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有個視頻意外地火了。
起因是發視頻的博主坐自己親戚的車回家,原本買車票的話要580,他心想坐親戚的車就能省下這個錢了,於是愉快地坐上了順風車。
但沒想到路過服務區的時候,對方卻問他要兩百塊錢加油。
礙於情面,他當時還是掏了這兩百塊,隨後他就覺得心裡不舒服,轉頭就發了個視頻吐槽自己的親戚,他說:兩百塊看清一個人,以後再也不坐親戚車了。
在他心裡,他覺得親戚反正是要回來的,自己只是搭了一個順風車,並沒有增加他很多成本,所以親戚不應該收他這個錢,200塊錢終於看清這個見錢眼開的小人!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的視頻發布到網上之後,評論區清一色的網友都在罵他。
更讓人無語的是,他還聲稱自己寧願給陌生人八百,都不願意給親戚這兩百。
這個博主,站在他的角度就是:你是我親戚,讓我免費坐你的車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可是他從來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一想,本來回家坐車是580元,現在親戚幫你省了380元,這已經是很大的恩情了。
如果親戚不讓你搭乘,你是不是還得去車站排隊?是不是還要拎著行李箱在寒冷中等候?
現在車接車送,從你住的地方直接送到家裡,舒舒服服就回了家,親戚已經為你做了這麼多,你卻還說200元看清一個人,真的是反咬一口。
難道車是自己回家的,不需要親戚高度集中精力開十幾個小時?
難道這一路的過關費和燃油都是免費的,車是燒白開水就可以回家?
難道不是親戚去接你,所以他跑得路程更多,花費更多,回家更慢?
有些人就是這樣,你幫他他覺得是理所當然,但你要是有任何讓他不滿意的地方,他反而會覺得你這人不厚道。
可是他們忘了,人家願意順路帶他一程,也只是因為有這份親戚的情分在,別人並沒有義務要幫你。
在《今日說法》有這樣一個真實事件:一對夫妻為了兒子把二女兒送人,並約定好老死不相往來。
誰知兒子長大之後得了重病,治癒的辦法只有進行骨髓移植,但全家人跟兒子的配型都失敗了,於是媽媽想到被送人的二女兒。
她違背承諾去找了女兒的養父,養父出於同情,就答應了帶女兒去配型,沒想到配型竟然成功了。
養父同意手術,但是他擔心手術可能會給女孩造成什麼傷害,要求她出一筆錢擔保,即使押在第三方也行,可是她不同意;
養父要求不要在他們所在的醫院手術,就在他們所住的地方,因為他好就近照顧女兒,可是生母還是不同意;
之前養父就要求他們不要暴露女兒的身世,可是他們為了逼女兒手術,跑去女兒的學校把一切公之於眾。
甚至在搶人未果之後,對養父進行道德綁架,把告示貼滿大街小巷,指責養父見死不救,沒有正常人的同情心……
後來有記者去採訪生母,問她總是考慮兒子,一直在傷害女兒,有沒有考慮過女兒的感受?
最後的結果是,已經16歲的女兒不光拒絕認她,也拒絕了給她的兒子捐獻骨髓,只剩下這自私自利的一家人後悔不已。
明明是他們一開始就拋棄了女兒,等到需要的時候,又腆著臉找上門求。當初說好斷絕關係,現在需要女兒的骨髓就來相認,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再說人家都答應幫你了,你還要作天作地,蹬鼻子上臉鬧得女兒幾乎連學都上不了,誰欠你的了?
