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開悟」,你有「5個脫胎換骨」的驚人變化!

2021-02-08 大自在般若

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

心輪的打開,本質上也就是修行者心靈深處所有的意識情結的解脫與內心緊張(煩惱)的終結。開悟,即是對生命及宇宙本體實相的真實發現和覺知,又稱見道,也叫開心入無漏智,亦名明心見性。

什麼是明心見性?

知道心可現萬法,這是在空見有,叫「明心」;遍知,知道萬法唯心所現,這是在有見空,在相見性,叫「見性」。

明心見性無非是受持「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正如文殊菩薩在《楞嚴經》所講:「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歸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無非是受持「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在這個前提之下,把無量法門作為明心見性以後助修的高級法門,用來增上品位,成就圓滿之佛。

開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證量名詞,它既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轉折點,也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分界點。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開悟,是修行者對自心真空法性的覺知,是一種感覺到思想認識的飛躍。這種飛躍,不是通過後天思維——第七識的作用所能達到的,更不可通過第七識所產生的意念——第六識的作用來實現。開悟的實現,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礙的清淨與客觀理智的增長)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結果。而且,絕大多數的開悟,只能在完全止息內心深處的一切造作行為(包括意識力的啟動及其對所有名相的注意)——亦即「大死一回」的狀態下,對絕對空寂的心靈進行冷靜的觀照方能證得。因此,真正意義的開悟,不僅包括知見範圍的突破,同時也是整個生理結構乃至心理結構的突變。它不僅有認識上的變化,而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相應變化。如果沒有這些現量變化作為基礎,沒有對內心固有情結造成的感覺障礙的突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開悟。開悟中的氣脈變化,乃是開悟在本質上不同於一般思想上的解悟、和淺表感覺體悟的一個根本關鍵。關於開悟中的氣脈變化,一般佛教顯宗經典在介紹這一證量時,大多都只有「心開」二字,其內容極為簡單和隱晦。譬如《楞嚴經》有關二十五位聖者悟道經驗的部分,就有如下相關描述:「其心豁然」、「心開漏淨」、「心得通達,然後心身一切通利」、「心身暖融、無礙流通」,、「我即心開」、「爾時心開」、「自得心開」等等。在禪宗根本經典古本《六祖壇經》(法海本)中,有關「心開」的內容共有六處,如:「心開悟解」、「若悟心開」、「若得心開,汝悟無別」、「惠能得聞,言下心開」、「一念心開,出現於世,心開何物?開佛知見」。相對而言,在佛教密宗的一些甚深經典譬如《大幻化網》、《大樂光明》等有關著作,對於開悟中的氣脈變化反而介紹得比較清楚。只是一般人未得灌頂許可,不能窺見其中奧妙而已。由於開悟時上述氣脈變化證量的決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對此皆有大致統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脫落」、「花開見佛」,等等。由於心輪打開後,修行者在的心氣合於中脈(人體氣脈渦心部位)中客觀存在的、與萬物本體同樣不二的真空體性,所以,開悟,密宗又稱作「證入空性」,顯宗則稱作「證佛法身」,禪宗則稱為開啟「真空如來藏」,得見「本來面目」。開悟的知覺變化,包括知覺能力的變化與覺知範圍的變化。一般沒有開悟的眾生,他們感知能力一般是受業氣支配的,其感知具有方向性、起滅性、局限性、虛幻性,藉由這種感知所獲得的感覺,佛家一般稱之為偏執覺、錯覺、或者幻覺。對於開悟者來說,由於業氣進入中脈融入中脈真空法性(而轉變成明空智慧氣),這時,他們的感知能力也會發生相應的突變,即會從原來的有生滅、有方向、有障礙的感知而轉變成為恆常的、遍察的、通徹無礙的感知。