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2021-02-20 實證的佛教

《夢十夜》裡的武士

開悟還是沒開悟?

你能看出哪裡不對勁嗎?

編輯組

現在是末法時代,雖然佛教似乎很興盛,但是卻有各種莫名其妙的謬解流傳著,彼此互相激烈地辯論,讓人不知所從。實證佛教研究中心暫時不想捲入當代的口水戰,但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見道的各種歧路,所以從這一期開始,以各種實例介紹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如果你所學的佛法不落入三縛結,基本上就沒有問題。

下面的文字,摘自夏目漱石的〈夢十夜〉。這是描述夢境的小說,既是夢中人,我們拿來評論,不會有什麼忌諱,大家也可以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待這些評論。實際上,蘊處界皆是顛倒夢想,只有「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才是唯一的真實。可惜的是,這隻有經常安住於勝義諦的大乘見道者才能夠體會,所以不得不遷就現實,避開當代宗教界的實例,免得觸動大家敏感的神經,落入遍計所執性,而沒有辦法理性地探討修證上的命題。這個例子跟大乘法的開悟有關,但是我們的評論儘量集中在聲聞法「五陰非我」上面,因為大部分的讀者還沒有大乘見道,而許多讀者對於聲聞法已有相當的基礎。

 

夏目漱石〈夢十夜〉摘錄

     「你是武士。既是武士,不可能無法開悟。」師傅如此說道。又說:「看你修行了這麼多天仍無法開悟,你大概不是武士,是人類的渣滓。」我笑著回說:「您生氣了? 」

      師傅憤憤回道:「不甘心的話拿出你已開悟的證據出來!」說完把頭轉向他方。真是豈有此理。

      待隔壁大廳壁龕前的座鐘下次敲響前,我一定開悟給你看。等我開了悟,再入師傅的房間。那時,再以我的悟道交換師傅的首級。若無法開悟,便無法奪取師傅的性命。所以,我非要開悟不可。因為我是武士。

      若無法開悟,只能自刃。武士一旦受辱,怎能苟且偷生?不如死得壯烈。

      想著想著,手又不自覺地伸進座墊下。順手抽出一把朱鞘短刀。緊握著刀柄,甩掉刀鞘後,冷峻的刀光瞬時劃亮昏暗的房間。宛如有一樣駭人的東西,自我手中嗖嗖奔逃出去一般,然後再聚集在刀鋒上,將所有的殺氣凝聚於一個點上。當我凝視著這把被縮聚成針頭形狀,又在尖端被強迫磨尖的鋒利刀刃,頓時興起一股想扎人的衝動。全身的血液均流向右手手腕,使得握住刀柄的手掌溼粘粘的。雙唇抖顫不已。

      將短刀收進鞘內擱置在右後方,我結跏趺坐。……趙州曰「無」。何謂「無」?我咬牙切齒地罵了一聲臭和尚。

      由於臼齒咬得太用力,鼻孔猛冒熱氣,太陽穴抽筋得很痛,雙眼也睜得比平常大兩倍。

      我看得到掛軸,看得到座燈,看得到榻榻米,更看得到師傅的光頭,甚至聽得到師傅咧嘴嘲笑的聲音。真是豈有此理的臭和尚。說什麼也得砍下他那個光頭下來。好,我就悟給你看。舌根不停地念著「無」、「無」。明明在念著無,我還是聞得到房裡的香味。搞什麼鬼?也不想想自己只是根香!

      我出其不意地握緊拳頭不停毆打自己的頭。再咯咯作響地咬緊臼齒。兩腋汗如雨下。背脊僵硬得像木棒。膝蓋骨突然疼痛不堪。即使膝蓋骨折了,我也不在乎。可是,好痛。好難受。「無」卻久久都不顯現出。以為已進入「無」的境界了,卻立刻被疼痛拉回。氣死我了。既懊惱又不甘心。雙頰淚如泉湧。我真想一頭栽到巨巖上,來個粉身碎骨。

      不過,我還是強忍著痛苦趺坐著。即使胸腔充滿無法忍受的苦悶,我還是忍住了。那股苦悶急躁地想抬高我全身的筋肉,再自毛孔往外逃竄,可是四面八方都被堵住了,找不著出口,狀況極為狼狽。

       不久,我有了異樣的感覺。座燈、蕪村的畫、榻榻米、棚架,好似都消失了,可是又好似都仍存在著。話雖如此,這並不表示「無」已現身在我眼前。我只是馬馬虎虎坐著而已。然後,隔壁房間的座鐘開始響起。

