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揚、掃地僧、張三丰和一燈大師,誰才是好老師?

2021-02-09 四川野史
看過熱映電影《老師·好》的觀眾,一定對片中的這個男孩印象深刻,他就是深得苗老師重視的學生——「腦袋」王海。「苗霸天」第一天,就沒收了王海上課偷看的武俠小說,這個橋段引發了多少人青春時代的共鳴。那些年,讓我們入戲太深的武俠十幾歲的中學生一旦入了金庸武俠的坑,基本上拿起書就欲罷不能,連上課也要鋌而走險翻上幾章。書讀百遍,自然入戲,於是看什麼都能自帶武俠濾鏡。就連校園在武俠濾鏡下,都是這樣的:寒來暑往,花開花落,今天是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向老師們致以真誠的問候!同時我們也想談談金庸武俠江湖的老師們:

在遇到風清揚之前,君子劍嶽不群的高徒,華山大弟子令狐衝在江湖的年輕一輩中已算小有名氣。君子劍也是一派之尊,文質彬彬,蘊藉儒雅,氣質不俗。他重視思想品德教育,七條華山派中學生行為準則耳提面命:

首戒欺師滅祖,不敬尊長;

二戒恃強欺弱,擅傷無辜;

三戒姦淫好色,調戲婦女;

四戒同門嫉妒,自相殘殺;

五戒見利忘義,偷竊財物;

六戒驕傲自大,得罪同道;

七戒濫交匪類,勾結妖邪。

除了思想教育,嶽不群的專業功底也是很過硬的,對學生的要求訓練也紮實到位,字詞句篇語修邏,一招一式,更有助教寧中則從旁協助,可謂循序漸進,一絲不苟。

「唉,蠢才,蠢才!無怪你是嶽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變通。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貫日』,劍尖向上,難道不會順勢拖下來嗎?劍招中雖沒這等姿式,難道你不會別出心裁,隨手配合麼?」

「嶽不群那小子,當真是狗屁不通。你本是塊大好的材料,卻給他教得變成了蠢牛木馬。」

嶽不群當然也是個好老師,但風清揚是個更好的老師,他們的區別,乃是優秀教師與卓越教師的區別,或者說,是名師與大師的區別。在嶽不群看來:教育教學的本質在於紀律,一個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出色的專業,是嚴格要求出來的。而在風清揚看來:教育教學的本質在於自由。所謂自由,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在任何處境中都擁有一種極高的洞察力和把握感,並使自己的潛能或者說創造力最大限制的發展出來的能力。當然,風清揚並不是一味地強調自由,事實上,自由總是以紀律為前提。也就是說,無招是以有招為前招,先有對各類破劍式、破氣式之類的招式的研習,然後才有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突破細節而進入到原理階段,讓知識從儲備進入到自由運用之中,轉化為生命的一種本能反應。獨孤九劍的快,也不是一種速度練習。它本質上是一種極高明的洞察力。用風清揚的話來說,叫「料敵機先」。而風清揚的指點,是建立在令狐衝對華山洞穴中的五嶽劍派眾高手、魔教眾長老刻下的劍譜研習許久的基礎上。大師之所以大,就大在他總能在關鍵的時候進行關鍵的指點,從而讓處於憤悱中的年輕人,突然間進入到一個光明的學問的新境界。令狐衝跟嶽不群學劍十餘年,靠的是「全心全意的打起了精神,不敢有絲毫怠忽」,「舉手提足間只要稍離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糾正,每一個招式總要練得十全十美,沒半點錯誤」。而遇到風清揚後,雖然只有數日,卻覺得「使劍時心中暢美難言,只覺比之痛飲數十年的美酒還要滋味無窮」,為何?因為,他在學習中找到了自己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自己,表達自己,成為自己,正是教育教學最高明的藝術。能夠抵達這一境界的教師,可謂大師。

