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犯罪類的英劇——《瑞靈頓街驚魂》,該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由蒂姆·羅斯——《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主演。劇中多次採用了倒敘的手法講述事件經過,男主角Cristie又老又禿,他謊稱自己懂流產手術,騙取鄰居年輕夫婦TimothyEvans和Beryl的信任,殺害鄰居妻女並嫁禍給鄰居TimothyEvans,最後鄰居TimothyEvans被指控殺害妻女受絞刑而亡。他通過謊言騙取其妻子Ethel和眾多年輕女性的信任,將她們勒死並藏屍在院子地下、房子地板下和牆內,甚至收集她們的陰毛。在瘋狂殺人後,他自我放棄,遊蕩於街上。滿屋的屍體最終被新搬來的鄰居發現並報了案,他被捕入獄。在受絞刑前,他僅承認自己殺害了那些年輕女性,但是拒不承認殺害了鄰居那未滿周歲的女兒。若干年後鄰居TimothyEvans的罪行被皇家赦免,但判決並未正式撤銷,他的家人仍在為還其清白努力。整部劇節奏緩慢,氛圍渲染的情節較多。但是與其他渲染懸疑氣氛不同的是,該劇一開始就展現了男主角的怪異,他喜歡撒謊,喜歡騙取年輕女性的信任,夜裡經常去酒店找陪酒女親熱,他總是展示自己年老體弱的樣子讓別人誤以為他是弱者,還總拿自己參戰和當過儲備警察的事情博取別人的尊敬。他明確地展示了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壞這一論點。
事實上該劇看完後最讓人心驚的是全劇並沒有交代他殺害這些年輕女性甚至嬰兒的原因,而這部劇竟然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最後小編的理解只能是他人性中令人難以理解的惡意。延伸一下,很多時候犯罪事件一出,人們就會開始討論犯罪者的意圖,被害者的誘因,理清前因後果確實對還原事件真相有幫助。但是有些案件如果涉及一些敏感因素而又實在找不到犯罪者的意圖的時候,人們就會傾向於在被害者身上找原因,軟柿子通常又比較好捏,於是很多特殊敏感的案子裡受害者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又遭受了一遍傷害,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聯想到最近的「湯蘭蘭案件」,實在感慨頗多。對於傳媒,如果沒有實際證據,僅僅憑藉許多主觀上的疑點,就大做文章要求受保護的受害人出面還原案件,實在是有欠考慮。有時候,有些人性之惡你可能想都想不到。正如瑞靈頓街驚魂一案,殺人者的犯罪原因甚至至今未明,你怎麼就能確定你幫助的是受害人。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們真的蒙冤,那也應該訴之法律。儘管不是毫無缺點,但是法律是現今我們維護自身權利的唯一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