有些人就是喜歡得寸進尺,你給他一碗粥,他就索要一頓飯,你給他一張床,他就索要一間房,你越仁慈越善良,他就想要更多。
就像那一對狠心的生父母,把女兒騙到節目現場,想利用女兒的善良,讓周立波借用輿論逼女兒認親;
就像那個的哥,撿到了一個3萬元的包拾金不昧歸還,只是在送包的時候要求打表,讓乘客出路費,可是卻遭到了乘客投訴。
在他們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甚至習慣於利用別人的善良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並且毫不為此感到羞愧。
對於這樣的白眼狼,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不幫忙,善良應該長出牙齒,留給更值得的人。
自從我在公眾號平臺從事寫作之後,總是會接到讓我幫忙寫文章的請求。
在他們眼裡,這不過是一件小事,「舉手之勞」而已,並不用花多少工夫,反而你拒絕了他們,就是你不懂事了,因為「舉手之勞」你都不幫,你還有同情心嗎?你還善良嗎?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要為這件「小事」查多少資料,醞釀多少思路,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他們一開口就是「舉手之勞」就註定了無論你付出多少,他們都不會認可,因為這在他們眼裡,只是一件小事,根本不用花多少工夫。
那既然是這樣,那這樣的「舉手之勞」為什麼要幫呢?又有多少人會對「舉手之勞」感恩呢?
因為舉手之勞是我幫忙之後的謙辭,而不是你綁架我的說辭。
之前有個外國網友分享了一件事,讓麵包店的朋友免單,大部分人會覺得不講道理,但讓學畫畫的朋友幫忙畫圖,很多人卻覺得沒問題。
他們總覺得,讓你畫個圖、翻譯個文章、上個課…這點小忙你都不能幫?不就是舉手之勞嗎?
為什麼大家不會讓麵包店的朋友免費贈送,卻想讓學畫畫的朋友義務勞動?
原因很簡單:麵包店的實物成本是看得見的,而朋友畫畫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卻是看不見的。
他們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甚至還覺得自己給了別人「當好人」的機會,你拒絕就是你不善良。
他們覺得,那麼簡單的事情,隨隨便便揮揮手就能做了,為什麼不願意幫忙?
可是他沒想過的是,這個揮揮手,揮的是別人的手,而不是自己的手。而且這中間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根本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樣。
「舉手之勞明明應該是我幫完你,你感謝我的時候,我自謙和你客氣客氣說的話,而不是你一上來就說我是舉手之勞,隨便揮揮手就行。」
一個書生屢試不第,他聽說城郊一座山裡的佛祖特別靈驗,只要虔誠上香,佛祖就一定會讓他如願。
於是,他就帶著供品去拜佛了,他在佛像面前特別虔誠地懇求,希望今年能讓他金榜題名,上香完之後,他就帶著供品走了。
剛出門他就遇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乞丐卑微地懇求他施捨一點供品,否則自己就要餓死了。
但書生嫌棄地推開了乞丐,帶著一籃子的供品跑回了家。
不久後下起了大雨,乞丐披著破舊的毯子躲進了廟裡,一隻被淋溼的小狗也跑了進來,小狗想要縮在他的毯子下溫暖一會兒。
那個夜晚,沒飯吃的乞丐餓死了,沒有毯子的小狗凍死了。
秋闈之後,書生又落第了,他氣憤地跑回廟裡質問佛祖:「你法力無邊,讓我中榜不過是舉手之勞,你為什麼不幫?」
結果佛祖叫出了被凍死的乞丐,乞丐也氣憤地質問書生:「你有一籃子的供品,不過是舉手之勞,為什麼不施捨給我一點點?」。
他們都在質問對方同一個問題:舉手之勞,為什麼你不幫?
很多人就是這樣的思維,自己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覺得對別人不過是舉手之勞,別人就應該幫助自己。但輪到自己身上時,卻覺得自己並沒有義務去幫助其他人。
你總是期待別人的幫助,那麼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別人?
你排在隊伍最前面的時候,討厭後面的人推推搡搡;你排在隊伍最後面的時候,嫌棄前面的人磨磨蹭蹭。
你開車的時候,討厭斑馬線上的行人往來不停;
你走路的時候,討厭馬路中央的汽車風馳電掣。
我們總覺得問題都在於別人不夠體諒不夠包容,殊不知,真正的關鍵在於自己,因為我們每一個自己,都是口中的別人。
如果我們都願意站到對方的角度去想一想,那麼這個社會上這麼多的矛盾根本就不會出現。
無論是一件多小的事情,只要對方花時間在幫忙,就已經是一種巨大的付出了,別把這一切當做理所當然。