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2021-01-08 90秒文史說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

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

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無論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莊之道,還是瑜伽之道,其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如何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

打開了,我們就悟道了。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裡說: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也許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是否不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

其實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開悟的人(指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

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都是從本無所有的心地上構建的,所以諸佛(開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種想法看起來多合理或真實。

覺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來真實」為理由和依據來確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這種習性是頭腦的。頭腦以「合理」、「看起來實在」等來支持和證明它自己的夢幻是真實的。

真正開悟的人,從不談開悟。

相反,那些整天為了尋求某種特殊能量而去修行或者開悟的人,它們追求「永生」、想要「斷輪迴」、其實都是執念,這種人永遠也不能真正開悟。

開悟的人,從不解釋,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開口解釋或者描繪,就著了像,凡是能被說出的真理,已經離開了真相。

開悟的人,沒有牢騷,沒有抱怨,沒有妄想,沒有執念,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智慧,也是佛性,也是順天行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夢參老和尚曾經說過:

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禪宗大德「成佛了」是錯誤的。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

明心見性只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好比是趴在門縫上看見了些許的光亮。而這「明心見性」,也許正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吧。

讀者們,關於「開悟」,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如果他依然對你笑,那就是個高僧;如果不動聲色,那就是個很厲害的和尚;如果拂袖而去,說明水平也還行;如果跟你對罵,那估計是個普通角色;如果一幫和尚出來打你,那你就趕緊跑吧!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所有的執念,都會給你增加負擔,增加煩惱,增加壓力,都會擾亂你的平靜心,包括佛法也是一樣。如果你執著於佛法,執著於有一個我在學習佛法,那麼同樣是我執,而且是一種更大的執念,同樣會帶給你煩惱壓力,讓你不能輕鬆,不能真正的解脫。其實學好佛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是很重要的。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覺」,佛法的照現離不開我們樸素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醒悟、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裡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小悟大家都有。在讀經的時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遇到一個契機,我們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就是悟。
  • 星雲大師:真正開悟的人,往往具備四個特質,所以活得無比自在
    科技的進步也讓現代人的競爭不再局限於一村、一鎮,更是在與一市、一國甚至全世界的人競爭。但是在這種壓力重重的環境中,就不能找到一個自在的生活了麼?當然不是,佛家有雲,「萬物唯心造」。房子、車子、孩子、票子這些都是外物,而要獲得真正大自在的生活,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 一旦「開悟」,你有「5個脫胎換骨」的驚人變化!
    開悟,即是對生命及宇宙本體實相的真實發現和覺知,又稱見道,也叫開心入無漏智,亦名明心見性。什麼是明心見性?知道心可現萬法,這是在空見有,叫「明心」;遍知,知道萬法唯心所現,這是在有見空,在相見性,叫「見性」。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這是單純的數學。任何人都能自己驗證「非二元」的其相,亦即「一切為一」這個事實。每個有理性的人都能自己獲得結論,然後從那裡,只要一小步就可以達到無我。一旦你在自己的心智之中建立起「非二元」的真相,那麼無數的虛構事物,例如有個分離的自我這樣的概念,都無法長久存在。 問:你說「有理性的人」,這件事到底需要多高的智力?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我沒有疑問的是:傑德·麥肯納是有靈性成就的。有疑問的是:傑德·麥肯納真的達到了佛教或說禪宗所指的開悟?這個問題我是無法真正知道的,因為我還沒有開悟,但我有疑問是正常的。傑德·麥肯納在三部曲裡認為自己是開悟的,已經達到了他探索的終點,完全了悟了真相,沒有再多是他需要探索的未知真相了。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暫時不想捲入當代的口水戰,但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見道的各種歧路,所以從這一期開始,以各種實例介紹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如果你所學的佛法不落入三縛結,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下面的文字,摘自夏目漱石的〈夢十夜〉。這是描述夢境的小說,既是夢中人,我們拿來評論,不會有什麼忌諱,大家也可以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待這些評論。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題記:開悟,意味著簡潔明了,那麼對「開悟」的抽象理解是有礙於開悟的。「開悟」一詞是個術語,佛家常用的術語。開悟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開悟」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初學者有沒有開悟的訴求呢?當然是有的,如果沒有那他們為什麼要去學習佛法呢?既然初學者都有開悟的訴求,那麼他們就一定會試著去了解「開悟」的境界、理解「開悟」的含義。要是初學者把「開悟」理解為「語言難以描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他們就會試圖從其他的跡象中找尋「開悟」的痕跡。於是就有了「開悟的徵兆」、「開悟的特徵」之說。
  • 開悟是什麼境界?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合一意識、直接體驗無限、高峰體驗、狂喜、天堂之樂? 傑德直言不諱的告訴我們開悟是很難描繪的一種狀態,猶如你從來不沒有見過火,很難通過語言讓你明白什麼是火。 傑德如此描述開悟的狀態: 「由於沒有自我感,所以我沒有佔有、權利或應該擁有什麼的感覺。我不會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東西是我的,全都是借來的,最後都要歸還。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 修行者一旦開悟,整個人都會變,這種變化會讓許多女人把持不住!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開悟,是修行者對自心真空法性的覺知,是一種感覺到思想認識的飛躍。
  • 修到一念不生還未開悟,「不動」才是開悟的標準
    很多大師講一念不生,清楚明了的心就是開悟的境界,這是錯誤的,因為這還是在意識心的六塵境界裡,但若說像石頭一樣什麼也感覺不到,那也是錯誤的,這個在《圓覺經》裡佛有過明確的說法:「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