      我嚇了一跳。右手馬上擱在短刀上。時鐘又敲了第二響。

看完上面的文字,請讀者先用已有的知見,找到這位夢中武士知見不純正之處。然後再看讀者G所寫的評論:

一個極端荒謬的盲修瞎練典型

讀者G的評論

一篇頗具諷刺意味的作品。正是其人和事的極端荒謬性,才有了十足的諷刺效果,從而有力地鞭韃了根本不懂佛法的假修行和愚痴者的盲修瞎練。此文並揭示,人性中只要含藏有無明惡業,醜陋、貪嗔等煩惱,一定會隨緣現行。不僅修行解脫道的人如此,打著修行開悟旗號的假修行者更是如此,甚至會有更可怕的念頭。也進一步從反面證明,修行是一個非常漫長久遠的過程,決不是短時間的投機取巧可以成就的。

從修行參禪的角度看,且不說武士和師傅都不懂得開悟所悟的是什麼(是第六見處真我,即出生三界萬法的本源),就連六見處的五陰無常的知見和現觀都沒有。對宇宙人生真相無知,對佛法和修行無知。問題不少,荒謬地設定,一個在職業上與道最相違背的武士竟然一定能開悟,修行幾天就應該開悟,悟道的功德是奪取人的性命,並以為僅靠打坐就能開悟,而且是靠幾天甚至幾小時的打坐就能開悟,不懂得佛法的義理「無」,也沒有開悟的正知見,有種種錯誤的知見,才有如此搞笑的「修行」故事。

聲聞法中的「無常」或「空」是指現象界諸法的無常,虛妄不實,暫時存在,而出生現象界諸法的本源識「我」則常住不變易。從六見處入手,觀察五陰及三界萬法的無常、苦、空、非我,證得聲聞見道,乃至證得第八識空,才能漸次進入定慧等持的真如三昧,遠離一切法相的,這才是真正的無相境界。

佛教的慧,是指對三界真相的現觀智慧。常常有人(包括自己以前)會認為,五陰及三界萬法是客觀存在的,這種見地是沒有認識到三界萬法這些存在的無常性、暫時性與無自主性。(This existence is transient, not lasting, enduring or permanent.)

瞧那武士的打坐,抽出短刀,緊握刀柄,全身熱血湧動,一股想扎人的衝動。這哪裡是在修佛參禪?又談什麼開悟?那麼強烈的我執和源於貪嗔的氣惱、仇恨,那個打坐真是既苦又費勁。後來的打坐雖然有些安靜下來,這並不表示「無」已現身在其眼前(如武士自己所言),這並不是開悟。因為連開悟的內涵都不知道,既無聞所成慧,也無自己的現觀智慧,更談不上證解阿賴耶識。實際上,定境中空無輕安的感覺並不是開悟。他倆人之間相互的憤恨,尤其是武士的恥辱、仇恨與殺意,都是來自於對人生的錯誤認知和觀念,所以武士參禪活動中的受,想,行,識,都與修行不相應,甚至可說是反其道而行。

錯誤地執取世間名聲,把開悟的假名看得如此之重,若無法開悟,就是人類的渣滓,就是莫大的恥辱,這是我見。世間名望,尊卑屈辱,不過是人類意識活動的產物,是心所有法。心法意識都虛妄無實,心所有法更是虛不可及。武士和師傅卻強烈地執取意識及其產物為我、我所,貪取一個開悟的名聲。這世上,開悟的名聲和自我感覺(我慢)對有的人還真具吸引力。

對色身人相的誤計,也顯然可見。武士執色身為我,以為自殺消滅掉色身,就洗清了「我」之恥辱,真是可悲的愚痴。還有,好一個師傅,居然告訴武士不能開悟就是人類的渣滓,這不但是取相分別,也是違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歧視,毫無慈悲可言!很明顯,師傅就不知道開悟人的五陰(色,受,想,行,識)和未開悟人的五陰都是一樣的無常、苦、空、非我,以為開悟人的五陰是什麼寶貝!其實,兩人將五陰(色、受、想、行、識)都誤計為我,這也是人類普遍的思維模式和顛倒夢想。

「再以我的悟道交換師傅的首級」,呵,他的悟道就是要奪取人的性命!哀哉,師傅,這是你教出的徒弟!真是個職業殺手,無知中已造下多麼深重的罪惡業種,故而一犯嗔就動殺機。武士也是自己無知的受害者。沒見他那打坐的疼痛不堪,卻還是不能現觀「無」,還是不能開悟,淚如泉湧,只想粉身碎骨,可憐不?可悲不?