由於「正覺」的獲得,開悟者對心身內外的事物會感覺到特別清晰和透徹。對此,《楞嚴經》的相關描述是:「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離垢消塵、法眼清淨」、「心見發光、光極知見」、「見覺明圓」、「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心身發光、洞徹無礙」、「十方圓明」等。對此,禪宗的《六祖壇經》及其它有關祖師的著作中都有大致相同的描述,譬如:「內外明徹」,「洞然明白」,「心鏡明、鑑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以及「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鷺鷥立雪」之類的比喻等。與此相仿,在佛教密宗與淨土宗中,對於開悟也各有「得見明體」與「心地開明」之說。因此,在真正的開悟者法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他們一般都能夠無礙地觀察到心身內外存在的煩惱現象,以及一般眾生的修行狀態,並能有效地幫助有緣眾生改變心身狀態。這一點,也是古代明師能夠觀機而教的奧妙所在,禪宗之所以被稱作「正法眼藏」的秘密緣由也在於此。開悟過程中心間脈輪的打開,乃是修行者的心身障礙清淨到一定程度後,內在善根的增長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心輪的打開,本質上也就是修行者心靈深處所有的意識情結的解脫與內心緊張(煩惱)的終結。由於這一關鍵性的變化,在心輪打開的同時,開悟者的心靈會感到一種徹底的輕鬆,此時,隨著業氣進入中脈融入空性後心身緊張的消除,開悟者的整個身心會立刻感覺到一種極度的輕鬆與喜悅。這種輕鬆與喜悅,甚至可以瀰漫到全身的每個細胞和每個毛孔。因此,在《楞嚴經》、《楞伽經》等經典中,開悟所達至的「見道位」通常叫作「極喜地」,這種極喜的境界,也就是隱藏於我們內心中的「西方極樂世界」。由於心輪脈結的開散和業氣進入中脈融入空性,開悟者在開悟後的一段時間內,其內心一般都會自然安住於這種「空樂」之中。這時,由於心結的開散,開悟者的我執力被消除,其本身也很難生起心力或者念力來打破這種「空樂」,(也包括難以用念力、神通幫助他人,除非得更高修為的明師指點,否則很難生起大機大用)。由於這種原因,開悟者的內心會長期沉浸在「空樂」之中,不會因一般外來刺激而引生煩惱。這種心態,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涅槃」(涅槃分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此處乃有餘涅槃),這種自然不受外在影響的狀態,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解脫」和「無生法忍」的狀態。由於上述原因,多數的開悟者在開悟之後,其心身中因妄念造作與衝突而形成的粗重、熱惱、緊張的氣質,往往會頓然一掃而淨,由此而轉變為清淨、寬和、喜樂的氣質狀態。這種清淨喜樂的氣質,不僅能使開悟者自身時常體會到一種清涼喜樂的感受,由此恆久地不離內心的自在與安樂。對於一些誠心親近開悟者的有緣人來說,這種氣質往往也會顯現出極大的感染作用,並使他們內心的煩惱頓歸息滅,由此轉變為寧靜和歡喜。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所以,開悟也被叫做「登清涼地」。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第四祖澄觀大師,之所以被唐朝的德宗皇帝加封為「清涼國師」,關鍵就在於這種氣質的感染作用能夠「清涼帝心」的緣故。開悟者的形相變化,是由內在的氣脈變化與心態變化造成的。一般來說,相對小乘道的開悟者而言,大乘菩薩道的開悟者的相貌變化更加明顯。由於心間脈結的消除、業氣融入中脈空性法身、開悟者心身壓力及其緊張作用的消除,以及內心造作行為的中止,開悟者心身從此進入極大的平衡狀態.通常情況下,開悟者的心身狀況會因此發生極大的改變,許多宿疾會自然不藥而愈,身體健康出現明顯好轉,其肌膚會變得柔嫩,臉色會變得圓潤,目光會變得清澈,原有性格習慣所顯現的面部特徵(譬如橫肉、皺紋等)將逐漸淡化,而部分顯現出童子般相好而且莊嚴的相貌特徵。開悟,並非神秘莫測,它是佛法修行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有著多種具體的證量體現。開悟,並非高不可攀,只要善根足夠,方法對路,許多人即生都可以獲得。這一點,佛陀時代就有許多人已經用事實加以證明。開悟,其所證者只是自性法身,僅僅是報身與化身修證的開始。

