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明 來源:古詩詞文苑(songciba)
提到唐玄宗李隆基,大概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他與楊貴妃狗血亂倫而又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不過李隆基當情聖不過是消遣,他的主業是當政治家,開元之治的總工程師。
出身背景是李唐皇族成員,所謂鳳子龍孫。生活上養尊處優自不必說,他還在少年時就歷任右衛郎將,衛尉少卿等朝廷重職。不過老天爺似乎總是公平的,給予人榮耀的同時也要讓他承受一些痛苦。
李隆基出生前後很長一段時間,唐帝國高層一直處於激烈殘酷的政治角鬥之中,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親祖母武則天不符合時空的權力欲望,在男權社會中突兀的女皇夢。武則天為了皇位也是用心狠毒,根本不論骨肉親情,還在當皇后時就鳩殺了大兒子李弘,接著又將二兒子章懷太子李賢廢黜貶謫並最後逼殺。李賢在前往貶所時向母親武則天獻上了一首詩,不無表達了生於帝王家的無奈:「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事後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首詩,還是一則政治預言,武則天不僅僅摘了他們兩個瓜娃,之後還把三兒子李顯,四兒子李旦(李隆基生父)從皇位上拉了下來,自己當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一位女皇。
伴隨著最高權力的更迭,與之相關的人紛紛折腰落馬,或貶或殺,武則天為了肅清政敵,大搞特務政治,鼓勵捕風捉影,告密揭發。甚至武則天兒媳,李隆基生母竇氏都因幾句空穴來風的讒言而被武則天暗中殺害,政治險惡可見一斑。
李隆基就是在這種高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聽到和看到的一系列深宮密謀,宮廷政變和生死博弈讓他積累了經驗,領悟了教訓,形成了隱忍但殺伐果決的性格。同時他在朝廷任職時也廣泛的結交了文臣武將,以編織屬於自己的權力羅網,這為他日後驚天動地的作為提供了無限可能。
唐玄宗劇照
時間終於挨到了神龍元年,武則天三兒子李顯以十倍於胡漢三的精神回到了長安,並通過軍事政變的方式二次入主皇宮。本以為這樣朝廷就會歸於平靜,但沒有想到這只是一個開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拜武則天同志所賜,某些女人也動起了女主天下的心思,中宗李顯的老婆韋後就是某些女人中的一個。為了早日實現登基御極的目的,韋後等不及老公李顯自然死亡,就熱情積極的幫忙他,以下毒的方式。
中宗死後,韋後又想殺了李旦,畢竟這位仁兄也當過皇帝,朝中威望也很高,空出的皇位李旦是強有力的潛在競爭者。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聽聞風聲的李隆基和另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李旦妹妹太平公主結成了暫時的攻守同盟,準備先下手為強。
以性命相搏之際,李隆基平時的人緣派上了用場,他振臂一呼,朝廷百僚,禁軍將領紛紛拉著七大姑八大姨來拜碼頭,宣誓效忠,表明與韋後勢不兩立。韋後及其團體一下就被孤立了,於是她不僅稱孤道寡的理想變成幻想,就連性命都沒有保住。
又一次軍事政變後,李隆基之父李旦跟他哥哥李顯一樣第二次當了皇帝,李隆基本人因為政變功勞破格以庶子身份成為太子。之後李隆基清除了他權力之路上的最後一道障礙太平公主,於是世界終於安寧了,至少對於李隆基是如此的。
唐玄宗李隆基終於能集中精力開創太平盛世了,開始了勵精圖治。在用人方面,名相姚崇,宋璟 ,張九齡相繼被提拔任用,朝堂是群英薈萃。玄宗本人也效法曾祖父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政治一時清明。民間百姓富足,廟堂國庫充盈,杜甫在詩文作品《憶昔》中不由感慨:「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由於國力的提升,開元一朝對外擴張更是採取積極進取的姿態,同時造就了一大批優秀如高仙芝,封常清的名將,大唐疆域東至渤海,西止蔥嶺,南抵交趾,北至大漠。
由此玄宗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開元十三年志得意滿的唐玄宗封禪泰山,向世人昭示他的文治武功,也昭示大唐進入了巔峰時刻。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概是古往今來人們的通病。英明神武如唐玄宗也不例外。
執政前期他事必躬親,宵衣旰食,但是執政後期他就怠工了。將所有的政務一股腦的交給了奸相李林甫,而由於對李林甫的過分依賴,對他口蜜腹劍打壓異己的行為便聽之任之,朝堂於是萬馬齊喑,變成了李林甫的一言堂。
不僅如此,李林甫為了永享榮華,還和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結成了盟友,打算立武惠妃兒子壽王為新太子。而玄宗不分青紅皂白,偏聽偏信,居然就聽了李林甫關於太子李瑛要謀反的讒言,盛怒之下廢掉了太子還逼其自盡,造成了一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
政治上昏庸的玄宗此時私生活上也是極不檢點,他整天與後宮妃子尋歡作樂,揮霍時光,他的一首詩很能表達他要及時行樂的心態:「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這哪裡像是一位銳意進取的君王的行文,倒像是一個花花公子的輕薄之作。
最後,也是玄宗犯的最嚴重的一個錯誤就是倚重安祿山。安祿山是一個表面人畜無害,實則包藏禍心的人。為了麻痺玄宗,他極盡討好諂媚之能事,玄宗本人很是受用,而且安祿山極具軍事才能,這也迎合了玄宗好大喜功的心態,於是玄宗就把大部分兵權交給了他,這更加滋長了安祿山的野心,讓他實際有了反叛的實力。
而楊國忠的入相更是讓安祿山沒了最後一層顧慮。因為李林甫雖然品德不足,但是能力有餘,他在位時安祿山尚能老老實實。但楊國忠就完全壓不住陣了,靠楊貴妃裙帶上位的他雖然總體上不錯,但是就兩樣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於是玄宗的好日子到頭了,於是「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盛世浮夢轟然中塌。京師門戶潼關被攻破後,唐玄宗絲毫沒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覺悟,只是帶著楊貴妃慌忙跑路到四川,還美其名曰巡幸巴蜀。但噩夢沒有結束,路上還沒有來得及消化安祿山鐵騎帶來的驚恐,就在馬嵬坡迎來了一場兵變。
因為隨行士兵本來在京城生活的好好地,現在卻飢餐露宿,櫛風沐雨,實在需要發洩一下。而楊氏兄妹平時作威作福,頤指氣使,滿朝文武備受欺壓,於是新仇舊怨一起算,紛紛要求殺楊氏兄妹以謝天下。
玄宗為安定人心,忍痛殺了楊貴妃與楊國忠。失去了江山的玄宗又失去了美人,心境之悲愴可想而知。雖然後來玄宗有幸回到長安,但已是物是人非,自己成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終於在無盡悔恨孤寂中了卻殘生。
一生以華麗開局,以開創盛世為高潮,卻以一地雞毛收官。榮耀是他創造的,悲劇也是他選擇的。
蓋棺定論之際,也只能說他是一生分作兩回人,半世英明半世昏。禍福由人不由天,實非虛言。
-end-
⊙版權聲明:文章首發於古詩詞文苑(ID:songciba),作者:孟明,一名武漢大學生,喜歡詩詞以及詩詞相關人物。
⊙商務合作:江先生(jiang-0701))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夕瑤(微信:13824393166)
介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古今佳作,開卷有益!歡迎關注古文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