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2021-02-14 生命之旅

開悟是什麼?合一意識、直接體驗無限、高峰體驗、狂喜、天堂之樂?

傑德直言不諱的告訴我們開悟是很難描繪的一種狀態,猶如你從來不沒有見過火,很難通過語言讓你明白什麼是火。

傑德如此描述開悟的狀態:

「由於沒有自我感,所以我沒有佔有、權利或應該擁有什麼的感覺。我不會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東西是我的,全都是借來的,最後都要歸還。我的身體不是我自己的,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我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不缺乏,我是自由的。我正常無事時的清醒狀態,是從一種快活的歡樂,到一種幾乎讓人難為情的、輕浮的愉悅、我可能會分心沉迷於電玩、電影或一段對話中一會兒,但總是會回到那個包含了敬畏、感恩與莫大喜悅的中心。這是覺醒後的清明與自然的狀態。」

傑德說開悟的狀態是「恆久非二元覺知」。顧名思義,「恆久」就是非暫時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就是無分別、無對立,簡單說,就是「無我」。也就是說,開悟是一種恆久的無我、無分別心的覺知狀態。要失去自我才能開悟,或開悟就會導致失去自我。但不管是雞生蛋或蛋生雞,自我泯滅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絕望煎熬,就像死亡般無可避免。

因此,傑德也說開悟是痛苦的:

開悟(覺醒)是全然的無意義。覺醒於你的真實本質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麼,最後總是會抵達,所以何必著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識、另類意識狀態與合一心智都是這個浩瀚而迷人的二元遊樂場裡面的遊樂設施。貧困、疾病、絕望也是。但開悟就不是遊樂設施了。開悟意味著離開遊樂場,但何必離開遊樂場?在遊樂場裡你可以當一個聖人、一個瑜伽修士、一個億萬富翁、一個世界領袖或軍閥。當好人或當壞人。快樂、悲慘、極樂、痛苦、勝利、失敗,全都在這裡。急什麼呢?等離開遊樂場的時候到了,你就會知道,你就會離去,但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可拿。

他用電影院比喻:

一群人被鎖在電影院的座位上,哪裡也去不了,他們以為所有的實相、現實,就是銀幕上所呈現的。他們每天隨著銀幕上的劇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可能是有識之士吧——有天突然發現,他們手腳上的鎖鏈其實沒有鎖死,他們是自由的,可以起來走動,於是他們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裡盯著銀幕又哭又笑,而銀幕上的「劇情」來源,則是後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線而已。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起來走動,而他們的人生劇情,也絕不是受限於銀幕之上而已。

歷史以來開悟的人不超過1000人,達到開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追求開悟呢?

傑德提供了一些方法讓我們逐漸從兒童過度成長為成人,包括:放開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順流,睜開雙眼真誠地看這個世界並且面對自己,還有他特別提出的一種像寫日記般的方法:「自體靈性解析」(本書中有詳細介紹),但他在第三本書中說,最重要的靈修方法還是觀照(所有的大師也都這麼說),而他給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個演員,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體、頭腦、思想、情緒、遭遇、名氣、財物……

開悟之道及其單純: 這是想要開悟所需要之道的一切:坐下來,排除雜念,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直到你確實知道。

對於信仰的幻滅,是傑德所謂通往開悟的「第一步」。

傑德描述開悟後的心智運作方式:簡單地說,我不思考。我不做任何選擇或決定,也不衡量各種可能性,然後從中挑選一個。與此相對,我觀察模式,隨模式而行。我對於「正確」與「非正確」有很精準的感受,這樣的感受能力在各種事情上面引導我。在我的生命中,沒有任何決定是靠推論做成的。我等待事情自然開展;我感受形勢,與形勢一起流動。

老子說,毛毛蟲在它所謂的世界末日裡,其他人稱之為蝴蝶。自我至死是達到無我-恆久非二元覺知-的一種手段,這趟旅程就是為了這個。所有的奉獻、祈禱、靜心、教誨、出離,背後的動機都在此。

感謝您的關注,分享到朋友圈,與更多朋友共饗。

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生命之旅微信公眾號#roadtolife#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或在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號「roadtolife」,選擇關注。