開悟之後,顯宗還要修證十個大的次第才能圓滿;禪宗還要經過向上、保任、除習、使見行打成一片,才能產生大機大用;

識者,即報身功德——智慧妙用,機謀權變,出神入化。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來如此。所變所現,即化身功德——人文萬法,豎窮三世,量周沙界。既說為變,豈可唯一?十法界中,雲吞霧繞,天堂地獄,同分別業,唯各自招。所謂「無分別不妨分別也」。既說為現,豈可不一?如來藏中,誰不是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唯是一念。所謂「分別不妨無分別也」。既說變現,則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貴何曾貴?佛菩諸聖,六道正依,又何嘗異?徹法源底,了義終此。情無情界,天地萬法,無非一真之人一心變現而已!縱講第二義諦,無量劫中,一切眾生,都曾多生多世互為父母兒女至親骨肉啊!眾生迷不自知,妄自執著,互不認親,反相計較,乃至相害,故有輪轉,枉受苦報!如人在夢,夢境萬千,夢中人事,豈關他人,何關別事,無非夢人,一念變現!諸佛出世,良苦用心,無非勸導,迷濛等輩,醒夢歸真!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

相關焦點

  • 修行者一旦開悟,整個人都會變,這種變化會讓許多女人把持不住!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開悟,是修行者對自心真空法性的覺知,是一種感覺到思想認識的飛躍。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是否不開悟的人,每一時刻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同一事情的解釋也在變化?如果是開悟的人,那麼他對世界的解釋就是始終如一的?世上有無數的修道者宣稱自己是開悟的,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有一次去寺廟,子曰便和同行者探討過一件事,即怎麼知道那裡的和尚,是不是高僧?其中一位同行者,說了一個答案,讓子曰印象深刻:你進門時,先大罵和尚一頓,看和尚會不會起嗔恨心。如果他依然對你笑,那就是個高僧;如果不動聲色,那就是個很厲害的和尚;如果拂袖而去,說明水平也還行;如果跟你對罵,那估計是個普通角色;如果一幫和尚出來打你,那你就趕緊跑吧!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靈商讀書會第20期, 溫亞其老師解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家好,歡迎走進靈商讀書會。 本周溫亞其老師將為大家解讀的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2頁。溫亞其老師會用45分鐘的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解讀本書:什麼是靈性開悟?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小悟大家都有。在讀經的時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遇到一個契機,我們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就是悟。
  •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
    《夢十夜》裡的武士開悟還是沒開悟?你能看出哪裡不對勁嗎?編輯組現在是末法時代,雖然佛教似乎很興盛,但是卻有各種莫名其妙的謬解流傳著,彼此互相激烈地辯論,讓人不知所從。」      師傅憤憤回道:「不甘心的話拿出你已開悟的證據出來!」說完把頭轉向他方。真是豈有此理。      待隔壁大廳壁龕前的座鐘下次敲響前,我一定開悟給你看。等我開了悟,再入師傅的房間。那時,再以我的悟道交換師傅的首級。若無法開悟,便無法奪取師傅的性命。所以,我非要開悟不可。因為我是武士。      若無法開悟,只能自刃。武士一旦受辱,怎能苟且偷生?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覺」,佛法的照現離不開我們樸素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醒悟、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呢開悟的人也會有各種情緒悲傷憤怒難過都有和沒開悟的區別在於就算悲傷憤怒難過也屬於在「愛」裡面悲傷憤怒難過「愛」就是將各種現象與發生都當成恩典欣然接納讓一種情緒只是在肉體上有感覺和你的內心的寧靜沒有什麼關係能做到痛與苦的分離就算你真的很生氣很難過在肉體上表現得再多麼的極端
  • 龍象《雪中悍刀行》-徐出生時就有金剛傻瓜,一旦開悟
    另外,我還要告訴你一件事,為了實現我的小目標,我也會在這裡引起大家的關注,第1000名球迷將在雪地裡發一張海報,另外,粉絲們在破千當天會再選擇5個粉絲,每人也會送一個東西,畢竟我不是大V,我的能力有限,但是一個願望謝謝支持多少。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每個有理性的人都能自己獲得結論,然後從那裡,只要一小步就可以達到無我。一旦你在自己的心智之中建立起「非二元」的真相,那麼無數的虛構事物,例如有個分離的自我這樣的概念,都無法長久存在。 問:你說「有理性的人」,這件事到底需要多高的智力? 不用很高,連我都能成功,你就知道了。其實一切在於意願。
  • 明星剛出道VS大紅後,鞠婧禕脫胎換骨,華晨宇變化最大!
    明星剛出道VS大紅後,鞠婧禕脫胎換骨,華晨宇變化最大!在娛樂圈中,明星們如果大火了,那麼他們的資源會變得越來越好,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他們也更加優秀,有的時候看到他們剛出道的照片,會和現在的形象形成非常明顯的反差,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明星剛出道和大紅後的差距吧。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要想做到心無所住,就需要多讀此經,多理解此經中關於修行的經典名句。今天,就由本文為大家帶來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第一句: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 有一種整容叫「明星出道」?張藝興鹿晗變化明顯,肖戰才是「脫胎換骨」?
    明星在大眾眼中總是高顏值存在的代表,但是很多明星出道前與出道後相貌上的改變還是非常大的,小編帶你看幾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明星。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提起靈性開悟,你想到了什麼?有一道光,從天上直劈而下,你盤坐地上,天光打入你的身體內部,你周身通透,看周圍的事物卓卓有靈,這時你看一切事物都和以前不一樣,你突然頓悟,頓覺以往在乎的那些小事都算的了什麼?你就此開悟,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而超凡脫俗的生活……或是像廟中和尚一樣,看破紅塵,開始吃齋念佛;或是像山中老道一般,手拿拂塵,口裡念念有詞?
  • 開悟是什麼境界?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許多人宣稱他們已經開悟,但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       我不知道,但我猜,很少。       有些人估計,大約一萬個人裡面,會有一個人想要開悟,而一萬個想要開悟的人之中,會有一個真正開悟。也就是說,在一億人裡面,會出現一個開悟者。
  • 結婚5年後,黃曉明還是黃曉明,baby卻早已脫胎換骨了
    娛樂圈裡的知名明星夫妻有很多,不過要說的話題性最高,人氣最高,最受矚目的還是要數黃曉明跟Angelababy。這一對明星夫妻可以說是擁有著很多的看點,時不時就會造成微博熱搜,而現如今網友們對於他們兩個人的感情生活也是表示非常的好奇,因為現如今他們跟曾經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從結婚到現在黃曉明和baby如今已經度過了5年的時光了,然而這5年當中,其實是兩個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