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自由之路》33:為什麼不能開悟?

2021-02-15 寶嬋讀書會

你們已經知道了如何才能開悟,但目前為止沒有人做到。我們現在生活得不錯,輕鬆、愜意、舒適,我們感到滿足,但並非完全滿足,只是滿足到不想走完全程。

  問:我想開悟,但是它總是在下一個山頭。我到達山頂,它並不在這兒,於是我又去往下一個山峰,但它也不在那兒。

  答:不對,因為它就在你當下的所在。它不在下一個山頭,而是在你當下的所在,在「我」的所在。

  問:為什麼我們會對此一無所知?

  問:是的,為什麼?那也是我想知道的。

  問:那是我的問題。

  答:是,但答案是什麼?我說不知道有點傻,因為一旦你開悟,你就永遠都不會再感到不快樂。到底哪裡出了差錯?我們為什麼會不知道?

  我會說是你對此不夠相信的緣故。你不相信你是無限的,不相信生活可以是時時刻刻的狂喜狀態,不相信它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不相信你可以心一想事就成。

  或者,是我們在不斷拖延?我說如果我們真的想要走完全程,想要開悟,我們就能做到。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走完全程呢?

  問:我想,就我的情況來說,我可能自我暗示,讓自己相信我是有限的。畢竟我的一生都跟有限產生聯繫,所以在我的認知裡,有限才是真實的。

  答:那麼對你而言,無限會驅走有限?

  問:是。因為有限才是我相信的,它對我而言是真實的。你所說的無限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無法相信它,這就像你去碰電燈泡,它會燙到你,但某人卻告訴你去碰它,它不會燙到你的。想要戰勝不去碰電燈泡的潛意識反應是很難的。

  答:我告訴你,無限包含有限,是有限的根基。你知道,當你是無限時,你可以擁有有限,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問:那麼我會很樂意為了無限而放棄有限。

  答:放棄有限?或許這是困擾我們的原因,我們擔心我們要放棄我們的身體,放棄我們的家庭。但那不會發生。那些開悟的人並沒有拋棄自己的身體和家庭。他們只是放下對身體和家庭的執著,脫離執著所帶來的束縛感,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自由。

  問:如果那樣的幸福要高於身體所經歷的,那讓身體見鬼去吧!

  答:再說一次,不是要你放棄你的身體。你越趨於完全的自由,幸福就越強烈,直到你再也盛不下它。那時你就融化在一種非常美妙的不受攪擾的寧靜中。那種寧靜比狂喜更美好。當你選擇重新活躍於世俗中時,你永遠都不會失去那份寧靜,你會一直感受到它。你可以做任何事,可以表現憤怒、恐懼,可以扮演貧窮、富貴。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你不會消失。

  問:你不會再受影響?

  答:永遠都不再受影響,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不受攪擾的寧靜。

  問:我明白了。

  答:所以,繼續前行吧。

  問:每當我相信我的收入來源離不開努力工作時,我跟自己說:「你真是個白痴。這樣的收入不是我的無限所提供的。」但是,我還不夠膽說:「是啊,我會換種方式。」因為我擔心如果那行不通怎麼辦?

  答:你會得到的。但是,如果你那樣說的話,你是期待它行不通。

  問:是,但那正是困難所在。或許是因為缺乏信任,不相信它能行得通,但是即使它行得通,我也依然不敢完全相信。你能幫我嗎,哪怕只是給我一點點無限的力量?

  答:等一下。你是有支持的,我已經給了你很多指示,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帶你走向開悟。我可以再次給你那些指示。

  問:這就像寫著「舊金山」的指示牌。我敢說這樣的指示牌有上百個,但如果我到達一個指示牌後只是坐在那裡,這就是我現在所處的困境。

  答:是,你沒有按指示牌所指示的方向繼續前行,只是看著那個方向,坐下來。現在,寫著「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擾到你的地方」的指示牌,能夠指引你走向開悟。

  問:可那就像登陸月球。

  答:如果你願意的話,就會很容易。你可以作出決定,是要受影響呢還是不受影響?

