徵戰最終建立偉大帝國的傳奇故事。
  • 果然是北歐神話背景,育碧通過直播揭曉了《刺客信條:維京紀元》
    成品封面中央是一位手持倒鉤戰斧的男性,斧頭上有著「刺客兄弟會」的蝕刻標記,這個標記則是兩把維京斧頭。同時,在人物左側呈現了凜冽海灣中的維京戰船,另一側則是手持維京戰盾的士兵與長槍兵在戰鬥,背景則是斷垣殘壁的石堡。
  • 維京人都是劍盾長矛加巨斧?普通維京海盜:一把手斧加短劍足夠
    和絕大多數海盜一樣,維京人的武器大體可分為地面戰武器和船上戰武器兩個大類,而絕大多數短兵器都是同時適用於兩個戰場的,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維京長船」相對窄小,這無疑限制了甲板人員和他們的武裝程度,而隨著「維京徵服」的開始,挪威人和丹麥人統治地區越來越大,航海技術越來越發達(主要是得益於殖民地區海象皮、海豹皮和瀝青的獲取,這些材料的存在解決了大型船舶的密封和繩纜強度問題
  • 10款好玩的維京遊戲讓你爽個夠!
    《刺客信條:英靈殿》將以歐洲維京時代為背景,充滿戰斧、長船、符文、劫掠等元素,並且也會有一些北歐神話內容。不過《英靈殿》要等到年底才能玩到,有些玩家現在已經等不及了。
  • 縱橫劫掠歐洲三百年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傳奇
    因此,在中世紀時期的維京人根據其國度分為三支:挪威維京人、丹麥維京人和瑞典維京人,而他們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在遊戲和文藝作品中,維京戰士的頭盔多為牛角盔或者雞冠盔,牛角盔也是維京戰士的標誌之一。維京戰士的武器是戰斧或者長劍,他們的戰斧是單刃斧,斧頭尖端帶一倒鉤,在戰鬥中,一斧砍入對手胸腹,順勢一勾一拉,其狀慘不忍睹。一般維京戰士都佩帶盾牌,在初期,這些盾牌是由堅硬的木頭製作而成的,到了後來逐漸換成了鐵製的。
  • 長風破浪:維京人的地中海史詩遠徵
    拉格納式的英雄 在維京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維京人的歷史上,拉格納-羅斯布魯克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他是早期維京人海外遠徵的先驅,在公元845年圍攻巴黎。為了奪回王位,丕平二世決定投靠維京人,借維京人的武力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此外,布列塔尼公爵所羅門為了對抗紐斯特裡亞的法蘭克勢力,也向維京人伸出了橄欖枝,不惜重金聘請維京人為他作戰。
  • 為什麼這群維京海盜,能成為《刺客信條》的主角
    也許是育碧在多年研發後實在無力扭轉這個局面,索性在最新的幾代作品中,乾脆讓遊戲ARPG化,更是在最新的《刺客信條英靈殿》中,將故事背景拉到了維京海盜肆虐時期的英格蘭,主角更是一名純粹的維京領袖艾沃爾,一名手持戰斧盾牌,真正的狂戰士
  •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解讀極光之下的維京海盜
    他們憑藉著高超的造船技藝和戰無不勝的戰斧肆意搶劫、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在中世紀的歐洲製造了幾個世紀的恐怖。維京人的劫掠史  維京人一開始是駕駛著長船對歐洲各地進行侵擾,他們的船機動性很強,往往可以突破歐洲大陸國家的防禦性艦隊,而且也方便順著河流前往更多地方,洗劫沿路城市或村莊。在海上徵掠的同時,維京人還積極開闢海上商業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掌控了海上的商路。
  • 《刺客信條英靈殿》史話:英國竟是被維京人打出來的?
    託小說電影以及遊戲的福,提到維京人,人們腦海中的形象往往鮮活生動——手持戰斧的狂戰士,輕靈迅猛的北歐戰船,標誌性的牛角頭盔,殘暴的殺戮與劫掠……這之中最顯而易見的謬誤當然是牛角盔,維京人從來不曾佩戴過它,連祭祀的時候也沒有,直到維京人消失幾百年後的18世紀,才在詩人、畫家們的奇思妙想中逐漸賦予了維京人,隨著《飛翔的女武神》《指環》等歌劇的誕生,維京人戴牛角盔這事也變得和關羽拿青龍偃月刀一樣不容置疑了
  • 徵服 維京海盜的中世紀傳奇
    我們來看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民族維京。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但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
  • 《爐石傳說》狂戰斧是什麼意思 狂戰斧介紹
    導 讀 爐石狂戰斧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