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 •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2020-12-25 MBA中國網

本網12月18日訊 ——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參與全國第三屆「腦科學與教育論壇」紀實

由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光明日報社《教育家》雜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以「讓腦科學從實驗室走進教室」為主題的「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論壇」 於2020年12月15日-16日在西安隆重舉行。會議採用西安主會場+全國9地分會場,線上線下同步雲直播的方式進行。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加拿大阿爾茨海默病首席研究員、溫州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宋偉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生命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青島大學原神經再生與康復研究院首席教授、名譽院長王玉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教授陸林等知名專家以及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杭州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空軍軍醫大學以及部分城市的教育科學研究院和中小學的腦科學及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並作了專題演講報告。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在論壇開幕式上代表「腦科學與教育」論壇顧問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致辭。他指出,教育作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綜合反映,有著自己特有的規律,在考慮教育的走向、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布局和資源分配的時候,必須把教育特有的規律和腦科學的規律融合統一起來,做到推進教育事業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左上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右上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李葆明教授;左下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禹東川教授;右下空軍軍醫大學博士生導師師建國教授)

本次論壇召開期間,楊雄裡院士聽取了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理事長吳恆莉和院長周綱就研究院在腦科學與未來學習、以腦為導向的中小學課程整合與教學研究、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腦發育等方面工作的專題匯報。楊雄裡院士充分肯定了研究院在針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腦科學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並對研究院的工作給予了諄諄指導和殷切期望。他希望陝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在探索腦科學這個「黑箱」與教育和兒童青少年的腦智開發的結合過程中,要加強與學術界的交流、溝通,在科學問題上要多向神經科學界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請教學習,同時要發揮自身的特點優勢,相互學習,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益於社會的成果,促進共同進步和發展。在教育腦科學的研發與實踐中,要遵循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多學科、多專業不同領域的相互融合和借鑑,做任何工作不應有限制和壁壘,大家應該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長期關心和支持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發展的學術諮詢專家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李葆明教授,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禹東川教授和空軍軍醫大學博士生導師師建國教授在本次論壇上分別做了「關於智慧的國際新思考」、「腦科學支撐下的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和「兒童腦結構建設和未來發展」專題報告。

李葆明教授立足於國際視野和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對智慧的概念、標準和發展途徑進行了全新解讀。他指出,關於智慧的最新定義中,透視和洞悉能力排在首位,智商則居於末位。數智時代呼籲知識謙遜,呼籲思想開放,呼籲更大的智慧。智慧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內涵,學習力排在智慧發展五大途徑的首要。創新型教育必須致力於智慧型人才培養。

禹東川教授指出,教育要面向未來,為國家撐起一片天,腦科學為教育提供了新視覺。腦科學在學科、教學、能力發展等方面的應用,對於推進未來教育的形態變革,推進教育現代化意義重大。

師建國教授闡述了兒童大腦早期建設的重要性。他以「不誤農時」作為比喻,告訴我們抓住兒童大腦發育的每一個窗口機遇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不耽誤兒童的成長。人體各個神經之間相輔相成,身心統一,練就一個強壯的身體,對於大腦的結構建設至關重要。師建國教授表示,陝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在兒童腦智開發、實踐全腦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與成果,見證了教育腦科學的重要性和意義。

2020年12月3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和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西安市曲江二小集團曲江六小和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數智時代、教育創新——教育腦科學發展研討會」,2020年12月10日西安市教育局「第五期名師培訓之腦科學專題講座」,本次全國第三屆「腦科學與教育論壇」,今年年末的三場活動,充分顯示西安已率先開展腦科學從實驗室走進教室的課堂革命。教育腦科學課程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啟動的「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點課題項目之一,2019年以來在深圳、西安、北京、佛山、杭州、寧波等地中小學校園應用引入實踐,獲得在校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認知自己,認知世界,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教育腦科學以腦科學學科研究成果為基礎,將大腦規律和教育自身的規律進行融合,將引發人類關於「教與學」的方法和技術的革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陝西大千教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正在為這一理想積極努力前行、探索、研發、推廣與實踐。

教育腦科學,把課堂還給孩子,讓教育回歸本身,建設更好的全球教育未來!

