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深度好文)

2021-02-28 上醫修煉學

有一種假想:一旦你開悟了,就將不必經受悲傷、不幸、憤怒、嫉妒或者傷痛,你已經以某種方式克服了所有負面的念頭和情緒。

這與事實大相逕庭。頭腦的本質沒有改變。頭腦的內容也會保留不變。

但是,沒有自我設定條款(應該不應該),或者執迷於區分對錯,你體驗到「負荷」開始消失。你穩定在一種「見證」的狀態,在那種狀態下,情緒負荷消失了。

這是一個持續加深的過程。

許多人把開悟與了不起的宇宙意識、洞見、無所不知等狀態聯繫在一起。這一切可能與開悟狀態有關,也可能與開悟狀態無關,不應成為開悟的誤區。

開悟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它只是分離感的瓦解,是你的身體被設計成的一種自然狀態。

開悟了就是舒適地隨順生命之流。如果難過,你不會試圖對自己說要離開它。如果快樂,你不會試圖保持那個感覺。

一切都只是它本來的的樣子,沒有額外的負荷或是與過去有關的情境繼續存在,沒有創傷和制約模式幹擾到每一刻的體驗。

你完全活在當下,與每一種情緒、每一種體驗在一起。你發現,就像導師們喜歡提醒人們的那樣,每一種情緒、當你完全地經驗它,都會成為巨大的幸福。


01

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地球上有60億人,就有60億種開悟。每個人的開悟都將他們自己的靈魂欲望和意圖的品質涵括在內。
當你進化了,你或許會發現一種療愈的天賦、一種智慧的大能或是對地球和人類深切的守護。你或許會經驗一種內在深沉的靜默,或是感到處處充滿喜悅,或是與所有創造合一的狀態。這些狀態可能來來去去,而且因人而異,但是有一件事是每個開悟者共同經驗到的——自我消失了,受苦終止了。你可能還有欲望,但它們不會轉為迫切的渴望。你可能還有抗拒,但它們不會轉為嫌惡。你可能還有人格,但它將是一種流暢優美的短暫的來來去去的人格之舞。你越深地進入這種狀態,越不會感到有需要堅持憎恨、恐懼、創傷,也不會感到更有需要保持好時光和靈性的高峰。你越深地進入你的開悟狀態,會有持續不斷的越來越深的合一、平和、寂靜、愛和喜悅的狀態。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安住在難以言傳的境界,而且,矛盾的是,那又是真實的境界。首先,不管怎樣,頭腦都有可能翻出各種衝突、抗拒和懷疑。這是自我的本質,抗拒改變,這已經成了頭腦內部的記憶模式,當頭腦試圖否定經驗時,會設法弄出很大的力量。你只是允許這一切發生,最終,一個巨大的平靜就會突然降臨。任何事被全然地經驗就是喜悅。事實上,如果有一件事被完全地理解,你通往開悟的路就會非常短。衝突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傷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悲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懷疑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憤怒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快樂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愛被全然地經驗是喜悅。  自我消失了,不斷地製造有關現實的解釋的需求也隨之消失。對現實的解釋消失了,我們就能如實地經驗現實本身,而不是我們所喜歡的它的樣子。不是不斷地強烈渴望我們所定義的開心的體驗,也不是不斷地抗拒我們所定義的不開心的體驗,只是簡簡單單地經驗,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意識通過我們表達它自己。開悟既是一個事件也是一個過程。那個事件與分離感自我的死亡相一致。在此基礎上,有一個持續加深的合一的過程。


