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仁者壽 修鍊形氣神
斯舜威
人體有形、氣、神三個層次,丹道的入門功夫便是對這三個層次的修煉,稱為「築基」。不管是誰,哪怕不是丹道學家,只要用中國功夫進行修身養性,就離不開形、氣、神的訓練。對我們普通人而言,若要強身健體,必須過鍊形、鍊氣、煉神三關。
修鍊形體,簡稱「鍊形」,就是修煉自身形體。《漢武帝內傳》附錄云:「又夜恆存赤氣,從天門入周身內外,在腦中變為火以燔身,身與火同光,如此存之,亦名曰鍊形。」這段話有點玄,按下不表。修鍊形體的入門要訣是「端直其體,空洞其心,真一其意。」
「端直其體」為的是打通任督二脈。須知體不端直則氣機塞,體一端直則氣機無阻,百絡通利。道家謂「以煉以養,三年有成」,常人恐怕很難做到。
「空洞其心」,關鍵在「空」。道家的「空洞」,指化生元氣的太虛之境。吳筠《遊仙》詩云:「空洞凝真精,乃為虛中實。」心不空洞,氣神隨念散注;心一空洞,則炁統於一。心空致虛,致虛衝和,衝和則得天地正氣存內。《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空洞其心」即「恬淡虛無」。要做到「空洞其心」,就要善於「放下」。
「真一其意」,「真一」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云:「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劉基《淮南王》詩云:「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
在「鍊形」這個層面,內丹功法的要點在於站樁和開合動作。站樁現在非常流行,各種開合動作也很多,如果有意識把站樁和開合動作與丹道築基結合起來,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再說「鍊氣」。「鍊氣」的要點在「調息」。「調息」就是調節呼吸,有意識控制呼吸,古代稱為吐納、鍊氣、調氣、食氣等。《摩訶止觀》曰:「初入定時,調身令不寬不急,調息令不澀不滑。」蘇軾《龍虎鉛汞論》曰:「有隱者教餘曰:人能正坐瞑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
傳統氣功調息法,指精神和呼吸結合到一起、互相依存的調息方法,也叫意守呼吸,分為數息、隨息、觀息三個階段。還有「平調陰陽調息法」,從陰陽立論,通過呼吸達到體內陰陽平衡。此法屬佛家密宗呼吸法,兩鼻孔一通陰氣,一通陽氣,交替吸氣。此法我看了屬於雲裡霧裡,不得其妙,用兩個鼻孔輪流呼吸,常人是無法做到的。另有「意氣引動調息法」,利用呼吸的節律進行意念導引,使內氣發生變化。
關於「調息」,馬丹陽有一句「綿綿似有卻如無」,說到了點子上,能夠慢慢體悟,逐漸做到,便可事半功倍。馬丹陽即馬鈺(1123-1183),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原名從義,字宜甫,入道後更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世稱馬丹陽。馬鈺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在山東收下的首位弟子。王重陽逝世後,馬鈺成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扯開說一下,馬丹陽悟道神速,《盤山錄》載:丹陽真人以悟生死而了道速,其旨如何?答云:修行之人,當觀此身如一死囚,牽挽入市,步步近死,以死為念事事割棄,雖有聲色景物紛華,周匝圍繞,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念念盡忘,此身亦舍,何況其他?以此煉心,故見功疾。
把自身看做「死囚」,「步步近死」,有此覺悟,何事不成?
馬丹陽為王重陽守墓十年,他妻子孫不二來找他,他以《煉丹砂-贈清靜散人孫不二》相贈:「奉報富春姑,休要隨餘,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脫免三塗。鍊氣莫教粗,上下寬舒,綿綿似有卻如無。個裡靈童調引動,得赴仙都。」
這首詞,可以視為丹道鍊氣要訣,指的是心息相依,調息綿綿。要把呼吸降到下丹田,只在「綿綿似有卻如無」,不斷積精累氣,便有眉目了。
最後一個層次就是「調神」。「調神」又叫「調心」,關鍵在於「止念」,不要心猿意馬,想入非非。我靜坐多年的體會,「止念」最難,越是靜下來,亂七八糟的雜念越是紛至沓來。所以丹道有要訣雲「未學生,先學死」,又叫「僵死功」,丹家謂之「心死神活」,這個境界恐怕是很難達到得了。「止念」以虛、寂、恆、誠為訣法,讓精神進入無念之境。
「止念」之後是「入定」。佛教謂安心一處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無雜念,多取趺坐式。閉目靜坐,不起雜念,使心定於一處。玄奘《大唐西域記·曲女城》云:「時仙人居殑伽河側,棲神入定,經數萬歲,形如枯木。」白居易《在家出家》詩云:「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道家入定之後,能夠進入天人合一境界。
歷代養生家把調養精神作為養生壽老之本,《淮南子》云:「神清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神氣清淨,心平氣和,自然氣血貫通,身體康寧。這方面,儒道佛的做法是一致的,名稱不同而已。「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煉心,要皆參修心學一事」。
調神的常見做法是少私寡慾,養心斂思。減少私心雜念,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嗜欲。誠如老子所主張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養心斂思」指保養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減少煩惱。
漢代陸賈《新語·慎微》云:「如調心在己,背惡向善,不貪於財,不苟於利,分財取寬,服事取勞,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這段話也很好地闡述了調攝心性的內涵。能夠調整好心性,身體自然也健康了。
形、氣、神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分割,在修煉的時候,務須綜合考慮,統籌兼顧,方為有效。我們的目標,不是得道成仙,而是健康長壽,因而應該著眼仁者壽,修鍊形氣神。
2021年11月29日
吾國斯文第1211期 健身新法:肌筋膜訓練《肌筋膜健身全書》閱讀札記 斯舜威 平閒養生談(10)
吾國斯文第1210期 靜坐觀眾妙,浩然媚幽獨讀《因是子靜坐法》札記 斯舜威 平閒養生談(9)
吾國斯文第1206期 CA化療後如何靜心調養——致阿群 平閒養生談(8)
吾國斯文第1204期 我的食譜:每天一杯果蔬汁 平閒養生談(7) 斯舜威
吾國斯文第1202期 走路鍛鍊法:「拉伸」「吐納」「按摩」三部曲 斯舜威 平閒養生談(6)
吾國斯文第1201期 在「勝天」與「聽天」之間——關於「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通信 平閒養生談(5)
今日壹句:Never give up and sit down and grieve. Find another way.
敢於另闢蹊徑,永不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