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遇害兇手被執行死刑:這樣的背景廢除死刑意義是什麼

2021-01-17 案件老聞

6.14中科院研究生被殺案,被告人周凱旋在1月13日被執行死刑。被害人謝雕媽媽告訴記者,1月13日下午接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電話,法官告知被告人周凱旋已經被執行死刑。

從被害人父母角度來看,只不過是了了自己的心頭的執念,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報仇」。但是,被告就算死千次萬次,也無法彌補被害人父母心頭的裂痕,這種傷害會給他們造成一生的痛。被害人更是無辜,在最美好的年紀被同窗殺害,他本該有更多的人生體驗,可以看更多風景,嘗更多美食,有機會過最普通的每一天,卻因為一把刀永遠停留在那個夏天。

本案來看,兇手作案手段極為兇殘,典型的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案,而且行兇的本源僅僅是兩年前一場遊戲的小口角,引發了赤裸裸的嫉妒心,加上兇手多年的不如意集中爆發,戾氣爆棚,最終引發血案。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背景,廢除死刑的意義是什麼?單純的少殺慎殺保護兇手生命嗎?

以前曾看到一個故事,說人死之後萬事皆空,那又何必舉行葬禮呢,找個地方一埋,塵歸塵土歸土。 然後有人回答,人死之後萬事皆空,死人看不到他自己的葬禮,但是還活著的人能看見。葬禮不僅僅是死人的葬禮,也是對生者的告慰和撫慰,使逝者安息,生者不再悲罔。

死刑其實也是如此。當罪者犯下大錯,即使給予死刑但是其實也挽不回損失。但是對罪者的死刑卻是對旁觀者的勸誡,死刑告誡者諸多旁觀者莫行惡事,行惡必有報。少一個人行了惡事,死刑就多了一分意義。 死刑的目的不在於懲罰罪者,死刑的意義恰恰是保護所有的生者。

那麼這樣心思縝密的謀劃殺人,誰能有權利饒恕他?廢除死刑只能是空中樓閣!

這個案子太難過了,受害者的媽媽說「他嫉妒他,可是那是他辛辛苦苦打拼的啊,頭髮都熬白了」。真的看的人好心痛,普通家庭培養一個研究生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別人辛辛苦苦讀書十幾年,就被他那瘋狂的嫉妒心一刀了結了,什麼人啊!

與死者系高中同學,接受宴請時將對方捅傷身亡,1月13日,中科院研究生遇害案被告人周凱旋被執行死刑。 2018年6月14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研二學生,在為高中同學接風的飯局上,遭對方連捅數刀身亡。據此前報導,在庭審中稱,兩人曾在同學會上發生口角,還有一次是他在微信群發喝可樂照片,被說是炫富。

加上他覺得可能謝嘲諷過他 所以做出這種舉動,而且也不是激情殺人,郵寄匕首顯然已經是蓄謀已久,周肯定已經在事發之前就知道自己的結局,想法多半是「沒事 他學歷前途比我好多了,就算1換1我還賺了」如此想法催生了邪惡

在行兇現場,第一刀應該是並沒有對謝雕產生致死傷害的 然後周某稍作停頓衝上去補刀 我想說的是,他們周圍真的是有很多人,如果如果,周圍的人在第一刀之後攔住兇手並立馬報警並且救人,一條鮮活的生命是不是不會由此凋謝,結果是不是會有所不同。 當然,我也承認,如果是我在場,我也很有可能被當場嚇到,大腦完全僵住不知道去做什麼也不敢去做什麼,我感覺很多人都會這樣。

最後:考上大學後,就要刻意地控制攀比心態。為了提高學業成績,從幼兒園比小紅花開始到高中畢業,父母和老師一直在刻意培養競爭攀比的觀念,使得我們的快樂不是來源於自己獲得了多少絕對的進步,而是來源於在量化的分數上把周圍的人比下去的滿足感。這種心理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極度的內卷,另一個副作用就是,身邊的人超過自己尤其是曾經落後自己的反超自己時,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反差甚至是嫉恨。

