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和佛教之間的關係,不要為了神通而貪速成,要開悟才行

2021-01-18 在家小居士

現在流行的所謂「氣功」實際上也是定的一部分。初禪離生喜樂定(地),離了欲即能得到「氣功」的效應。所謂別解脫戒重點即在於離欲。據說把二百五十條戒守好,現生即證阿羅漢果。離欲之人睡眠、飲食、男女自然減輕。

他們說這有氣功那有氣功,我說主要看他是否離欲,例如看他愛不愛錢就是最有力的檢驗,見了某種東西還要如何,再看他瞌睡減輕否?飲食男女過重否?還有得定要精神凝聚,散而不聚是不行的,一般人對前面不漏精是知道的,卻少知道肛門漏神,背後漏氣。

人臨睡時要伸懶腰打哈欠,眼皮垂沉;這些現象就完全是從背後散動之故,瞌睡眠眠。精不漏、氣不散、神不馳,心志寧靜、呼吸深深、諸欲自然由輕而微以至於無。還有飯量,「氣功」開始,飯量增加,瞌睡香甜是好的,但長期如此就成為功夫沒有進步的兆頭。得定之人必然呼吸深長,能較常人吸收空氣中豐富的營養,飲食逐漸減輕是很自然的。

精氣內困,神不外馳,身心疲勞的消除,也就不需要很多的睡眠。精神很好,不吃飯的功夫好,但必須隨其自然減少,都是自然而然,如果勉強不食不睡,那是要生病的。得定之後,身心隨時都非常快樂,喜屬於心,樂屬於身,喜樂感生起時,如遇見仇人,你對他覺得可愛,這一切都是以離欲為其最初基礎的。

守戒開始時有點困難,可是連這點資本都捨不得,你就得不到定。《大毗婆沙論》說定中之善達到遍滿,全身上下,沒有一點不喜,喜至於充滿,就可以騰空。因為一喜身即輕,全身解放,骨肉具融,輕安自在,乘風就可以起飛,是有可能的,一切神通也就相因而來了,不能說沒有點道理啊!神通不全是假的,都是從定中得來的,而守戒是修定必不可少的準備。佛教持戒也有很多善巧,並不是那麼呆板,既要嚴肅又要方便,若把那些戒基本上守好了,你去試修定,那快得很。

你說坐在那兒不是昏沉就是掉舉,實際上不修定時你何嘗不昏沉。須知處理事情不恰當即是昏沉。身在此地心在外即是掉舉。不過在修定時,顯得更直接罷了。只要你達到不昏沉不掉舉,得第一定之前相,嘗到甜頭,才知道這是真的,你不要認為這不可能。

我初到西藏與五格西家屬一起進藏,住在結絨康村第二層樓,聽見背後「冬冬」之聲音,第二天看見有一喇嘛,坐在很厚的羊毛墊上盤上腿,腰一弓,頭一伸,騰身一躍,身就起得幾乎和我們住的樓層平起來,如此一起一落,連續四五次。雖說他很勉強的,一般人勉強也做不到。

第一禪定之喜樂,是色界喜樂,尚須離欲,何況想成佛,如果連一般的戒都不能持,那還行嗎!再說出一輩子家所為何事,連第一禪定都沒有得,豈不可惜。氣功界很有些有功夫的人,但佛教認為算不了什麼,僅僅是少分或者說尚不是定。而這並不是佛教的目的,只是為了開悟而修定,絕不是為修定而修定的。悟證諸法空性,也不枉出一輩子家,只要有決心這也不是很難的。

