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2002年開始研究身心靈成長以來,對我影響最大的兩位作者是:《當下的力量》、《新世界》的作者艾克哈特?託利,以及寫了《靈性開悟》三部曲的美國靈性作家傑德?麥肯納。對我幫助最大、一路陪伴指引我的靈性老師則是克裡斯多夫?孟(克老師),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就是他引薦我看的。
讓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看見「真相」
傑德?麥肯納是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我愛他的才華、幽默、洞見和智慧。用淺顯易懂的小說方式(寫得相當精彩有趣),高舉著「這才是靈性開悟」的牌子,闡述、教導他個人的開悟版本,又用極其幽默的方式笑罵全世界的靈修者、靈修教派、機構,甚至各大宗教也難以倖免。他讓在靈修道路上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可以得知另外一個層面的「真相」。
我恨他什麼呢?我恨他見影不見人(克老師的太太素梅的用語),寫了三本書以後,連宣傳都不做就神隱起來,全世界的人都找不到他。我恨他拆穿了我的靈修美夢,讓我看清楚血淋淋的現實:以坊間所販賣的各種靈修方式,以各大宗教宣傳教導的修行法門,我們一輩子都開不了悟。我恨他把開悟說得那麼絕對,讓人可望不可即。
不過,不過——我還是愛他的。
可能是因為我看不到他,沒有近距離的接觸,所以無法用我一般「審判」靈性導師的各種標準去「檢驗」他,所以,他是聰明的(神隱不見人)。他的三本書(英文的),每一本我都看了三遍以上,每天晚上還聽他的有聲書入睡。
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讀了第一本之後,我陷入了憂鬱絕望之中。我一直以為,我只要不斷地從事靈性修煉,找到適當的老師和法門,有一天——總有那麼一天,只要我夠努力、運氣夠好——我會達到開悟狀態,進入永恆的極樂、狂喜之中(傑德最恨別人把開悟說成這樣),再也沒有煩惱憂愁了。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完全粉碎了我的美夢。
不過傑德也說得很清楚:
開悟(覺醒)是全然的無意義。覺醒於你的真實本質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麼,最後總是會抵達,所以何必著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識、另類意識狀態與合一心智都是這個浩瀚而迷人的二元遊樂場裡面的遊樂設施。貧困、疾病、絕望也是。但開悟就不是遊樂設施了。開悟意味著離開遊樂場,但何必離開遊樂場?在遊樂場裡你可以當一個聖人、一個瑜伽修士、一個億萬富翁、一個世界領袖或軍閥。當好人或當壞人。快樂、悲慘、極樂、痛苦、勝利、失敗,全都在這裡。急什麼呢?等離開遊樂場的時候到了,你就會知道,你就會離去,但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可拿。
所以,我逐漸了解了他的苦心,他只是要澄清開悟不是什麼(絕對不是坊間靈修或宗教團體販賣的那種什麼覺醒、合一意識、高峰經驗、狂喜狀態),而且他不鼓勵我們追求開悟。因為他說:開悟是萬不得已的事,是當你對幻相和謊言痛恨到了極點之後,不得已的選擇。而且不是你選擇它,而是它選擇了你。
不再執著於「追尋」,安住於當下
所以說,他的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在於:讓我不再執著於「追尋」,而是能更地安住於當下。他在書中引用「柏拉圖洞穴」的理論,闡釋了我們熟知的「大部分的人類都在沉睡」的說法。他改良了柏拉圖的版本,以電影院來比喻我們被假相(瑪雅女神Maya)奴役控制的真實狀況,又用舞臺上的戲劇的比喻來描述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照本宣科的演員,完全融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渾然不覺自己其實只是演員,隨時可以出戲。
對於他的電影院比喻,我簡單複述如下:
一群人被鎖在電影院的座位上,哪裡也去不了,他們以為所有的實相、現實,就是銀幕上所呈現的。他們每天隨著銀幕上的劇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 ——可能是有識之士吧——有天突然發現,他們手腳上的鎖鏈其實沒有鎖死,他們是自由的,可以起來走動,於是他們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裡盯著銀幕又哭又笑,而銀幕上的「劇情」來源,則是後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線而已。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起來走動,而他們的人生劇情,也絕不是受限於銀幕之上而已。
他的這些比喻,為我釐清了很多困惑,同時也讓我自己精準地了解到我究竟是處在什麼樣的境界裡面。傑德版本的開悟,不是這些「覺醒」而離開座位的人,而是那些走出戲院,發現我們人生真正的光源其實是來自於戲院外的陽光的那些人。這些人有的也許會回到戲院,試著叫醒那些自以為被鎖在座位上的人,讓他們以更廣的人生視角去看,一嘗自由的滋味。
而我,只是從座位上起來過的人,了解到了我是有選擇的,也看到了戲院的全景,但有的時候又不由自主地被銀幕上的劇情吸引,又坐回到座位上,進入銀幕戲劇的悲歡離合中。我沒有離開戲院(遊樂場)的打算,而且還覺得銀幕上的人生悲喜劇有時候還是蠻好玩的。不過,當我搞清楚這種狀況的時候,我愈來愈能抽離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悲喜曲,不再那麼執著了。而這種狀況,其實就是傑德在他的第二、第三本書著墨甚多的:人類成人(Human Adult,相較於Human Child人類兒童來說的)。
人類成人:臣服、順流、為自己的情緒和生命完全負責、和宇宙的頻率同頻共振
傑德力勸所有的人,放棄開悟而做人類成人,人類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順流、為自己的情緒和生命完全負責、和宇宙的頻率同頻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他們生活的常態,而不是奇蹟。他認為,絕大多數人類的心智都停滯在十二三歲就不成長了,所以這個世界才會有這麼多荒唐、不合理、醜惡的事情。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用兒童心態在行事為人,真的很幼稚,損人又不利己。
傑德提供了一些方法讓我們逐漸從兒童過度成長為成人,包括:放開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順流,睜開雙眼真誠地看這個世界並且面對自己,還有他特別提出的一種像寫日記般的方法:「自體靈性解析」(本書中有詳細介紹),但他在第三本書中說,最重要的靈修方法還是觀照(所有的大師也都這麼說),而他給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個演員,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體、頭腦、思想、情緒、遭遇、名氣、財物……
他說的演員,其實就是我們的本我、內在空間、本質、自性……。而所有屬於我們扮演的「角色」層面的東西,都是「內容」,都是二元對立下的產物,這樣說明就更清楚了。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我對所有的靈性修煉和靈性老師的看法,其實經過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階段。最早我沉迷於所有的靈性課程、修煉法門中,也崇拜、仰慕很多靈性老師,然而在一連串的失望之後,又看了傑德的書,就開始對那些靈性課程和老師們有了很多的批判。但是,深入研究傑德的書,再加上自己內在的一些轉變和成長,我又覺得這些靈性課程和老師都是很好很棒的!它們也許不能讓我們達到傑德所謂的「開悟」,但是諸多課程和老師還是能夠幫助很多迷失困惑的靈魂。他們都是遊樂場中一些精彩的遊樂項目,雖然不是能夠帶你離開遊樂場的,但是可以讓你有很多樂趣,減輕你的痛苦。相較於其他的遊樂設施(追求成功、財富、賭博、沉迷於不良嗜好、外遇等),這些遊樂設施是很有益處又健康的。認清這點之後,真是看山又是山了。
我真的非常開心這本書經我大力促成,能夠在海峽兩岸順利地同時出版。譯者魯宓是我特別指定的翻譯高手,他的譯筆準確到位,我校譯起來是非常輕鬆的。感謝我最愛的方智出版社編輯黃淑雲,她編輯的英文書精準度總是那麼高,也是我指定非用不可的編輯。感謝方智出版社的小良和華夏出版社的呂娜,採納我的建議出版這本另類的靈性書籍,我忠心盼望本書能夠指引一些在靈修道路上困惑的靈魂,希望你們跟我一樣,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幫助,成為人類成人!是為所盼!
德芬 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