誠然,我等凡夫對三界也有著深重的顛倒夢想和系縛,雖然不一定是為了開悟的名聲。有系縛,就有貪嗔煩惱。但是我們想解脫,想修行,這已是發心。近一年來的學習認識到,一個真正的佛法修行人,首先要具有五陰無常的知見和現觀,進而能夠在貪嗔發起的同時,提醒自己,如理作意,努力違逆貪嗔,如是修行才能薄貪嗔。我發現,解脫真的很難,不系縛這,就系縛那,不系縛名聲,就系縛利益,一大堆的系縛,所以是凡夫,還只會紙上談修行。這個故事也從反面說明,缺乏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沒有佛法智慧,根本就不是在修行,打坐也沒用。武士是個極端的盲修瞎練典型。

這個故事中,最荒唐最反動的邪見,是師傅的「武士不可能無法開悟」的邏輯,換句話就是武士就一定能開悟。難道開悟是動刀殺人麼?為什麼武士就一定能開悟?如此荒謬不堪的邏輯!請問師傅:什麼是開悟的證據?自刃還是他刃?顯然這與事實徹底違背。武士在師傅逼迫下的這段禪修經驗,是對此邏輯的無情嘲笑。由此也看到,在懂得佛法義理基礎上,修行也需要戒行和忍辱,只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同時並用才會有功德受用。法理是行為和作意的依據,是聞所成慧的文字般若。布施、持戒、忍辱、是修行的具體實現,禪定也是修,能消業淨化身心。通過這樣漫長的精進修行,才能最終實現開悟,獲得究竟的實相般若。戒殺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最起碼的一戒。武士既不具備佛法知見,又不具備不殺生的戒行。守戒才能不造作惡業的種子,才能增進清淨善業的種子,才能薄貪嗔,漸次斷掉三界的系縛。放下屠刀,才能與道相應,才能開始通向開悟成佛的道路。

時鐘已經敲響,我不禁要問師傅:此時,武士已經開悟還是沒開悟?是自刃還是他刃?二者必居其一哦!

 

編輯組評述:

   聲聞見道要完成的觀行是「五陰非我」。五陰是色(物質與能量)、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想(六個識的了知與意識的思惟)、行(身口意行)、識(六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則是唯識經典所說的第八識。聲聞見道只需確認「我」的存在,而不必知道「我」的具體作用。大乘見道則必須知道第八識具體的作用(禪宗稱之為開悟,簡稱為悟),還要能夠緣於第八識的真如性(入不二法門,簡稱為入)。

  大乘法分為教門與禪門,教門就是語言文字的教法,禪門則是以機鋒直接指出第八識的所在與作用。這兩個配合起來,才容易悟入。末法時代,要值遇具格的菩薩法師,很不容易,所以更要嚴格依循四依三量,才不會被錯悟的禪師所誤導。因為這個緣故,建議大家熟讀《實證佛教導論》,讀這本書時,請先下載中華電子佛典(CBETA),然後逐段查出真觀老師所引的經教,看看引用的文字是否正確?有沒有斷章取義?再檢查:書中所描述事實,是否與你的經驗相符?書中所做的推理,是否符合邏輯?這樣子等於在讀書的時候同時做觀行,你只要依據上述的方法讀到第五章〈聲聞法的實證〉和第六章〈因緣法的實證〉,若沒有重大的誤會,就會分別證得聲聞見道與緣覺見道。這個時候,你可以閱讀真觀老師的豆瓣日記〈勸發普賢行願〉,發起普賢行願,以求大乘見道。

  《實證佛教導論》第七章〈大乘法的實證〉講得很清楚,只是沒把第八識具體的作用寫出來,因為這是參究上的秘密,世尊不允許任何人將它洩露出來。當你讀完第七章之後,對大乘見道位的法義已有充分的認識,這個時候,建議你閱讀真觀老師豆瓣日記〈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與〈大乘起信論導讀〉,融會大乘法的知見,修習觀照般若,發起修所成慧,成就輕安的定境。最後閱讀《禪宗的開悟與傳承》,了解禪宗開悟的原理,找一個禪宗的機鋒,做為你參究對象,直到破參為止。如果你能這樣做,絕對不會落入盲修瞎練的陷阱。

  夢中的武士顯然缺乏聲聞法的基礎,因為這個緣故,他沒有辦法準確地區分無常的五陰與常住的自性清淨心(第八識)。他所企求的「無」,其實只是定境,不離想陰境界,即使他達到這樣的境界,也不是禪宗的開悟,何況根本沒達到!