相關焦點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
  • 佛教,牢記這四個詞語,開悟就在一瞬間!
    學佛開悟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如果我們可以記住這四個佛教詞語,對我們開悟見性的幫助很大,很多人因為盲目學佛,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在收穫上卻十分有限,我們只有先了解開悟的過程,才能在尋求開悟的道路上越走越順。
  • 硬氣功速成
    把「硬氣功速成四步功」奉獻出來,以饗讀者,並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如果我沒有接觸過佛教,也許不會有傑德.麥肯納到底開悟沒開悟的看法,但我有接觸過佛教,而且也有過些體驗,我感到傑德並不真正了解佛教,他自己也在書中說過自己了解禪宗但不了解佛教,他說不了解佛教與禪宗的關係,但佛教與禪宗在這麼長的歷史上並沒有根本性矛盾,禪宗的開悟是要放下佛教的觀念與教法,佛教的相關教法又可以被用來檢視禪宗的開悟的真偽與程度。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他倆人之間相互的憤恨,尤其是武士的恥辱、仇恨與殺意,都是來自於對人生的錯誤認知和觀念,所以武士參禪活動中的受,想,行,識,都與修行不相應,甚至可說是反其道而行。錯誤地執取世間名聲,把開悟的假名看得如此之重,若無法開悟,就是人類的渣滓,就是莫大的恥辱,這是我見。世間名望,尊卑屈辱,不過是人類意識活動的產物,是心所有法。心法意識都虛妄無實,心所有法更是虛不可及。
  • 佛教所認識的世界,是這樣的!佛教所說的修行要先從破我執開始
    佛教以開悟,尋找自性,找到真我為修行目的,找到這個真我,其實就是找到了如如不動的本性,即心即佛。十字街頭好修行,現在好多修行人沒有條件脫離家庭,還要在工作之餘學佛。如何在幹擾中不受幹擾,並且找到那個不受幹擾的是誰,這就是功夫,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 揭秘法力無邊的佛教神通
    即在功能狀態下去觀察微觀世界,在顯微鏡下看不見的東西,他可以放大無窮倍,將它顯像,觀察裡面的結構和生命運動形態。天眼的原理和電視機一樣,有顯像管,還有屏幕。顯像管部位是固定的,都在松果體部位,屏幕部位是可變的,有的在一個部位,有的在兩三個部位,也有的人全身到處都是螢光屏。多數人在前額或印堂穴(兩眉之間),還有的在手、足、耳、背、胸、腹等,凡是人體閃光的地方都可呈像。
  • 【雙語】開悟要印證才算數----宣化上人中英文開示錄(三)
    開悟要印證才算數Enlightenment Must Be Certified Before It Counts開悟要經得起考驗,否則成為大妄語,要墮無間地獄。開悟要經得起考驗,否則成為大妄語,要墮落到無間地獄的。凡是自我宣傳:「我開悟了!證果了!」都要受此報。希望各位謹慎再謹慎,不可以任意亂語,要受果報的。
  • 為何說藏密的「修行」是外道氣功而非佛法?——從索達吉是個氣功師談起
    氣功和佛法的目的、道路完全不同,完全是兩回事。佛教的修學過程中根本不存在氣脈問題,而藏密喇嘛教(其自詡為「藏傳佛教」或「密宗」、密教)及印度瑜伽、現代瑜珈等其它外道則有一種邪見:觀想氣脈,觀想中脈,再讓氣住於觀想出來的中脈中,以便開發智慧!試問:有形的氣,能住於觀想出來的中脈中嗎?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在佛教說法中,開悟前,所見所執,無不是虛妄,而開悟之後,頓見自性本真,從此常住不空,再不隨生死而輪轉。
  • 七非先生答疑解惑:要完成多少大拜或經文才能覺悟、覺醒和開悟?
    還是說必須如出家人受戒,完成多少大拜或經文才能覺悟、覺醒和開悟呢?七非先生:首先有一個基本知識的認識誤區。佛經裡從來沒有說過所謂的覺醒開悟和完成多少大拜或者多少經文有半毛錢關係,可能是你自己想像,或者被人誤導了。沒有這樣的說法,怎麼樣叫達到覺悟,遠離束縛得大自在?是基於你的目標,什麼樣的狀態被你認為是叫覺悟,什麼樣的狀態是你心中的不受束縛,什麼樣的狀態是你心中的大自在。
  • 【住真實慧】【013】神通從何而來?神通究竟是怎麼回事?神通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神通從何而來?神通究竟是怎麼回事?神通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那麼神通究竟是什麼呢?它是否真實存在呢?佛經聽明白學懂了就會知道,佛教之中講的神通決不是迷信,神通是真如本性(自性)裡面的一種能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這個能力用一個字去表達就叫做神。因為真如本性(自性)純淨純善,清淨平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任何障礙,所以這個神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的,它能超越時空通達一切,所以給它起一個特定的名詞,就叫做神通。
  •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開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當達到無念的時候,是不是就開悟了?東華禪:首發心 重修證 滿行願問:見性後還會不會墮落?萬行大和尚:見性後,你的貪、嗔、痴不斷,怎麼會不墮落呢?如果你什麼都不愛好(財色名利、吃、穿、用等種種享受),說明你已經超越了六根。
  • 黃念祖老教授談「外道妖通」與「佛法神通」
    這些「通」,在佛教裡叫什麼呢?它是「聖末邊事」,於我們這個大事因緣沒有關係。你知道天宮上那跳什麼舞,這於你這「悟佛知見」有什麼關係呢?有很多人就貪看那個跳舞去了,這就大錯特錯了。世間東西你在留戀還留戀不過來,天宮上的事你也愛去了……所以人有時候很愚痴。要知道:這是「聖末邊」的事!
  • 佛教是如何看待神通的? | 引經據典36
    開辦「引經據典」欄目的初衷不僅是為大家提供明師指導,而且要把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經,讓師言與佛語接通,啟迪智慧並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在「大德答問」之後,欄目認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經藏」「投票留言」等板塊,敬請閱讀並分享。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 修行要斷貪嗔痴,不然白修了
    2.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達到禪定,就是達到平等,平等才是定。我們清淨心果然得到,給諸位說,水災就沒有了;平等心現前,地震就沒有了。3.覺悟之後,風災就沒有了,愚痴是感風災;我們心平氣和,不再發脾氣,地球溫度就不會上升,就會恢復正常。
  • 《禪定指要》十一、加行,禪定的關鍵(下)
    故《樓閣經》雲:「我於無量俱胝百千劫,雖行苦行,猶不得菩提,由才聞陀羅尼故,加行相應,便成正覺。」可見,持陀羅尼對成正覺的重要性,要想即身成就今世成就,必須持誦陀羅尼。所以,我們主張顯密合修,充分利用自他二力,速證菩提。  綜上所述,持咒是一種便捷法門,加行階段乃至正式修定時,常持咒語,會幫助我們修持精進的。不可輕視真言咒語,它的妙用是不可思議的。
  • 阿底峽尊者的開悟
    後來在密續上師羅睺羅教導下,他研讀了佛教三藏所有的經典和梵文大乘經論,他背誦了許多讀過的經典以及相關的注釋,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博學、有成就的著名阿闍黎,也就是佛法教師。 有一天,阿底峽看書的時候,自己懷疑起來:「直接引向開悟,哪一條路是最迅速的呢?如果遵循大乘菩薩道,必須在無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達到涅槃寂靜。那麼我有可能達到開悟嗎?」
  • 從慌惚到神光大定——談觀想在氣功修煉中的妙用
    古人有「借假修真」一說,借假,就是指觀想的對象是被想出來的,修真則是指在一定的功態下,主體和對象合二而一,也就是會發生某種形式的共振,兩者之間就會有信息和能量的交換。在我的經驗中,太陽是天地宇宙間最好的能量,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經常採取太陽的能量無論對身體健康,還是對修持,都有極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