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1-02-19 靈魂回聲

導語:從2002年開始研究身心靈成長以來,對我影響最大的兩位作者是:《當下的力量》、《新世界》的作者艾克哈特?託利,以及寫了《靈性開悟》三部曲的美國靈性作家傑德?麥肯納。對我幫助最大、一路陪伴指引我的靈性老師則是克裡斯多夫?孟(克老師),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就是他引薦我看的。

讓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看見「真相」

傑德?麥肯納是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我愛他的才華、幽默、洞見和智慧。用淺顯易懂的小說方式(寫得相當精彩有趣),高舉著「這才是靈性開悟」的牌子,闡述、教導他個人的開悟版本,又用極其幽默的方式笑罵全世界的靈修者、靈修教派、機構,甚至各大宗教也難以倖免。他讓在靈修道路上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可以得知另外一個層面的「真相」。

我恨他什麼呢?我恨他見影不見人(克老師的太太素梅的用語),寫了三本書以後,連宣傳都不做就神隱起來,全世界的人都找不到他。我恨他拆穿了我的靈修美夢,讓我看清楚血淋淋的現實:以坊間所販賣的各種靈修方式,以各大宗教宣傳教導的修行法門,我們一輩子都開不了悟。我恨他把開悟說得那麼絕對,讓人可望不可即。

不過,不過——我還是愛他的。

可能是因為我看不到他,沒有近距離的接觸,所以無法用我一般「審判」靈性導師的各種標準去「檢驗」他,所以,他是聰明的(神隱不見人)。他的三本書(英文的),每一本我都看了三遍以上,每天晚上還聽他的有聲書入睡。

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讀了第一本之後,我陷入了憂鬱絕望之中。我一直以為,我只要不斷地從事靈性修煉,找到適當的老師和法門,有一天——總有那麼一天,只要我夠努力、運氣夠好——我會達到開悟狀態,進入永恆的極樂、狂喜之中(傑德最恨別人把開悟說成這樣),再也沒有煩惱憂愁了。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完全粉碎了我的美夢。

不過傑德也說得很清楚:

開悟(覺醒)是全然的無意義。覺醒於你的真實本質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麼,最後總是會抵達,所以何必著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識、另類意識狀態與合一心智都是這個浩瀚而迷人的二元遊樂場裡面的遊樂設施。貧困、疾病、絕望也是。但開悟就不是遊樂設施了。開悟意味著離開遊樂場,但何必離開遊樂場?在遊樂場裡你可以當一個聖人、一個瑜伽修士、一個億萬富翁、一個世界領袖或軍閥。當好人或當壞人。快樂、悲慘、極樂、痛苦、勝利、失敗,全都在這裡。急什麼呢?等離開遊樂場的時候到了,你就會知道,你就會離去,但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可拿。

所以,我逐漸了解了他的苦心,他只是要澄清開悟不是什麼(絕對不是坊間靈修或宗教團體販賣的那種什麼覺醒、合一意識、高峰經驗、狂喜狀態),而且他不鼓勵我們追求開悟。因為他說:開悟是萬不得已的事,是當你對幻相和謊言痛恨到了極點之後,不得已的選擇。而且不是你選擇它,而是它選擇了你。

不再執著於「追尋」,安住於當下

所以說,他的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在於:讓我不再執著於「追尋」,而是能更地安住於當下。他在書中引用「柏拉圖洞穴」的理論,闡釋了我們熟知的「大部分的人類都在沉睡」的說法。他改良了柏拉圖的版本,以電影院來比喻我們被假相(瑪雅女神Maya)奴役控制的真實狀況,又用舞臺上的戲劇的比喻來描述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照本宣科的演員,完全融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渾然不覺自己其實只是演員,隨時可以出戲。

對於他的電影院比喻,我簡單複述如下:

