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Music | #獨家報導 RS Exclusive
By 子秋
從奧巴辛修道院空靈的讚美詩,到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新古典主義芭蕾舞曲《春之祭》;從披頭四的搖滾樂,到法瑞爾·威廉士(Pharrell Williams)的街頭嘻哈,音樂長久以來啟發著CHANEL無窮的靈感,帶來了無盡的活力。
嘉柏麗爾·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在巴黎的公寓中,與她的摯友們分享對於音樂的興趣,其間有被譽為「巴黎皇后」的鋼琴家米西亞·塞特(Misia Sert)、歌劇女歌手瑪斯·黛維莉(Marthe Davelli)、巴黎青年作曲團體「六人組」的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與埃裡克·薩蒂(Erik Satie)等等。她曾慷慨資助《春之祭》的改編,並與斯特拉文斯基在書信往來中暢聊彼此的創作,嘉柏麗爾·香奈兒曾說:「是斯特拉文斯基教會我什麼是音樂」。
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則將走在時代潮流前沿的先鋒音樂搬上巴黎大皇宮的發布會舞臺。音樂和時裝都是對於時代潮流最敏銳的藝術之一。他與風格迥異的音樂家們保持著緊密的跨界合作,如塞巴斯蒂安·泰勒(Sébastien Teller)和法瑞爾·威廉士(Pharrell Williams),並邀請他們參與CHANEL的品牌活動。
嘉柏麗爾·香奈兒相信,「Fashion fades, style is eternal」(流行稍縱即逝,風格永存)。下面就一起來看看CHANEL如何在兼收並蓄的音樂中把握時代脈動,在瞬息萬變的時尚中貫徹恆久的品牌風格:崇尚自由、以及對藝術的敏銳與熱愛。
邁向革新的年代
1910年代的巴黎匯集著無數新生藝術家,湧動著鮮活的現代主義氣息。一場繪畫的現代主義革新由畢卡索和馬蒂斯在巴黎北部的蒙馬特剛剛掀起,印象派畫家雷諾瓦、詩人馬拉美、以及作曲家德彪西等文藝界名流圍坐在米西亞·塞特舉辦的高雅沙龍裡。與此同時,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創新芭蕾舞劇《春之祭》正在香榭麗舍劇院上演,講述了「一個少女作為春天的祭品要求跳舞至死」的悲劇故事。其超前的表達形式極富衝擊力,引發了大量的爭議和混亂。
《春之祭》在1913年公演時的定妝照 ©Tribune deGeneve
嘉柏麗爾·香奈兒在1917年遇見了米西亞·塞特。米西亞既是卓越的現代巴洛克風格鋼琴家,更是巴黎藝術圈的靈感繆斯以及重要投資人,她引領著巴黎彼時的時尚風向,成為上流社會競相模仿的對象。嘉柏麗爾·香奈兒加入了米西亞的沙龍,由此也變成這個沙龍的活躍人物,圍繞在音樂家們身邊聆聽巴黎最精湛的演奏。
嘉柏麗爾·香奈兒、米西亞·塞特與她們的朋友們在海灘,1925 ©La Canelphile
米希亞是嘉柏麗爾·香奈兒的時尚引路人,通過她的引薦,嘉柏麗爾·香奈兒結識了俄羅斯芭蕾舞團創始人謝爾蓋·迪亞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以及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並開始為舞團設計服裝,與畢卡索等人一同工作。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音樂《春之祭》被認為是世界音樂史的轉折點,開創了現代音樂的先河。1920年,在嘉柏麗爾·香奈兒的贊助下,改編版《春之祭》在巴黎再度公演,傳統芭蕾被轉化為一種當代藝術形式,與音樂、服裝設計、舞臺設計相結合,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極高的評價。
嘉柏麗爾·香奈兒與斯特拉文斯基在餐廳,1917,攝影師Roger Schall©Tatler
自由起舞的年代
伴隨著卡巴萊歌舞廳(Cabaret)中爵士樂韻律的自由舞動,一戰後的歐洲和美國迎來了經濟持續繁榮的黃金時期。在法國,這十年被稱作「瘋狂年月」(Années folles),產生了無與倫比的社會、藝術、文化活力。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席捲大眾,摩天大廈拔地而起,有聲全彩電影幾乎在一夜之間席捲全球。
1920年代巴黎的派對場面 © History Collection
在這個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嶄新而自信的現代女性面孔是最引人注目的社會文化潮流。出現在20年代的新一代女性被稱為"飛來波女郎"(Flapper Girl),她們聽爵士樂、剪Bob短髮、穿著直筒裁剪的短裙,駕駛汽車在公路獨自旅行,揮舞著手臂在歌舞廳放肆地跳舞。嘉柏麗爾·香奈兒堅持舒適與行動自由至上的理念,早在1910年代就推出了使用男裝面料的寬鬆女士運動衫,並在舞臺服裝設計中繼續貫徹這個理念,對時裝和女性身體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變革。