一燈大師:在暴力的荒原上埋下慈悲的種子

一燈大師真正的弟子,不是漁樵耕讀。從根本上講,他們只是段皇爺的四大護衛。一燈大師真正的弟子,叫裘千仞,對,就是那個鐵掌水上漂。毫無疑問,裘千仞的名聲有點糟糕,投靠金國,品行不端;濫傷無辜,多行不義;崇尚暴力,惹事生非。是典型的「問題學生」。後來,在華山上打群架,輸給了瑛姑、周伯通、洪七等同學,被逼無奈,跳崖自盡,被一燈大師救了下來,並收為弟子。裘千仞這樣的,已經算得上重度暴力症患者了。因此,一燈大師的治療過程,長達三十年之久。風清揚教令狐衝,花了三天,而一燈大師教裘千仞,花了三十年。但這並不意味著風清揚就比一燈大師更為高明。畢竟,風清揚教的是優等生,而且,他只是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在關鍵處進行了指點,就像馬鈺指點郭靖一樣。而一燈大師所從事的,乃是艱苦卓絕的工作,他所教導的一切,不像風清揚教導令狐衝那樣順性而為,與本能力量保持一致,而是在暴力的荒原中,栽種仁的種子,栽了毀,毀了栽……直至有一天,種成一片善的林子。但又有多少人能像一燈大師這般,三十年如一日地點化迷途的羔羊?包括承受一次次的傷害?

《天龍八部》裡,有一對30年的宿敵:蕭遠山槓上了慕容博,這一槓,就是一輩子,槓得慘烈,也槓得有恃無恐:不僅不怕校長,還把學校檔案室也翻了個遍,沒報名繳費就在學校住了30多年。有教育學大師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時候,特級教師——掃地僧登場了……

「擺事實、講道理」,掃地僧剛當班主任就祭出了第一招。

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掃地僧歷數蕭遠山和慕容博歷年所作所為,以及給自己帶來的危害:

「蕭居士,你近來小腹上『梁門』、『太乙』兩穴,可感到隱隱疼痛麼?」蕭遠山全身一凜,道:「神僧明見,正是這般。」那老僧又道:「你『關元穴』上的麻木不仁,近日來卻又如何?」蕭遠山更是驚訝,道:「這麻木之處十年前只有小指頭般大一塊,現下……現下幾乎有茶杯口大了。」說到這裡,聲音已是發顫。

……

「慕容老居士視死如歸,自不須老衲饒舌多言。但若老衲指點途徑,令老居士免除了陽白、廉泉、風府三處穴道,每日三次的萬針攢刺之苦,卻又何如?」慕容博臉色大變,不由得全身微微顫動。一日之中,連死三次,哪裡還有什麼人生樂趣?

簡潔地說就是:你們倆病了,病得不輕,但是還能治。

但這倆人也是大神,哪裡這麼容易被作通思想工作?

掃地僧又以佛法論證,設下埋伏,利用二人仇恨情緒促成情緒宣洩:我們來看她是怎麼做的?

讓蕭遠山為慕容博療傷——被拒絕——一掌「殺」了慕容博——平息蕭遠山積年仇恨——蕭遠山頓悟——掃地僧又「殺」了蕭遠山。

促成他們宣洩情緒。這是掃地僧的第二招:你們不是都希望對方死嗎?假如對方死了,你究竟如何感受?所以他製造了假相,讓兩個人親歷一番。這一招,促成了兩個人的頓悟。

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直面,才有可能真正地放下。這是掃地僧的第三招,安排蕭遠山和慕容博相互療傷。所謂果然,兩人「同時睜開眼來,相對一笑,莫逆於心」。

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心理治療案例:

第一步:認知。指出病灶,詳細地指出病情成因,尤其是指明相應的情結。

第二步:宣洩。將病人鬱積已久的東西通過一定的方式無害地宣洩出去。「打死」慕容博和蕭遠山,就是一種釋放的方式。

第三步:和解。情緒處理掉了,然後就要完成後續的治療,讓慕容博和蕭遠山相互療傷。這是一個和解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心結完全地被解除了。

蕭遠山和慕容博,本性上與裘千仞不同。他們並非天性上的暴力傾向者,他們只是陷溺在自己的情結中,一旦解開了,眼前也就一片光明。

如果說,在金庸的武俠江湖裡,有人堪稱是完美教師的話,那麼,首推張三丰。

在江湖中,極少有哪個宗師,門下弟子個個不凡。

或許黃藥師算一個,可惜這個老師有點不按常理出牌,帶的研究生最終四散江湖。

張三丰門下的武當七俠,成才率高,個個出類拔萃,無論是武功還是人品。

失蹤十年的張翠山回來後:張三丰活了一百歲,修煉了八十幾年,胸懷空明,早已不縈萬物,但和這七個弟子情若父子,陡然間見到張翠山,忍不住摟著他,喜歡得流下淚來。

一百多歲的張三丰早已「不縈於物」,但他並沒有泯滅人的基本情感,反而是一種過濾和升華。為了給張無忌治傷,他又破了規矩,親自去少林寺求助,全然不在乎因此受到的慢待羞辱。