02

進入合一併不都是喜樂


在一些觀點看來,你應該期待經歷一個「變黑」的過程,或者說是「暗夜」。暗夜的感覺指的是持久的試煉頭腦之醜的過程。靈魂的暗夜是一個深刻的關於人類存在的空虛,個體的無意識內容被完全徹底地清除乾淨。這些既可能與極端的孤獨感、沉重感、懷疑伴隨,也可能與絕望相伴隨。「暗夜」可能是心理的,也可能是存在的過程。心理的受苦與「自我」有關,一旦「自我」消失了,受苦就消失了。越深入存在空虛的旅程就越沒可能保留一丁點兒的人格認同。當年耶穌在曠野中與撒旦辯論,就是在清除自己的無意識人格,為他成為牧者做準備。這樣,在他被釘死在十字架後進入煉獄的旅程,他才能夠清除掉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面向。這個旅程沒有太多可說的,因為它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可能被延長或縮短。這是一個必要的達到熟練駕馭的部分。最終,我們每個人都將不得不經歷這一經驗,當我們以個體方式經過這一切,就有可能清除人類集體無意識到某種程度,這樣,集體性的開悟就會非常容易地發生。第一階段是指當頭腦的幹涉停止了,你的感官活躍起來。體驗到內在深沉的靜默,你可以如實體驗現實世界。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接受過合一祝福後會體驗到的,一旦你穩定在這個隨之而來的高峰體驗時,它就變成你新的正常的感官現實。你可能開始體驗與周遭世界——與自然、與其他人的連結感。共時性事件大量發生,而你發現有一個潛在的聯合經由眾生運作。這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你已經進入到與宇宙完整統一的連結之上。這一刻,你是一隻鳥,然後是一隻小蝗蟲,之後是空寂的天空。這個階段,你體驗到對萬物的認同。你是一切又什麼都不是。印度古代的神明梵天說:「你就是這叫作宇宙的全過程!」與宇宙合一的體驗通稱為「三摩地」(禪定)。起初,這個「三摩地」的體驗可能非常短暫。為了保持住這個體驗,身體和精微能量體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被昆達裡尼能量充滿,這樣,就可能要花些時間讓身體與這些更高頻的能量相融合。甚至有可能由於身體的功能「短路」而出現一個短時間的「死亡」時刻。在開悟的早期階段,一個人可能體驗到三摩地的高峰境界,但這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當你取得了進步,你就體驗到越來越長的與「平常」的現實相互交織的宇宙性融合。


03

三摩地的四種階段


第一個階段通稱為初禪。有一種與宇宙合一的體驗,歡欣的極樂和開啟精微感知覺。多種內在的天賦和能力可能開啟,這股新能量的傾盆大雨令人耳目一新欣喜若狂,但可能極其強烈地作用於神經系統,最終轉換為更可使用的頻率。這是許多人在第一次接受了合一祝福後會經驗到的一種高峰狀態。當神經系統變得適應了升高的昆達裡尼之流流經身體時,就為進入三摩地的下一個階段做好了準備,就是通稱的二禪。這時,意識向上揚升進入一種統合的意識狀態,肉身經歷了一次極端的轉化。持續幾小時甚至數天的與死亡相類似的緊張症狀態,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變得被光所充滿。然而,這是一種(身體機能)相對不運轉的狀態。終於,你進入了三摩地的第三階段,被稱作三禪。能量體和身體的細胞現在已經適應了升高的開悟頻率,這就有可能活在永久的統合性覺知裡,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處於覺知。這是一種大師的境界,就像以前耶穌經歷過的那樣。它還要求無意識頭腦被徹底清除掉,所以,已經深入到三摩地初期的修行人在進入永不退返的開悟境界之前,也許還要經歷一段長時間的「靈魂的暗夜」。為人所知的四禪,你的身體現在如此地被高頻能量充滿,以至於它確實地成為了一個發光體。頭腦現在完全服務於靈魂,這個修行人現在能夠親身體驗到任何次元的時空了。這個階段就是人們所說的「揚升」,是巴巴吉、庫圖米和聖哲曼等揚升上師所達到的境界。這些揚升大師選擇了仍然接近地球次元,以幫助人類,而且在有需要時仍以肉身顯現。在南印度,流傳著許多顯化大師的故事,就像西藏的上師一樣,以彩虹之身顯現,又簡短地以一道光消失。魯伯·舍德拉克,一位英國的生物學家指出,這些意識場是「形態發生的場」或是「形式生成的場」。這些場域為我們進化塑形、為我們的記憶塑形、為我們的生物體形式塑形。這些「形態發生的場」中的一個每次被加固,它就會變得更堅固。每當有人從這些場域「拔出插頭」,它就變得薄弱。有望的是,每當又多了一個從頭腦的基質上拔出插頭的人,那古老的頭腦就更薄弱了。每當又多了一個人開悟,就讓其他人的開悟變得更容易一些。用不了多久,就會到了這個關鍵峰值達到的時刻,整體的人類意識就轉向到開悟的境界。一旦發生,新人類就會出現。當開悟的人達到一個關鍵點,形態發生的開悟場將使古老頭腦的形態發生場受到制衡,使得集體開悟在幾個月內發生成為可能。