嘉柏麗爾·香奈兒認為,服裝設計應該「永遠摘除,絕不添加,沒有什麼比身體的自由更美」。在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新劇《藍色列車》中,嘉柏麗爾·香奈兒為舞蹈演員創新地設計了柔軟舒適的服裝,塑造了20年代上流休閒生活中行動自如的遊泳、高爾夫、網球運動員形象;其中兩套戲服成為倫敦的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館藏。《藍色列車》以其不可思議的現代性,成為卡爾·拉格斐在1998春夏高級成衣系列中的泳裝設計的靈感來源。
追隨著爵士樂的時代脈動,在位於巴黎第八區的卡巴萊歌舞廳「屋頂上的公牛」(Le Boeuf sur le Toit)中,嘉柏麗爾·香奈兒躋身前衛藝術家與音樂家之列,與畢卡索、作曲家「六人組」、法國詩人皮埃爾·勒韋迪(Pierre Reverdy)等人相談甚歡。1920年代是隨著音樂擺動的年代,畢卡索在1921年創作的立體主義傑作《三個音樂家》就以他和他的朋友們為原型,描繪出人們在音樂中忘我舞動的場景:三個音樂家分別手握雙簧管、小提琴、手風琴,一邊演奏一邊扭動身體陶醉其中,紅黃藍三色的幾何圖形在畫面中跳動,傳達出輕快愉悅的情緒。嘉柏麗爾·香奈兒的身影在縱情狂歡的人們之間穿梭,用惟妙惟肖的刺繡裝飾和誇張奢華的珍珠配飾呼應著這些在現代生活中隨性舞動的身體與他們個性獨特的生活方式。
縱情搖擺的年代
二戰結束後,嘉柏麗爾·香奈兒從旅居9年的瑞士回到巴黎,再度開啟她的時裝事業。從2.55手袋到經典的斜紋軟呢套裝,60年代的CHANEL已深受知名影星與政要名流的鐘愛,尤其受到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的大力推崇。在「第一夫人」的帶動下,CHANEL成為了60年代巴黎優雅時裝的時尚標杆。
甘迺迪總統與穿著CHANEL套裝的傑奎琳·甘迺迪,1961,攝影師 Cecil William Stoughton
在伊莉莎白·泰勒和甘迺迪·傑奎琳等一系列最知名的上流女性穿著CHANEL的同時,搖滾樂與嬉皮士運動則定義著60年代前衛青年的搖擺節奏。70多歲的嘉柏麗爾·香奈兒曾經專程前往倫敦,只為觀看披頭四樂隊的現場演出。嘉柏麗爾·香奈兒從來都是那個在咖啡廳熱烈演唱著《誰見過Coco?》的活潑女孩兒,就如同在50年前熱情擁抱現代主義音樂一樣,她從不牴觸新生的文化潮流,而是對此兼收並蓄。
百花齊放的年代
在1983年接手蟄伏十多年的CHANEL之後,卡爾·拉格斐迅速在時裝界掀起一場革命。他在紙醉金迷的時代氣質中延續嘉柏麗爾·香奈兒為CHANEL奠定的摩登典雅風格。他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在秀場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幻華美的夢境,而直擊靈魂的音樂始終是啟發拉格斐時尚靈感的重要來源。
《Les Musiques Que J』aim》的專輯封面 © Vogue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卡爾·拉格斐都是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一生擁有300部iPod——他甚至僱用了一名保姆負責整理和更新這些iPod,只為時刻緊跟音樂潮流。2006年,Vogue雜誌聯合卡爾·拉格斐推出音樂合集《我所愛的音樂》(Les Musiques Que J』aime),收錄了他在家中和工作時最愛聽的25首歌——從新民謠《I feel like a child》到另類搖滾《Romacesca》,從斯特拉文斯基到喬金(Joakim),在這張風格多樣的專輯中,我們得以一窺拉格斐兼收並蓄的音樂品味。
卡爾·拉格斐的秀場是時尚與音樂的完美結合。他常常獨具慧眼地邀請獨立樂隊和音樂人為時裝發布會配樂,或現身T臺演出。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音樂的線索,來回顧幾個CHANEL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秀場。
Hercules & Loves Affair
2008秋冬高級成衣時裝發布會 © Tony Barson Archive
卡爾·拉格斐對來自紐約的Nu-Disco/Disco樂隊Hercules & Loves Affair情有獨鍾,兩度在時裝發布會上選用他們的歌曲。在2008年CHANEL秋冬季高級成衣時裝發布會上,拉格斐在T臺中央搭建了一座三層樓高的金色旋轉木馬,四周裝飾著被放大的CHANEL經典紐扣和蝴蝶結。隨著Hercules & Loves Affair唱起「作為一個孩子,我知道星星只會越發閃亮」,模特逐個走進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旋轉木馬。