相關焦點

  • 讓腦科學走進課堂,讓創新教育引領未來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於2017年10月10日啟動了「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聚焦基礎教育領域未來學校形態變革。2019年9月「未來學校校長培育班」上發布的28個實驗項目中,「教育腦科學課程」位列「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點課題項目之一。張翔主任圍繞新時代下學校變革及未來學校變革方向、實驗體系、共建等內容,對《「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發展指南與共建》進行了解讀。
  • 「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
    著眼於對未來科技和未來教育的深刻把握,山東教育較早開始了「腦科學+教育」的探索與嘗試,率先成立省級腦科學教育研究院,在重大招標課題、重點研究課題中設立腦科學研究方向,積極引導教育工作者加大對腦科學的研究與開發應用。
  • AI人工智慧+腦科學 人工智慧背後的教育
    打開APP AI人工智慧+腦科學 人工智慧背後的教育 啟慧工場 發表於 2020-11-15 10:20:57 所以,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會讓我們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不久前,人工智慧機器人參加了高考數學考試。 報導說有兩臺機器人,得分分別是134分和105分(滿分150分)。這只是開始,據說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夠參加全部高考。這讓我們認識到人工智慧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對現有教育體制和方法進行改革的迫切性。
  • 金職院兒童發展研究院暨家長學院成立 致力於未來兒童教育形態研究
    為了研究未來兒童教育形態,推動兒童發展領域知識創新,12月19日,金職院舉行兒童發展研究院暨家長學院成立儀式。成軍致辭儀式上,成軍表示,兒童教育綜合體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命題,需要我們對未來教育做出高瞻遠矚的思考,對創新人才培養做出新的探索。
  • 進一步推動上海美育科學發展 「小熒星」與上海協和教育開展合作共建
    新民晚報訊(記者 江躍中 王蔚)上海小熒星教育培訓有限公司與上海協和教育中心(集團)的合作共建籤約儀式暨共建基地揭牌儀式,近日在上海民辦協和雙語學校(虹橋校區)繆思劇場舉行。根據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意願,雙方強強聯手,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探討和開展具體項目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上海美育科學的發展,為孩子們營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圖說:為共建基地揭牌。江躍中 攝據介紹,上海小熒星藝校已有30多年歷史,是一家頂級兒童藝術教育培訓機構,致力於培養少兒藝術興趣、藝術才能及個人修養。
  • 「未來家庭教育計劃」2020親子共讀家庭教育雲講堂重磅來襲,敬請...
    「未來家庭教育計劃」2020親子共讀家庭教育雲講堂重磅來襲,敬請期待!2018年起組織開展「未來家庭教育計劃」公益項目。項目覆蓋全國20餘個省(市),100餘家校外教育單位,成千上萬個家庭積極參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為建立書香家庭,營造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做出了積極貢獻。
  • 2020年度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閉幕 專家學者共論兒童...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世界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黃悅勤;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段麗萍、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等近30位專家、領導出席論壇,與來自全國20餘個省份的20餘所高職院校、100餘家兒童康復機構、30餘家醫院科室負責人,共同探討兒童康復行業未來發展問題。
  • 重慶市為明學校:高舉「科學」大旗 掀起一場基於腦科學的教育革命...
    這看似遙遠,卻是一個可以遇見的未來。教育,不是面向過去,不是面向現在,而是面向未來。如今,未來已來,我們教育應該予以什麼樣的回應呢?似乎,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來。科創教育,於是成為了中國教育改革的熱詞。創客教育、stem教育接踵而至,讓我們應接不暇的同時,也在帶給我們思考:如何讓課程頂層設計既緊跟時代又不脫離校本實際?師資短缺問題如何解決?
  • 【GET2017】一起作業劉暢:大數據共建教育未來
    【GET2017】一起作業劉暢:大數據共建教育未來 作者:西瓜 發布時間: 2017-11-15 18:26
  • 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召開,騰訊企鵝輔導發布科學學習體系
    【天極網IT新聞頻道】2020年,一場疫情讓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加速了在線教育智慧化的發展。如何利用新的教育科技推動在線教育的智慧升級和轉型,成為了行業亟需探討的問題。   騰訊科學學習論壇   12月11號,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華中師範大學、騰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
  • 「磐石計劃」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以科技創新成就夢想未來
