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是什麼?合一意識、直接體驗無限、高峰體驗、狂喜、天堂之樂?
傑德直言不諱的告訴我們開悟是很難描繪的一種狀態,猶如你從來不沒有見過火,很難通過語言讓你明白什麼是火。
傑德如此描述開悟的狀態:
「由於沒有自我感,所以我沒有佔有、權利或應該擁有什麼的感覺。我不會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東西是我的,全都是借來的,最後都要歸還。我的身體不是我自己的,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我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不缺乏,我是自由的。我正常無事時的清醒狀態,是從一種快活的歡樂,到一種幾乎讓人難為情的、輕浮的愉悅、我可能會分心沉迷於電玩、電影或一段對話中一會兒,但總是會回到那個包含了敬畏、感恩與莫大喜悅的中心。這是覺醒後的清明與自然的狀態。」
傑德說開悟的狀態是「恆久非二元覺知」。顧名思義,「恆久」就是非暫時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就是無分別、無對立,簡單說,就是「無我」。也就是說,開悟是一種恆久的無我、無分別心的覺知狀態。要失去自我才能開悟,或開悟就會導致失去自我。但不管是雞生蛋或蛋生雞,自我泯滅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絕望煎熬,就像死亡般無可避免。
因此,傑德也說開悟是痛苦的:
開悟(覺醒)是全然的無意義。覺醒於你的真實本質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麼,最後總是會抵達,所以何必著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識、另類意識狀態與合一心智都是這個浩瀚而迷人的二元遊樂場裡面的遊樂設施。貧困、疾病、絕望也是。但開悟就不是遊樂設施了。開悟意味著離開遊樂場,但何必離開遊樂場?在遊樂場裡你可以當一個聖人、一個瑜伽修士、一個億萬富翁、一個世界領袖或軍閥。當好人或當壞人。快樂、悲慘、極樂、痛苦、勝利、失敗,全都在這裡。急什麼呢?等離開遊樂場的時候到了,你就會知道,你就會離去,但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可拿。
他用電影院比喻:
一群人被鎖在電影院的座位上,哪裡也去不了,他們以為所有的實相、現實,就是銀幕上所呈現的。他們每天隨著銀幕上的劇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可能是有識之士吧——有天突然發現,他們手腳上的鎖鏈其實沒有鎖死,他們是自由的,可以起來走動,於是他們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裡盯著銀幕又哭又笑,而銀幕上的「劇情」來源,則是後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線而已。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起來走動,而他們的人生劇情,也絕不是受限於銀幕之上而已。
歷史以來開悟的人不超過1000人,達到開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追求開悟呢?
傑德提供了一些方法讓我們逐漸從兒童過度成長為成人,包括:放開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順流,睜開雙眼真誠地看這個世界並且面對自己,還有他特別提出的一種像寫日記般的方法:「自體靈性解析」(本書中有詳細介紹),但他在第三本書中說,最重要的靈修方法還是觀照(所有的大師也都這麼說),而他給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個演員,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體、頭腦、思想、情緒、遭遇、名氣、財物……
開悟之道及其單純: 這是想要開悟所需要之道的一切:坐下來,排除雜念,問自己什麼是真實的,直到你確實知道。
對於信仰的幻滅,是傑德所謂通往開悟的「第一步」。
傑德描述開悟後的心智運作方式:簡單地說,我不思考。我不做任何選擇或決定,也不衡量各種可能性,然後從中挑選一個。與此相對,我觀察模式,隨模式而行。我對於「正確」與「非正確」有很精準的感受,這樣的感受能力在各種事情上面引導我。在我的生命中,沒有任何決定是靠推論做成的。我等待事情自然開展;我感受形勢,與形勢一起流動。
老子說,毛毛蟲在它所謂的世界末日裡,其他人稱之為蝴蝶。自我至死是達到無我-恆久非二元覺知-的一種手段,這趟旅程就是為了這個。所有的奉獻、祈禱、靜心、教誨、出離,背後的動機都在此。
感謝您的關注,分享到朋友圈,與更多朋友共饗。
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生命之旅微信公眾號#roadtolife#。
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或在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號「roadtolife」,選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