2010/11早春高級成衣時裝發布會 © CHANEL
在CHANEL的2011/12早春成衣時裝發布會上,Hercules & Loves Affair最熱門的單曲《Painted Eye》以三個版本貫穿15分鐘的時裝秀。在法國東南部的度假勝地安緹比斯海灘,模特身著CHANEL經典的黑白配色泳衣,在電子鼓點與小提琴交織間漫步,摩登而優雅。
Florence + the Machine
新靈魂樂及獨立搖滾樂隊Florence + the Machine受邀為2012年春夏高級成衣時裝發布會進行現場表演。巴黎大皇宮被打造成一片晶瑩剔透的水底世界。巨大的牡蠣貝殼在豎琴撥動聲中緩緩打開,主唱Florence身穿黑白流蘇長裙,如維納斯誕生般出現在舞臺上。《What the Water Gave Me》受到跳河自殺的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啟發,而歌名來自超現實主義女性畫家弗裡達(Frida Kahlo)的同名畫作。
Chormatics
復古電音樂團Chormatics負責了CHANEL的2013年春夏時裝發布會的配樂,在現場依次演出了《Tick of the Clock》《Lady》《I Want Your Love》《Running Up That Hill》以及《Kill For Love》五首歌曲。等比大小的風力發電塔在T臺兩側排成縱列,CHANEL經典的珍珠項鍊在燈光下閃爍著金屬質感,與Chormatics的縹緲的電子音樂搭配,充滿浪漫的未來主義氣息。
Chormatics在2013年春夏時裝發布會現場演出 © CHANEL
Pet Shop Boys
2015年春夏時裝發布會現場 © TIME MAGAZINE
Pet Shop Boys是英國的流行電子樂男子二人組,他們的《I'm Not Scared》以及《It's Alright》出現在CHANEL的2015年春夏成衣時裝發布會中。這一季超乎尋常地擁有豐富的色彩,在高昂的進行曲中,模特身穿五彩斑斕的服飾無畏地行走在巴黎街道上。卡爾·拉格斐在接受採訪時講道:「我希望人們能按自己的喜好穿著CHANEL,能夠勇敢地做自己。」
《Go West》專輯封面 © Pet Shop Boys
《Go West》最早是70年代同性戀解放運動的號召之歌,1992年Pet Shop Boys在曼徹斯特的愛滋病慈善晚會翻唱了這首歌,使它一下子家喻戶曉,並在MV中賦予它額外的政治含義。到了2006年,《Go West》則成為世界盃的官方歌曲。卡爾·拉格斐在2018年的時裝發布會上使用它作為壓軸曲目。
2018/19年早春時裝發布會以航海為主題,在巴黎大皇宮的T臺中央放置了龐大的輪船模型。這個靈感來自於嘉柏麗爾·香奈兒與威斯敏斯特公爵共同度假時乘坐的豪華郵輪,這艘郵輪常常帶著他們前往香奈兒此生最愛的威尼斯。在時裝發布會的最後,《Go West》熟悉的小號聲響起,卡爾·拉格斐從鐵達尼號的登艙口出現,向觀眾揮手致意。正如歌曲中描述了一片沒有苦難的應許之地,這位造夢師在CHANEL創造了浪漫的時尚烏託邦。
There where the air is free
we'll be what we want to be
Now if we make a stand
we'll find our promised land
Pharrell Williams
Pharrell Williams在"CHANEL Pharrell Collection"短片中 ©Vogue Britain
作為CHANEL為數不多的男性品牌大使,美國說唱巨子與時裝設計師Pharrell Williams多年來與CHANEL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2016年,Williams走上T臺為CHANEL擔任時裝發布會模特,2017年又擔任了嘉柏麗爾手袋的廣告代言。2019年,Pharrell Williams與CHANEL的合作進一步深化,聯合推出了「膠囊」系列時裝,用街頭文化結合CHANEL風格打造無性別街頭著裝。
CHANEL Pharrell Collection ©Royist
INSIDE CHANEL
對於CHANEL而言,時尚不只是標誌性的斜紋軟呢套裝或珍珠項鍊,更是彌散在風中的香氛和迴蕩在空間的音樂,是瞬息萬變的靈感和貫穿時代的理念。
自CHANEL誕生之初起,音樂便流淌在CHANEL崇尚自由、嚮往浪漫的品牌基因裡。在波瀾湧動的時代潮流中,音樂與時尚總是一次次地不期而遇,緊密聯繫。
點擊小程序,觀看INSIDE CHANEL 香奈兒故事短視頻,了解更多你所不知的嘉柏麗爾·香奈兒與音樂的故事。
#獨家報導RS Exclusive
全球音樂文化媒體
·
品牌總監 | @王米奇M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