這種長期的病態心理會帶來失眠、情緒低落、放縱熬夜這些負面的行為,不僅對身體會造成極大的損害,嚴重的還會產生像周凱旋這種極端的行為。尤其是上大學後,在網際網路中,不僅比成績,更會比家庭條件、專業、感情、興趣愛好等,如果還是這種一心想把別人踩在腳下的思想,那就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究生遇害案兇手被執行死刑 兇手此前希望被判死刑
    來源標題:中科院研究生遇害案兇手今日被執行死刑 1月13日,新京報記者從中科院研究生謝雕家屬處獲悉,謝雕遇害案兇手周凱旋於今日被執行死刑。
  • 6·14中科院研究生被殺案兇手周凱旋13日被執行死刑
    1月13日下午,據6·14中科院研究生被殺案,被害人謝雕的媽媽透露,殺害他兒子謝雕的兇手周凱旋已在當日執行死刑。 2018年6月14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研二學生謝雕在北京一家餐廳宴請高中同學、同為重慶墊江人的周凱旋吃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謝雕被周凱旋連捅7刀,當場身亡。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即使法庭被憤怒的民眾包圍,他每次只能從後門離開;即使受害者的家屬向他撲來,指著鼻子罵他;即使他的小兒子都不解地問:「你喜歡那些殺害小孩的兇手嗎?」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
  • 「章瑩穎案」後美國恢復死刑執行,死刑存廢爭論再度復燃
    並且,美國聯邦政府並未廢除死刑,只是在死刑的執行上經歷了接近20年的停滯。而章瑩穎一案,則是在判決階段就沒能達成對兇手進行死刑的裁決。 章瑩穎一案的庭審現場,圖作者:Christine Cornell 此外,不少人認為,因為章瑩穎一案是在已經廢除死刑的伊利諾州進行審理,所以兇手才能逃脫死刑的制裁。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96 個)比保留死刑的更多,根據刑法學者劉仁文教授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7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在法律上或者是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  所以回答哪些國家保留並執行死刑更容易。
  • 中科院研究生謝雕案兇手被執行死刑:遠離心理扭曲的人!
    左側為謝雕,右側為周凱旋近日,殺害中科院研究生謝雕的兇手周凱旋被執行死刑,此案告一段落。了解案情的人都知道,謝雕這個陽光帥氣、積極上進的國家棟梁死得有多麼冤屈!周凱旋這樣的心理扭曲變態狂死一萬次也無法消解謝雕家人的痛苦!周凱旋謀劃殺害謝雕的一個細節讓我不寒而慄:因為知道殺人後就要被抓,以後吃不著了,所以一開始周凱旋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味千拉麵作為行兇地點。他要最後吃一次。後來因為謝雕馬上要去外地,他等不及了,所以才改到謝雕學校附近的餐廳。極度地自私、變態,心理扭曲,毫無人性!
  • 3起「命案」同時上熱搜:為什麼我不支持廢除死刑?
    然而受害者家屬的態度幾乎都是一樣,他們就算生活再落魄,也不接受賠償,只要求嚴懲兇手。其實如果我們把這些案件剖開,細細分析,你就會發現這些事件背後,隱藏著許多關鍵問題:為什麼家屬一致要求死刑?受害者的創傷如何療愈?死刑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這些案件對我們的警示是什麼?
  • 中科院被害者母親:兇手仍未執行死刑,怎麼慰藉一個受傷母親的心
    中科院被害者母親:兇手仍未執行死刑,兩年了,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研究學院那個學生已經走了兩年多了,可是孩子的母親依然不能面對失去孩子的這個事實。很多事情對於母親來說確實很難辦,雖然兩年時間雖然可以撫平一切,但絕對不能撫平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思念。
  • 「死刑的意義」:光市母女殺害事件
    本村彌生與女兒夕夏案發僅四天後,警方就逮捕了兇手。然而,由於兇手福田孝行不滿20歲,屬於日本法律定義中的所謂「少年犯」。自一審時,被告辯護人便一直強調福田孝行從小家庭如何不幸,造成其性格有缺陷。一審法官則以福田曾在法庭上向本村洋說過「對不起」為依據,認定其有悔改之意。
  • 支持廢除死刑,就是在支持殺人犯,對付受害者嗎?
    一些死刑的支持者經常是以憤怒,甚至是侮辱的態度質問我。在他們眼中,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就是在支持殺人犯,站在殺人犯的一邊對付受害者。他們心中的狂熱使他們期許一種快速而簡單的正義,以不經上訴就可以立即執行的死刑來造成一種恆久巨大的震懾。聽了他們的話,我意識到這種對死刑的狂熱,就是讓廢除死刑變得如此困難的非理性根源。
