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懷寧縣新安中學五十周年新風貌
「奉獻自己,照亮他人!」在安徽省懷寧縣公嶺鎮新安中學的校園內,一座由七九屆校友捐贈、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親筆題名的燭光臺,格外地引人注目。現任校長謝曉明,每天巡視校園,到燭光臺時,都要放慢速度,圍繞臺身看一看,撿撿臺上風雨打落的樹葉,掃掃臺上日光擊落的塵埃。他在此停步自省,思考著一個令他如履薄冰的問題——如何將新安中學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
安徽省懷寧縣新安中學,創建於1970年,學校位於安徽省懷寧縣公嶺鎮東街道,校園佔地面積86671平方米。經過五十年的風雨洗禮,九任校長的辛苦經營,近千名教師的默默奉獻,今日的新安中學,終於躋身安徽省示範高中,安慶市省級示範高中高考成績第一方陣的行列。新安中學,這所紮根鄉村基層的農村高中,憑著幾代人的不屈奮鬥,已經成為皖南地區聲名鵲起的名校。
作為現任校長,謝曉明時刻居安思危,為學校前途、教師成長和學生成才,做了全面深刻的思考,在新安中學即將迎來五十周年校慶之際,他決心砥礪奮進,帶領著新中師生共同為創造更美好的新安校園而奮鬥。為此,他用自己的敬業和奉獻,與新中師生一起,共同書寫了新安中學五十周年新風貌。
一、沿革篇——校長仁愛(謝曉明:教書人要先讀書)
自1985年進入新安中學工作以來,謝曉明35年的人生光陰,都奉獻給了他深愛的學校、熱愛的工作和親愛的學生,從普通教師到優秀班主任,從中層幹部到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謝曉明一直兢兢業業,將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高貴的職業精神,是新中教師的集體品格和優秀傳統,也是謝曉明心中的底線原則,這使他感到自豪,也使他感到責任重大。他對學校的一切情況都了如指掌,在學校網站上,公示有新安中學的組織機構沿革圖表,在謝曉明心裡,也有著清晰的數字:「學校黨支部設有支部書記1人,副書記2人,黨小組3個,團委、工會、關工委等組織機構健全;學校教學教研處、政教處、總務處分工明確;黨政辦公室下設法制辦公室,將堅持依法辦學納入到了學校運行管理的機制中;學校現有42個教學班,在籍學生1873人;教職工205人,專任教師177人,其中高級教師78人,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省首席教師2人,省級教壇新星1人,省級最美教師1人。」談起教學工作,教師出身的謝曉明更是頭頭是道。
2014年9月,他出任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最先著手,也見效最快的學校工作就是完善《學校績效工資方案》和《職稱評審方案》。在原有的評委打分辦法的基礎上,謝曉明向學校黨支部會議和校長辦公會建議,增加「教研成果、高考成績、工作量……」等14條加分因素,量化教學成果,使教師們關心的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審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客觀公正。他的這一建議一經提出,立即獲得與會同志的認可,全票通過。方案實施後,學校績效工資發放和職稱評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為教師們安心教學、勤於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使新安中學「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教研強校,文化潤校」的辦學方略得以更快落實。
下一步,謝曉明還決心用行動幫助教師成長,他說:「教書人要先讀書,才教得好書。教師只有跳脫於課本之外,多看教育教學和文學藝術類的好書,養成閱讀習慣,才能更好地融入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正如馬克思所講:『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謝曉明和新安中學默默奮鬥的教師們,便是奮鬥者,也是最幸福的人。
二、成果篇——師生友愛(裴貴珍:班主任要深入班級)
在為數不多的農村省級示範學校中,新安中學的點滴成就都來之不易。五十年來,新安中學共向高校輸送近萬名優秀學子。培養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副校長馮夏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久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火焰、核物理專家陳劍傑、中科院聲吶研究所研究員汪福全、「嫦娥四號」探測器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博士李偉傑、清華大學博士後國家發改委能源司吳良伯、中國科技大學EMBA中心主任丁斌、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副局長劉明、廣東省建設銀行行長劉軍、廣州華僑醫院黨委書記骨科專家查振剛、《中國金融》雜誌社主編程建國、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究員王星明等一大批教授、博士和政、企界優秀人士。
近年來,新安中學高考成績也十分喜人。2017年,應屆高考報名642人,一本達線226人,達線率35.2%,本科達線527人,達線率82.1%;2018年,應屆高考報名627人,一本達線291人,達線率46.4%,本科達線570人,達線率91%;2019年,應屆高考報名615人,一本達線257人,達線率42%,本科達線519人,達線率84.4%,其中,高三10班本科達線率100%。