04

存在是能量

科學已經發現可以被看到的東西都是能量,物體都是能量。一直以來,至少五千年以來我們已經知道另一極---主體,觀照者,意識---是能量。唯一的不同只是周期律動的不同,波長的不同,如此而已。意念則稍微精細一點,但還不是太精細,因為當你閉上眼睛,你看得到思緒的移動,思緒還是可以被看得到的。它們不像你的身體那麼顯眼;每一個人都看得到你的身體,身體可以被公開的看到。而你的思緒則是私人性的被看到。沒有其他的人可以看到你的思緒,只有你或是那些專研讀心術的人看得到它們。一般而言,其他人是無法看到思緒的。而第三---你內在最終的那一層---是意識。既便你自己也看不到它。它不能被貶為客體,它屬於主體。如果這三者能量運作和諧,你會是健康且完整的,否則會導致你生病,不健康;不再完整。成為完整就是成為神聖的。我們在此所做的努力就是幫助你的身體,心念,意識可以同調的在很深的和諧裡共舞―毫無衝突,並且合作無間。當身,心,靈一起運作時,你成為三位一體,而那個經驗就是神性。你的問題很有意義。你問說:〝請說一些關於意識和能量之間的關係。〞意識是能量,最純的能量。意念沒這麼純;身體更不純。身體有太多的混合,意念也不是完全的純。意識則是完全純的能量。只有當你處於身心靈的宇宙和諧中,而非混沌狀態,才能知道意識能量。人們活在混沌之中。身體要往這個方向去;而他們的意念卻完全地忘了身體這回事,因為幾世紀以來,你已經被教導說:你不是身體。幾世紀以來你一直被告知:身體是你的敵人,你必須對抗它,摧毀它,因為身體是原罪。因為這種種的觀念---由於長久以來不斷被灌輸如此又蠢又笨,既有害且毒的觀念,它們已經成為你集體意識裡的一部份,它們就在那裡,你不曾有過與身體和諧共舞的經驗。因此,我堅持跳舞和音樂,只有在舞蹈中你才會感覺身體,意念與你一起運作,而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的喜悅是無限的、滿溢的。


05

意識是最高的能量形式

當這三種能量共同運作,便到達了「第四」。「第四」只在此三者共同運作時存在,當它們處於一個有機統合的運作時,「第四」就在那裡;它不過就是有機的合一。在東方,我們只稱這第四種能量為「第四」turiya;我們沒給予它任何名字。其他三個能量都有名字,這第四是無法命名的。知道「第四」便是知道神性。讓我們這麼說吧:神性意味著處於一個有機的宇宙融合的高潮之中,祂不會出現在你的混沌、不統一和衝突之中。當你處於分裂抗爭時,神性就不見了。如果仔細分析一幅畫,你會看到畫布和顏料,但這幅畫不單只是畫布和顏料的總合而已;它有某個更多的東西。這個〝某個更多的東西〞透過畫,顏料,畫布,藝術家而表達出來,而真正的美就是這〝某個更多的東西〞。仔細觀察一朵玫瑰花,你看到了所有組成這朵花的化學成分和細項,卻錯失它的美。它不只是要素的總合,還有更多。


整體遠超過部分的總合

整體透過部份展現,但還有更多。了解那個〝更多〞的便是了解那個神性。神性是那個更多的,總合之上的。它無關乎神學或宗教理論;無法以邏輯辯論來決定。你必須能感覺美,感覺音樂,感覺舞蹈,並且最終經驗身心靈的跳舞。你必須要學習如何彈奏這三種能量,使它們成為一個管弦樂團。然後神性才會因此而「在」―並不是你看到它;你什麼都看不到。---萬聖心印書院新年活動-

為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過節全民提高免疫力,萬聖心印書院在春節到來之際,全部課程限時「半價」學習,新老學員一定要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

-The End -

這些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運營者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郵件聯繫:qxww@163.com ,我們一定會及時更正(更多內容,請關註上醫修煉學公眾號)



關於修行最全的內容都在這裡 –

修 煉 者 的 公 眾 號    



從歷史信息可以查看公眾號往期更多的好文章。轉發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通過修煉元神獲取高層次先天能量的秘密!

別再瞎找了!真正修行的人在這裡!

為什麼你的「小周天」就是通不了?原因都在這裡!

揭秘高僧大德的睡覺秘密,原來他們都是通過睡眠,來激活體內能量,進入定境的……

把宇宙138億年壓縮到1年:看完懷疑人生

淺談風水之——穿著、髮型、飾品重要禁忌!

現代醫案:開天眼看到的「病有鬼神」!