  問:好大的挑戰!

  答:你想要更多的指示嗎?我可以給你新的。

  問:要!

  答:完全的無私。只對他人有興趣,對自己則毫無興趣。這可以帶你走向開悟。如果你的行為完全無私,只為他人考慮不為自己考慮,這可是條捷徑。

  問:我不想反駁你,但這也太懸了吧。

  答:那換另一個。持續地釋放欲望,直到你不再有任何欲望,你就開悟了。這個你也不喜歡,是吧?

  問:不完全是。我想要釋放很多東西。

  答:如果你能將此貫徹到底,當欲望冒出來時放下它,直到不再有任何欲望,你就會開悟。

  問:萊斯特,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頭腦是怎樣的呢?你看到的外在的一切其實都在你的頭腦中,對吧?所以頭腦就是一切的所在,外在的一切都只是你的頭腦。當你發現這一點時,你就能改變你的頭腦,外在的一切也會隨之改變。

  答:是的,那會讓你開悟。

  問:沒有執著和反感呢?

  答:也會開悟。為什麼我們不利用這些東西呢?它們對我們而言並不新奇。

  問:我很想下決心這麼做。荒謬的是這些東西我都知道,但卻很少付諸實踐。真的很恐怖。我說過:「有多少人在家中有自己的個人上師呢?」你給了我們這麼多東西,我會說:「都是我自己的責任。為什麼我不去用它呢?」

  答:是,你的個人上師就是你自己!這很重要。你的個人上師就是你!

  問:真的只有「一」存在嗎?

  答:當你發現你是什麼時,你會看到除了「一」之外再無其它。

  問:我試圖窺見它,但無論怎麼做,我看到的還是分裂。

  答:這就是你接近它的方式,窺視它,而不是睜大眼睛去看清全貌,因為你害怕你會因此而消失。所以你要做的是往深處挖,把它拽出來,好好看看它。一旦你看到它,恐懼自會消失。你還害怕你會因此而失去個人性。你的個人性是你永遠都不會失去的東西,它一直與你同在。我所是的我,永遠都不會失去。實際上我們將它擴展到能夠包容整個無限的地步。

  我說你是擔心失去你自己、你的身體、你的頭腦、你的家庭、你的事業以及你的所有小東西。在潛意識中你害怕你會失去它們。如果將恐懼拽到顯意識層面,你會看到它,釋放它,並因此而自由。

  問:當你說到後面的這些東西時,你戳到我的痛處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執著於這具身體,但家庭、事業以及其它這些東西都是我不願失去的。

  答:你想知道你有多執著於那具身體嗎?只是想像一下,不是真的去做,想像把你的身體扔下懸崖。現在你看到你對身體的執著了嗎?

  問:是的。但是你必須要有擺脫身體的渴望嗎?

  答:不是要你擺脫它,當你發現你是什麼時,你會明白你不是這具身體,身體只是你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問:那為什麼我不能開悟呢?

  答:因為你害怕如果你開悟了,你就會消失。有誰感覺到這樣的恐懼了嗎,害怕如果開悟自己就會消失?

  問:我害怕我會失去我的頭腦。(笑聲)

  答:你的確會失去你的頭腦,但是你會重建它,以便同他人交流。但是重建它要比釋放它難多了,因為頭腦會拖你後腿,你不願意回歸頭腦。但是你會重新開始思考。前後的區別只是在於:之前你的思考是不自由的,由潛意識念頭所控制;之後則沒有了潛意識念頭,每個念頭都是完全自由的,不受限於你的習氣和癖好。

  這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法門:消除你的習氣和癖好,也能開悟。

  我都沒怎麼說過奇蹟,是吧?以前我會認為這是在向你們施加影響,現在我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你們已經提升到能夠接受奇蹟的地步。當我剛來到聖多納獨居時,大多事情都是由念頭來完成的,但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然而,隨著他人的到來,因為他們我開始意識到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對我來說它們很自然,但對他們來說不是。

