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7時許,臺灣地區空軍第7聯隊的兩架F-5E「虎II」型輕型戰鬥機,從位於臺東志航基地起飛執行空戰訓練任務,但起飛後僅兩分鐘,編號為5261號的長機就向地面報告「右發故障」,並於早7時31分在志航基地北兩海裡處跳傘。
雖然臺東志航基地迅速出動了所屬UH-60M型搜救直升機展開搜救,並於8時17分目視發現落海飛行員、8時40分將飛行員救回,但因飛行員朱冠甍上尉傷勢過重,送至馬偕醫院後即宣告不治。
這是臺空軍今年以來發生的第一起戰鬥機墜機事故,加上死亡飛行員朱冠甍上尉母親對臺媒哭訴說飛機本來就有問題,一時引起了兩岸關注。
F-5E過於老舊
其實,就這位朱冠甍上尉的母親跟媒體說「飛機本來就是壞的」,大伊萬反而覺得:以臺軍F-5E「虎II」型戰鬥機的裝備時間與裝備現狀看,這些老爺機沒有問題那才真是見了鬼了。
1965年12月9日,臺空軍總司令徐煥昇上將代表接收美國援助的F-5A/B自由鬥士戰鬥機
很簡單,您也不看看臺軍手裡頭的這些F-5E「虎II」都是什麼時候列裝的、也不看看這些「虎」都是什麼時候的機型了,F-5E「虎II」還是美軍於1968年提出來的IFA計劃(用於支援所謂「自由國家」的軍援戰鬥機)的產物,由諾斯羅普公司擔任項目總體,1973年首批戰鬥機即開始服役,而臺灣地區空軍的F-5E「虎II」則是1974年服役的。臺灣地區空軍列裝的「虎II」均由本島的「漢翔公司」生產,前後共製造了大概三百多架,服役之初這些F-5E「虎II」主要可以攜帶AIM-9L/M型空對空飛彈以及500lb、1000lb重力航彈,臺軍一度準備給一部分機況較好的F-5E換裝GD-53型雷達與整合「天劍-2」型空對空飛彈,但由於後來的IDF計劃與F-16A/B進口均非常順利,結果沒有施行。
臺軍F-5E「虎II」
而此番出事的這架F-5E「虎II」,根據臺灣地區空軍公開的消息,出廠日期居然是1980年11月出廠的,總飛行時間高達6260.4小時,是一架機齡已經長達四十年的老爺飛機了。最詭異的是,臺媒隨後還扒出,說這回隨機死亡的飛行員朱冠甍上尉,小時候居然還跟F-5E合過影,可謂是有了點兒玄學宿命論加上一點兒靈異事件的味兒了。
但不管怎麼說,F-5E「虎II」作為臺灣地區空軍目前列裝的技術性能最差、服役年限最長的老爺戰鬥機,本身又是一種性能不那麼可靠、還早已停產、很難搞到備件的機型,加之臺軍自己的國際軍購渠道不暢、內部航空工業製造體系也早已七零八碎,要保障這些老爺飛機能飛起來、還不掉下來,本身似乎就是一件難度挺大的事兒。故而,大伊萬反倒覺得,對於臺軍手裡頭僅剩的兩個F-5E「虎II」中隊來說,每一架飛機都有點小毛病才純屬正常,要是有哪架飛機居然還能全須全尾的具備完全作戰能力,那才真是見了鬼了。
當然,事後有些臺灣軍迷瞎甩鍋,居然把黑鍋甩到了咱們航空工業西安飛機製造廠的頭上,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F-5E「虎II」有一部分零部件被諾斯羅普公司外包給了西飛製造,對於這種智障言論,咱們就全當對岸軍迷又在搞笑好了。
臺軍F-5E尚能飯否?
