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中難以理解的惡意——瑞靈頓街驚魂
最近看了一部犯罪類的英劇——《瑞靈頓街驚魂》,該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由蒂姆·羅斯——《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主演。正如瑞靈頓街驚魂一案,殺人者的犯罪原因甚至至今未明,你怎麼就能確定你幫助的是受害人。退一萬步講,就算他們真的蒙冤,那也應該訴之法律。儘管不是毫無缺點,但是法律是現今我們維護自身權利的唯一武器。
-
八個女人被殺,真人真事改編,英國因此廢除死刑,三集講完故事
《瑞靈頓街驚魂》Rillington Place這樣的劇,看著讓人特別壓抑,一部非常BBC的經典英劇,短小精悍,男主,一個性格陰暗的禿頭小老頭,狠起來連自己的老婆都殺的那種,1961年5月1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蒂姆·羅斯(Tim Roth)飾演,常看美劇的人都知道他,經典的海上鋼琴師1990
-
《瑞靈頓街驚魂》瑞靈頓街10號的惡魔
瑞靈頓10號,一座同樣陰森昏暗的房子...三集分別以Ethel、Tim和兇手Reg作為標題,英劇一貫的細膩和慢熱又一次體現在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中,第一集壓抑而沉悶,反覆出現的迷霧街道,秋風蕭瑟的季節,色調極其蒼白單一,就如同Tim Roth扮演的Reg那般了無生機,枯燥乾癟。
-
《瑞靈頓街驚魂》反客為主
主人公即兇手John Christie﹑他的妻子Ethel及鄰居Timothy Evans都住在瑞靈頓街10號裡,三人的視角分別對應一集。十年間,John Christie在自己的公寓內謀殺了包括妻子在內的大約八名女性。在他搬家後,有人在廚房裡發現了被隱藏的屍體,於是警方找到並逮捕了他。而在此之前,他誘導Timothy承認了那原本是John犯下的殺人罪,自己卻成為了那起案件的「目擊證人」。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96 個)比保留死刑的更多,根據刑法學者劉仁文教授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7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在法律上或者是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 所以回答哪些國家保留並執行死刑更容易。
-
《瑞靈頓街驚魂》不是影評!
關於英劇瑞靈頓街兇案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密特朗上臺後,巴丹德擔任司法部長,在他的全力推動下,死刑在法國終止了!
-
韓國驚悚電影《殺人依賴》,一個專殺少婦的男人,廢除死刑真的合適嗎?
我感受最深的是無奈,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循環,因為不用死刑而導致的循環,從古至今,人都對行跡惡劣的犯罪分子有著與生俱來的無比痛恨,這是人性,正常的人性。但是因為社會在發展,文明也越來越開化,以暴制暴早已不是發表痛恨的符合當代人性的手段,但記住絕不是無效的手段。
-
《瑞靈頓街驚魂》.
-
支持廢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殺人犯,對付受害者嗎?
一些死刑的支持者經常是以憤怒,甚至是侮辱的態度質問我。在他們眼中,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就是在支持殺人犯,站在殺人犯的一邊對付受害者。他們心中的狂熱使他們期許一種快速而簡單的正義,以不經上訴就可以立即執行的死刑來造成一種恆久巨大的震懾。聽了他們的話,我意識到這種對死刑的狂熱,就是讓廢除死刑變得如此困難的非理性根源。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死刑:只要你大筆一畫,就可以停止所有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是否應該被廢除?
死刑應該廢除嗎?這個議題,窮盡最聰明的人類學家、哲學家來討論無限的時間,恐怕都無法定論。(估計不這樣,會引起更多的盲目殉道者,影響社會秩序,用這樣極端的例子事件屢見不鮮)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嚴厲的刑罰之一,死刑走過了數千年的歷史。從古代殘酷的火焚、炮烙、凌遲、車裂,到現代的斬首、電椅、槍決、注射,隨著文明的進步,死刑也經歷了由野蠻至人道的變遷。不過,無論執行手法如何改變,死刑的目的一直未變——剝奪犯罪者的生存權,並用以震懾及教育將來有可能犯罪的人。
-
黑幫橫行、毒品泛濫下的墨西哥為什麼還要廢除死刑?
「愛錢就去搶啊,搶不到就販毒啊,工作有什麼用還不是要失業,被抓就殺警察啊,被起訴就殺檢察官殺法官啊,大不了就蹲監獄,反正沒有死刑上面這段話出自墨西哥的一位販毒集團成員,他的祖國於2005年在法律上正式廢除死刑。拋開經濟因素,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想表達,沒有死刑意味著犯罪成本低,那麼對於想快速賺大錢的人來說,這是一場收益大於風險的賭博。
-
這個強姦犯竟然能減刑出獄,所有支持廢除死刑的人都是幫兇
實際上,近十年來,國內有諸多法學界人士一直在推進死刑廢除一事,在中國法學網上這類聲音不絕如縷:據統計,國內支持廢除死刑的人,也在波狀增多,反對廢除死刑的人在逐漸變少:1、廢除死刑,可以減少冤死者。同時他們多半會舉出聶樹斌、張玉環等冤案。
-
能「廢除」死刑,卻沒能扛住漸凍症
能「廢除」死刑,卻沒能扛住漸凍症 著名刑法學家、西南財大法學院教授馮亞東去世 享年63歲 限制並最終廢除死刑,是馮亞東教授眾多學術觀點中的一個,他認為生命權遠遠高於財產權。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刑法》,對很多罪名取消了死刑,馮亞東等學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學術界將馮亞東稱為「西南刑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
中科院研究生遇害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樣的背景廢除死刑意義是什麼
6.14中科院研究生被殺案,被告人周凱旋在1月13日被執行死刑。被害人謝雕媽媽告訴記者,1月13日下午接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電話,法官告知被告人周凱旋已經被執行死刑。從被害人父母角度來看,只不過是了了自己的心頭的執念,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報仇」。
-
死刑該不該廢除?從「百香果女孩被害案」談起
這時廢死派還搬出一個重要的論點:廢除死刑是文明的象徵,是人類的歷史趨勢,符合「國際潮流」。這一點挪威深表贊同,早在1902年,他們就在《一般公民刑法典》中,廢除了死刑,並規定最高刑期「特別規定的情形下,不得超過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