  我可能告訴過你們中的一兩個人有關瞬間移動的事。這事很有趣,因為涉及到另外兩個人,一個是走靈性這條路的,另外一個沒有。

  一個是F,一個是D。從鳳凰城來到聖多納,叫我和他一起去山上走走。我、F和D走了一英裡半的上山路,到達終點時,我們坐下來享用我們的三明治。我們三個人只帶了一壺水,一品脫的量,在上山時喝掉了大部分,離壺底只剩下3mm多,半杯水的量都沒有。但我們仨很渴,我放下了這點並開始接受「一切都很完美」。我收到內在的訊息:水很充足。

  之後我問F想要來點水嗎,F說要。我給了F一滿杯。然後D也喝了一杯,然後是我。我們不停地喝,直到不想再喝為止。我們每個人都喝了整整7杯!我好奇地往壺裡面瞧,那裡依然和之前一樣,離壺底只3mm高的水量。

  下山回家時,我感覺很累,覺得身體都快走不動了。於是我做釋放,我說:「哦上帝,肯定有更好的路!」我得到的是「一切都很完美」的念頭的響應。當我想著「完美」二字時,我們仨只走了兩步就到了離我家不遠的山腳,那兒的景色跟山上的差不多,以至於D並未察覺。但是F發現了,跟我說:「萊斯特,我們剛才瞬間移動了!」我說:「哦,你瘋了,F,肯定是你的想像。」因為D的腦袋開始混亂,他的眉頭皺著,一臉的愕然,於是我趕緊重複道:「F,那是你的想像。」F明白了我的意思,閉上了嘴。之後,等到D沒在場時,我問F她是怎麼想到我們瞬間移動了。她笑著說:「你記得不,上山時我和D撿了些石塊,在一些地方把它們放在路的左邊,以便下山時順利返回。但是我們卻錯過了所有那些地方。」

  以上這些所謂的奇蹟,只需一個小小的念頭。你臣服,放手,然後一個無需費力的念頭,奇蹟就發生了。

  在聖多納的早些時候,我都是以這種方式生活的,但卻對此並無察覺。因為它對我來說很自然。不論我想要什麼,我就期待它。真的很自然,就像每個人以為自己的生活很自然一樣,雖然這樣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是吧?所以,如果你想和社會保持接觸,你會按社會的方式來。

  奇蹟只是在這個夢幻世界立即產生的作用而已。奇蹟並不意味著靈性的高度發展,因為這個宇宙的大多數生命都使用奇蹟,他們在自己的星球使用它們,而他們在靈性上未必比我們超前。那只是他們自然的生活方式。

  但若要更容易地生活,那就用單純的精神來做事。你們應該能夠做到。為何不開悟,讓自然來為你服務呢?為什麼要用更難的方式呢?我想這是因為你害怕你會消失。你看我,我走完了全程,但依然有一個身體在這裡。我並沒有消失。

  問:你是否也能向我展示你的無限呢?

  答:你必須展示你自己的無限。你已經見證了足夠多的奇蹟,如果我再向你展示,那表示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我只想說:你能做到!只是臣服加上一個不費力的念頭!你會感覺不是我、而是天父在通過我運作。

  我可以一直這樣下去。我在試著引你上路。當我搬到活動房屋裡時,有個女孩問我多久加一次丁烷氣(那是一個5加侖裝的丁烷氣筒),我說一個月加一次。然後我就想起我已經八個月沒加丁烷氣了。當我意識到這點時,我釋放了它。

  我叫F幫我負責儲水,持續地給我的活動房屋加滿55加侖的水,那能滿足我的全部用水需求,包括每天早上的一次淋浴。我之所以叫她幫我負責這個,是因為我想讓她知道一個人可以只靠少量的水生存。但我把時間給忘了,以至於當我提醒她加水時,她笑了。她說她已經四個月沒加水了。而我還一直用著那點水,並且水從未斷過!當我們打開水箱時,發現裡面還是滿的,用了四個月還是滿的。如果我之前沒有釋放的話,水箱肯定早空了。

  問:你說的「沒有釋放」是什麼意思?