相關焦點

  • 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深度好文)!
    巴關說,如果地球上有60億人,就有60億種開悟。每個人的開悟都將他們自己的靈魂欲望和意圖的品質涵括在內。當你進化了,你或許會發現一種療愈的天賦、一種智慧的大能或是對地球和人類深切的守護。你越深地進入這種狀態,越不會感到有需要堅持憎恨、恐懼、創傷,也不會感到更有需要保持好時光和靈性的高峰。你越深地進入你的開悟狀態,會有持續不斷的越來越深的合一、平和、寂靜、愛和喜悅的狀態。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安住在難以言傳的境界,而且,矛盾的是,那又是真實的境界。
  • 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原標題:關於人的神通,科學證明「天眼」真實不虛(深度好文)
  • 宋妍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im Burton的風格獨一無二,這也是宋妍霏想要達到的境界——不是大眾的,而是獨特的,把自己的風格做到獨一無二。銀色耳飾/Saint Laurent by Anthony蕾絲 bralette AíMER NYC CHELSEA 系列2019年,宋妍霏在劇組呆了五個月,拍了一部劇,她想不斷地加強「演員」這個職業的地位,「最好一年能拍兩三部,能把我一年的時間都塞滿」。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每個女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最佳影片
    視頻很精巧,串聯了幾十部電影的片段,片段裡都是女主角最美的樣子。讓我突然想起年少時,也曾模仿著電影裡女主角的模樣打扮自己,對著鏡子青澀地搖晃裙擺。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早已習慣將自己打扮得一絲不苟,卻再也沒有那一份年少時的悸動。我想,每個女生的心中,都有一個最佳女主角,都有一份獨一無二的青春回憶。喜歡上青春片,是受好友的影響。
  • 人活著,誰都不完美!(深度好文)
    人活著,誰都不完美!(深度好文)
  •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不能讓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生哲理
  • 拒絕容貌焦慮,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秦嵐說: 「衰老不應該是個貶義詞,每個人都只會擁有一個二十歲、一個三十歲,一個四十歲,衰老有什麼可怕的呢,它是一個正常的狀態,擁抱它就好。」 年齡從來不是負擔,在真正堅強自信的人眼裡,年齡只是個數字,每一個女人都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在不同的年齡段活出自己的精彩和輝煌,時間帶來的更多的是驚喜。
  •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用自己的審美否定別人
    Yamy現代社會好像對女性惡意更大一點,女性美醜真的不應該被統一標準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特別的美YAMY雖然算不上國人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也不至於到「醜」的地步,她是屬於那種有辨識度的耐看型的女孩,其他先不說她的長相也是有受眾群體的啊,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否定了這群人的審美,審美這個東西本來就很主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不要試圖將這個標準統一化。
  • 【彌陀村】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良醫》:正在慢慢成長的良醫,或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我覺得我們人類也像是樹葉一樣,儘管世界上有著數十億的人口,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每個人卻又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第一次想要去觀看,了解這部美劇。是在某個短視頻裡面,在那一小段視頻當中,經過UP主熟練的剪輯完美的展現出了男主角精湛的醫術,和他不願與外人交流的性格。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文:星雲法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
  •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託馬斯·魯夫訪談
    當我創作我自己的肖像作品時我立即排除掉這種暗示,好像某個人穿著工人的衣服他就是工人,如果他穿西裝,他就是一名僱員。著裝方式已經改變了這麼多,不再有任何更多的識別代碼。我決定集中精力到人物的面部,因為這是整個人最富有表現力的部分。       當我做肖像系列的時候我認為我和作品中的人物是一樣的,沒有某個人是比別人更重要,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 王俊凱新歌《Beautiful》上線,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麗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麗, you are so beautiful!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都是逼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 真正有福氣的人,都很善良(深度好文)
    文 | 飛揚 · 攝影 | 藍貓 · 編輯 | 一白活在這個世上,誰都想做個有福之人。善良,是一種本性,也是一種選擇。善良與生俱來,每個人身上都有。在不斷的經歷中,受到傷害欺騙,遭遇打擊磨難,有些人才會把善良丟棄,變得冷漠無情,殘忍惡毒。所以能堅守善良,保有善心的人,才是最值得深交的好人。人活一世,為人一場,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做個善良的人,多行善事,多幫人,不做惡事,不傷人。
  • 不爭(深度好文)
    >點擊關注聽晴聲,置頂公眾號(或設為星標)每一次,夫人楊絳都要起身去阻止:「別爭,別爭,傷和氣!」不爭,是楊絳一輩子的主題詞。她藉由一首英國的詩,譯出自己的所想:「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紅塵多事,諸多困擾,唯有不爭,自在人間。人們疑惑:「不爭,豈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