張三丰最會因材施教:熟悉每個弟子不同的特點並傳授不同的武功。他傳授武功的成功率,絲毫不在風清揚之下。

當趙敏派人暗傷張三丰後,又率眾來武當山滋事時張三丰當著天下英雄的面,對張無忌進行現場教學:

張三丰道:「.不用半個時辰,一套太極劍法便能教完。」

只見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玉面神劍指教吧!」

這其中的原理,金庸也做了交代:張三丰所傳乃是「劍意」,而不是「劍招」,只有將劍招忘得半點不勝,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

這種用劍的方法,與風清揚的教法非常近似,都是強調「意」而不是「招」。但是張三丰敢於當著這麼多高手的面現場教學,可以說更高一籌。

有如此名師,武當七俠的水平怎能不名動江湖?

除了專業知識,張三丰還對「品德教育」更為嚴厲。要求弟子們「學會武藝之後,務須行俠仗義,拯難濟世」,而七俠也果然個個慷慨任俠,急人之急,在武林中「人人欽仰」。

張三丰有慈悲之心。弟子俞蓮舟創出新版擒拿手招數,張三丰批評他說:「....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論是誰受了一招,都有損陰絕嗣之虞」。

張三丰又是豁達之人。他對於正邪之分有更高的領悟,張翠山娶了魔教中人殷素素,唯恐師父責罰,然而——

張三丰仍是捋須一笑,說道:這正邪兩字,原來難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

在亂世中,張三丰的弟子們並不幸運,最終死的死,傷的傷,七零八落。但武當七俠中的每一個,無論武功還是人品,卻始終表現出了名門典範。

無論在怎樣的逆境中,他們都彼此關係親密相互照應,手足情深並始終維護師門。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始終恪守正義,哪怕面臨死亡威脅,也沒有喪失武當門人的那份高貴氣質。

