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經營數據尚可,今年卻被交易所摘牌,「中國足浴第一股」TTC在海外資本市場的遭遇讓外界對重慶富僑的實際經營情況打了個問號。
12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TTC的中國運營主體富僑(重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僑重慶控股)的註冊地,保安人員表示公司已在2017年搬走。與此同時,重慶富僑旗下部分門店的經營也有些慘澹。記者前往註冊地附近的重慶富僑門店後發現,該店內一片狼藉,已人去樓空。而當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另一家門店諮詢開業情況時,服務員稱該門店已被轉讓,過段時間將更名。
富僑保健(興隆灣店)店內情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上市後利潤增長不明顯
回顧重慶富僑的發家史,正是傳統足浴行業從分散走向規模化的縮影。上世紀90年代中期,胡芝容與丈夫郭家榮聽聞廣州的洗腳房生意紅火,便在一番實地打工學習後,回重慶與郭家榮的另外3個同胞弟弟郭家華、郭家富以及郭家貴籌集資金4萬元,開起了自家的足浴門店,名為重慶富僑。
生意越做越大時,郭氏足療卻在2004年開始「分家」,胡芝容後來也與郭家榮離婚,一人執掌重慶富僑。2015年8月,52歲的胡芝容帶著她經營10多年的重慶富僑遠赴澳大利亞上市。
實際上,重慶富僑已經為登陸資本市場準備多年。2011年,中國富僑健康產業(香港)有限公司成立,當年10月獨資成立了富僑重慶控股,註冊資本3000萬港幣,胡芝容出任董事長。2015年5月,富僑重慶控股在赴澳上市前完成資產整合。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發現,重慶富僑上市後規模和淨利潤增長並不明顯。TTC在2014年招股說明書中提道,彼時重慶富僑在全國共開了300多家店鋪,是中國門店數量最多的足浴品牌,2014年收入約1.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5900萬元。而到2017年時,其淨利潤為133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6580萬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門店數量為396家。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瀏覽富僑重慶控股官網「最新動態」一欄發現,公司在11月27日發布了一則重要聲明。其中提道,自今年初,富僑重慶控股停止原有管理公司重慶五環富僑保健有限公司對富僑門店的管理權限和職能後,現市面上出現一批假冒重慶富僑的門店,其加盟授權均不合法。
富僑重慶控股在聲明中指出,原重慶五環富僑保健有限公司高管蹇平「夥同另外三人欺騙加盟商」進行門店授權。耐人尋味的是,據TTC的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姓名為PING JIAN的人是TTC的自然人股東之一,並與胡芝容是一致行動人。
公司去年已搬離註冊地
工商系統信息顯示,富僑重慶控股的註冊地址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袁家崗興隆灣141附7-5號。記者核對後注意到,上述地址對應的是重慶五環大廈,TTC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重慶總部地址則是重慶市九龍坡區大公館五環大廈A座4樓,與註冊地址只在樓層上有所區別。12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五環大廈實地探訪。
「富僑原來在五環大廈A座的4樓,但已經在去年搬走了。」五環大廈的保安人員告訴記者。隨後,記者來到五環大廈A座4樓,發現該樓層除了一家與富僑無關的企業外,其它房間均大門緊閉。該企業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富僑原來在這一層樓,但是已經搬走很久了。
記者還注意到,該樓層除了7-9房間掛有門牌號以外,其餘房間均未見門牌號,因此記者也未找到7-5的門牌號。而7-9房間門口則寫有「普道富僑培訓室」字樣,該房間已經上鎖,從門縫中可以看到該房間內已空空如也。而在7-9房間對面的一間辦公室門口,則樹立著多塊與養生主題相關的牌匾。
記者再次找到大廈保安,後者透露「有很多人來找過富僑要債」。
富僑保健(興隆灣店)正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既然如此,那富僑門店的情況又是怎樣?記者隨即來到了五環大廈一樓沿街的富僑保健(興隆灣店)。但是映入記者眼帘的是,大門敞開的兩層樓建築,以及門前布滿灰塵的雕像。記者進入店內,空蕩蕩的店面內部已灰塵滿地、一片狼藉。一塊只剩一半的牌匾上依稀可分辨出「重慶富僑亞健康養生保健研究所」字樣,突兀地樹立在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上,而樓梯臺階上的「中國足道、重慶富僑總公司歡迎您」標語依舊清晰可見。記者上到二樓發現,門口同樣已被上鎖,無法進入。
隨後,記者又以富僑會員的身份撥打了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楊路奧園康城金科皇家碼頭5樓的富僑保健大黃路店公開電話,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黃路店已在約一個月之前被轉讓給了現在的老闆,門店也將在幾天後更名為「新月湖」。
「店面轉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但是,原來富僑的工作人員仍然留在了新月湖。」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