一群人被鎖在電影院的座位上,哪裡也去不了,他們以為所有的實相、現實,就是銀幕上所呈現的。他們每天隨著銀幕上的劇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 ——可能是有識之士吧——有天突然發現,他們手腳上的鎖鏈其實沒有鎖死,他們是自由的,可以起來走動,於是他們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裡盯著銀幕又哭又笑,而銀幕上的「劇情」來源,則是後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線而已。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起來走動,而他們的人生劇情,也絕不是受限於銀幕之上而已。

他的這些比喻,為我釐清了很多困惑,同時也讓我自己精準地了解到我究竟是處在什麼樣的境界裡面。傑德版本的開悟,不是這些「覺醒」而離開座位的人,而是那些走出戲院,發現我們人生真正的光源其實是來自於戲院外的陽光的那些人。這些人有的也許會回到戲院,試著叫醒那些自以為被鎖在座位上的人,讓他們以更廣的人生視角去看,一嘗自由的滋味。

而我,只是從座位上起來過的人,了解到了我是有選擇的,也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但有的時候又不由自主地被銀幕上的劇情吸引,又坐回到座位上,進入銀幕戲劇的悲歡離合中。我沒有離開戲院(遊樂場)的打算,而且還覺得銀幕上的人生悲喜劇有時候還是蠻好玩的。不過,當我搞清楚這種狀況的時候,我愈來愈能抽離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悲喜曲,不再那麼執著了。而這種狀況,其實就是傑德在他的第二、第三本書著墨甚多的:人類成人(Human Adult,相較於Human Child人類兒童來說的)。

人類成人:臣服、順流、為自己的情緒和生命完全負責、和宇宙的頻率同頻共振

傑德力勸所有的人,放棄開悟而做人類成人,人類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順流、為自己的情緒和生命完全負責、和宇宙的頻率同頻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他們生活的常態,而不是奇蹟。他認為,絕大多數人類的心智都停滯在十二三歲就不成長了,所以這個世界才會有這麼多荒唐、不合理、醜惡的事情。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用兒童心態在行事為人,真的很幼稚,損人又不利己。

傑德提供了一些方法讓我們逐漸從兒童過度成長為成人,包括:放開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順流,睜開雙眼真誠地看這個世界並且面對自己,還有他特別提出的一種像寫日記般的方法:「自體靈性解析」(本書中有詳細介紹),但他在第三本書中說,最重要的靈修方法還是觀照(所有的大師也都這麼說),而他給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個演員,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體、頭腦、思想、情緒、遭遇、名氣、財物……

他說的演員,其實就是我們的本我、內在空間、本質、自性……。而所有屬於我們扮演的「角色」層面的東西,都是「內容」,都是二元對立下的產物,這樣說明就更清楚了。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我對所有的靈性修煉和靈性老師的看法,其實經過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階段。最早我沉迷於所有的靈性課程、修煉法門中,也崇拜、仰慕很多靈性老師,然而在一連串的失望之後,又看了傑德的書,就開始對那些靈性課程和老師們有了很多的批判。但是,深入研究傑德的書,再加上自己內在的一些轉變和成長,我又覺得這些靈性課程和老師都是很好很棒的!它們也許不能讓我們達到傑德所謂的「開悟」,但是諸多課程和老師還是能夠幫助很多迷失困惑的靈魂。他們都是遊樂場中一些精彩的遊樂項目,雖然不是能夠帶你離開遊樂場的,但是可以讓你有很多樂趣,減輕你的痛苦。相較於其他的遊樂設施(追求成功、財富、賭博、沉迷於不良嗜好、外遇等),這些遊樂設施是很有益處又健康的。認清這點之後,真是看山又是山了。

我真的非常開心這本書經我大力促成,能夠在海峽兩岸順利地同時出版。譯者魯宓是我特別指定的翻譯高手,他的譯筆準確到位,我校譯起來是非常輕鬆的。感謝我最愛的方智出版社編輯黃淑雲,她編輯的英文書精準度總是那麼高,也是我指定非用不可的編輯。感謝方智出版社的小良和華夏出版社的呂娜,採納我的建議出版這本另類的靈性書籍,我忠心盼望本書能夠指引一些在靈修道路上困惑的靈魂,希望你們跟我一樣,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幫助,成為人類成人!是為所盼!