  答:通過讓它「正常」來釋放。

  問:再次把它看成是有限的東西?

  答:不是。我讓它和平常的一樣,或對人們來說是正常的那樣。我想和人保持接觸,想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一樣,因為如果我的生活方式太另類,我就無法與人交流,那甚至會嚇到別人。

  問:不會嚇到人的。

  答:我有過那樣的經歷,所以知道會嚇著人。剛開始發生那樣的事是我住在紐約時,一些人因為那些事都不敢靠近我。

  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嗎?為什麼你不能接受它?只要你接受,它就會成為你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吸引你,讓你有動力走向開悟。看看你為了生計活得有多累。

  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不走向開悟呢?為什麼不直接地獲得你想要的,只需一個念頭而已?為什麼我不展現我的完全自由呢?答案或許會到來,那時你會發現你一直在把自己往下拽。

  問:一個原因是我們習慣了無能為力,以致於都不認為自己可以作到。我剛想到我的汽車旅館(此次會談所在地),我想賣掉它,但隨之又想到我是否真的想要離開它。我知道每次我都為這事而困擾。

  答:肯定的。我想告訴你更簡單的方式。你的慣性念頭會把事情搞複雜。想要消除潛意識中的所有慣性念頭,一種方式是看清你不是這顆頭腦,那樣你就能消除頭腦。

  問:能否說得具體點,如何消除頭腦?我發現這是最重要的。

  答:我知道你最近有過一次頓悟。

  問:是的!

  答:但是你沒有將它進行到底。你本應該帶著那份新的領悟,跟自己說「我能做到,因為我是無限的。」那無限的力量,能讓你用想像的手掠過頭腦,頭腦便會消失。你知道那個過程要花費多久嗎?比這還快(打了個響指)!比一秒鐘還快。

  完全的開悟只需一個瞬間。在這之前,你兜兜轉轉,每次只釋放一小點。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你決心釋放一切,那樣你才會完全開悟。當它到來時,真的只是一個瞬間而已。是你的意願讓它到來。意願就是你的力量。把你的意願擰到消除整個頭腦的那一檔,你就徹底自由了。

  問:這沒道理呀。這就像你把全世界的錢都給我,而我卻坐著,說為什麼我不接受呢。

  答:是啊,為什麼你不接受?

  問:我哪兒出錯了?

  答:那是個大問題。哪裡出錯了?我知道你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否則你就不會坐在這裡聽到現在了。

  問:是思維在擋著?

  答:對。為什麼不消除它呢?思維就是頭腦。我們必須看到我們不是頭腦,頭腦是在我們的外面,那樣才能讓頭腦失效。這就是你要做的。

  問:有天夜裡,你說到「我要打發萊斯特去睡覺。」那句話對我是個幫助。

  答:我總是那樣想的:我要派出萊斯特這具身體,讓它看起來像是在做事一樣

  在我開悟後,我意識到我不是這具身體後,很多年我都無法使用我」這「個字了,直到近幾年才重新學會。那段時間我都說」萊斯特」、「他「或」萊斯特他「,有時甚至用」萊斯特它「,因為人們都笑我,所以我才改用」我「。在這之前我無法用我這個字。為什麼?因為我不是這具身體,我可以談論這具身體,但是」我不是這具身體「的事實太顯而易見,以至於我無法自欺欺人地說」我是這具身體「,這就像說你是你的車一樣。因為你的車載著你轉,你會稱呼你自己是車嗎?你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這具身體。(這具身體就是個架子。)

  你不走完全開悟,我會說你真傻。

  問:我想有比傻更嚴重的字。

  答:是的,真的很蠢。他引導我這麼說的。(笑聲)不去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去時時刻刻處在你固有的喜悅、寧靜和愛中,真的是太蠢了。回歸你的所是不費吹灰之力,成為你的所不是才需極大的努力。回歸你的所是就像女人成為女人、男人成為男人一樣無需努力。但是你卻堅持花費努力來成為你的所不是。真的是太蠢了!