    「少年強,國則強」,中華民族的砥礪發展,離不開青少年的茁壯成長,尤其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青少年作為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希望,科學素養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注重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培養已然成為一種大勢所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磐石計劃」青少年科創教育基地正式成立!
  • 市住建局積極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共建共促實現政企雙贏...
    共建共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實現政企共贏為了在蘇州市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權益工作上進一步開拓創新、提質增效,今年,市住建局建築安裝管理處黨支部、中億豐資源管理分公司黨支部還開展了「砼心砼力、建城追夢」黨建共建活動,雙方各取所長,將培訓、管理、保護多個方面的經驗深度融合,實現蘇州市工程建設領域勞務人員發展管理的政企雙贏。
  • 廣州移動打造教育行業生態圈 共促「5G+智慧校園」大發展
    廣州移動打造教育行業生態圈 共促「5G+智慧校園」大發展 2020-12-09 17:00 來源: 南方網
  • 攜手共促教育發展 重慶高新區育才學校加盟重慶市育才中學教育集團...
    中國網8月26日訊 為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範引領作用,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學校的育人質量、招生質量和社會認可度,重慶高新區育才學校在九龍坡區委、區府和區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為重慶市育才中學校教育集團聯盟學校。
  • 「航天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未來」線上微論壇回顧
    來自航天科學教育官方機構、國內首個青少年科普衛星活動開展學校(八一學校)、航天科普新媒體、以及3家航天科學教育企業的6位嘉賓與近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航天人、教育工作者、航天愛好者,以及青少年朋友,從航天科學教育的內涵——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談起,逐步輻射到航天科學教育在我國中小學校開展的情況、航天科學教育的課程涵蓋與開發、將國內航天科學教育成果與國際接軌的賽事組織
  • 好未來CTO田密:擁抱技術開源開放,共同成就教育美好
    好未來重視技術的長期價值,堅定構建高效、敏捷的技術中臺,並依託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積極擁抱技術開源開放,把好未來歷經教育場景驗證迭代的技術能力與行業分享,並邀請心懷開源精神和教育理想的技術從業者,用一行行持續優化的代碼,共同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田密表示,作為以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為使命的科技教育公司,好未來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對業界未來的技術選型、研發思路有所幫助。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成立邁出堅實一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
    來自全球各地19個國家和地區科技組織的代表參會,共商推進組織建設,提升科學素質促進人類發展的大計。會議由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程序委員會副主任袁亞湘主持。背景介紹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於2018年9月在北京召開。來自38個國家、23個國際科技組織、境內外有關方面代表1000餘人參加大會。大會以「科學素質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倡議消弭全球科學素質鴻溝,通過深入探討共商、共建、共享、共促機制,促進知識成果與科技文明為全人類共享。
  • A.I.D.E 5大重點,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
    12月11日-12日「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數據、腦科學……融合、創新大會分論壇議題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
  • 人民日報:同解時代命題 共促和平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同解時代命題 共促和平發展(和音)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國順應大趨勢,凸顯大擔當。5年前的金秋,習近平主席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首次登上聯合國講壇,站在歷史高度,把握時代脈搏,面向人類未來,深刻闡釋中國對國際秩序以及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政策主張,提出一系列務實合作倡議和舉措,為國際關係發展帶來新的氣象,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新的力量,為促進全球發展提供新的方案,在國際關係史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 盛通教育研究院攜手北師大科學教育研究院打造科技創新教育新平臺
    自2016年起,盛通大力推進教育集團化進程,並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青少年機器人編程素質教育生態體系,打通上下遊產業鏈,布局線上業態和不同品類,為未來全方位擴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向著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導者的方向前行。為加強集團各公司的業務協同能力,同時深挖教學教研、技術的護城河,特成立「盛通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