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

2021-02-25 一就是一切


馬哈拉吉的直指——如是:超越時間的永恆真理

(連載33)

 

作者:拉馬虛·S·巴爾塞卡

翻譯:純然的空


校對:無有



29 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

 

馬哈拉吉經常說,那些來見他的人當中,只有非常少的人是靈性真知的初學者。一般來說,訪客們都遠道而來,廣泛地尋求知識,讀過許多書,見過許多古魯,對於靈性真知有一定的觀點,但對於他們一直在尋找的,很少有清晰的願景。他們中很多人毫不猶豫地承認,他們所有努力的結果都毫無回報,他們感到沮喪和失望。有些人甚至懷疑,他們所追尋的是否僅僅是一個幻影?然而,儘管他們受挫且沮喪,但他們似乎確實知道,生命擁有一種終極意義。馬哈拉吉非常關切這類訪客,並且對他們有個人興趣。但他完全忽略了那些出於無聊的好奇心而來的人,或者那些在周末聚會上,以一種假清高或高高在上的態度談論他的人。

 

然後,還有一類人——半吊子的知識分子——他們來見馬哈拉吉,是為了測試他們自己所累積的「知識」。接著,在回答馬哈拉吉關於其靈性背景的通常詢問時,這些人很少會毫無自豪感地提到他們研究過的一長串書單以及見過的聖人和聖徒。馬哈拉吉帶著頑皮的笑聲聽著這類信息,還可能會說一些讓他們的自我(小我)進一步膨脹的話。例如,他可能會說:好的,那麼,我們今天應該會有一場非常愉快的談話。或者,他可能會說:好吧,我得說,我們今天都很榮幸您的光臨,我們應該能夠學到一些新東西。或者,他可能會說:我只學到小學四年級,而你來了,一位哲學博士,掌握著所有的奧義書,多麼可喜可賀!

 

隨著探討的進行,這些傑出人物會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他們中的一些人,起初認為自己與馬哈拉吉或多或少是在同一層面的。接著,幾分鐘之內,巨大的差異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他們採取了謙遜的態度,並寧願聆聽,而不是說話。他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賣弄學問的空洞,以及他們所鍾愛的理論與概念的虛偽。

 

一天早晨,一名歐洲女士來見馬哈拉吉。她熱情洋溢地稱讚了《我就是那》這本書,還說,能親自向馬哈拉吉致敬,是她最大的榮幸。她去過很遠的地方,見過很多靈性導師,但從未感覺找到了自己所尋求的,而現在她確信,在馬哈拉吉的腳邊,她的探尋終於結束了。很明顯,她擁有過一些「體驗」,這可能是其他古魯認證過的——作為靈性「進步」的證據。她開始極為詳盡地向馬哈拉吉敘述這些體驗。

 

馬哈拉吉聆聽了幾分鐘,然後打斷了她的話,詢問道:告訴我,擁有這些體驗的人是誰?因這些體驗而感到愉悅的人是誰?在缺乏什麼時,這些體驗根本不會升起?在這些體驗中,你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在這相當長時間的靈性修煉中,你所能夠發現的、你的身份是什麼?

 

請不要覺得我有意要侮辱你,馬哈拉吉說道,但是你真的必須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後才能決定你是否在沿著正確的路線前進。此時此刻,你就像一個五歲的孩子,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可愛的飾品。三年前的同一個孩子,要麼無視那些精美的衣服和飾品,要麼就把它們當做溺愛她的父母強加給她的累贅。但是現在,她已經接受了這段時間的薰陶,這個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對於那些沒有這種衣飾的小朋友們的羨慕感到幸災樂禍。嬰兒期和兒童期之間發生的事情,正是阻礙你看清自己真實本質的因素。嬰兒不像兒童,仍然保持著它主體化的個性與身份。在它受限之前,用它的名字指代自己,僅僅把自己當作一件「客體」,而不是「我」——認知者或主體。深思我所說的話。個人化的「實體」與開悟是不可能並存的。

 

如果,在我告訴你這些之後,你仍然決定繼續來看我,那麼我必須提醒你,馬哈拉吉打趣地說道,你不會得到任何東西,但你會失去這麼多年來如此努力所「獲得」的一切。此外,你甚至還會失去你的自我(小我)!所以要小心!如果你要繼續來看我,會得出這個結論:不存在尋求開悟的「我」或「你」,事實上,並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領悟這個事實本身就是開悟!