  問:我堅持努力來成為你說的」我的所是「,我一直努力變得」不努力「,這樣說得通嗎?

  答:不能

  問:對我來說不能

  答:是的。那句話有錯誤

  問:我剛怎麼說的?

  答:你說你使用努力讓自己變得」不努力「。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個悖論。你必須停止使用努力,必須放手,順其自然。這就是所謂的放手,讓上帝接手。你就是上帝,放手,讓你的真我來接手。然而,之所以看起來像是需要很多努力,是因為你還在拼命地抓著小我不放,你的努力都花在那上面了。回歸你的所是——真我,無需任何努力。

  問:如果我能領悟到我是做夢者,而非繼續沉浸在夢中,那麼我就開悟了。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在想:這是個夢,那麼是誰在做夢?

  答:對!去發現做夢者的真相。說得更明確點就是:我,這無限的存在,正在做」我是一具有限的身體「的夢。

  當你在夜夢中時,你以為你是一具有限的身體,只要你不醒來就會一直那樣認為。這跟覺醒的狀態一個道理。我們都在做夢自己是有限的身體。我們必須醒來,發現我們是無限的真相。必須停止認為我們是有限的身體,僅此而已。停止思考。放手。順其自然。臣服。如果我們在此刻臣服,此刻就是開悟。不是我,是你;不是我的意志,是你的意志。這就是臣服。我們現在就可以做,現在就可以開悟。但是不,我們必須成為庸碌的小我,必須做點什麼。我們必須要成為」作為者「。

  問:在這裡的有些人討論過機器人。實際上,我想我們可以把身體看成是機器人。我們使用這具物理身體,當我們不再需要它時,我們放開它,但我們擁有的始終存在。

  答:以這種方式看待身體很不錯。

  現在,讓我告訴你更多。如果你真的相信我所說的,你會忘掉其它一切,會在回家後決心坐下來,直到你看到它,因為它會給你一切,只需一個念頭而已。如果你那樣做的的話,你會看到它的!就像佛陀那樣,他放棄他的王位,坐到一棵樹下,決心除非看到真相否則絕不起坐,最後他看到了真相。

  問:有個事可能讓我們停滯不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感覺我必須一點一點地釋放,每次只清除一點。現在,我開始意識到如果我能超越它,那麼它就會失去作用。

  答:是的。我們都是從清除單個的事開始入手。它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主人身份。之後我們開始掌控我們的習氣或癖好。釋放一個習氣或癖好能清除導致該習氣或癖好的所有念頭。你沒有必要繼續逐個地釋放,開始是這樣,但現在已無必要。釋放了一個習氣或癖好,你就釋放了底下成千上萬個潛意識念頭。

  問:當你一開始告訴我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存在時「,包括我在內的一些人無法理解。我發現為什麼只有我存在的原因是——是我創造了他們,他們都在我之內。

  答:對,就是那樣!

  問:所以我真的明白了,極其明白。

  答:好。在你不放棄將一切看成是在你之內前,為什麼不清除外面呢?

  問:那是我正在做的。

  答:在這上面你根本沒有花足夠的時間。

  問:那是真的。

  答:應該一直都這麼做,而不管你此刻做的什麼。在你開車時,或者和別人聊天時,你都可以做,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話你就會那麼做。當你真的著手於此時,你會從中感受到很大的樂趣,以至於在你到達終點前你都不願意放開它。它成了你唯一想要的。你開始看到光,世間的一切對你都不再有誘惑力。你只是和它在一起,乘著它走完全程。痛苦讓你走上開悟之路,讓你脫離錯誤的方向,之後它的美妙吸引你走向最高點。