為師如此,可以無憾了。

相關焦點

  • 鮑方:他是掃地僧、是風清揚、是張三丰,卻因拍戲中風告別影壇
    曾有人分析這位氣度雍容、身懷絕技又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一眼看出鳩摩智使用的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推斷他的真實身份應為「逍遙子」。到底「掃地僧」是書中的誰,這個謎底隨著金庸老先生的去世也成了一個謎。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最經典的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影視劇中,「掃地僧」的扮演者是香港演員鮑方。
  • 主要看氣質:張三丰和風清揚也找同一演員來扮演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是個半歷史半虛構的人物。他是武當派的道士,100多歲的他鶴髮白須,寬和從容,仙風道骨。風清揚雖是俗家人,但自從華山派劍宗和氣宗內訌後,就隱居山林。隨著年歲增長,他在《笑傲江湖》出場時也是一位頗有宗師氣派的白須老者。
  • 一燈大師功力不弱段譽,為何不會六脈神劍?這一切都怪周伯通
    所以段譽內力並不算多高,頂多是任我行的水平,《倚天》提到「少林內功練到最高境界與九陽神功,可說難分高下」,方證大師不可能達於少林內功最高境界,畢竟他不如掃地僧、達摩祖師,可見任我行內力不如張無忌、張三丰,而在《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提及郭靖、覺遠大師的內力自己同一水平:
  • 東方不敗之下第二人是誰?風清揚和方正大師了解一下
    那麼就只剩下風清揚和方證大師了,他們二人是笑傲時代的第二人的熱門人選,風清揚和東方不敗孰高孰低的爭論毫無意義,原著裡不止一次點出東方不敗武功乃公認的天下第一。所以風清揚只有爭一爭這天下第二的名頭了,普天之下或許也只有少林寺方正大師有這個實力,少林寺方正大師是一個被忽略的頂級高手,他身懷金庸武俠第一神功易筋經,按照任我行的說法,這位大師的內功早就達化境,如果不是任我行使用計謀,任我行絕非方正的對手,而且方正大師慈悲為懷,論真實實力和任我行差距明顯。
  • 張無忌、張三丰誰更強?風清揚與令狐衝談話時,評出了高低
    今日扯一扯張無忌與張三丰,文章論點參考了《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三大作品,雖是一家之言,但實實在在另有一番道理。按理說,張三丰根本不是張無忌的對手。一、張三丰頂級武學不如張無忌。我看未必,幸好,金庸筆下有人替我給出了證據,這個人便是風清揚,在《笑傲江湖》中他曾與令狐衝有過一番精彩的對話:風清揚只傳以口訣和修習之法,說道:「……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你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此刻你已得到了門徑,要想多勝少敗,再苦練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較長短了。」
  • 歷史上張三丰是不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
    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楊過與小龍女差幾歲射鵰英雄傳的主人公是誰?郭靖黃蓉楊康。神鵰俠侶的主人公是誰?楊過小龍女。倚天屠龍記的主人公是誰?射鵰和神鵰的主人公身世清晰,一目了然,兩部作為上下部,誰都毫無異議。但是張無忌跟郭靖楊過,可以說是半點皮毛也扯不上。換個角度,倚天中再找出重要的,可稱之為主人公的人物的話?是誰?張三丰!張三丰(張君寶)在神鵰最後的時候,和郭襄一起學到了九陽真經。張三丰創辦了武當派。這在射鵰三部曲中,是個沒法忽略的歷史大事!可是張三丰的父母是誰?書中半點都沒提!
  • 解讀一燈大師「漁樵耕讀」四弟子背後的「武學密碼」
    初看這一節內容,覺得金庸塑造「漁樵耕讀」四個形象,只是要增加郭黃二人求醫的難度,陪襯一燈大師的慈和心善,可多讀幾遍,仔細琢磨,覺得「漁樵耕讀」四人,不光性格、脾性頗為不同,而且每人各代表一種不同氣質,而這四種氣質正是一個武林俠士該當擁有的。下面,按我自己的理解,一一說來。
  • 金庸筆下最強老者武功排名,張三丰僅排第二,第一無可爭議!
    這幾位老者,武功一位更比一位高,張三丰這樣的高手,居然不是最強的那一位。這些人物到底是誰呢?5.風清揚風清揚是已知的,獨孤求敗為數不多的傳人中的其中一位。從田伯光的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風清揚的年紀大概有八十歲左右,算得上是一位比較年邁的老者了。雖然風清揚年紀很大了,但是他卻是整部笑傲中,劍術方面達到最高境界的寥寥數人之一。
  •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張三丰和郭襄的各自單相思!
    「少年弟子」和「紅顏少女」這兩個詞在武俠小說中極其常見,即使用在現實生活中也完全可以。然而,縱覽《神鵰》的結尾和《倚天》的開頭,我終於確信,這裡的「少年弟子」和「紅顏少女」指的是張三丰和郭襄。(出自三聯版《倚天屠龍記•武當山頂松柏長》)    之後,郭襄給張三丰(其時還叫「張君寶」)一隻金絲鐲作為信物,讓他去襄陽投靠郭靖和黃蓉。張三丰不肯去受郭芙的氣,遂自立門戶,開創出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 書中暗示原來此人是他師傅,張三丰都不堪一擊
