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2020-12-22 湯圓學佛法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惡者忽得大福報往往是墮落的前兆。正所謂:「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火」、「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對於這個深奧的因果道理,應好好思維,莫生邪見。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過不了這些關,闖不過這些難,降服不了這些魔,積累不到足夠的福德智慧,你休想取得「真經」,休想獲得成就;所以,真修道人對痛苦磨難要有正知見。

末法時代,我們經常出現違緣,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有些人心裡疑惑,覺得佛法好像是假的,怎麼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反而越來越不好?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等等,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痴的本性。

顯而易見,有痛苦才能了業,才能生出離心,否則你就會貪戀這世上的一切;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厄難,而毫無怯懦之心,這對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

開悟乃是明心見性、無漏無染,修行人在開悟前會經歷幾方面的變化:

一、覺知擴張

就好像原來你只能留意到在自己周身50平米發生的事情,但現在覺知擴張之後,你的感知力一下子就擴張到了2平方公裡,或者2萬平方公裡;此外,它也許不是一個平面的擴張,而是立體的、三維乃至多維的、跨越空間的、跨越維度的。

也就是說,你開始能夠感知到不同的實相,你能夠知曉發生在自己身邊乃至很遙遠的地方,甚至是常人感知不到的世界發生的那些事。需要注意的是,你只是知曉,並將覺知的經驗整合到當下經歷的事件中,而不是被訊息和信念幹擾到精神失常、言行教條。

二、敏感度提升

在覺知擴張之後,也有人是同時的敏感度也提升了,這也有多種表現形式:

1、也許原來在你周圍發生的幾件事之間,你以為它們是獨立的,但敏感度提升後你會發現其間明顯的關聯關係(多個條件促成一個結果,某事件是其中一個條件)、因果關係(該條件決定事件的結果)。

2、以前你只能關注到自己在當下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其他人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這已經是有覺知力的體現;有些人會將之形容為反思能力或敏捷學習能力,但本質是覺知。在敏感度提升之後,你能夠注意到這些事情更多的細節帶來的影響,並調整自身。

3、你對事物辨析的準確度和精微度提高。它可能反映在對語言和事物的理解能力上。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理解他人話語時戴著過濾網,即便旁人能聽出來,他們自己也會不斷誤解講話者表達的意思,再去以訛傳訛(這種人非常多,沒有大徹大悟、證道的人是沒有資格講法傳法的,因為一開口就會誤導他人,但他們並沒有自知之明)。也有些人將黑的說成白的,不會還原事件本身,而是加入很多自己的判斷。以上既耽誤自己又妨礙他人修行的大忌,在敏感度提高後會減少扭曲,乃至能識別出一句話裡哪個詞不是真相,將人事物還原成它本來的樣子。

三、能量聚攏

前兩個方面都是為第三方面打基礎的,大多數人需要完成前兩個方面之後,才會進入到這一層次,在此你的能量會有飛躍性的實質提升。有很多人認為,能量提升意味著自己身邊的一些看起來變得更好,但其實並不一定是那樣。

當你的覺知力擴展、敏感度提升,你能夠察覺到它是更多生命體的心念交織,這麼強大的感知力對於你來說可能會形成一種困擾。當你尚未識別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本心之時,這些壓迫級的能量和訊息看似冗餘,但這也是開悟之前必經的一個過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適合自身的修行方式,如果你僅僅是仿照著其他人成功的路徑,也許你一輩子都不可能摸到開悟的邊邊角角。