  問:然後你知道你可以玩任何你想玩的遊戲,因為你成為了頭腦的主人。

  答:是的。但是在開悟後你所玩的遊戲通常和每個人玩的遊戲並無不同,只是表達上有出入而已。那是個助人的遊戲,是一個很棒的遊戲。

  問:它成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

  答:這是最美、最值得的遊戲。

  問:你的教導對我真的很有幫助。

  答:我提供給你的比百萬美元還多。我提供的是整個宇宙。如果你想要金子,你可以堆上個幾噸。當然,當你能夠創造無數的金子時,你會想要囤積它嗎?不會,你只會拿你能夠使用的部分。

  問:你提供了很多方法,我想可能只有一個我會做到。

  答:用小冊子(《永恆的真理》)中的任何一個方法,如果你能執行到底,你就能開悟。上面提供了一個好方法:到沒有人或事能夠打擾到你的地方。每次你感覺被打擾時,看看小我的動機,你是否想要與事實抗爭呢?當你看到這一點時,釋放它。每個慣性反應都是基於自私,我們想要事情變得如我們想要的那樣。持續地釋放這些慣性反應。每次一個反應到來時,看著它,看清小我的動機,然後釋放它。很快你便能到達不再有小我的地方,你就開悟了。

  問:每次你感覺生氣、忌妒、受傷或其它什麼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小我,你的頭腦。

  答:對。消除所有的感受,你就會開悟。所以,沒有什麼新東西可言。

  問:你說的讓人更難理解了。你讓它聽起來太容易,我有點火大,因為我沒法理解那麼容易的東西。

  答:當你做時,它會是容易的。你不做,就沒有任何可能。就是這樣。

  問:哦上帝,等一下。當你做時,它會是容易的。你不做,就沒有任何可能。

  答:回歸你所是的無限無需任何努力。而成為你所不是的有限則需耗費努力,正如你現在所選擇的那樣。

  我想我已經給你我所知道的任何一個走向覺醒的法門。如果還有別的什麼問題的話,我會很樂意盡我所能地回答你。如果沒有的話,今天就到此結束。

  問:我一直打量著你,我知道我是有希望的。如果你做到了,其他人也可以。這不是沒有可能,我也能做到。

  答:是的,去做吧。走完全程。每個人都是快速上升,之後停滯不前,有一些會下降一點,然後停在那裡。

  如果你不用你已經發現的,你會失去它。你必須持續地使用它,否則剩餘的潛意識慣性會淹沒你,你會失去你的方向。

  問:當我們開悟後,我們依然做些和以前一樣的事,我們依然會大笑,去看芭蕾舞劇等等。

  答:是的。唯一的區別是在做與不做的問題上你是自由的,你不再感到被強迫做任何事。

  我強烈建議每天都花些時間思考以上這些東西,每天兩次,早上上班前一次,晚上就寢前一次。不要浪費每一天的時間。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直到」它「越來越多地將你吸入,直到你釋放了對世間的一切執著。當頭腦足夠安靜時,你無限的那部分會接管你,你就開悟了。你到了一個讓你感到無助的地方,因為你不再需要努力。持續地練習,你會輕而易舉地進入你的無限。

  問:我知道那種感覺。有時我會覺得自己變得如此龐大。

  答:那裡有種臣服的感覺在。

  問:你有句非常有名的臺詞:放手,讓上帝來接手。那對我是當頭一棒。

  答:是,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臣服「。即使你臣服於一座高山,你也找到了臣服的感覺,因為臣服就是」不是我的意志「。

  問:小我、頭腦和意志都是一回事。所以如果你放手,那意味著放開你的頭腦、小我以及其它一切。

  答:對。

  問:有時發生一些事時我會非常火大,但很快我就發現我在笑我自己。那些事真的沒法影響我。

  答:是的,自由了以後你可以表演」火大「。

  問:所以你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你知道你只是個演員?

  答:對。開悟後就只剩下樂趣。

  問:你甚至可以保留你的幽默感?

  答:對。但幽默的動機是為了讓他人快樂,而不是為了滿足小我想要獲得認同的欲望。兩者是有區別的。

  當我說你們停滯不前,處在一個平臺時,那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那是一種非常緩慢的上升狀態,但也可以更快,甚至是直接的。開悟後的生活就像一個球。你不必非得工作,如果你想也可以。你可以一直都很成功,甚至也可以選擇不成功,只是個遊戲而已。如果你能成功地失敗,那你也能成功地成功。

  問:助人真的是一種快速的方式嗎?