新安中學培養出諸多人才,取得如此驚人的教學成果,既離不開歷任學校領導和現任領導謝曉明校長披荊斬棘,引領新安中學激流勇進的功勞,也離不開新中教師的無私奉獻。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媽媽老師」的班主任裴貴珍老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裴老師今年55歲,她總是像媽媽一樣的關愛著學生,既關注孩子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困難,又密切監督著他們的學習情況。2016年,她帶高一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管理學生,她以校為家。剛進高一的學生,學習不夠自律,早自習遲到的現象時有發生,裴老師便與同學們約定,和他們一起早起。高中三年,裴老師以身作則,堅持每天都在教室門口迎候學生,使同學們深受感動。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班,每一屆高一開學,裴老師都會與同學們做出這樣一個約定。「十年寒窗」,形容的是莘莘學子求學的艱辛;而在新安中學,在裴貴珍老師身上,這個詞隱含的意義也得以彰顯。從教三十餘年,每一個孩子的聲音樣貌、興趣愛好和青春故事,裴貴珍都了如指掌。提醒孩子們適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觀察孩子們情緒變化,及時做思想工作;了解孩子們家庭環境,與他們共同面對生活困難……這些都是裴貴珍反反覆覆要做,每一次卻都認認真真去做的事。她像媽媽一樣細心地照顧著班裡的每一位學生,也因此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和愛戴。已畢業同學們組建了班級群,在群聊天時向她表白:「可能我們都是值得被愛的孩子,所以十六歲時,媽媽您就來到我們的生命裡。」
裴貴珍說:「被孩子們喊『媽媽』是意外收穫,我認為做班主任的一定要深入班級,這麼多年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三、發展篇——援藏大愛(夏國良: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
「師德為先」是謝曉明校長對新安中學學校氛圍的描述,也是新安中學援藏教師夏國良在西藏人民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
2016年,夏國良老師成為安徽省「組團式」援助西藏工作團隊的一員,他來到了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援藏助教工作。初到山南市,夏國良克服了高原反應和食宿困難,卻沒有預料到山南的學生,才是援藏助教工作的難題。這裡的孩子與新安中學的學生不同,他們在課堂上隨意走動,不愛聽課,有的孩子則乾脆失學,跟隨家長放羊、挖蟲草,去做在他們看來更有意義的事。夏國良和幾位助教老師一起商量,下定決心要幫助這群孩子。
夏國良記得謝校長的關懷教導,準備了充足的耐心,希望去了解這些孩子。夏老師與他們一起躺在草地上看藍天白雲,向他們學習用當地方言朗誦課文……漸漸地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引導他們向知識靠近。當孩子們都能夠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安心聽課的時候,夏國良一年期滿,將要離開他們,回到新安中學任教。然而,夏老師選擇了留下來,繼續幫助這些孩子們。做事有始有終,陪伴這些孩子走過高中三年,這是夏國良個人的決定,也是新安中學援藏助教的教師代表果斷堅決作出的選擇,用心去研究教育教學,耐心培育學生,是謝曉明領導下的新安中學教師共同擁有的職業精神和自覺遵守的價值準則。
三年的援藏助教,夏國良將新中教師的優良傳統傳遞給了山南二中,也從山南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
在新安中學迅速發展的進程中,夏國良是新安中學優秀的教師代表之一,是安徽「最美教師」,也是新安中學教學交流的「使者」,他給西藏人民送上教育「星火」,也為新中師生帶回交流經驗。
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新安的純正校風也是由教師引導,學生自覺維護而成。2013年9月,新安中學七九屆校友自發向母校捐贈了燭光臺,以此感念老師們的恩情。如今,燭光臺不僅成為校園內一處風景線,也成為新安學子心懷感恩、報答學校、回饋社會的精神象徵。
在讀的高三學生張奕祥同學,因家境困難,一直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關愛,他談到個人心願時,說:「馬上就要畢業了,我希望學校越來越好,當我再回來時,能看到它更加輝煌的模樣,我自己也要繼續努力,讀更多的書,積蓄更強的能力,當我再回來時,能為母校做點實事。」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新安中學的每一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深意,校長、老師和學生,他們用各自的努力,共同創造出新安中學五十年的新風貌。校長仁愛,師生友愛,在這個全民心向美好、攜力奮鬥的新時代,在基層的人民群眾之中,新中人盡享天時、地利、人和,自強不息,創造出新安中學全新的發展格局。未來的新安中學,必將像張奕祥同學祝願的那樣,更加輝煌!
五十年風雨變遷,五十年砥礪奮進,新安中學已經發展成為省內一流的農村省示範高中,學校環境越來越美,教師隊伍越來越強,辦學成果越來越好,勤勞務實的新中人正志存高遠,闊步未來。(記者 徐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