德芬 大理

相關焦點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靈商讀書會第20期, 溫亞其老師解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大家好,歡迎走進靈商讀書會。 本周溫亞其老師將為大家解讀的書是《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52頁。溫亞其老師會用45分鐘的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解讀本書:什麼是靈性開悟?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提起靈性開悟,你想到了什麼?有一道光,從天上直劈而下,你盤坐地上,天光打入你的身體內部,你周身通透,看周圍的事物卓卓有靈,這時你看一切事物都和以前不一樣,你突然頓悟,頓覺以往在乎的那些小事都算的了什麼?你就此開悟,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而超凡脫俗的生活……或是像廟中和尚一樣,看破紅塵,開始吃齋念佛;或是像山中老道一般,手拿拂塵,口裡念念有詞?
  • 【書摘】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開悟是關於真相,而不是關於成為更好或更快樂的人,不是關於達到個人成長或靈性進化。在這個世界或其他世界、這個空間或其他空間,都沒有比這風險更高的遊戲了。獲得真相的代價就是一切,但要等到你自己付出代價時,才會知道「一切」是什麼意思。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開悟非關個人,而一般所謂的開悟則是極端個人化的。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開悟的代價是一切,沒錯,可現在看來,開悟的代價的確是Nothing. 因為從不曾真實存在過。                                    我可以把答案說出來,然後他們會點頭同意,但那樣做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想從知識中獲益,就必須自己擁有它,而讓你擁有它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爭取。愛默生說:「沒有人徹底了解任何道理,除非他能夠加以駁斥。" 從他處得到答案並不足夠,你必須自己去演算出來。瑪拉留下的位子沒有空多久,一名五十來歲,叫做亞瑟的工程師就出現 了,他等待我準許他坐下。我揮手示意。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1. 再簡單也不過了
    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如果你知道,你就會成功:如果不知道,就不會成功。這不僅是動聽的言語,這是法則。     「是啊,大概吧。」     我露出安慰的笑容。「很好。所以,你做這些事情是為了要開悟,達到靈性上的開悟。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24.黃金定律
    如果你是因為想知道開悟是否需要神秘力量而問,那麼答案是不需要——不需要任何超能力。如果你是要問開悟之後是否會有額外的好處,例如得到神秘力量,那麼答案不是很清楚,我看不見靈光,也沒辦法預知未來什麼的。我想我可以去發展某些神秘能力,但我不知道要用它們來幹什麼。我沒有這種欲望。
  • 開悟是什麼? --傑德麥肯納《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讀後感
  • 震撼:一首來自開悟導師傑德·麥肯納的靈性之詩
  • 靈性開悟的秘密,就在人的內心
    開悟如果是閃電式發生,前提是你已經全部準備完畢,你已經全然接受那個。就是說,你的渴望是徹底的,毫無保留的,因為人通常有巨多事物放不下,牽記這掂記那。也就是說,只有一小部分的渴望,企圖在靜坐的時間看到點什麼,別的時候照常,那麼,開悟就當然是一個極漫長的過程,豈是通過一句話就達到呢?
  • 開悟是什麼?訪問傑德麥肯納
    你無法對一個沒看過火的人解釋什麼是火,沒有任何描述比得上直接去體驗火。我之所以採用「恆久非二元覺知」、「無我」與「了悟真相」這些名詞,不是因為它們能傳達開悟的意義,而是因為它們似乎最不會產生誤導。 大多數人對靈性開悟的定義與你所描述的相去甚遠,仿佛他們談的是另一種無關的狀態。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 傑德·麥肯納應該還沒有真正開悟
    我在這幾年間看完了傑德·麥肯納的靈性開悟三部曲,其中《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和《靈性的自我開戰》都完整地看了兩遍,他的三部曲曾是我唯一保留和攜帶的書