當然了,提到這回墜機的F-5E「虎II」是一架「四十歲的老爺機」,估計不少讀者得啞然失笑。
F-5E在臺軍中的位置
也正常,畢竟最近幾十年、尤其是冷戰結束之後,沒有幾個國家的空軍能像中國空軍這樣全面、快速、大規模地更新戰術飛機,大多數國家都是就著冷戰時期的老爺機縫縫補補又三年,甚至美國空軍目前的F-15C與部分F-16C機隊都是機齡長達幾十年的老爺機了。
日本的F-15因機體老化,時常傳出墜毀新聞
至於臺軍為毛保留了這麼一支老爺機聯隊,一方面以臺軍的裝備現狀來說,把買來的幻影-2000-5、F-16A/B Block20和自產的IDF戰鬥機分給第1到第5聯隊後,確實沒有什麼飛機能裝備給這個位於臺東的第7聯隊了;而另一方面,以臺灣地區空軍的訓練體制來考察,臺軍的飛行員訓練體系也是「四級三機制」,理論學習完了上T-34C初教機,T-34飛完了上AT-3「自強」高教機,高教機飛完了就分配到第7聯隊實施戰鬥訓練,戰鬥訓練結束後再分配到前面的五個戰術戰鬥機聯隊,真正開始駕駛F-16A/B、幻影-2000-5或者IDF。
臺軍F-16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F-5E「虎II」目前在臺灣地區空軍中的裝備地位,有點兒類似於我軍各戰區空軍或空軍航空大學下屬各飛行學院下面的訓練旅,而咱們的這些訓練旅裝備的飛機也是新老交替、雜七雜八:比如比較新的裝備就有殲教-9「山鷹」,比較老的裝備那就令人大開眼界了,除了殲教-7A這種東西,居然還有最老的殲-7B/H型等等。
解放軍機體壽命普遍比較年輕,大多是2000年前後生產的
故而這樣看,臺軍這個第7聯隊列裝的F-5E「虎II」,承擔的任務與我軍部分訓練部隊的殲-7B/H沒什麼區別,既然就是搞戰鬥訓練的,那似乎咱們也沒必要過分嘲笑人家。
F-5E訓練強度依然很高
更不用講,從臺灣媒體公開的消息來看,第7聯隊的這些F-5E「虎II」別看一個個都是「老爺機」,但似乎飛的一點都不少,訓練小時數倒是能夠保證的:
就拿墜毀的這架5261號機來說,1980年出廠直到2020年墜機,飛了6200多小時,平均每年飛156小時,如果算上中間的小定檢、大定檢、進廠大修年限,平均每年160到170小時的飛行時間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個技術數據可謂是相當可觀了。而該機上次完成6000小時檢查還是去年9月到12月,12月18日歸建,10個來月的時間又飛了266小時。就算臺軍第7聯隊的飛行員與戰機的比例是1.5:1,也意味著臺軍飛行員有人在10個月裡飛了177個小時,這個數據雖然相比戰鬥部隊還是沒法看,但在訓練部隊裡同樣挺亮眼的。
倒是從死亡飛行員朱冠甍上尉來看,此人1991年出生,估計2009年加入臺灣地區空軍官校,作為所謂的「正期軍官班」,2013年畢業後開始飛行訓練,完成T-34C與AT-3訓練後於2015年結訓,2015年3月授空軍中尉軍銜併到第7聯隊開始F-5E改裝訓練。即使按照一般的改裝訓練規律來看,估計此人從2016年初即開始實際使用F-5E實施飛行訓練,但4年多的時間只飛了510個小時,平均一年只有127小時,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只能等到更多的消息披露後再做更為詳細的解讀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回臺軍志航基地所屬搜救部隊的表現屬實拉胯,據說朱冠甍上尉的墜機地點距離志航基地跑道頭端只有不到三海裡的距離,而墜機當天台東的氣象、水文情況也都OK,能見度在10公裡以上,浪高不到2米,即使是這種非常理想的飛行條件,志航基地的搜救隊員起飛後足足花了45分鐘才發現落海飛行員,23分鐘才把人從海裡撈上來。雖然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朱冠甍上尉說不定落海前就已身亡、落海後被傘繩纏裹,但照臺軍搜救隊員這水平,兩個朱冠甍也沒命了。
F-5E不出事也快退役了
同時,從臺軍目前的訓練體制與未來一個時期的裝備發展來看,第7聯隊的這些F-5E「虎II」也已經接近壽命的末期,此前有消息說計劃2026年全部除役:
一方面,咱們之前提過一次嘛,臺軍在2023年左右,就要拿到最新的F-16V Block70了,在第1到第5聯隊滿編的情況下,唯一有地方安排這66架F-16V的地方就是第7聯隊了。同時,從第7聯隊本場臺東志航基地的情況看,該基地位於遠離臺灣海峽、更遠離大陸的臺灣東海岸,本來就是作為臺軍戰略預備空軍基地而建設的,地面設施極其完備,兼有複雜且堅固的地下洞庫,而且還部署有「天弓-3」與「天空衛士」地導的預設陣地。從這個意義上講,臺東志航基地在列裝F-16V之後,有可能會成為臺灣地區空軍戰役預備隊的出擊基地,在西海岸的諸多空軍基地被壓制的情況下,承擔起臺空軍戰役反擊的職責,故而,臺東基地未來可能會成為我軍面對的最兇惡的敵人。
而另一方面,臺灣地區空軍的訓練體制現在似乎也在改,傳統的與中國空軍類似的「四級三機」制度可能要換,其實目前中國空軍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嘗試,前段時間石家莊飛行學院的學員們從初教-6直接上了教練-10就是明證。而臺灣地區空軍也不例外,除了試圖獲取新一代的初級教練機,前段時間首飛的、以IDF為藍本設計的、具備高級教練與戰鬥教練功能的XAT-5「勇鷹」,從現在的角度看,似乎打算承擔與中國空軍教練-10相同的訓練職能。也就是說不管是中國空軍還是臺灣地區空軍,下一步在飛行員訓練體制上都在往「三級兩機」制度上靠,可惜這位朱冠甍上尉倒在了臺空軍「訓練體制改革」(大霧)的前夜,不管怎麼說都是件遺憾的事。
「勇鷹」高級教練機
總而言之,雖然作為敵對方,咱們本著革命的人道主義原則,還是向這位不幸身亡的朱冠甍上尉的母親表示慰問,畢竟根據和稀泥四大金句裡說的那樣:人都死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