相關焦點

  • 修行人受大磨難,是成就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魔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過不了這些關,闖不過這些難,降服不了這些魔,積累不到足夠的福德智慧,你休想取得真經,休想獲得成就!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的?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宣化上人:這個鬼把他逼迫得修行成功了!開悟了!
    「鬼逼禪師」,鬼把他逼迫得修道了宣化上人現在給你們講一講「結跏趺坐」的公案,在以前,有一個趕經懺的和尚。怎麼叫「趕經懺」呢?就是超度亡魂的,有死人,就請他去給念經。在出家人裡頭的術語,這叫「噹噹闢」。現在香港念經的和尚,那快得不得了,因為人死得也多,很多人都要請和尚給念經。不像美國這兒,請一個牧師去給做彌撒就得了。
  • 【彌陀村】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 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黃檗禪師所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正是其人和事的極端荒謬性,才有了十足的諷刺效果,從而有力地鞭韃了根本不懂佛法的假修行和愚痴者的盲修瞎練。此文並揭示,人性中只要含藏有無明惡業,醜陋、貪嗔等煩惱,一定會隨緣現行。不僅修行解脫道的人如此,打著修行開悟旗號的假修行者更是如此,甚至會有更可怕的念頭。也進一步從反面證明,修行是一個非常漫長久遠的過程,決不是短時間的投機取巧可以成就的。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讀《六祖壇經》疑惑隨筆 第二品 開悟與未開悟,誰人知曉?
    這一品主要是記述了六祖為眾人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的含義,介紹了《金剛經》的功德以及其對大乘者及小根小智人的功效,指出了自不悟與自悟者的求法修行之路,講解了什麼是般若三昧,無念與法縛邊見的區別,並囑咐如何傳法,最後給出了一「無相頌」,指導修行。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立志修行證道之人,健康是必要條件嗎?
    三十九歲出家,住廟修行。廟裡有時坐禪。他一上坐便睡覺。香板挨了不知多少。依然如故。自認罪孽深重。這一輩子修行開悟是不可能了。難道,修行必須是身體健康,無疾患才有開悟的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舉幾個案例來佐證。首先是禪宗二祖慧可大師,開悟之前剛剛斷去一臂。血染白血。在極度痛苦難忍的情況下還能開悟得道。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瑜伽老師還能夠明白他說的是靈性修行在商業上的運用,兩個前臺就覺得他是「神棍」,只是我們的館主勞老師特別信他這一套,覺得他會給瑜伽館帶來真正的改變。他開會之前都讓我們給自己的誠信、感恩等品質打分,並且讓我們想一想能夠為瑜伽館做些什麼?之後讓我們做人生九宮格,寫下目前人生最重要的九個點。比如,健康、工作、財富、愛情等等。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在佛教說法中,開悟前,所見所執,無不是虛妄,而開悟之後,頓見自性本真,從此常住不空,再不隨生死而輪轉。
  • 修行就是修情緒,痛苦更容易讓人開悟
    只有在靜坐反思,人沒有情緒的時候,才能調動前額葉去覺察經歷時的情緒,以及到底是什麼念頭引發了該情緒,這個過程,才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能力。最近,我每天都在看大家的打卡,但發現多數人沒找到打卡的重點:不知道到底要幹嗎?
  • 每個人的開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深度好文)
    許多人把開悟與了不起的宇宙意識、洞見、無所不知等狀態聯繫在一起。這一切可能與開悟狀態有關,也可能與開悟狀態無關,不應成為開悟的誤區。開悟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它只是分離感的瓦解,是你的身體被設計成的一種自然狀態。開悟了就是舒適地隨順生命之流。如果難過,你不會試圖對自己說要離開它。如果快樂,你不會試圖保持那個感覺。
  • 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六祖大師為在家修行人說了這個方法(宣化上人)
    在家人怎麼樣修行呢?各位善知識,你們切記切記,應該要依照這個偈頌來修行。◎ 宣化上人【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他這叫現身說法,他原來也沒有出家,和打獵的人一起住了十五年;在那期間,都是用功修行的,所以他說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你在家人能修行,就像東方人有善心似的。
  • 修行者一旦開悟,整個人都會變,這種變化會讓許多女人把持不住!
    由於開悟時上述氣脈變化證量的決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對此皆有大致統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脫落」、「花開見佛」,等等。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所以,密宗又把開悟叫做證得「轉法輪智」。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題記:開悟,意味著簡潔明了,那麼對「開悟」的抽象理解是有礙於開悟的。「開悟」一詞是個術語,佛家常用的術語。開悟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開悟」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初學者有沒有開悟的訴求呢?當然是有的,如果沒有那他們為什麼要去學習佛法呢?既然初學者都有開悟的訴求,那麼他們就一定會試著去了解「開悟」的境界、理解「開悟」的含義。要是初學者把「開悟」理解為「語言難以描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他們就會試圖從其他的跡象中找尋「開悟」的痕跡。於是就有了「開悟的徵兆」、「開悟的特徵」之說。
  • 開悟中覺醒內在的自己,從而獲得宇宙無上的智慧
    我們一般都認為人是有七竅的,是身體器官的雙眼、雙耳、雙鼻和口,是人體的外在連通內在的身體器官,《壽世傳真》中有言「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鼻乃氣竅。」,精氣神三者皆通人才能蓬勃的發展向上;中醫認為人還需要加上兩個「濁竅」,是為人之九竅,竅通則百脈俱通,氣血流暢,陰陽平衡,從而免疫力提升獲得身體的健康!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