  • 傑德·麥肯納 | 開悟,再簡單不過了
    「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提升你的層次來觸及並敞開自己什麼的?」「嗯,你知道的……為了靈性,開悟。」「好的,就是這個嗎?你想要開悟?」她看著我,好像這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並不是,這是首先該問的問題。你在做什麼?為何要做?這條路將通往何處?如果你知道,你就會成功:如果不知道,就不會成功。這不僅是動聽的言語,這是法則。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瑜伽老師還能夠明白他說的是靈性修行在商業上的運用,兩個前臺就覺得他是「神棍」,只是我們的館主勞老師特別信他這一套,覺得他會給瑜伽館帶來真正的改變。他開會之前都讓我們給自己的誠信、感恩等品質打分,並且讓我們想一想能夠為瑜伽館做些什麼?之後讓我們做人生九宮格,寫下目前人生最重要的九個點。比如,健康、工作、財富、愛情等等。
  • 這就是「開悟」嗎?如此普通,如此神奇,如此詭異
    各種各樣的人聚集在一起,不過,在非過年期間,你能看到的多數都是耄耋老人。老人從家裡挑菜來賣,菜很新鮮,老人很老。多數老人讓我覺得他們還能拖著那副身體行動,實在讓我非常吃驚。老人們飽經風霜,可是,他們或許是非常小氣,非常吝嗇的人,但他們到了街上後,仿佛融入了大世界,他們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模式,但我總能看到他們露出的馬腳。
  • 《終極自由之路》33:為什麼不能開悟?
    奇蹟並不意味著靈性的高度發展,因為這個宇宙的大多數生命都使用奇蹟,他們在自己的星球使用它們,而他們在靈性上未必比我們超前。那只是他們自然的生活方式。  但若要更容易地生活,那就用單純的精神來做事。你們應該能夠做到。為何不開悟,讓自然來為你服務呢?為什麼要用更難的方式呢?我想這是因為你害怕你會消失。你看我,我走完了全程,但依然有一個身體在這裡。我並沒有消失。
  • 開悟並非一勞永逸
    靈修多年終究能使我們不受世俗之事羈絆,超脫煩瑣沉重的掙扎,但我們心裡總認為過靈修生活的人,能夠不受傷害,不再有痛苦的折磨,也不再有人間苦難。我們期盼某些開悟經驗能持久不衰。但恆常不變並非真正的自由,也不是心靈確實的解放。每個明智的旅者都明白,不論眼前美景多麼令人心醉神迷,我們都不能執著而將其視為生命最後的避風港。這麼做無異於屏住呼吸, 讓自己成為過去記憶的囚犯。
  • 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公眾號後臺點擊「往期精彩」,在內容頁上面的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這裡有最全的優質內容和資料,給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啟示與幫助。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裡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
  • 2020內在成長開年書單:靈性大師原著引薦
    大衛·霍金斯的原著書目可參見上一期的文章《2019年度開悟書單:不可不知的開悟大師及傳世典籍》。靈性大師原著引薦(二)印度「不二論」大師馬哈希(Ramana Maharshi)《如你所是》選取理由:馬哈希是印度近代著名的靈性大師,其風格至純至簡,「不二」的魅力讓人無法抗拒,如同其名,直接帶人回到本源。
  • 不存在諸如「開悟」這類事
    」這類事 馬哈拉吉經常說,那些來見他的人當中,只有非常少的人是靈性真知的初學者。或者,他可能會說:我只學到小學四年級,而你來了,一位哲學博士,掌握著所有的奧義書,多麼可喜可賀! 隨著探討的進行,這些傑出人物會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他們中的一些人,起初認為自己與馬哈拉吉或多或少是在同一層面的。接著,幾分鐘之內,巨大的差異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他們採取了謙遜的態度,並寧願聆聽,而不是說話。他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賣弄學問的空洞,以及他們所鍾愛的理論與概念的虛偽。
  • 【薦讀】開悟與不開悟,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因為認識到「眼之所見、身之所受、心之所想、體之所為」以及出現在自己頭腦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們不會被什麼所障礙住。世上有無數的修道者宣稱自己是開悟的,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