  答:不,如果你的意圖是小我所驅動的話。但是,當你只為他人而活時,那就是種非常快速的方式。自相矛盾的是,你能做的最自私的事情就是變得徹底無私。當我們徹底無私時,我們就擁有了全部,擁有了無限。那是個表面的矛盾。

  問:是那樣。你給了我全部。

  答:是。我們都開始對它有所認識。我們所需做的就是永久地成為它。

  所以,我再說一遍,每天都抽出時間來做。覺醒吧。那樣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沒有什麼能阻止你除了你自己。讓它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到你完全地成為它。你能做到的!

相關焦點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在一次周末培訓班上,有個學員做人生九宮格,把「開悟」寫到了第一位。她叫倩倩,留著短髮,穿衣服比較男性化,有種酷酷的感覺。大多數時間在泰國,因為疫情,今年留在這裡。她覺得開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就是愛與合一,為什麼是愛與合一呢?因為她覺得愛與合一就是開悟的方法,甚至就是開悟本身,因此她才這麼寫。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讀《六祖壇經》疑惑隨筆 第二品 開悟與未開悟,誰人知曉?
    這一品主要是記述了六祖為眾人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的含義,介紹了《金剛經》的功德以及其對大乘者及小根小智人的功效,指出了自不悟與自悟者的求法修行之路,講解了什麼是般若三昧,無念與法縛邊見的區別,並囑咐如何傳法,最後給出了一「無相頌」,指導修行。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解讀這種核心誤解將是本書的重要主題之一,因為這是開悟之路的主要障礙。沒人抵達目的地,因為沒人知道它在哪裡,那些負責指引的人,基於許多原因,都指錯了方向。  這種困惑的核心,是相信「恆久非二元覺知」(開悟)與非恆久的宇宙意識經驗(神秘合一)是同一件事,但事實上,它們是完全不相關的,兩者可以各自獨立存在,不需要彼此。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我之所以採用「恆久非二元覺知」、「無我」與「了悟真相」這些名詞,不是因為它們能傳達開悟的意義,而是因為它們似乎最不會產生誤導。 大多數人對靈性開悟的定義與你所描述的相去甚遠,仿佛他們談的是另一種無關的狀態。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開悟是絕對的,沒有種類或程度之別,也不能開放了供人詮釋。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自我驗證的,且完全可供推論。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開悟者的故事②:通往覺醒的不同道路.
    讓自己儘量放鬆並感受自己的情緒,然後默默的在心中依次誠實的問與答:我能不能放手讓這股感受離開呢?(對應答案:能、不能、不知道)我要不要放手讓這股感受離開呢?(對應答案:要、不要、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放手讓這股感受離開呢?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為什麼?」「呃?」「為什麼?」「什麼為什麼?」「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提升你的層次來觸及並敞開自己什麼的?」「嗯,你知道的……為了靈性,開悟。」「好的,就是這個嗎?你想要開悟?」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有疑問的是:傑德·麥肯納真的達到了佛教或說禪宗所指的開悟?這個問題我是無法真正知道的,因為我還沒有開悟,但我有疑問是正常的。傑德·麥肯納在三部曲裡認為自己是開悟的,已經達到了他探索的終點,完全了悟了真相,沒有再多是他需要探索的未知真相了。在他的第4本書《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第3章靠近結尾的地方,他寫道:「在開悟方面,我是個完美的大師。
  • 心理學:為什麼同樣都是一生,別人就能在「開悟」後成為成功人士
