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上海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是當時國內最長的一部青少年題材作品,共有十二集。故事以一所上海重點中學為背景,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八十年代學生色彩斑斕的生活。該片由張弘、富敏夫婦共同執導。在拍攝《十六歲的花季》前,他們的製作班底已經拍攝過眾多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作品,如《窗臺上的腳印》、《窮街》等。
儘管現在看來,這部電視劇劇情不算太曲折,服裝也不怎麼時尚,但它卻凝結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劇中觸及了教育改革、學生早戀、知青子女回滬問題、教師下海、出國熱等現象,真實地勾勒出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要拍好這部以校園為背景的電視劇很不容易。因為為了表現好青春片活躍、清新的調子,要用大量跟、移鏡頭。此外,學生演員的不確定因素也是增強拍攝難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富敏導演給我們講述了拍攝學生劇的艱辛。
當年為拍攝此片,導演曾在全市中學生中公開招聘演員,引來三千多位報名者。如今的滬上知名主持人吉雪萍就是其中的一位。當年才14歲的她目標直指女一號,16歲的「白雪」,但是應聘過程並不像她想像地那麼順利,除了年齡不達標,當時吉雪萍還面臨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就是當時已在上海家喻戶曉的小明星,《你我中學生》節目主持人——袁明。其實,當時導演組已經決定讓這位老練的姑娘來出演白雪一角,但臨到電視劇開拍,袁明的學校卻不同意放人。而不甘失敗的吉雪萍就趁著這個機會使了個小聰明。在市三女中的校園裡上演了一出與導演再次「邂逅」的戲碼。她成熟幹練的打扮,讓兩位導演眼前一亮,當即拍板讓她飾演「白雪」一角。
「白雪、歐陽延延、陳非兒、韓小樂……」這些劇中人物的名字並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姓名。這些我們身邊普通人的名字,也更能讓觀眾們能看到屬於自己年少的影子。劇中原野、陳非兒之間青澀的感情也讓許多觀眾留下深刻記憶。下面播放的是原野與陳非兒的一段對手戲。原野因為被家人拒絕報戶口,找陳非兒商量,同命相連的兩人流露出的淡淡感情,讓觀眾為之動容。
該劇播出後,不僅故事中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們感同身受,那位班主任童老師也因全新的教育觀念,成為學子們心中的偶像老師。片中童老師帶隱形眼鏡的秘密被同學們發現,引來哄堂大笑的片段,至今令人捧腹。
童老師的扮演者楊昆在一次座談會上,給大家談了她對新時代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些看法,她認為應該用心去與他們交流。
或許沒人會預想到會引起如此轟動,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該劇播出後,引起了全社會的熱議。劇組僅90年一年就收到七八千封信,不得不用麻袋來裝。許多中學生向演職人員傾訴著心裡話。各地報刊發表近百篇消息、評論。此外,以該電視劇為名的一系列活動相繼展開。1991年9月,《新民晚報》還舉辦同名徵文比賽。比賽共收到全國20個省市的1900多篇,最後有20篇作品獲得優秀獎。
當年扮演這些角色的演員多數是非職業演員,經過了這樣一部戲,他們有的走上了自己的演藝道路,有的則繼續自己別樣的生活,各自精彩。扮演班長白雪的吉雪萍成為主持人、陳非兒的扮演者池華瓊成為一名專業演員,而扮演歐陽延延的楊曉寧最後還是回到了金融行業。但無論最後他們選擇了哪種道路,《十六歲的花季》是他們永遠不會忘卻的共同記憶。
演員們對《十六歲的花季》的熱愛,也讓2003年1月播出的續集在拍攝過程中進行得十分順利。讓張弘、富敏兩位導演感動的是,為了使續集中的人物和故事更有延續性,當年的原班人馬,楊昆、吉雪萍、戰士強、楊曉寧、何威都參與了拍攝。不過,池華瓊卻不願意再飾演陳非兒。她在一次電視專訪中向大家解釋了未參演的原因,因為她不能接受陽光、純美的陳非兒在續集中的角色命運。在續集中,陳非兒的家人都從新疆回到上海,沉重的家庭擔子讓她無所適從。她與男友的關係出現裂痕,最後還成為了第三者。
除了電視劇本身,《十六歲的花季》中熱情充滿活力的主題曲《走過花季》傳唱一時。這首歌的詞也來自中學生的投稿。
《歷史上的今天》由上海故事廣播攜手上海音像資料館,東廣新聞臺聯合製作每天11點40分在FM90.0東廣新聞臺播出。歡迎收聽。1)1986年3月6日,宇宙飛船發回哈雷慧星照片。當天,蘇聯宇宙飛船「維加一號」飛入了離哈雷慧星5500英裡距離範圍內,拍發回第一批慧星的冰核照片。這艘宇宙飛船按照地面的指令操作,在3小時內傳送了大約500幅電視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