  武士求悟的動機,只是為了洗雪被輕慢的恥辱,並不是為了自度度他,也不是為了發現真相。因為這個緣故,他並沒有大乘見道的正因,所以沒有辦法開悟。

  師傅的教導「你是武士。既是武士,不可能無法開悟」顯然落入凡夫我見,實際上武士只是一種階級或職業,和開悟與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師傅為武士安立「不可能無法開悟」的體性,若是無法開悟,就沒有資格當武士,而是「人類的渣滓」。以為五陰有一定的體性,稱之為人我見。以為五陰和第八識以外的法有一定的體性,稱之為法我見。聲聞見道者有法我見不成為過失,但絕對不會有人我見。人我見的例子在現實中非常多,例如:我是大學教授,你是我的兒子,一定可以考上一流大學,如果沒考上一流大學,你就不是我的兒子。每年大考結束之後的自殺案例,很多是這樣來的。武士參禪的例子,再發展下去,似乎也要出人命。

  師傅有人我見,著在我相、人相上面,當然不是真正的開悟者。師傅沒開悟,又如何教出開悟的弟子?夢中的武士沒有開悟還算是幸運,要是真的修成定境而被印證,那才是真正的悲劇!一旦落入增上慢(未悟言悟),就很難自行發現錯誤。有些宗派,師徒皆是錯悟,竟然傳了好幾十代。現代禪李元松在臨終前懺悔自己的增上慢,是極為稀有難得的事例。

  G讀者的評論很難得,如果沒有經常薰習正知見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如果硬要挑一點毛病,就是譴責的口氣比較強烈,容易激發人家的情執。眾生是被人家教壞,才會有邪見惡行,他們自己沒有辦法改過來。我們要體諒眾生的身不由己,先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攝受眾生,他們才容易接受勸誡。

     如果你也能夠看出〈夢十夜〉錯誤的知見,這是值得慶賀的事,但是還不能證明你已斷三縛結。斷三縛結很難勘驗,有時候只是隨眠,碰到惡緣還會現行,要是你檢查不出來,卻以為自己是初果人,就會落入增上慢,所以最好能寫修行筆記來檢查。必須確定,自己在任何時候,包括做夢、病苦、面臨危險或利害關頭,都沒有三縛結現行,才是真正的初果人。 