    所以人生活在世界上怎麼能沒有老師呢?怎麼能沒有傳授自己知識的人呢? 金庸武俠作品看似寫的是武學,其本質還是在塑造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楊過得到神鵰的幫助,漸臻入神坐照之境;所以令狐衝得到風清揚的指點,練成舉世無雙的劍術,實實在在都是因為這些名師的指點,他們才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一流人物。
  • 張三丰的師父,身懷18種絕技,武功天下第一
    金庸武俠高手眾多,若談論高手,怎能缺少張三丰呢?張三丰的武學修為,久居排行前五名,你若問其餘四位是誰,小編會告訴你,這四位分別是掃地僧、獨孤求敗、石破天、阿青。《神鵰俠侶》中已經有過交代,張三丰只有兩位師父,其中一個是覺遠大師,另一個師父,小編稍後為大家揭曉。張三丰武功之強,師父豈能是等閒之輩,張三丰第二個師父,身懷十八種絕技,武功天下第一,煩請大家跟隨小編繼續往下看。 覺遠大師是張三丰的授業恩師,張三丰俗家名字為張君寶,他在少林藏經閣,為覺遠大師端茶送水,擦拭書架,可以說是一名小雜役。
  • 新《倚天》裡的張三丰是形體藝術大師,這8版張真人也都身懷絕技
    其中,在新版《倚天》中出演「張三丰」的王德順老爺子,也成為了不少人討論的話題。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形體啞劇藝術大師,王老爺子在電視、電影銀幕之上也塑造了不少經典角色。《天地英雄》裡的「老不死」、《功夫之王》裡的「玉帝」、《闖關東》裡的「獨臂老人」、《劍雨》裡的「神捕」、《飛越瘋人院》裡的「老林」,都備受好評。
  • 掃地僧的武功有多高?獨孤求敗刻在劍冢的遺言,道破他的武功水平
    掃地僧武功很高,但究竟有多高呢?或者說他究竟達到了什麼境界呢?關於這個問題金庸先生沒有明說,然而結合小說內容來看,答案其實就藏在獨孤求敗的遺言中: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一燈大師、郭靖的實力與黃藥師、周伯通在伯仲之間,可見他們若與楊過交手的話,同樣討不到什麼好處,而前文記載楊過是達不到獨孤求敗「無劍勝有劍」的境界的,所以黃藥師、周伯通、一燈大師、郭靖四人同樣無法達到這個水平。
  • 金庸小說裡,誰才是最好的老師?
    在知乎網站上,金庸迷們曾討論過一個問題:金庸小說裡,誰才是最好的老師?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金庸迷們心中的「良師」也不同。小編篩選了書迷投票較高的幾位名師,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教育經——有人說,老頑童周伯通肯定稱不上一流教師。
  • 張三丰的佩劍、拳經都被掠奪,為何無人敢搶風清揚的獨孤九劍?
    在笑傲江湖裡,由於張三丰駕鶴仙去,武當派一代不如一代,魔教十大長老突然夜襲武當派,在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後,日月神教以犧牲四位長老的代價,最終奪走了張三丰留下來的真武劍和《太極拳經》。武當派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武當派每一位掌門上任前都會宣誓,必要將真武劍和太極拳經從魔教手中奪回。
  • 一燈大師
    陶陶仍然活躍在拍攝一線  /  攝影:王漢釗陶老師叫陶家全,我叫他陶陶,他和我歲數差不多,也是六零後。陶老師來北京的機會不算多,我每年倒是都會跑去廣州找他。他身上有個絕活,我感嘆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總是能比許多人,甚至許多年輕人快上一步,服務意識也是如此。過去陶陶是做商業廣告攝影的,在棚裡一幹就是一天,後來接觸到公關攝影,一出去就是一天。因為他有棚裡的本事和功力,在活動現場遇到客戶臨時要拍簡單人像或簡單的靜物,他用一隻閃光燈,加上一些配件,就能拍出很好的效果。
  • 身擁一陽指和先天功兩門絕學的一燈大師,真的打不過歐陽鋒嗎?
    在TVB94版《射鵰英雄傳》電視劇結局的第二次華山論劍中,黃藥師、洪七公和一燈大師三人聯手也打不過歐陽鋒。受此影響,總有朋友認為,身擁兩門克制歐陽鋒「蛤蟆功」絕學的一燈大師,根本不是歐陽鋒的對手。其實這是這版電視劇改編的一個失誤,小說結局一燈雖有到華山,但他根本沒有參加論劍。
  • 王重陽、周伯通、張三丰究竟誰更強?把三人的名字連起來看,你就懂了
    儒俠以郭靖為代表,學得武藝只為匡世濟民,佛俠以掃地僧為代表,武學修為已達到飛花走葉皆能傷人的地步,卻寧可深隱其身,拈花參禪。而金庸筆下的道俠代表人物則難下定論,僅僅在「射鵰三部曲」裡,就王重陽、周伯通和張三丰三人。 那麼王重陽、周伯通、張三丰,這三個「射鵰三部曲」裡的道家代表人物,究竟是誰的武功更強、算得上是道家第一人呢?
  • 掃地僧和空見神僧誰的防禦更強?通過對比他終於知道差距
    掃地僧空見和玄苦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金庸筆下武功高強者眾多,他們之中有的輕功絕頂,比如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韋一笑,有的則是劍法精妙,比如風清揚令狐衝等等,不過說到防禦,就不得不提少林寺,少林寺有一門神功防禦堪稱無敵,運起神功無論敵人如何攻擊都不受傷,掃地僧和空見神僧是這門武功的傑出代表,那麼他們之間誰更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