 

這位女士坐著陷入沉思。她多年來辛苦建造的那棟假想的上層建築崩塌了。她雙手合十,向馬哈拉吉致敬,並請求他允許她在孟買期間每天都去看望他。

 

歡迎光臨,馬哈拉吉說道。

 

相關焦點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也許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問題不少,荒謬地設定,一個在職業上與道最相違背的武士竟然一定能開悟,修行幾天就應該開悟,悟道的功德是奪取人的性命,並以為僅靠打坐就能開悟,而且是靠幾天甚至幾小時的打坐就能開悟,不懂得佛法的義理「無」,也沒有開悟的正知見,有種種錯誤的知見,才有如此搞笑的「修行」故事。聲聞法中的「無常」或「空」是指現象界諸法的無常,虛妄不實,暫時存在,而出生現象界諸法的本源識「我」則常住不變易。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一旦你在自己的心智之中建立起「非二元」的真相,那麼無數的虛構事物,例如有個分離的自我這樣的概念,都無法長久存在。 問:你說「有理性的人」,這件事到底需要多高的智力? 不用很高,連我都能成功,你就知道了。其實一切在於意願。如果意願到位,其他的一切也會到位;假如沒有意願,不管智力多高都沒有用。
  • 佛教,牢記這四個詞語,開悟就在一瞬間!
    學佛開悟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如果我們可以記住這四個佛教詞語,對我們開悟見性的幫助很大,很多人因為盲目學佛,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在收穫上卻十分有限,我們只有先了解開悟的過程,才能在尋求開悟的道路上越走越順。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我實在很不願意戳破漂亮的年輕女生的希望,但這是我的工作,因為我是個開悟者。「那麼,你之所以做這些事,」我伸出手指一一數著,「靜心、祈禱、唱誦、做瑜伽、吃素、參拜開悟的聖者,以及捐錢給綠色和平組織、國際特赦組織、閱讀靈修經典、淨化自己、禁慾,等等,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她只是沉默地回望著我,仿佛答案明顯到不用說出來。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解讀這種核心誤解將是本書的重要主題之一,因為這是開悟之路的主要障礙。沒人抵達目的地,因為沒人知道它在哪裡,那些負責指引的人,基於許多原因,都指錯了方向。  這種困惑的核心,是相信「恆久非二元覺知」(開悟)與非恆久的宇宙意識經驗(神秘合一)是同一件事,但事實上,它們是完全不相關的,兩者可以各自獨立存在,不需要彼此。
  • 開悟是什麼境界?
    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所以,密宗又把開悟叫做證得「轉法輪智」。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 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
  • 一個開悟的人死後,什麼會發生在他身上
    一位先帝問大師古多(Gudo):一個開悟的人死後,什麼會發生在他身上?如果他問的是哲學家,那麼他們會提供很多答案。著作裡充滿了答案。一個開悟的人死後,什麼事會發生在他身上?佛陀被一次又一次地問這同一個問題,有時候他只是一笑置之。有一次,這事發生在晚上,一盞陶製的油燈正點在佛陀的旁邊。
  • 這就是「開悟」嗎?如此普通,如此神奇,如此詭異
    看著他們,我不禁覺得這些「老不死」的,有點可愛起來,他們在風燭殘年中閃耀著,用哆哆嗦嗦的手給我稱重,再緊張兮兮地給我找錢,他們在我路過時隨口喊我去買他賣的芹菜蘿蔔……再過十年,他們或許就消亡了,新的老人前僕後繼。蒼天饒過誰。
  • 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深度好文)!
    這一切可能與開悟狀態有關,也可能與開悟狀態無關,不應成為開悟的誤區。開悟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它只是分離感的瓦解,是你的身體被設計成的一種自然狀態。開悟了就是舒適地隨順生命之流。如果難過,你不會試圖對自己說要離開它。如果快樂,你不會試圖保持那個感覺。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開悟的人,並不會立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們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區別。但在他們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還是有很大區別。
  • 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深度好文)
    這與事實大相逕庭。頭腦的本質沒有改變。頭腦的內容也會保留不變。但是,沒有自我設定條款(應該不應該),或者執迷於區分對錯,你體驗到「負荷」開始消失。你穩定在一種「見證」的狀態,在那種狀態下,情緒負荷消失了。這是一個持續加深的過程。許多人把開悟與了不起的宇宙意識、洞見、無所不知等狀態聯繫在一起。
  • 《終極自由之路》33:為什麼不能開悟?
    這可以帶你走向開悟。如果你的行為完全無私,只為他人考慮不為自己考慮,這可是條捷徑。  問:我不想反駁你,但這也太懸了吧。  答:那換另一個。持續地釋放欲望,直到你不再有任何欲望,你就開悟了。這個你也不喜歡,是吧?  問:不完全是。我想要釋放很多東西。  答:如果你能將此貫徹到底,當欲望冒出來時放下它,直到不再有任何欲望,你就會開悟。
  • 星雲大師:不管你信不信佛,若能做到這四點,離開悟就不遠了
    這是我在佛家論壇上看到最多的評論,發表這些評論的人,有剛剛接觸佛法的小白,也有學佛有些時日的佛學愛好者,總之和佛有關的話題,總是那麼引人熱議。說道成佛,這是學佛之人的終極目標。過去我經常看見某些禪修者念佛、持咒、誦經、抄經、禪坐,還有人不遠萬裡,去往各大名廟古剎燒香禮佛。
  • 【彌陀村】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修行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永無止境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修行沒有出期,覺悟只在一念,「萬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