    而其得道之路其實也是在訴說一個人的開悟之路。所謂開悟,只是能量級到達一定層級的表現。量子力學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能量可以改變宇宙的運行,而地球上的人類由於能量的不同,也活在不同的意識流和人生軌跡上。孫悟空受大地召喚,在某一天猴群和魔王的決戰中從一塊花果山仙石縫裡蹦出來,而後帶領猴哥猴弟們闖進一直都不能進的水簾洞,一戰封王。隨後由於身懷絕技比如七十二變跟玄奘去西天取經,一路艱險,不過孫悟空作為大師兄和其他兩位無論從個人精神上海市武功方面都小勝一籌,最終幫助玄奘獲得真經。不過,中國的歷史只有一個孫悟空,大部分猴子只是普通猴子。吃香蕉的你和拿金箍棒的它有啥區別?讓我們仔細說一說。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合一意識、直接體驗無限、高峰體驗、狂喜、天堂之樂? 傑德直言不諱的告訴我們開悟是很難描繪的一種狀態,猶如你從來不沒有見過火,很難通過語言讓你明白什麼是火。 傑德如此描述開悟的狀態: 「由於沒有自我感,所以我沒有佔有、權利或應該擁有什麼的感覺。我不會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東西是我的,全都是借來的,最後都要歸還。
  • 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
    《馬哈拉吉的直指——如是:超越時間的永恆真理》(連載33) 作者:拉馬虛·S·巴爾塞卡翻譯:純然的空校對:無有29 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然而,儘管他們受挫且沮喪,但他們似乎確實知道,生命擁有一種終極意義。馬哈拉吉非常關切這類訪客,並且對他們有個人興趣。但他完全忽略了那些出於無聊的好奇心而來的人,或者那些在周末聚會上,以一種假清高或高高在上的態度談論他的人。 然後,還有一類人——半吊子的知識分子——他們來見馬哈拉吉,是為了測試他們自己所累積的「知識」。
  • 為什麼一般根性的人聽經不能馬上覺悟?
    為什麼明心見性?我們想想,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五祖講《金剛經》,我們估計最多也不過兩個小時。為什麼人家一聽經,馬上就覺悟了?一般根性的人為什麼沒有這種能力?是他的妄念太多、太雜了,疑情太重,什麼都懷疑;那種人他什麼都不懷疑。所以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容易開悟。一開悟,智慧就現前,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今天科學家、哲學家他們研究所得的成果,他一看一聽全明白了。他明白的,他所理解的,超過科學家、超過哲學家,為什麼?他是自性裡面開悟的,科學家不是的。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是否不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      師傅憤憤回道:「不甘心的話拿出你已開悟的證據出來!」說完把頭轉向他方。真是豈有此理。      待隔壁大廳壁龕前的座鐘下次敲響前,我一定開悟給你看。等我開了悟,再入師傅的房間。那時,再以我的悟道交換師傅的首級。若無法開悟,便無法奪取師傅的性命。所以,我非要開悟不可。因為我是武士。      若無法開悟,只能自刃。武士一旦受辱,怎能苟且偷生?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自由之路
    大家的意難平,林志玲嫁人了,新郎為什麼不是言承旭?我看到一個常以深度文章見長的公眾號,用『下嫁』來評價林志玲的這樁美事。我們不是當事人,不了解個中曲直。但是,有些感覺可以確認。林志玲曾說過,『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愛是一瞬間的禮物』這句話看似浪漫,實富哲理。我想這個從小到大的優等生、被公認的情商超高、紅遍兩岸三地達17年之久的女子嫁給了自己想嫁的人。
  • 為什麼不找一份工作?|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財務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第一部分現金流象限大家好!這裡是大碗讀書。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第一部分現金流遊戲中的第一章,本章主要以作者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在別人看來不按套路出牌人生,卻成就了他在47歲和妻子在37歲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一直以為,我只要不斷地從事靈性修煉,找到適當的老師和法門,有一天——總有那麼一天,只要我夠努力、運氣夠好——我會達到開悟狀態,進入永恆的極樂、狂喜之中(傑德最恨別人把開悟說成這樣),再也沒有煩惱憂愁了。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完全粉碎了我的美夢。 不過傑德也說得很清楚: 開悟(覺醒)是全然的無意義。覺醒於你的真實本質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