  • 章瑩穎案兇手為何免於死刑?
    在漫長的兩年多等待後,最終還是沒有等到「死刑」判決,這讓許多人感到失望。然而這樣的審判結果,從美國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意外。「從之前的種種跡象來看,這一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要讓12人達成死刑判決的難度太大了。」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期限一到,就會被執行死刑嗎?未必
    在中國,人們常說秋後問斬,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源自於古代的一說刑罰,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死緩。那麼死緩會在什麼情況下執行呢?首先,這個人已經被判處死刑,但是不需要立即執行。通常會推遲兩年執行。
  • 推特殺人狂魔被判死刑!在日本執行死刑究竟有多難?
    人命在他眼裡究竟是什麼呢?這種無差別殺人分屍,實在是變態至極!直到昭和中期,日本的死刑都是在室外執行,後來才改為室內執行。室內執行又分地上和地下室,無關人員無法窺測,高空直升機也無法偷拍,這讓執行死刑顯得非常隱蔽和神秘。然而,神秘的還不止執行地點,執行時間也讓人捉摸不透。
  • 死刑存廢還是要看民意
    分析草案的這些規定,筆者認為,集中反映了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本次草案如能獲得通過,將開創我國刑事立法上削減死刑的先河,這似乎意味著我國刑事立法已經拉開了廢除死刑帷幕,其歷史意義不可低估。  其二,我國1979年刑法中規定了28個死刑罪名,而1997年刑法中涉及死刑的罪名則有68個,本次草案中擬削減死刑的罪名有13個,佔現行刑法中死刑罪名總數的19.1%。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死刑:只要你大筆一畫,就可以停止所有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如何看待死刑存廢
    上周,江歌案一審宣判兇手陳世峰有期徒刑二十年,並沒有如江母所願的死刑,這再次引起人們對於死刑存廢的熱議:有人認為,死刑廢除是文明的象徵,所有國家都應該廢除死刑;也有人認為殺人抵命,天經地義,死刑不能廢除。值得關注的是,在死刑是否需要廢除的問題上,許多學者也參與了討論,而且更多地傾向於廢除死刑,這與一般大眾的看法大相逕庭。那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 懂王的「加急槍斃名單」:創131年來,聯邦司法部死刑執行紀錄
    027月份川普要求司法部執行死刑時,哈裡斯(剛剛當選的副總統)就出來指責稱:川普恢復執行死刑是「不道德且存在嚴重缺陷」的行為。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稱自己強烈反對執行死刑。CNN、《紐約時報》等大媒體稱這是「時代的倒退」,美國必須廢除死刑。
  • 「中科院被殺學生謝雕案」被告今日被執行死刑 家屬:正義終於到來
    天目新聞 記者 李沐子1月13日,天目新聞記者從「中科院被殺學生謝雕案」被害人謝雕母親處獲悉,今天下午3點左右,謝雕母親接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電話,「法官告訴我周凱旋今天已經被執行死刑,法官讓我放心,讓我好好生活。」
  • 死刑該不該廢除?從「百香果女孩被害案」談起
    最近,「百香果女孩遇害案」有了新進展。此前廣西高院終審的結果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指令廣西高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此案進行再審。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個案件,以及案件背後廢除死刑的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案情。
  • 美國哪些州至今還保留著死刑,這些地方的死刑如何執行?
    死刑,也被稱為極刑。在美國,由於日益提倡廢除死刑,使得最近多年來這一懲罰犯罪的方式已經不太常用,但在少數幾個州這一刑罰仍然有效。 2019年,美國連續第五年處決死刑犯不到30人,而全年被判處死刑的囚犯也不到50人。 事實上,根據美國死刑信息中心的數據,美國全部50個州中已經有一半的州要麼廢除了死刑,要麼暫時禁止或暫停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