    (本文摘自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第三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裡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小悟大家都有。在讀經的時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遇到一個契機,我們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就是悟。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我正常無事時的清醒狀態,是從一種快活的歡樂,到一種幾乎讓人難為情的、輕浮的愉悅、我可能會分心沉迷於電玩、電影或一段對話中一會兒,但總是會回到那個包含了敬畏、感恩與莫大喜悅的中心。這是覺醒後的清明與自然的狀態。」 傑德說開悟的狀態是「恆久非二元覺知」。顧名思義,「恆久」就是非暫時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就是無分別、無對立,簡單說,就是「無我」。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解讀這種核心誤解將是本書的重要主題之一,因為這是開悟之路的主要障礙。沒人抵達目的地,因為沒人知道它在哪裡,那些負責指引的人,基於許多原因,都指錯了方向。  這種困惑的核心,是相信「恆久非二元覺知」(開悟)與非恆久的宇宙意識經驗(神秘合一)是同一件事,但事實上,它們是完全不相關的,兩者可以各自獨立存在,不需要彼此。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問:開悟是什麼? 無我。 問:好吧,無我是什麼? 恆久非二元覺知。 問:好吧,什麼是—— 我無法告訴你那是什麼,沒人可以。那不是一樣東西,不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地方。你無法對一個沒看過火的人解釋什麼是火,沒有任何描述比得上直接去體驗火。我之所以採用「恆久非二元覺知」、「無我」與「了悟真相」這些名詞,不是因為它們能傳達開悟的意義,而是因為它們似乎最不會產生誤導。 大多數人對靈性開悟的定義與你所描述的相去甚遠,仿佛他們談的是另一種無關的狀態。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
  • 讀《六祖壇經》疑惑隨筆 第二品 開悟與未開悟,誰人知曉?
    若此「心」與「性」相同,沒見性之人又如何用心?這一品裡,六祖明確指出了佛性無差異,智愚之別,只因迷悟不同,人人皆可為佛。「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既然人人皆可為佛,怎麼成佛,六祖也指出了方法:「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 開悟是什麼境界?
    甚至在他的後半生,欽哲旺波還是說:」(在證悟心性方面)相比較那時的證悟已經沒有更進一步的餘地了。欽哲那時還是個比丘,他思忖道:「在這樣重要的場合還是讓比丘擔任事業阿闍黎更合適些。」在灌頂結束後,女子就消失不見了。多智欽告訴欽哲:「珠古倉!我本來要授予你最勝悉地,但由於你的分別念,此事今天沒能完成。但你以後會得到的。這位淑女是多傑玉準瑪(《龍欽寧提》的主要護法女神之一)。
  • 神秘體驗:開悟背景下的魔境
    在超市排隊時,我無法跟人聊到天氣以外的事物;我不能去酒吧喝啤酒、打撞球,因為我沒辦法假裝和其他人有共同的興趣和經驗。換言之,就是我和他們沒有共通性。這種程度的共通性是如此基本,很難想像沒有它會是什麼狀況。隨便兩個人之間的共通性都比我與任何人的多,我是無人社群(no community)的一員。因為我住在不同的境界,等於是與人類隔離了。沒錯,這裡又要提到吸血鬼的比喻。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提起靈性開悟,你想到了什麼?有一道光,從天上直劈而下,你盤坐地上,天光打入你的身體內部,你周身通透,看周圍的事物卓卓有靈,這時你看一切事物都和以前不一樣,你突然頓悟,頓覺以往在乎的那些小事都算的了什麼?你就此開悟,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而超凡脫俗的生活……或是像廟中和尚一樣,看破紅塵,開始吃齋念佛;或是像山中老道一般,手拿拂塵,口裡念念有詞?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靈商讀書會第20期, 溫亞其老師解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家好,歡迎走進靈商讀書會。 本周溫亞其老師將為大家解讀的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2頁。溫亞其老師會用45分鐘的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解讀本書:什麼是靈性開悟?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我在這幾年間看完了傑德·麥肯納的靈性開悟三部曲,其中《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和《靈性的自我開戰》都完整地看了兩遍,他的三部曲曾是我唯一保留和攜帶的書
  • 學佛如何開悟?佛教裡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佛門裡講: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談到這裡,不少人會好奇,一個人開悟以後究竟是什麼狀態的呢?這就是本期我們重點研究的內容。隔牆還看見香燈師在小解,又看見西單師在廁所裡大便。再向遠處看,江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形色,無不一一了見。第二天,虛老向香燈師及西單師問及此事,果然如此。不過,虛老並不以此為意,只當是尋常境界而已。到了臘月第八個禪七的第三個晚上,第六枝香開靜的時候,護七法師例行給每位坐禪的法師上開水。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嗯,你知道的,」她還是不太相信我竟然要她說出這麼明顯的事情,「是為了靈性成長吧,我想。我要,呃,你知道的,成為更好的人,能夠更深刻地去愛,並且,你知道的,提升我的振動……你知道的。」我仔細聽著每一個字:「你的振動什麼?」「呃,頻率?我想要,你知道的,提升我的意識層次,想要更能夠觸及,嗯,我的內在自我,我的更高自我。
  • 開悟並非一勞永逸
    而魔羅就抱怨惡魔難做。佛陀滿臉同情地聆聽魔羅的傾訴,然後問道,「你以為當佛陀就容易得多嗎?你知道他們怎麼糟蹋我的教海?在某些寺院,他們又如何借佛陀名義肆意妄為?不論是身為佛陀,還是身為魔羅都會遭遇困難。這點無一例外。」某則經文故事裡,魔羅後來也像佛陀一樣得到大證悟。
  • 阿底峽尊者的開悟
    阿底峽的開悟◇◇◇阿底峽是公元11 世紀印度最偉大的班智達。小時候阿底峽做了一個夢,綠度母出現在夢裡,勸誡他不要被世俗有刺的誘惑牽絆,並告訴他在過去的552生裡他已經是一位具足戒的僧人、博學的班智達。解救眾生脫離輪迴苦海是他的使命,不可以半途而廢。醒過來以後,阿底峽認清了他的業力以及願力,決心完成使命。他離棄世俗生活,出家為僧,不倦怠地四處尋訪證悟名師,在他們座下學習。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