相關焦點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靈商讀書會第20期, 溫亞其老師解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家好,歡迎走進靈商讀書會。 本周溫亞其老師將為大家解讀的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2頁。溫亞其老師會用45分鐘的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解讀本書:什麼是靈性開悟?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託利,以及寫了《靈性開悟》三部曲的美國靈性作家傑德?麥肯納。對我幫助最大、一路陪伴指引我的靈性老師則是克裡斯多夫?孟(克老師),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就是他引薦我看的。讓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看見「真相」 傑德?麥肯納是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我愛他的才華、幽默、洞見和智慧。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提起靈性開悟,你想到了什麼?有一道光,從天上直劈而下,你盤坐地上,天光打入你的身體內部,你周身通透,看周圍的事物卓卓有靈,這時你看一切事物都和以前不一樣,你突然頓悟,頓覺以往在乎的那些小事都算的了什麼?你就此開悟,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而超凡脫俗的生活……或是像廟中和尚一樣,看破紅塵,開始吃齋念佛;或是像山中老道一般,手拿拂塵,口裡念念有詞?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開悟是最終的畢業,不再獵尋、不再追逐、不再戰鬥。現在,你可以進入這個世界,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學吉他、跳傘、寫書、種葡萄,什麼都可以。       對於開悟的誤解主要源自世上大多數為人所知的開悟專家都沒有開悟,而這個事實可能讓誤解更為嚴重。他們當中有些是偉大的神秘修士,有些是偉大的學者,有些兩者皆是,大多數兩者皆非,覺者則幾乎沒有。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今天無意中,翻開了這本久違的書,突然想摘抄一段,以致敬我的老師傑德麥肯納,以及那段自我解析的日子。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問:開悟是什麼? 無我。 問:好吧,無我是什麼? 恆久非二元覺知。 問:好吧,什麼是—— 我無法告訴你那是什麼,沒人可以。那不是一樣東西,不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地方。你無法對一個沒看過火的人解釋什麼是火,沒有任何描述比得上直接去體驗火。我之所以採用「恆久非二元覺知」、「無我」與「了悟真相」這些名詞,不是因為它們能傳達開悟的意義,而是因為它們似乎最不會產生誤導。 大多數人對靈性開悟的定義與你所描述的相去甚遠,仿佛他們談的是另一種無關的狀態。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1. 再簡單也不過了
    「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提升你的層次來觸及並敞開自己什麼的?」     「嗯,你知道的……為了靈性,呃,開悟。」     啊……     「好的,就是這個嗎?你想要開悟?」     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如果你知道,你就會成功:如果不知道,就不會成功。這不僅是動聽的言語,這是法則。     「是啊,大概吧。」     我露出安慰的笑容。「很好。所以,你做這些事情是為了要開悟,達到靈性上的開悟。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24.黃金定律
    如果你是因為想知道開悟是否需要神秘力量而問,那麼答案是不需要——不需要任何超能力。如果你是要問開悟之後是否會有額外的好處,例如得到神秘力量,那麼答案不是很清楚,我看不見靈光,也沒辦法預知未來什麼的。我想我可以去發展某些神秘能力,但我不知道要用它們來幹什麼。我沒有這種欲望。
  • 震撼:一首來自開悟導師傑德·麥肯納的靈性之詩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我在這幾年間看完了傑德·麥肯納的靈性開悟三部曲,其中《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和《靈性的自我開戰》都完整地看了兩遍,他的三部曲曾是我唯一保留和攜帶的書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什麼為什麼?」「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提升你的層次來觸及並敞開自己什麼的?」「嗯,你知道的……為了靈性,開悟。」「好的,就是這個嗎?你想要開悟?」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如果你知道,你就會成功:如果不知道,就不會成功。
  • 靈性開悟的秘密,就在人的內心
    開悟如果是閃電式發生,前提是你已經全部準備完畢,你已經全然接受那個。就是說,你的渴望是徹底的,毫無保留的,因為人通常有巨多事物放不下,牽記這掂記那。也就是說,只有一小部分的渴望,企圖在靜坐的時間看到點什麼,別的時候照常,那麼,開悟就當然是一個極漫長的過程,豈是通過一句話就達到呢?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裡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 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瑜伽老師還能夠明白他說的是靈性修行在商業上的運用,兩個前臺就覺得他是「神棍」,只是我們的館主勞老師特別信他這一套,覺得他會給瑜伽館帶來真正的改變。他開會之前都讓我們給自己的誠信、感恩等品質打分,並且讓我們想一想能夠為瑜伽館做些什麼?之後讓我們做人生九宮格,寫下目前人生最重要的九個點。比如,健康、工作、財富、愛情等等。
  • 神秘體驗:開悟背景下的魔境
    「我靜心時有一個體驗,想跟你分享。」西方靈修似乎把開悟與自我完善畫上等號,所以很自然地會假設掙脫心智與情感上的包袱,是通往開悟的路。但我要告訴你的是,在追尋開悟的背景下,你的體驗是魔境。你把這些無價的珠寶帶來給我,而我告訴你應該把它們衝下馬桶,繼續前進。」我停下來讓她沉澱一下。現在要做的不是幫助瑪拉追尋開悟,而是讓她明白她並不是在追尋開悟。有時我很好奇自己能否當個好的禪宗大師,但我恐怕做不到。或者,也許我可以,就看你怎麼想。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因為認識到「眼之所見、身之所受、心之所想、體之所為」以及出現在自己頭腦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們不會被什麼所障礙住。世上有無數的修道者宣稱自己是開悟的,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
  • 開悟並非一勞永逸
    靈修多年終究能使我們不受世俗之事羈絆,超脫煩瑣沉重的掙扎,但我們心裡總認為過靈修生活的人,能夠不受傷害,不再有痛苦的折磨,也不再有人間苦難。我們期盼某些開悟經驗能持久不衰。但恆常不變並非真正的自由,也不是心靈確實的解放。每個明智的旅者都明白,不論眼前美景多麼令人心醉神迷,我們都不能執著而將其視為生命最後的避風港。這麼做無異於屏住呼吸, 讓自己成為過去記憶的囚犯。
  • 《終極自由之路》33:為什麼不能開悟?
    只是想像一下,不是真的去做,想像把你的身體扔下懸崖。現在你看到你對身體的執著了嗎?  問:是的。但是你必須要有擺脫身體的渴望嗎?  答:不是要你擺脫它,當你發現你是什麼時,你會明白你不是這具身體,身體只是你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問:那為什麼我不能開悟呢?  答:因為你害怕如果你開悟了,你就會消失。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這個例子跟大乘法的開悟有關,但是我們的評論儘量集中在聲聞法「五陰非我」上面,因為大部分的讀者還沒有大乘見道,而許多讀者對於聲聞法已有相當的基礎。 夏目漱石〈夢十夜〉摘錄     「你是武士。既是武士,不可能無法開悟。」師傅如此說道。又說:「看你修行了這麼多天仍無法開悟,你大概不是武士,是人類的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